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爲杜荷而來

《蘭亭集序》很短,並不長,只是寫在短短的一頁書卷之上,共二十八行,只有三百二十四字,但只是這三百二十四字卻融入了書法之大成。但凡書法家,只要見過《蘭亭集序》拓寫的版本,無人不說古今第一。

他們得到的還不是真跡,只是根據《蘭亭集序》拓寫的。

真跡讓李世民珍藏之後,去向不明。

這拓寫的與真跡,有着極大的差別,但僅僅是拓寫的,這一千五百年之間都沒有一位書法名家能夠超越,被譽爲中國書法第一帖,古今第一行書。真跡之昂貴,自不用說了。

今日杜荷卻有幸親眼一見這有王羲之親筆寫的《蘭亭集序》。原先他以爲自己的字,便是比不上書聖王羲之,但也不會相差多少,可如今親眼所見,方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幾乎成了井底之蛙。

看着手中的《蘭亭集序》,杜荷腦中浮現出一句曹植的詩句“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這是《洛神賦》中描寫美女的詩句,但卻可以用於王羲之的字上。那一筆一畫,雄秀之氣,出於天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既有精心安排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寫法居然各不相同。尤其是“之”字,通篇二十多個“之”字,竟然沒有一筆有着相似之處。

就連杜荷杜體字引以爲傲的端莊雄偉,磅礴大氣,也比不上這《蘭亭集序》中字與字之間透露的那股飄逸莊嚴。

“唉!”杜荷慎重的將《蘭亭集序》捲起,交還給了李恪,自嘲道:“夜郎自大,說的就是我了吧!”他自持書法傳承與後世顏真卿、蘇軾兩位頂級書法家,論字體精美大氣,無人可比,心中難免有着驕傲之意。今時今日,方纔如夢初醒。

王羲之的字,勝他十倍。

李恪將《蘭亭集序》裝入盒中,道:“我是看不懂這東西,不過妹婿的字,能受父皇與諸多文豪的讚許,又豈是夜郎能夠相比的?或許現在確實要輸於那王右軍一籌,但未必永遠都在他之下。”

杜荷大步前走,道:“殿下也小覷我杜荷了,我還不至於爲此而失去信心,頹廢沮喪……走吧,回去覆命,別讓岳父大人等急了。”

有人問劉邦、項羽誰是英雄。

一百個人有九十九個會回答是項羽,但終究會有一個人說是劉邦,這個人正是杜荷。

杜荷一直認爲失敗比成功更加的考驗人,項羽領兵破秦,戰無不勝:鉅鹿之戰破釜沉舟,以弱勝強;彭城之戰,以三萬疲兵,力克五十六萬聯盟軍威震天下,是個英雄無疑。

反觀劉邦,投機倒把,百戰百敗,尤其是彭城一役,作爲聯盟軍總盟主的他,手握五十六萬大軍,讓項羽的三萬疲兵打的是落花流水,潰不成軍,最後逼得拋妻棄子,淪爲天下笑柄。可一般人受到這樣的打擊不說心灰意冷,至少在短期內鬥志盡喪,不敢在於項羽這個霸王爲敵。而劉邦不一樣,他回到老巢,拍拍屁股,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繼續與項羽作戰。雖百戰百敗,但卻始終不認輸不服輸,百敗百戰,鍥而不捨,最終一戰定天下。

有這種精神,劉邦就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英雄。

杜荷學不來劉邦的窩囊,但那種精神卻引以爲戒。失敗認輸,並不代表放棄。

此時此刻,在虞府中。

對於杜荷所書的小賦不屑一顧的智永,此刻卻拿着杜荷適才所寫的作品,認真欣賞,看的的津津有味,不時還從口中冒出了幾句“好字”,與杜荷在時候的態度,判若兩人。

虞世南捻着花白的鬍鬚道:“永師,你這演的是哪出啊?杜賢侄的字,如刀削斧鑿,大氣磅礴。在這點上整個長安鮮有可比者,永師於他面前不屑一顧,現在卻來大加讚賞,我實在想不明白緣由。”

智永目光依舊落在杜荷的作品上,似乎百看不厭,面對虞世南的疑問,先不做回答,過了一會兒方纔道:“世南,你看看,這幅字除了包含了杜體字的精髓之外,還有別的什麼?”

