第七百一十四章:恩科

兩個月的時間,眨眼間過去。這兩個月的時間,華夏國十五個行政省,都在飛速的大搞建設。

而十五個行政省,無一例外的,進行的建設,全部都是道路建設。

還有五個行政省,正在配合朝廷,修建鐵路。

因爲這十五個行政省的長官,全部都是從大唐過來的。

自然深諳要致富,先修路的至理名言。

道路不暢通,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道路暢通,各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從容開展。

而現在,大搞建設其實是最好的時機。

因爲無論是東部還是南部,或者是西部,都有大量的,被世家聯盟強行擄劫來的東斯拉夫人。

這些人,剛剛經歷過戰亂,失去心情的痛苦,顛沛流離的顛簸之苦。

還有轉換東家的驚慌不安。

並且,世家聯盟給他們分配的物資並不多。

也就僅僅夠他們勉強存活下去而已。

他們以後的生活,看不到一絲光明。

在這種情況下,搞建設,就是給他們提供工作崗位。

最主要的是,在黃金州,糧食是不缺的。

雖然今年,原住民被世家聯盟步步追趕,被搶走了很多的糧食。

但是架不住華夏城大豐收啊,並且還有無數的存糧。

縱然這些糧食還不夠的話,那也不要緊,大唐那邊,也多的是糧食。

自從引進了花生、玉米和地瓜,並且南方的水稻開始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熟之後。

大唐的糧食,現在也是氾濫成災了,根本就吃不了。

這樣下去,就是谷賤傷民的後果。

而黃金州這邊,因爲人口大量增加,正好從大唐購買糧食。

這樣,反倒是幫了大唐一個大忙。

有了足夠的糧食,其他的事情,就好解決了。

建築上的人才,華夏城是不缺的。

就算缺也不要緊,大唐有的是這樣的人才,高薪隨意聘請。

目前的大唐,再一次興起一股出國打工熱潮。

大唐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一個瓶頸期。

甚至於,經濟非但沒有增長,反而還有一些衰退的跡象。

這其實是正常現象。

每一個國家,經濟可能會有一個高速發展期。

但是這個勢頭,肯定不可能無限保持。

而大唐,就處在這麼一個節口上。

大唐中的好多人,都面臨着失業的威脅。

而現在這個時候,黃金州打開方便之門,再次招工。

並且工錢,至少是大唐工錢的三倍。

拿着三倍的工錢,還能出國旅遊,何樂而不爲呢?

此舉,也能緩解一下大唐的就業問題。

還能解決黃金州用工荒的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兒。

有了這些人才的加入之後,建設的速度,也勢必大大加快。

一座座水泥廠,在黃金州南部大地上,拔地而起。

各處都在採集原料,燒製水泥,挖建地基,修建道路。

而修建道路,對穩定民心來說,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對那些東斯拉夫人來說,他們對未來的生活,看不到一絲希望。

