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泰山封禪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大唐城管大隊》更多支持!

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封禪可說是最盛大,但也爭議最多的一項典禮。近代有疑古派的史家認爲,這純粹是戰國至秦漢間,齊儒憑空杜撰,併爲好大喜功的君主利用來鞏固政權、誇侈政績的活動。但從考古資料看來,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先民築壇祭祀的習俗,是非常悠遠的中原人的大型祭祀活動。

封禪的起源多與當時社會的生產力和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有很大的聯繫,人們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不能準確地把握,因此產生原始崇拜,特別是在恐懼的狀態下,對日月山川、風雨雷電更是敬畏有加,於是“祭天告地”也就應運而生,從最開始的郊野之祭,逐漸發展到對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對名山大川的祭祀則以“泰山封禪”最具代表。

泰山,自古在中原就享有極高的聲譽,地處山東中部,孔子故鄉,更是以風景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着神奇,最爲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觀”。古人以“泰山北斗”來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爲衆人所敬仰的人,足以見泰山的聲譽之高。

正因爲聲譽高,所以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第三年。東巡郡縣。召集齊、魯的儒生博士七十餘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議封禪的典禮,以表明自己當上皇帝是受命於天的。儒生們的議論各不相同,難於施行。於是他絀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來秦國祭祀雍上帝的禮封泰山、禪樑父,刻石頌秦德。頌辭稱,“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只頌功德。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稱頌自己的功德,共一百四十七字。刻石是四面環刻。頌辭刻了三面。

自從秦始皇開了泰山封禪這個頭以後,古代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於封禪泰山都趨之若鶩。前前後後一共有六位帝王在泰山舉辦過盛大的封禪儀式。

歷史上的李二沒有去過泰山封禪,不是因爲他不想去,而是因爲每一次他想封禪的時候,大唐都會遇到些災禍,不是水災就是旱災,再加上有魏徵這樣的諫臣,所以封禪的計劃總是胎死腹中。

最後直到他去世,都沒有去成,倒是他的兒子李治,在武后的扶持下,去泰山舉辦了一次盛大的封禪。

可是這個時代,李二的封禪夢卻由一個人徹底的改變了,那就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徐陽。

二十一世紀的科技出現在一千四百年前,所產生的劇烈碰撞是強烈的,科技樹的攀登、海外高產作物的廣泛種植、火藥使軍隊的強大,讓這個年輕的帝國提前進入了繁榮強大的模式,理論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大唐這個帝國中間是經歷了幾代皇帝戰戰兢兢的不懈努力和積累,最終才換回了一個唐玄宗李隆基手中四方來賀、一統天下的大唐。

可是,科技的力量是強大的,要經過百年時間的積累才能完善的制度,在後世知識的催化下,現在僅僅需要幾年就可以盡善盡美。要經過百年累計的糧食,現在,只需要大唐百姓種上三年的土豆玉米,就可以完全堪比。

歷史的節點上就像突然打開了了一個外掛,涌入了無數新奇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漸漸的已經把這個帝國變的與歷史上完全不同。

黃河容易決堤,引發水災,這個好辦,後世人在後悔上游植被的破壞,導致黃河水位不斷升高,再沒有解決方法,而現在是一千四百年前,這個時候做出彌補還爲時不晚,李二聽從徐陽的建議,勒令整個黃河上游,無論是遊牧民族還是漢人,都不得在黃河周圍做出任何破壞水草的事情,更別說砍伐樹木了,抓住就是殺頭的大罪;李二對於造成黃河決堤的罪魁禍首可以說是深惡痛絕,每年黃河決堤造成的損失太大,百萬頃良田,一旦泡在水中,只需要幾天就會完全死亡,對於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李二如獲至寶,表示絕對會以高壓政策推行下去。

南山書院的各方面研究都已經超出了徐陽的預期,月球被發現不是一個圓盤,而是一個巨大的圓球,這項發現可以說超越了時代,天文院的李淳風居然都開始考慮登月計劃的合理性,這讓徐陽也是暗自心驚,古代人不是迂腐不化,他們只是缺乏去觀察的工具,擁有了望遠鏡、顯微鏡,他們的足跡將會走的更遠,不要說登月只是個笑話,在美國,當初提出登月計劃時,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爲是絕不可能實現的,而後來,事實證明了,這個世界的腳步是留給那些有想法的人的,當阿波羅號降落在月球表面,人類偉大的歷史時刻一個腳步,告訴了世人,擁有目標,才能實現目標。徐陽毫不懷疑,今日李淳風的登月想法,日後一定會在被中國的登月者提起,而他,則會成爲後人口中個的偉大先驅者。

和天文學相比,大唐在地面上的科技進步的更爲迅速,一方面是因爲地面上的科技人員更多,需求也更高,另一方面,徐陽自己也需要更好的科技保證自己的生活。

醫學院的孫思邈在研究了兩年多的微生物之後,最終放下心中的芥蒂,同意了研究人體解剖,近距離的觀察究竟是什麼東西導致人類會患病死亡。

從第一次開膛解剖,孫思邈終於算是接觸到了人類疾病的真正病因,那些如肺癆、麻風、破傷風一類人類曾經看不到內部結構的疾病,現在都被揭開了廬山真面目,從而使這些疾病全部得到了解決辦法,讓這些曾經的絕症,全都變成了可以治療的小病。

