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長安有震

“貞觀三年六月一十二日,京師地震,自西北起,飛沙揚塵,黑氣障空,不見天日,朱雀街上人如坐波浪中,莫不傾跌。水泥石路破有裂痕,商賈百姓,四散奔逃。

未幾,四野聲如霹靂,鳥獸驚竄。是夜,連震三次,平地坼開數丈。延興門下裂一溝,水如泉涌。官民震傷,幸徐公有諫,聖天子陛下宣百姓與屋外避難,此爲大幸,竟無一人傷亡。一十三日午刻,又大震。六月中時,復震如前。自後時時簸盪,震二次。十九至二十一日,大雨三日,臨曲江池邊青龍、敦化兩坊積水成河,民房盡行衝倒,有新建體育場地勢臨高,倖免一難。

此番震後,內外官民,日則暴處,夜則露處,不敢入室,晝夜不分,莫可辨識。長安此番爲幸,而洛陽則災重,洛陽城房坍者尤甚,空中有火光,四面焚燒,哭聲震天。聖天子陛下命李總兵者,率兵部三千人進洛陽,宿館驛,救百姓,止存三口。涿州、良鄉等處,街道震裂,黑水涌出,高三四尺。山海關、三河地方平沉,爲河環繞。此番地之大震者,持數日,愈漸弱,因下詔求直言。既而羣寇以次掃除,海寧四安,竟爲蕩平之兆雲。”——《大唐史記。地震》

徐陽這幾天嚇得連莊主府都不敢去住了,他是真不知道,貞觀三年的長安居然有一場地震,雖然震感不強,破壞力對京城也不大,不過百度資料中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這次地震的任何記載。徐陽後來想清楚之後。不禁跳腳大罵。對於地震古人一向是不甚了了,天覆地載,腳下出了大動靜,那一向都是把責任推到當政者身上,所以地震這個鍋只有李二來背,不知道他又冒犯了天上的哪個神明才降下災禍。

看樣子李二對於這個鍋也很是不滿,悄悄讓史官在史書中用一個春秋筆法一筆帶過,在加上數百年的變遷和戰亂。這次的地震記載也就算是沒了。

可史書上是沒了,不過徐陽現在還在這裡啊,一想到那些徇私舞弊不認真記錄歷史的史官差點害死自己,徐陽就想把他們從墓裡面挖出來再鞭屍,不過想了想,當今紀錄《唐史》和《起居注》的是顏之推老先生的幾個兒子,這才把這個念頭打消。

延興門前面裂了一道大口子,曲江池爆滿的水就順着支流一直沿着敦化坊、立政坊、升道坊的河道流進了那個塌陷的口子裡,現在整個成了一個小湖,已經不能再通人。

這一次的地震對長安摧毀的程度有限。畢竟震原點在洛陽,那裡纔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要說這次事態最嚴重的,主要是因爲地震之後,整個關中還連續下了三天的暴雨。

整整三日的暴雨,連一會都未停歇,雖然長安的排水系統很好,不過也架不住這麼大規模的降雨,龍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幾條主要的輸水河道全都爆滿,最後連長安城裡的幾條河道也都滿了。

曲江池旁邊的芙蓉園,以前是個士子官員們最喜歡聚會的地方,可是從暴雨開始的第二日,就無一人再敢到那裡去,曲江池作爲大唐的水利樞紐,現在看起來都怕人,整個湖面全都是高漲的河水,幾乎與大壩同高,往日兩岸的虎嘯猿啼也聽不到了,能聽見的只能是嘩啦啦的雨聲。

古語說的好,怕什麼來什麼,曲江池的大壩最終還是沒能頂住,百年不遇的大雨沖垮了數丈高的大壩,大水直接就衝入了長安城,首當其衝的就是青龍和敦化兩坊,唐人雖然建造的建築結實,可是極爲怕水,水一衝就垮,所以此番大水一過,人沒死多少,倒是整個青龍坊和敦化坊被移成了平地。

當時那個場面慘不忍睹,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磚木橫臥,兩個坊連一棟完好的建築都沒有,周邊的幾坊雖然也遭了災,可是和青龍、敦化坊一比,就有些小巫見大巫。

就在這樣的末日景觀面前,敦化坊旁邊倒是有一大排建在山上的建築物完好無損,如同一尊尊戰神矗立在半山的斜坡上,隱約還能看到巨大建築物上的紅色條幅,上面寫着’扈家硃砂,劉家茶葉之類的字樣’,不用多說,那裡就是程處默他們靠拉贊助建造起來的一座小型的足球場,還有徐陽當初建造的大唐拍賣所。

不去管這些亂起八糟的東西,此時的李二正忙的焦頭爛額,大壩被沖垮的第一時間頒佈了《昭天下書》,免去天下罪犯刑法一等,並在《大唐新聞報》上號召長安百姓共度難關,並且吩咐戶部,撥款三十萬貫,幫助青龍、敦化兩坊的百姓重建屋舍。。。

。。。。。

“叮咚”一顆銀色的小圓柱從一隻黃金雕刻的龍頭口中掉落下來,沿着銅質的滑道滾了下來,撞擊在了一面銅鈴上,最終落在一隻雕刻精美的蟾蜍口中,發出了一陣清脆的聲響。

李淳風面色激動的看着面前這尊巨大的青銅器,從漢代就已經失傳的風侯地動儀,到如今,居然會在自己手中重現,這份巨大的喜悅感讓多年清心寡慾的他也是有些欲罷不能。”快,快命人去西北方向打聽打聽,看可有震感發生!”李淳風的眼裡滿是期待之色。

“院長,徐郡侯來了。”門外一名把守的門童進來恭敬道。

“嗯。”李淳風像是在期待着什麼,道袍一甩便道:”快快有請!”