但是建設一搞,他們就有了穩定的工作崗位,就有了固定不菲的收入。

他們每天的工作量,並不辛苦。

這些東斯拉夫人,身體都很強壯。

而工地上的活計,非常人性化,不會讓他們太過疲憊。

工作時間,每天都在十小時左右。

每天的伙食,都讓這些東斯拉夫人,讚不絕口。

他們在此前的時候,可從來都沒吃過這麼可口的食物。

在他們看來,這可是絕頂的美食。

在工地上幹了十幾天半個月的時間,他們發現,竟然已經愛上了這種生活。

他們每天還都能拿到二十塊錢的工錢。

拿着這些錢,差不多能買到十斤大米。

這些大米,差不多就夠他們吃上十天的了。

這個工錢,讓他們驚喜不已。

他們在自己的家鄉的時候,可從來都沒見過這麼高的工錢。

通過種種對比,讓他們感覺到,這裡,比他們家鄉東斯拉夫要更好。

這裡氣候更加的適宜,這裡的土地,更加的肥沃。

這裡的工錢更高,食物更好吃。

雖然還是有一些不能適應的地方,但是總體來說,他們已經安定下來。

因爲生活對他們來說,一下子光明起來,充滿希望。

而對李愔來說,其實整個國家的財政付出的,並不是太多。

雖然這麼多的人,需要支付龐大的工錢,看起來消耗很大。

但是這麼多工錢,其實只需要多印刷一些紙鈔就可以了。

當然了,肯定不能濫印。

濫印的話,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而這些人,創造了好些財富。

李愔正是利用他們創造的價值,來印製紙鈔的。

而對絕大多數的百姓來說,目前他們最急需的物資,仍然是糧食。

只要有充足的糧食,百姓心裡就不會慌。

至於商品,對中華商行來說,真的不是問題。

這麼多年,他們製造了太多的商品。

還有一些積壓的商品,現在都可以拿出來銷售。

整個華夏國,各個行政省的道路,正在一點點的建成。

百姓的生活,也一天天的變好。

他們家裡,多了好多日用品。

他們身上,也都換上了新衣。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整個華夏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如果是兩個月前離開家鄉,兩個月後回來,怕是都忍不出家鄉的樣子了。

而兩個月後,華夏國第一次恩科,正式開始考試。

首先,是在每個省考試選拔。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華夏國纔剛剛立國,之前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人才儲備。

現在也只能用這種辦法進行選拔。

最終從每個省選拔出來的考生,再進入華夏城,進行統一考試。

只要考過之後,按照名次,會分配到各地爲官。

而此後,每一年都會進行一次全國大考。

考中的考生,到時候會進行統一的安排。

當然了,到那時候,就不一定是全部去做官了。

畢竟,時日一長,也未必有那麼多的位置。

但是可以到政府部門當公務員,或者是到國有工廠裡面當官。

到時候,對普通百姓來說,同樣的是鐵飯碗。

現在,華夏國公務員的工資,可是非常高的。

至少是普通工人的三到五倍的工資。

這當然是要樹立一個形象。

只要考中之後,馬上就有高收入。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另外一個,就是高薪養廉了。

我已經給了出這麼高的薪酬,如果你要再貪污的話,那就修怪我不客氣了。

這一日,正是九月初八日,秋高氣爽,溫度適宜。

這一日,正好是華夏國恩科在十五個行政省內,開始第一輪篩選的日子。

因爲是華夏國第一次的科舉考試,目前華夏國內,缺少的職務是非常多的。

這一次,估計是試題最爲簡單的一屆。

也是錄取率最高的一屆,同時也是錄取之後,能夠分配到的官職最高的一屆了。

因爲在十五個行政省內,省市一級,都缺少大量的官員。

這一批考試脫穎而出的考生,必然是會被分配到省市一級的。

以後,這種機會,怕是再也不會有的。

因此,在新皇登基之後,不久再次下達的一道開展恩科的命令。

報名者,雲集。

這一次,機會實在是太好。

無數人都想投機取巧。

甚至於,有一些剛剛學會書寫自己名字的人,都來報名參加考試。

以至於,各個行政省內,報名者,人滿爲患。

報名者,多達十幾萬人。

這個數字,看上去似乎並不多。

但是要知道,每一個行政省,纔有多少人?