天文進步,醫學進步,還有各種工業的進步,讓大唐像是坐上了火車頭,偏離着原來歷史軌跡一路狂奔,好大喜功德李二大帝自然是將這一切的功勞都安在了自己頭上,如果歷史上他還因爲自己治理的不夠好,百姓不夠富足而心存虧欠,不願去泰山封禪。那麼現在這一切都不是他的顧慮,因爲此刻大唐的繁榮已經超越了歷朝歷代,他可以豪氣萬丈的登臨泰山,向天帝表明自己的功勞。

李二決定去泰山封禪,文武莫敢不從,特別是李孝公和李道宗等人,他們從前兩年就建議李二去泰山封禪,現在成爲現實,他們是最興奮的一批人。

封禪大典不像普通的祭祀,帝王需要提前一個月齋戒沐浴,而這個時候,皇宮上上下下一片忙碌,衆多將軍官員也都是忙着準備整個封禪大典的步驟,爲此,皇室請來了許多儒家大儒,指導公公們準備祭拜儀式。

。。。。。。

“那些高麗人準備的如何了?”李二坐在一面屏風後面,有些慵懶的詢問道。

“回稟陛下,那些高麗刺客現在還不知道他們的計劃敗露,此次城管戍隊已經秘密潛入他們其中,就等陛下登臨泰山,屆時將他們一網打盡。”一名身穿城管服飾的青年恭敬道。

李二擡起頭,充滿自信的道:”朕要的不是將他們一網打盡,而是要一次名載史冊,位同始皇東巡的傳說,你可明白?”

那名青年低下頭道:”陛下請放心,《大唐新聞報》那邊,現在正在抓緊時間編寫劇本,想必一定會給陛下一次滿意的表演!。。。”。。。

。。。。。。。

第2章 武則天的人生第25章 遠征後勤補給招人第39章 新羅和倭國的選擇第21章 論功行賞第36章 衆人拜訪第22章 南山書院第47章 誕子之喜第14章 幽州產業搬遷第10章 ?長安城的一天(上)第29章 憤怒的奧馬爾第50章 化學院助手第11章 李二的鸚鵡第21章 蹴鞠!蹴鞠!第51章 城管的威力第20章 新穎的拍賣會(下)第7章 按計劃行事第10章 李二家的朝堂(下)第9章 藥王孫思邈第59章 五萬貫!第52章 喜當爹第40章 城管特種部隊第43章 修羅煉獄第27章 前往呂宋島(上)第65章 帝王相迎第3章 戰前討論會第24章 大唐製衣公司第59章 璧合聯珠第65章 十年生死兩茫茫第31章 潤物細無聲第18章 火炮與火槍第71章 求助的拜占庭第30章 曠古絕倫的教育第9章 芙蓉帳暖第7章 長安夜市第33章 城管生活初體驗(三)第64章 大火燒城第58章 玄奘的歸來第56章 航海前的準備第34章 登陸!佔領!(上)第30章 其人之道第1章 布達拉宮第32章 沒有悟空的日子第63章 我曾落霞孤鶩第62章 遁入紅塵第10章 靖安四海第32章 橫掃高昌第44章 震驚大唐的財富第29章 封禪的危機第15章 關門打狗第22章 南山書院第58章 玄奘的歸來第28章 出其不意第40章 商賈代表大會三十六章 又見高句麗第15章 侯爵封地終南山第15章 揚帆起航第53章 一步一算第50章 祭天儀式第49章 徐陽在海邊畫了一個圈第34章 陛下親臨第18章 絕望的祿東贊第32章 工地風波第39章 自行車上市(二)第36章 被李二惦記上了第54章 空氣的組成第21章 蹴鞠!蹴鞠!第37章 泰山崩,四國滅第39章 新羅和倭國的選擇第18章 大唐的首塊金牌(上)第43章 夫妻夜話第45章 ?千里捷報(上)第49章 貞觀蝗災第2章 長安書院建築羣第49章 稚奴李治第14章 跳樑小醜第47章 小武小狄的婚事第43章 富二代們的奢侈品第8章 李二家的朝堂(上)第53章 一步一算第30章 與土人的第一次交鋒第16章 帝王出場第20章 大唐第一才子第6章 航海的腳步第5章 財要外露第56章 《大唐帝國的擴張》第47章 小武小狄的婚事第35章 一觸即發第22章 球戰落幕第43章 種植三季稻第15章 侯爵封地終南山第27章 久別重逢第20章 大唐第一才子第20章 古代體壇盛世第13章 朝賀進行時第24章 長安KTV第15章 胡商們的期待第13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26章 白龍巡莊第29章 五子帝王導師第54章 國家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