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唐朝大婚(上)

漢朝以來的的結婚‘六禮’,在唐朝也遵行不悖。

‘六禮’分別有幾個文縐縐的名字:納采、問名、納言、納徵、請期、親迎。

其實到了近代,民間都管這幾個步驟叫:提親、合八字、過大貼、送彩禮、算日子,接媳婦。

徐陽如今已經快被唐朝的這些虛禮煩的要死,劉棟良還怕徐忘記,專門聘了兩名禮儀官來教徐陽婚禮上的禮儀,這婚禮的幾個步驟,該講什麼話,做什麼動作,帶什麼東西,全都是有講究的。

特別是徐陽如今不再是一屆布衣,身爲一位侯爵,身上還有李二加封的‘同中書門下三品’可以進政事堂吃飯的虛職,更何況劉家也是大戶之家,正四品的文官書香門第,怎麼來說禮儀規格都不能寒磣了。

提親‘納采’好辦,直接命劉七提一隻大雁上門,劉棟良和劉老太爺身穿正裝端坐在徐家莊剛剛建好的廳堂上,劉七今天穿着一身藍底大紅袍的正式禮服,正兒八經的在廳堂外敲門。

扯着嗓子喊道“劉公有惠,賜妻徐某。徐某有先人之禮,使劉七請納采。”劉棟良聽聞,命下人打開大門,道:“某之子愚蠢,又不能教,徐郎命之,某不敢辭。”

把劉七迎進屋,主賓相對行禮,劉七說一句:“請納采。”便把那隻大雁送到劉棟良兩手中。這就算完成了一禮。

然後是‘問名’禮,劉七道:“劉七既受命,將加之卜,敢請女爲誰氏?”

劉棟良接話:“劉郎有命,且以禮而擇,某不敢辭,曰囡囡。”這囡囡便是劉夢璃的小名了。

接着就是占卜了,生辰八字這一環少不了,袁天罡今日閒來無事,親自來給測算八字,蹭了六七斤上好的黃山毛峰茶葉,才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因爲徐陽沒有什麼親族,只能讓尉遲寶林和程處默來當‘函使’和‘副函使’,兩人帶着長一尺二寸、寬一寸二分、木板厚二分的楠木盒子,盒子用五線扎縛,封題上“通婚書”,兩個五大三粗的身後跟着浩浩蕩蕩的擡彩禮隊伍,就往廳堂駛過來。

走在最前面的是兩匹壓函駿馬,不着馬鞍,青絲籠頭,然後是擡着那個放置着楊木楠木的禮涵的人力轎子,禮函旁邊有三名漂亮婢女守着,再後面擡着的是五色彩緞、大束錦棉,成對銅錢,豬羊牲畜、米麪糧油、野味獵物、點心水果、奶酪油鹽.....

尉遲寶林和程處默二位函使到了之後,又是一陣道賀,劉棟良再接過禮函,打開之後,裡面放着一張精美好紙,展開一看,就是“通婚書”,上寫“徐陽,鬼谷傳人一派,第二十七代弟子,未有婚過,承賢膝下有女令淑有聞,四德兼備,願結高援。瑾因媒人劉七,敢以禮請。脫若不遣,貯聽嘉命。徐陽奉上。”

劉棟良放下書信,也拿出一張書信,是寫好的《答婚書》,上面的內容也是伉儷難得的言語。

這封信要放進同樣規模的禮函裡,送給尉遲和處默二人,勞煩他倆再帶給徐陽,然後收了彩禮隊伍擡來的彩禮,衆人分發些錢財,“納徵”這一禮也算是完成了,從此劉夢璃就算是徐家人了,以後就算是劉棟良謀反抄家,按律也和她沒什麼關係了。

此時的徐陽倒是忙的焦頭爛額,站在終南山莊子前面的牌坊下,一直迎接賓客,“這位是朝堂的正四品的正議大夫”“這位是從四品上:太中大夫。”...賓客很多,全都是看在劉老太爺正四品的面子來慶賀的。

馬車已經停滿了牌坊外,長孫無忌派長孫沖和長孫仰送來了厚禮,整整兩輛馬車的彩禮,禮物不可謂不豐厚。

除了徐陽認識的長孫無忌,還有房家,二李家,尉遲家,牛家,和程家都是送來了新的彩禮,因爲上次送過兩箱,所以這一次的彩禮多是些居家用品。

衆人大多派的是家中子弟前來道賀,除了牛進達,沒有一個老人是親自來的,李二的詔書也下來了,賜劉夢璃正五品官職,才人身份。

劉棟良聽聞聖旨,磕頭跪拜,高聲稱謝。

此時在封地入口牌坊下接待客人的徐陽,讓張二先代替自己接待一下衆多賓客,他把老牛叫到一邊道:“牛叔叔,我送去的那幾張海船圖紙都可以使用,沒什麼不懂的地方吧?”