“傲氣!”虞世南對於書法的研究並不遜色智永,認真的鑑賞了一會兒,得出了答案。

筆跡分析是一門科學,有完整的系統理論與方法。人的一切行動無不是受內心的思想性格影響,筆跡書寫也是人體的一種行動,因此筆跡也必然受內心的思想性格影響。從筆跡分析內心世界就是一個“順瓜找根”的過程。

當然在古代並不存在什麼筆跡分析,但是作爲一個精於書法的大家,確實能夠從字跡中看出寫字人的心境。

杜荷的字,除了具備刀削斧鑿,大氣磅礴等杜體字的特點精華外,還有一個特點,字寫的很大,有些張狂,有着一股種自信的傲氣。

智永笑道:“你怎麼看這種傲氣?”

虞世南道:“這年輕人,氣盛一點,可以理解。誰年輕的時候沒有幾分傲氣,記得當初永師不是也有這股傲氣?當時,您的傲氣視乎更勝之呢。這東西,隨着年齡的增長,終會消磨掉的。”

智永肅然道:“那你可知就是因爲這股傲氣,讓我在多年中書法全無精進,直到遇上一位無名老者勝過我的時候,才讓我大徹大悟。你記得當初我的不辭而別嗎?”

虞世南迴憶當年,點頭道:“記得,當初我們我們提議同遊西湖,但等了許久不見永師蹤跡,後來才聽說永師回到了永欣寺,閉關修煉。難道……”

“不錯……”智永點頭道:“那一天我到的比你們任何一個人都要早,在西湖附近,我遇到了一位奇人。用着樹枝在地上塗塗畫畫。他在拓寫那些名人雅士題在牆壁上的詩句。我一事興起,也在一旁寫了首詩。誰料那老者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向我借了毛筆,在旁邊依樣寫了一遍。同樣的字,在他的筆下寫出,勝我十倍。本以爲遇上了什麼高人,細問之下,方纔明白。他只是一個掃大街的老人家,大字都不認識幾個。”

虞世南一臉驚愕,說不出話來。

智永苦笑道:“當時我也嚇了一跳,細問之下,才知道老者出身貧寒,念不起書,但他喜歡塗塗畫畫,不會寫字,就在各處古蹟處找遊人的題詩題字,以各種用具來模仿。一連三十餘年,在不自不覺中他竟然意外的集合百家所長,自成一脈,我不及也。當時我心灰意冷,便離開了西湖。最後我想通了,書法一途,熟能生巧,難有捷徑可循。於是,我閉關永欣寺,發誓書不成,絕不出關。在樓閣上模仿先祖書貼,這一練就是三十年。正因爲無名老者殺了我的傲氣,才促使我大徹大悟,杜荷的書法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殺殺他的傲氣,如何能行?”

虞世南大悟道:“原來如此……不過想要殺他傲氣,委實不易。放眼長安,無一人有這能耐……”隨即他不解道:“但永師爲何不效仿當年的奇人,親自動手,反而假手於令祖的《蘭亭集序》?”

智永搖頭道:“我的書法已經走入了死衚衕,哪有資格指點如此天縱奇才。”

智永的字在歷史上褒貶不一,毫無疑問他是一個頂級的書法家,三十年的苦練,使得他的字繼承了先祖王羲之、王獻之的風格,非常的精美。然而恰是如此,也讓他陷入了無可翻身的絕地。

模仿始終是模仿,智永的字即便再像王羲之、王獻之也是無用,書法的精髓在於超越,在於推陳出新,在於集合他人的長處,自成一脈。比如說虞世南,虞世南書法學於智永,精於王羲之、王獻之的筆法,但他在生活中不斷的改良,自成一脈,寫的字有了自己的風格。杜荷也是一樣,他的書法學於顏真卿、蘇軾,但在十數年的練習中,漸漸的有了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無論是好是壞都是一種進步,將他人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

