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四章 福澤萬世

東宮的書房。

太子李承乾穿着一身紅袍,和魏徵談論着今日朝堂上的爭論。

“閣老,大唐現在真的不能對外開戰嗎?”

魏徵喝了一口青茶,反問道:“殿下希望大唐和西方的大食開戰嗎?”

李承乾想了一下,還是實話實說。

“閣老,如今的大唐早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大唐,再加上有國師在,孤倒是覺得,可以一試。”

因爲一旦把這個國策定下來,想要真正開啓大戰,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畢竟大唐現在的海軍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在東瀛和東海之濱的海軍,加起來也才三萬人。

而一旦真正開戰之後,必然又會是一個很長的時間。

以後如若等到他登基爲帝,也會延續這一次的國策,對外開戰。

他也能在自己當皇帝的時候開疆擴土。

說不定還能讓大唐更加輝煌,成爲像是自己的父皇這樣的聖明君主、名傳千古。

“陛下可知道,如今西域之地和吐蕃之地因爲荒漠和高山,已經不太適合居住,朝廷有心遷移他們?

而大唐各地,因爲窮人和富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已經出現了一些反抗之人?”

李承乾點頭,作爲東宮太子,這些政策和消息,他自然知道。

“閣老何意?”

魏徵解釋道:“殿下,聽聞大食乃是西方最強大的王朝之一,而且,現在大食和大唐還算是相交不錯。

我們爲何就要主動開戰,成爲一個暴徒?

這大唐都未曾治理的路不拾遺,也沒有讓所有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卻要對外開戰,增加百姓的負擔?

這和前朝有何不同?”

魏徵就是反對開戰的保守派,並在朝堂之上據理力爭。

大唐現在都未曾治理的很好,卻又要對外開戰,前朝的前車之鑑就在那裡。

當年的楊廣不是一樣嘛。

爲了東征,先是修建馳道,然後集結三軍,揮師百萬攻打高麗。

結果呢?

三次攻打高麗都未曾成功,直接就導致中原之地反抗之聲四起。

最後滅國!

李承乾明白魏徵說的什麼意思。

但是現在的大唐比之當年的大隋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當年大隋修建運河,直接征夫百萬,這些全都是中原百姓,幾乎幾十萬人都損耗在了修建大河之中。

除此之外,還有長城、馳道以及對外戰爭。

以至於中原大地民不聊生,百姓們都生存不下去了,除了反抗還能做什麼?

而現在的大唐百姓都能夠吃飽穿暖,手中都還有了閒錢。

這個時候慢慢地備戰,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就像是當年國師對他和李泰說的一樣,文人其實喜歡把什麼禮儀之邦掛在嘴上。

不僅掛在嘴上,還要強行說教。

李承乾卻又不得不回答作爲自己的太子少傅,也就是魏徵的反問。

便用李泰的奏摺內的內容,列舉了一些好處。

魏徵搖搖頭,並未說什麼。

其實這些好處對於大唐的發展也的確有用,畢竟就像是那些武將說的,邊關的將士們都已經因爲沒有了戰爭而忘記了廝殺。

唯有以戰養兵,才能實現外無內文的國策。

但是一想到又要開戰,想到這個戰爭可能要持續很長時間,想到要對西方那些番邦開戰。

魏徵就覺得這違背了大唐禮儀之邦,違背了聖人仁政思想。

……

而僅僅幾天之後,大唐時代週刊便把這個話題拋給了大唐的百姓。

不過上面說的不是大唐主動對外開戰。

而是大唐的將士們在過馬六甲的時候,被海盜滅殺,這個仇要報。

但是大唐應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加強海軍,並且對那些還在開戰?

對於這種事情。

其實最積極的永遠都是那些商人,他們知道一旦戰爭開啓,他們就能夠賺取錢財。

因爲大唐大軍如果能夠攻佔馬六甲,他們既能夠去西方大食。

走海上之路遠比從北方過西域,然後從哈薩南下要快得多。

路上走差不多大半年的時間,海上只需要幾個月就可以了,縮短了時間,他們的貨物也就更快更好往來。

除此之外,自然是大唐強大起來,他們更好做生意了。

現在他們去身毒和天竺,只要是帶上絲綢,就能夠換取更好的玉石和黃金。

實在是躺着就把錢賺了。

“夫君,大唐又想要開戰?”