徐陽剛剛從皇宮出來,終於是把李二給說服了,青龍敦化兩坊的建築最終由他來負責,用水泥和更先進的圖紙,造出能抗震能防水,天下一等一的建築。

“徐郡侯。”李淳風看到徐陽,面色有些激動的說道:”感謝鬼谷所贈圖紙,貧道已經命人用金銀銅三質打造出了這風侯地動儀,剛剛看到西北方向有銀珠落入銅蟾口中,現已差下人去看,若是震感相符,徐公此番又是做了一番大善事。”李淳風的話有些吹捧,對於他這麼一個道士,倒也極爲難得。

“淳風道長無需介懷,這風侯地動儀本是我漢朝子民張衡所創,只是千年戰亂流失而已,如今能再次爲我大唐百姓預知地震之事倒也是極好的。”徐陽雖然嘴上這麼說,可是他原本打算的可不是爲了什麼百姓,而是趕忙讓研究天文曆法的李淳風去研究研究地震,好歹大唐對於這方面也培養一些人才,要不然不知道哪天再發生一次地震,沒有個能及時彙報的人,自己的小命都有可能不保。

此時的李淳風看起來仍是有些興高采烈,似乎十分期待小廝的回稟,徐陽也是不急,現在外面仍有小雨飄飄,雖然地震過去了,可是這陰雨的天氣倒是仍然一直持續,不過看着雨滴慢慢變的微弱,也是可以知道,這場大雨總算是快要過去了。

茶還沒過兩盞,大門就被匆忙的推開,一名頭髮溼漉漉,靴子以下全是泥濘的小廝就跑了進來,此時的李淳風絲毫沒有在意小廝身上的不淨,一下子從椅子上坐起來,面色有些激動的問道:”情況如何?!”

那小廝嘴巴一列,眉開眼笑道:”啓稟尊長,小子探馬出門,才行一里不到,就從鄉鄰口中聽說西北有震,這才特來回報。”

李淳風聽聞,面色激動的都有些潮紅,興奮道:”有此神物庇佑,若是再有震,這風侯地動儀便能第一時間通知陛下!”。。。

。。。。

第11章 自行車投產第31章 山東集團的博弈第57章 覲見途中的製冰第37章 大唐的武將第48章 永結同心第62章 酒館打架第34章 登陸!佔領!(上)第30章 拭目以待第9章 藥王孫思邈第56章 盛大拍賣會第25章 遠征後勤補給招人第18章 唐滅突厥(上)第64章 道家的反擊第26章 火車!火車!第31章 動畫轟炸第30章 其人之道第55章 大軍開撥第9章 繁華長安(下)第64章 近鄉情更怯第74章 江山社稷第67章 此間的少年第8章 李二家的朝堂(上)第36章 謝唐昌的朝拜(下)第1章 盛世將至第4章 曲終人散第6章 遊逛太極宮第30章 其人之道第51章 書院的聚會第38章 書院與國子監第22章 敗者爲寇第29章 城管誓師大會第19章 大唐的首塊金牌(下)第27章 秦王2.0版第31章 勝利者的藉口第26章 目標吐蕃第46章 西域與南美第1章 盛世將至第54章 影衛的書信第24章 名揚天下第52章 全面進攻第14章 幽州產業搬遷第38章 書院與國子監第52章 大火燒山第1章 盛世將至第45章 再臨大朝會(一)第10章 ?長安城的一天(上)第16章 開幕式前夕第27章 宗教侵略第17章 運動會開幕式第35章 一觸即發第42章 碾壓式海戰第15章 胡商們的期待第6章 冰糖葫蘆第9章 藥王孫思邈第14章 凌煙閣二十五功臣(上)第40章 名動長安(三)第48章 貪污的國舅第65章 戲劇化的結束第17章 詞曲只應天上有第35章 泰山封禪第7章 採訪申請第63章 土山崩,則火攻第31章 潤物細無聲第53章 鬼谷式推進第8章 王老漢送飯第60章 玄奘歸國(上)第17章 運動會開幕式第8章 ?繁華長安(上)第25章 永世之敵第2章 吐蕃的滅亡第4章 長安自行車大賽第61章 說不清糊塗事第57章 徐家的產業第18章 大唐的首塊金牌(上)第32章 工地風波第35章 登陸!佔領!(下)第56章 歐洲人與倭國人第47章 再臨大朝會(三)第12章 國營企業家徐老闆第21章 戰前號角第39章 人間利器第26章 目標吐蕃第37章 微服私訪(上)第35章 各方反應第15章 侯爵封地終南山第71章 求助的拜占庭第34章 歷史節點的轉變第43章 富二代們的奢侈品第32章 大勝高麗第34章 陛下親臨第51章 修建書院第32章 大勝高麗第61章 ?玄奘歸國(下)第35章 泰山封禪第5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6章 遊逛太極宮第42章 野史中的小狄第32章 城管生活初體驗(二)第1章 登上歷史舞臺第63章 倭人與狗不得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