每一個行政省內,怕頂多也就一二百萬人。

最關鍵的是,這些人之中,一多半的人口,都是東斯拉夫人和原住民。

這些人,絕大多數,也就是能夠達到能聽得懂漢語,能夠用漢語簡單對話的程度。

可以說,能夠書寫漢字的人數,也絕對到達不了十幾萬。

這裡面,太多的人是濫竽充數的了。

最關鍵的一點是,現在每個行政省,都纔剛剛建設。

也根本沒有那麼大的考場,能夠容納十幾萬人在一起考試。

額,別說是華夏國沒有了。

就算是大唐,也沒有這麼大的考場啊。

這麼多的人數,肯定是沒辦法進行考試的。

爲了向下篩選人數,各個行政省,不得不分市區,對考生進行一次考前考覈。

然後市區以縣鄉爲單位,對報名的考生,先進性一次摸底考試。

這一次的考試,極爲簡單。

甚至於,都沒考四書五經。

以後,李愔也沒準備將四書五經當作考試的主要內容。

當然了,四書五經肯定是要考的。

畢竟,這可是這個時代經典中的經典。

但是,四書五經所佔的比例,將會降低很多很多。

頂多佔據一成左右的比率。

這一次的摸底考試,有一部分很簡單的數學算式,再者,就是用漢字寫個幾百字的文章。

這並不是真正的考試,只是一次篩選。

只需要要求這些報名的考生,能夠用漢字進行流暢的書寫,就可以通過。

並且,所書寫的漢字,既可以是大唐所用的繁體字。

也可以用華夏城流傳出來的簡體字。

這兩種字體,無論使用哪一種,都是可以的。

但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次篩選,卻是篩下來九成九的考生。

好多考生,寫自己的名字都歪歪扭扭,難以辨認。

一看就是剛學會沒幾天的時間。

其他的漢字,不管是繁體還是簡體,更是連寫都不會寫。

這樣的考生,毫無疑問的,都被刷了下來。

而更多的,是會書寫幾個漢字,但是數量很少。

更不要說寫一篇通順的文章了。

至於數學題目,雖然只是很簡單的加減乘除,但是也篩下來一大批考生。

這一次摸底考試之後,各個行政省,剩下來的人,居然便只剩下來一千人左右。

有好幾個行政省,剩下的人數,還不足一千之數。

這還不是真正的考試,只是進行了簡單的篩選而已。

當然了,華夏城的人數,是最多的。

華夏城一個城,便剩下將近萬人。

沒辦法,華夏城裡,唐人是最多的,大約有十幾二十萬人的樣子。

而這些唐人,有十分之一的人,都是識文斷字的。

更何況,華夏大學就開在華夏城。

華夏大學畢業的學生,在第一次篩選中,自然是不可能被篩選下來的。

華夏城的考生人數,還是非常龐大的。

一次性上萬人的考場,也是沒有的。

不過,到時候倒是可以分幾個考場來考。

九月初八這一日,恩科第一場考試,正式開始。

這一次考試,一共分爲兩場,上午考一場,下午考一場就結束了。

並且,上午場考完之後,是可以離開考場出去吃飯的,十分人性化。

上午考語文,好吧,應該是叫做國學的。

這個國學,分爲填空題和作文題。

填空題,主要是一些四書五經的題目,並不是很難,並沒有選擇特別偏僻的知識點去考覈。

重點還是作文題。

作文的題目,就是根據華夏國目前的現狀,淺談一下未來的發展思路。

這個題目,是李愔親自出的。

這種作文,看的不僅僅是文采。

或者說,文采只是一個加分項,但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還是看發展思路。

李愔要選拔出來的,是能夠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才。

可不是要文采出衆的才子。

才子,未必就能夠做一個好官。

當然了,以後的考試,自然不可能就這麼簡單。

這也是因爲剛剛建國,人才還沒有培養起來的無奈之舉。

考試的題目還是很簡單的。

但是簡單的題目,反而倒是不容易出彩。

因爲這麼簡單的題目,大家都能寫出個一二三來。

但是想要引起考官的注意和重視,想要得高分,就必須要另闢蹊徑了。

下午的考試,是數學考試,考題也是相當簡單的。

別說是微積分等高等數學了,就連函數和拋物線等高中知識都沒有設計。

就是一些簡單的運算,田地丈量,收成問題。

一個城的百姓收入和支出,等等一些實際問題演變而來的應用題目。

