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范陽盧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  ,秦漢時期盧氏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後,定居在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時置范陽郡而涿縣屬之,後世遂稱“范陽涿人”(即范陽盧氏由來)

始祖盧植以儒學顯名東漢  ,肇其基業,三國盧毓位至曹魏司空  ,其後盧欽、盧珽、盧志、盧諶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時,盧玄“首應旌命”入局朝廷,孝文帝時躋身“盧崔鄭王”四姓高門 ,有“北州冠族”之稱  ,北魏分裂後,盧靖三子分別擔任西魏、北齊、北周三國帝師  ,唐代時位列七姓十家  ,出宰相八人  ,與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並稱爲“崔盧”,仍被視爲一流門第。

盧氏源出姜姓,是齊太公的後裔,齊國公卿高傒爲盧姓始祖,其後人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公元前385年,田和代齊,盧、高二氏被逐趕,離開盧邑以後,盧氏族人散居於燕、秦二國之間,主要一支是聚居於燕地 ,秦代有五經博士盧敖,其子孫後來遷至涿水之上,定居在涿縣,因涿縣後屬范陽郡,遂爲范陽涿人。

地望編輯 語音

范陽盧氏家族世居涿縣(今河北涿州),因涿縣屬范陽郡(漢代時爲涿郡)管轄,士族稱郡望,故得名“范陽盧氏”。涿縣原爲燕國之涿邑,在春秋戰國時代便是“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之一 ,這裡一馬平川,良田沃野,是有名的膏腴之地,荊軻刺秦王時獻的燕國“督亢”地圖就位於這一帶 。范陽盧氏在這裡世代耕讀,子子孫孫繁衍生息,成爲舉世聞名的望族。

發展編輯 語音

范陽盧氏的始祖爲東漢名儒盧植,是歷史上配享孔廟的二十八位大儒之一,名列中華民族古聖先賢之中。盧植早年師從經學大師馬融和太尉陳球,與鄭玄、管寧、華歆是同門師兄弟 ,學成之後曾在緱氏縣山教導劉備、公孫瓚 ,黃巾之亂爆發時,盧植設計剿滅了黃巾軍 ,當董卓作亂要廢立漢帝時,只有盧植敢據理力爭。董卓要殺盧植,議郎彭伯對董卓說:“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董卓聽了彭伯的話,不敢對盧植下殺手,只能讓盧植告老還鄉 ,盧植辭官後歸隱上谷郡軍都山  ,“天下最強諸侯”的冀州牧袁紹請他出山做爲自己的軍師 ,初平三年軍師盧植逝世,下葬時僅以單帛附體 ,《後漢書》評價:“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則盧公之心可知矣”。

魏武帝曹操也十分仰慕盧植,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伐烏桓,途經盧植的家鄉涿郡,告當地守令:“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爲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在東漢末年社會的劇烈動亂中,盧植作爲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學問膽識、功勳業績與品德風範,有着廣泛的影響,爲世所公認的楷模,因此奠定了盧氏後來作爲“北州冠族”“范陽郡望”的基礎,開創了范陽盧氏“代代出名士”的基業。

魏晉南北朝至隋,盧植後裔均爲官宦世家,書香門第,范陽盧氏一直是“聲高冠帶,爲世盛門”  、“閨門之禮,爲世所推” 。從盧玄起至其曾孫,一家百口,共財同居,爲官著名而被史傳記載者就有18人。帝族之女也要找范陽盧氏成親,史稱“一門三主,當世以爲榮”。唐代,李世民言四海大姓:“崔、盧、王、謝”  ,范陽盧氏與清河、博陵崔氏並稱,仍被視爲天下一流高門,但整體已經衰落。經唐末五代變遷,至北宋基本消亡。

房支編輯 語音

南祖,西晉司空從事中郎,後趙侍中、中書監盧諶長子盧勗的後裔,號稱“南祖”

北祖,西晉司空從事中郎,後趙侍中、中書監盧諶第四子盧偃的後裔,號稱“北祖”

南祖房支

南祖大房,始祖不詳,唐朝盧耜、盧公弼的墓誌均記載兩人出自南祖大房

北祖房支

北祖四房

盧偃曾孫北魏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固安惠侯盧度世生有四子,分爲四房

北祖大房,盧度世長子秘書監、固安懿伯盧淵的後裔,號大房(陽烏房)

北祖第二房,盧度世次子議郎盧敏的後裔,號第二房

北祖第三房,盧度世第三子散騎常侍、鎮西將軍、雍州刺史盧昶的後裔,號三房

北祖第四房,盧度世第四子光祿大夫盧尚之的後裔,號第四房

北祖帝師房

盧偃玄孫北魏太常丞盧靖的三個兒子,分別擔任了魏、齊、週三國帝師 ,其中盧景裕爲北齊神武帝高歡諸子(北齊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的老師  、盧辯爲西魏文帝元寶炬諸子(西魏廢帝元欽、恭帝元廓)的老師 、盧光爲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老師  ,家族因此號稱帝師房 ,分爲四房