鄭麗婉也算是半個商人,畢竟管着國師府的那些商賈。

“是啊,不過這一次是要攻打在馬六甲的那些海盜,他們就在這裡。”

在江楓的書房裡面,有一個世界地圖。

江燁和江昭趴在那裡,看着阿耶指着那個地方,當初他們好像去過一次。

當然,那時候他們也記不清楚那是什麼地方。

“當初我們去的是這裡,所以並沒有見到多少海盜,在這裡,海盜纔是最猖獗的。

大唐想要從海上到達西方,就必須要經過這裡。”

江楓伸手按在馬六甲這個地方。

和鄭麗婉還有長樂公主,以及站在那裡的江燁和江昭說道:“如果大唐的大軍佔據了馬六甲,就相當於是在這裡有了一個屏障。

到時候大食和西方的那些王朝想要從海上來大唐,就必須先經過這裡。

如果他們要是和大唐開戰,也必須要先攻破這裡。

而天竺和大食,算是仇敵,我們其實可以先支援天竺攻打大食。

相對來說,天竺已經算是被我們掌控的一個番邦了。”

這也是當初江楓爲何要露一手掌中佛國的原因,對方乃是佛教的發源地,自然大部分都信佛。

要是有了掌中佛國,天竺的人應該人人都信佛了。

而他有着掌中佛國的仙術,這些人豈不是都要尊崇他,而他是大唐國師。

自然是愛屋及烏了。

“看來夫君早已經有了謀劃,也同意這一次的開戰?”長樂公主問道。

她也聽到了一些風聲,對於大唐是否要攻佔馬六甲,外面也是衆說紛紜。

江楓回道:“其實也不是早有謀劃,當初也是爲了讓天竺能夠很好地聽從於大唐,至於大唐和大食之間。

如果能夠開戰,其實更好,大唐以後的人會越來越多,也就需要更多的土地。

再加上,這王公貴族之封地,不可能全都在中原吧?

到時候豈不是封無可封?

所以開疆擴土也是有必要的,把這些王公貴族還有大唐的人才慢慢地分出去,讓他們去治理。

也算是爲子孫後代做了一件大好事。”

第四百八十二章 我只想討一個公道第兩百五十八章 晉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強盛第三百零四章 江軒的火車第一百三十五章 謠言止於謠言第五百六十章 趙官家思想滑坡第三百零四章 江軒的火車第一百七十五章 拯救小公主第三百三十六章 海島餘生第三百五十二章 終回長安城第九十章 旁觀者清第四百七十一章 突厥使者的刁難第一百八十二章 親征第兩百四十五章 了因的後手第兩百五十二章 海上絲綢第一百一十三章 所向睥睨第九十八章 言傳身教第三十五章 練兵備戰、休養生息第十五章 以史爲鑑、可知興衰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那一年,萬歲爺大殺四方第一百三十二章 強熱的野心之火第兩百二十一章 武才人第二十五章 帝王一怒,伏屍百萬第四百零六章 片甲不留!第三百九十四章 讓薛紹去報效陛下吧第兩百七十一章 殺盜第五十四章 大唐是禮儀之邦第一百九十一章 攻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賣大米不講武德第五百五十七章 大宋朝欣欣向榮第兩百三十章 迷霧第五百四十八章 淮南路人心各異第一百章 陰謀還是詭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前所未有的威望第九十七章 一人滅一國的人才第兩百二十三章 軍餉第三百一十一章 地火滅世第三百零六章 再回長安第六百七十二章 霸主路,大明稱霸大陸之戰第九十一章 主動的鄭麗琬第四百二十七章 誰纔是老狐狸?第三章 美味的肫肉第三百八十三章 此詩,還行第八十二章 最高明的計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江上仙的三板斧第六十九章 老鄭家的苦命女第三百八十六章 詩魁與釣魚第五百八十六章 仙人啊,你救救這大明吧第五百一十七章 韓世忠火燒連營第五百二十三章 金兀朮力勸粘罕第兩百零九章 竹馬第四百四十九章 選駙馬第五十八章 落後與強大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史臺、查完錦衣查國丈第五百二十八章 趙家二聖被罰誦道經第六十四章 溫馨一片的國師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理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國師,朕痛心疾首啊第三百八十章 有驚無險、江楓救美第四百九十二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六百七十七章 改祖制、走老路會被反超的第兩百八十五章 心術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大帥心憂天下第四百六十章 新帝上任的各種不適第四百四十八章 祥瑞現世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商第兩百二十一章 武才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平衡術、誰也別想做大做強第三百六十九章 背鍋的太子第兩百零一章 征途第七十八章 人心思異第二十二章 朕真的是大唐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是誰犯了死罪?第四百七十八章 揚州李敬業第四百八十六章 力的作用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定國,大明最後的英雄第一百四十八章 長久戰第九十三章 王玄策的求學之路第一百八十章 借刀第六百六十五章 李自成、我的未來在哪裡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明一暗第一百章 陰謀還是詭計第三百一十二章 慧眼如炬第兩百二十章 成長第一百四十九章 死戰不退第二十四章 離開荒島、搬走神物第四百三十九章 勇冠三軍第七十五章 平冤昭雪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大帥盡職盡責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變化、崇禎皇帝的新煩惱第四百四十二章 都是明白人第兩百三十七章 聖僧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會第二十一章 守得雲開日月明第五百二十五章 吳乞買欲還二聖第兩百五十章 周而復始第六百二十八章 多爾袞、我看你起高樓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國師,有趣的靈魂第四百七十章 武后時期的萬國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