老牛挽了挽袖子,笑道:“不用擔心,自從你送來的那些專門研究機械的工匠們一到,整個工程進度加快的不是一星半點,現在所有的零件都是用那個什麼‘刻度尺’加工,確保是完全一樣的部件,還有你說的那個流水線工程,也是加快造船速度的奇法。”

徐陽聽聞才放下心來,他現在心中最期待的就是海船的建造了,甚至超過了他對唐人一千三百年前的婚禮,原因無他,全是因爲結婚太麻煩了。

後世結一次婚,兩人去民政局領個證,然後宴請親朋好友吃一頓飯,這婚禮便算是完成了,最多也就是加上教堂的一些見證儀式而已。

而唐朝的結婚,就比較恐怖了,六禮’納采、問名、納言、納徵、請期、親迎。一個都不能漏,每一步都有不少規矩,徐陽有兩個禮儀官,講了整整三個時辰的大婚事宜,聽的徐陽是頭昏腦漲。

其實唐人這樣做,是爲了提高婚禮的鄭重程度,提高婚禮的合法性,爲什麼納采要送大雁,原因就是大雁終身堅持一夫一妻制,雖然唐人沒有一夫一妻制,但是正妻的地位絕對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所以纔有了這麼多的規矩和要求。

徐陽正和牛進達聊的火熱,老牛告訴徐陽,太倉碼頭現在是熱火朝天,很多高爐都被建造起來,徐陽所說的火炮的模型也已經制作出來了,每天在碼頭幹活的工匠都超過三千人,這些消息聽的徐陽是心癢難耐,恨不得現在就能去太倉碼頭看看那些海船的建造過程。

可是現實總是難以如願,劉七騎着自行車老遠就看到徐陽,嚷道:“侯爺,迎親時辰快到了,請侯爺速去準備!”

第13章 出征!星辰大海(上)第37章 大唐的武將第78章 年終歲末第54章 大唐新變化第54章 南山書院畢業生第59章 中亞局勢第48章 永結同心第54章 新羅女王的救贖第27章 前往呂宋島(上)第29章 非隋民乃唐人第52章 《大唐新聞報》的創辦第61章 廣廈將傾第1章 廟堂之高第56章 盛大拍賣會第50章 高爐鍊鐵第24章 泉州夜宴第45章 征戰世界的哈里發第63章 ?一圖之師第25章 一件衣服引發的‘慘案’第30章 拭目以待第43章 富二代們的奢侈品第57章 玄奘背後的唐國第34章 歷史節點的轉變第63章 倭人與狗不得入內第57章 承乾的稱心第46章 西域與南美第4章 大唐國家錢莊第59章 無極舞(上)第19章 大唐的首塊金牌(下)第43章 墨門第17章 道家=化學家第22章 長安的年輕貴族第54章 大唐新變化第24章 名揚天下第33章 大國氣度第27章 青黴論佛道第36章 衆人拜訪第52章 丟失的一本教科書第5章 長安街除夕驅儺第55章 史詩級的戰鬥第63章 ?一圖之師第64章 近鄉情更怯第30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53章 高麗百濟謀反第52章 《大唐新聞報》的創辦第7章 徐興唐和李治第31章 山東集團的博弈第27章 秦王2.0版第46章 窮則愈窮,富則愈富第5章 大雁塔的遺蹟第8章 ?繁華長安(上)第43章 修羅煉獄六十七章 兩位少奶奶第73章 土豆大豐收第13章 出征!星辰大海(上)第48章 有子興唐第23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46章 窮則愈窮,富則愈富第12章 國營企業家徐老闆第6章 玻璃帶給你光明第6章 日出東方,不落唐國第17章 運動會開幕式第12章 必有一戰第26章 不死不休第7章 按計劃行事第62章 遁入紅塵第8章 ?繁華長安(上)第41章 我爹是李二第42章 棋定江山第28章 前往呂宋島(下)第54章 國家銀行第3章 真是唐朝,駛向幽州第65章 帝王相迎第21章 修建體育場第67章 此間的少年第30章 與土人的第一次交鋒第9章 五星級酒店開業(二)第10章 ?長安城的一天(上)第33章 澳大利亞第5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11章 李二的鸚鵡第12章 航海啓示錄第30章 其人之道第25章 書院記者採訪第58章 買買買第22章 球戰落幕第11章 羊吃人第14章 凌煙閣二十五功臣(上)第57章 覲見途中的製冰第43章 夫妻夜話第61章 說不清糊塗事第8章 ?繁華長安(上)第65章 戲劇化的結束第47章 ?《張全蛋回憶錄》第78章 年終歲末第48章 士兵的帝國第18章 去長安留學第57章 ?歸航暴風雨第7章 長安夜市第12章 鬼谷子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