禁婚家

唐朝顯慶四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范陽盧氏有三家位列其中。

北魏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固安惠侯盧子遷(盧度世)的四子。

北魏幽州別駕盧輔的六子。

後燕徵北大將軍、幽州刺史盧渾(盧溥)的諸子。

定著房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盧氏世系的末尾並沒有提及“盧氏定著房”的情況,與其他世家大族“定著房”通例不合,毛漢光據此推測除北祖四房以外,范陽盧氏還有定著房定著支,但在唐朝未見拜相。

門第編輯 語音

在北齊釋曇剛所撰的《山東士大夫類例》中,范陽盧氏某房被釋曇剛評定爲甲姓中第一甲門之首。

唐朝科舉編輯 語音

在唐朝興元元年(784年)至乾符二年(875年)的九十二年中,有兩年停了科舉,在剩餘的九十年中,范陽盧氏考中進士科者有116人,進士科以外的科目還沒算入在內。但是世人都說范陽盧氏沒有主考官,唐朝建立之後只有景雲二年(711年)的考功員外郎盧逸掌管貢舉考試,之後就沒後繼者了,韋保衡常覺得奇怪。鹹通十三年(872年),盧莊爲近侍次官,韋保衡打算任命他執掌禮部,可是盧莊在七月份去世。宰相盧攜當時在中書門下,認爲是本族的恥辱。廣明元年(880年),盧攜下堂帖將陝州中丞盧渥追回朝主持考試。帖經考試後,黃巢攻入長安,唐僖宗逃到蜀中,侍郎韋昭度在當地代替盧渥主持,放榜十二人。

家學編輯 語音

范陽盧氏自東漢盧植以後,以儒學傳家,奠定了以“三禮”爲特色的家學基礎,涌現出了不少經學家、史學家、詩人、書畫家、道家和佛家。范陽盧氏家族好學雅文,著作宏富,留下了一大批詩文著作,其在家學上的成就集中體現在儒學、文學、 書畫、史學四個方面。

一、三禮傳家,通經致仕

在儒學方面,范陽盧氏首推第一大儒盧植,其經學上的成就體現在所作《尚書章句》和《三禮解詁》上。盧植還是中國文字反切學的鼻祖,在文字學、音韻學上的造詣爲後世學者稱道。盧植在方誌學上也有濃重的一筆,其所撰《冀州風土記》堪稱中國地方誌的開山之作。盧植以正直的品格、超羣的才學以及不朽的功勳,開創了范陽盧氏成爲北方名門望族的基業。范陽盧氏中有不少人都飽讀詩書,精通禮儀。如西晉盧諶“清敏有理思,好《老》、《莊》,善屬文,撰《祭法》,注《莊子》,及文集十卷”;盧道將涉獵經史,風氣謇諤,頗有文才,爲一家後來之冠;盧晏一支“博學,善隸書,有名於世”;盧溥支“兄弟俱以文章顯”;盧輔支“專爲經學”、“博通經籍”;盧誕“儒宗學府”,爲諸王師,拜國子祭酒;盧光“性溫謹,博覽羣書,精於《三禮》,善陰陽,解鐘律,又好玄言”。還有盧昌衡、盧道裕、盧道虔、盧義僖、盧昶、盧元明等,在禮學方面都有很高造詣。 自盧植以後,“三禮”之學一直成爲范陽盧氏的家學,並且在“三禮”的研究上有不少成就。

二、學綜經史,續寫春秋

盧懷仁著文宏富,撰有《中表實錄》。史載盧懷仁“性恬靜,蕭然有閒雅緻。所著詩賦銘頌二萬餘言,撰《中表實錄》二十卷。懷仁有行檢,善與人交。與琅邪王衍、隴西李壽之情好相得”。其子盧彥卿,有才學,仕隋位御史,“撰《後魏紀》三十卷。貞觀中,位石門令、東宮學士”。北周盧柔,“除從事中郎,與郎中蘇綽共掌機密。累遷中書侍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後爲黃門侍郎,遷中書監。周文知其貧,解衣賜之。周孝閔帝踐阼,拜小內史大夫,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卒於位。所作詩、頌、碑、銘、檄、表、啓行於世者數十篇”。盧承基等人蔘與了《晉書》的編撰,《唐會要》卷六三載“貞觀廿年閏三月詔以主中盧承基等分撰《晉書》”。盧庇在“春秋學”上造詣頗深,竇羣曾師從盧庇傳《春秋》,《新唐書》卷一七五《竇羣傳》載“(竇)羣兄弟皆擢進士第,獨羣以處士客隱毗陵。母卒,齧一指置棺中,廬墓次終喪。從盧庇傳啖助《春秋》學,著書數十篇”。可見盧庇是竇羣的老師,竇羣跟從盧庇研習《春秋》學。大才子盧藏用曾經注補《戰國策》。