而智永卻在不斷的臨摹中失去了自己的風格,完全繼承了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

沒有人說他的字不好,但他全守王氏書法,缺乏創新精神。失去了自己的風格,就如失去了靈魂,故而蘇軾評價智永的書法,便說他“骨氣深穩,體兼衆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一句話直指智永再走王羲之的老路,雖然寫的妙不可言,但循規蹈矩,並無奇態。

智永察覺之後,爲時已晚,想要更改已經不可能了。

虞世南不明箇中緣由,但他人老成精,也沒有細問,只是對於傳說中的《蘭亭集序》充滿了好奇,問道:“永師,真的能夠肯定《蘭亭集序》一定能殺了杜荷的傲氣?”

智永露齒“呵呵”一笑,似乎聽到了一個很傻的問題:“先祖幼時習字,一身孜孜不倦。《蘭亭集序》乃他五十歲時的巔峰之作,他這一身寫書無數,《蘭亭集序》卻是其中最好的一副。若書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不能讓年僅二十的杜荷心服口服,怎配書聖之名?其實……我此來長安,便是爲杜荷而來。”

第27章 勸降高昌第68章 經濟與開發第1章 勇者角逐第7章 杜二郎版舌戰羣儒第53章 隱龍谷第70章 拔長孫老狐狸的牙第32章 一箭雙鵰第51章 插手兇案第31章 孤傲的神駒第35章 賀禮(上)第65章 相互算計第14章 一招敗薛禮第29章 掌摑武元慶第37章 太子哥,怒髮衝冠爲藍顏第3章 百戰先鋒第53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9章 軍事會議第63章 想逃了?第65章 相互算計第55章 荒蕪的上海第1章 風雲乍起第3章 與李世民小酌閒聊第58章 藥王孫思邈第33章 千里而來只爲打醬油第38章 揣摩敵意第37章 高陽的斷子絕孫腳第34章 辯機,千古第一人第37章 杜荷的無解奇招第36章 紙是一把隱藏的利刃第28章 無我之境第25章 偶遇武媚娘第36章 獻上香吻第44章 全殲倭寇第21章 升官,逆天的職位第52章 剝絲抽繭第10章 無上醫德第53章 風流才子第29章 龍虎爭鋒(上)第9章 喬裝下江南第20章 “天可汗”是個屁第17章 有力的一擊第50章 洞房花燭夜第31章 比武刺殺第3章 改《律禮》,鬥狐狸(上)第7章 箇中緣由第12章 與皇帝開個玩笑第41章 神來一箭第45章 天大的野心第29章 人工呼吸第62章 借刀殺人第36章 振威武館第55章 唐軍殺來了第37章 伏擊第41章 不招人嫉是庸第20章 烈焰滔天第42章 杜荷戲獅第32章 真愛無疆第19章 驚天之秘第14章 是廢紙還是寶貝第30章 狼子野心第6章 成親第17章 我想習武第16章 教訓你,足夠了第22章 腹黑女王第4章 鐵嘴神算第19章 吐蕃事定第48章 大殺四方第44章 驍勇程咬金第39章 李世民自嘲一問第14章 剝絲抽繭第34章 利在千秋萬代之事第34章 真正的幸福第28章 想娶兩個第72章 情深意重第46章 李承乾癟了第7章 告狀第1章 杜荷改變大唐的決策(上)第54章 江南的變化第4章 最陰險的還是李世民第34章 惡意刁難第34章 壽宴開始 疑雲初生第3章 詭異之心第12章 長孫老狐狸再使陰招第52章 大賺了筆第32章 燒不起來的三把火第42章 殺倭寇第25章 一切都在掌握中第40章 史上第一倭寇華麗登場第70章 拔長孫老狐狸的牙第8章 李世民的用心第51章 杜荷的罪證第72章 達成共識第53章 隱龍谷第5章 再見未來女皇第37章 各顯其能第42章 誰敢打我侯君集的兵?第16章 收爲助臂第59章 駭人聽聞的消息第21章 在養中山狼第2章 房謀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