這一次的題目,真的是十分簡單了。

這一此考試,考生不足三萬人。

李愔決定錄取一半的人數左右。

沒辦法,現在差的官員位置,實在是太多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喬家吃官司第七百五十四章:痛哭的上官婉兒第七百二十七章:新魯國第二百三十章:世家的險惡手段(三更畢,晚安)第三百一十章:呸!呸!(兩更畢)第二百九十一章:喬家吃官司階段性戰果彙報!第五十五章:震撼孫思邈的輸血術(第二更)第三百零二章:陷害本都督?(三更畢)第六百七十七章:世家之惡第六百六十九章:故土難離第一百五十六章:摺扇文化第四十四章:鬼子進村了(第七更)第一百二十九章:花解語(第五更)第七百三十二章:聯合衆國第三百七十七章:火鍋第四百章:竟然這麼軟?(三更畢)第一百四十四章:門神合影(第三更)第三百五十六章:知識改變命運(兩更畢)第六百五十九章:世家暴動第三百八十四章:能把狼羣嚇跑的男人第四百二十四章:渭水之濱(三更畢)第七百三十八章:自相殘殺第三百九十章:捕魚第一百八十二章:將軍令第一百零四章: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第九十四章:殿下,你騙人!(第五更)第七百二十一章:招商引資第二百六十四章:程咬金吹牛B(三更畢)第一百六十五章:我家崽兒會作詩!(八更)第五百零五章:另類和親第四百四十八章:都覺得自己是聰明人(三更畢)第三百九十五章:這是什麼妖怪?第七百零九章:閃電行動第四百六十二章:益州又有大動作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和李淳風第六百二十章:謀反案第六百二十一章:殺還是不殺第五百一十三章:葉玉桐和食鐵獸第三百二十四章:大動干戈(六更)第六十三章:天下第一樓(第五更)第七百二十二章:互聯網第六百二十章:謀反案第七百零五章:小老鼠添第五百七十章:李元芳的煩惱第三百五十四章:蜀王很陰險(兩更畢)第六百零一章:打得吐蕃自閉第五百四十八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二百九十八章:林抉的威脅第六百九十四章:哈立德之悲第一百七十七章:世家驚心第八章:金風玉露一相逢第四百六十四章:程咬金耍酒瘋第五百三十三章:粉碎陰謀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天的旨意第三百六十九章:李元芳得武功第三百一十六章: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兩更畢)第二百一十六章:縱火燒村第十三章:李世民的愧疚第五百二十七章:十五公主求學第三百一十五章:毒鹽?第五百八十二章:搶掠第六百四十九章:難題第二百五十五章:迎親(三更畢)第五百二十二章:爲百姓服務(三更畢)第三百零五章:喬家(三更畢)第五百零七章:兇殺案(五更畢)第七百零三章:殺千刀得李愔第七百二十一章:招商引資第五百二十四章:十五國公主第四百八十一章:尋找酒仙(三更畢)第五百五十四章:俘虜第一百八十一章:爾虞我詐第一百零七章:放了學別走!第五百七十七章:放飛自我第三百二十九章:磨些蠻人第六百零一章:打得吐蕃自閉第二百八十四章:惡毒手段第六百四十三章:無題第六百五十七章:竟然是他?第三百零九章:鹹!真鹹!第三百四十三章:全部納入大唐版圖第一百五十四章:武穆遺書第四百五十四章:終極指揮(三更畢)第三百二十八章:不做大唐罪人(十更畢)第一百七十四章:上官儀的毒計第一百八十六章:崔知機的震撼第五十四章:大唐第一敗家子第三百八十六章:名聲遠播(三更畢)第三百八十八章:益州第一屆美食節第七百三十章:新功能上線第四百六十三章:蜀王在酒廠(三更畢)第四百四十四章:織夢組織第四百二十七章:不作不死第七十二章:新流派(第四更)第八十八章:借刀殺人第四百五十四章:終極指揮(三更畢)第三百二十章:賬房先生喬琦琦(兩更)第二十六章:打抱不平第三百六十五章:武媚娘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