三、盧氏詩人,蜚聲文壇

在文學上,范陽盧氏成就斐然,文人墨客不絕如縷。西晉盧欽所著“詩賦論難數十篇,名曰《小道》”。盧元明“作史子雜論數十篇,諸文別有集錄。少時,常從鄉還洛,途遇相州刺史、中山王熙。熙,博識之士,見而嘆曰:‘盧郎有如此風神,唯須誦《離騷》,飲美酒,自爲佳器。’遂留之數日,贈帛及馬而別”。盧正言之第五子盧先之“開元中登進士第,嘗賦銅爵妓詩,爲時人所諷詠”。文學各門類中,范陽盧氏最爲顯著的要數詩歌了,范陽盧氏一門出了諸多傑出的詩人,如隋代詩人盧思道,“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大曆十才子”之一的盧綸,以及盧仝、盧鴻、盧象、盧峻、盧延讓等。盧思道的詩長於七言,對仗工整,善於用典,氣勢充沛,語言流暢,已開初唐七言歌行的先聲,在北朝後期和隋初有較高地位。代表作《聽蟬鳴篇》抒發客愁鄉思,譏諷長安權貴繁華輕薄的生活,詞義清切,寄託較深,曾受到庾信的讚賞。《從軍行》描寫徵人思婦的離愁別緒,諷刺武將邀功求賞,是一首較好的邊塞詩。盧思道的文以《勞生論》爲最著名,文中揭露北齊、北周官場中趨炎附勢之徒的醜態,頗爲生動傳神,被錢鍾書譽爲北朝文壓卷之作。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的盧照鄰,海內稱爲“王楊盧駱”,亦號爲“初唐四傑”。盧照鄰有文集二十卷,寫下了許多歌行體詩歌,寓意深刻,辭藻優美,韻味無窮,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盧仝,是范陽盧氏中又一著名詩人,號爲玉川子。盧仝詩作別具一格,《唐才子傳》雲:“唐詩體無遺,而仝之所作特異,自成一家,語尚奇譎,讀者難解,識者易知。後來仿效比擬,遂爲一格宗師。”

四、墨香盈門,世代工書

書法也是范陽盧氏家傳之學,盧氏一門有不少書法大師。《晉書》稱盧志善書,素法鍾繇。其子盧諶也是魏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魏書》卷二四《崔玄伯列傳》雲:“玄伯祖悅與范陽盧諶,並以博藝著名。諶法鍾繇,悅法衛,而俱習索靖之草,皆盡其妙。諶傳子偃,偃傳子邈;悅傳子潛,潛傳玄伯。世不替業,故魏初重崔盧之書。”可知盧氏書法在魏晉已經聲名遠播。

第三十三章新人物李文第六章皇宮議冰第十三章小電棍直捅程咬金第八十章第十九章李冰的後手第四十九章決戰前第三十章動員第六十六章準備圍攻頡利第五十三章李冰的裝備第二十三章戰鬥第二十八章錦衣衛第七十六章第八十二章第三十三章新人物李文第八十一章第七十八章第二十五章一線天之戰1第二章拐走公主第四十二章李冰會李文第四十四章影子第五十三章李冰的裝備第七十三章兄弟交談第五十九章拯救程咬金第四章出發青紫山第五十九章拯救程咬金第二十三章戰鬥第十章燕雲十八騎第五十九章拯救程咬金第四十一章藝術家羅藝第八十章第八十一章第五十一章火燒突厥糧草第四十九章決戰前第五十三章李冰的裝備第二十章開始計劃第二十二章突厥騎兵第五十三章李冰的裝備第十六章東宮血案第五十二章渭水旁第六十四章戲耍突厥部隊第六十一章李淵出現第十七章琪琪的手段第三十三章新人物李文第十章燕雲十八騎第四十八章活捉李文和李武第四十章羅藝財寶第四十八章活捉李文和李武第六十九章頡利1第六十三章圍住突厥第二十六章一線天之戰2第七十九章第三十八章幽州探寶第一章來到大唐第十八章老張等於楊憲第六十五章李秀寧到來第二十八章錦衣衛第六章皇宮議冰第十三章小電棍直捅程咬金第七十二章戰爭結束第三十四章京觀放水第六十九章頡利1第二十三章戰鬥第三十三章新人物李文第九章清風寨與白馬義第四十九章決戰前第五十二章渭水旁第四十七章李武入圈套第四十二章李冰會李文第二十二章突厥騎兵第二章拐走公主第二十二章突厥騎兵第七章突厥情報第五十五章琪琪見李元霸第二十八章錦衣衛第十七章琪琪的手段第五十九章拯救程咬金第十七章琪琪的手段第四章出發青紫山第三章父子爭吵第五十一章火燒突厥糧草第三十六章李武第三十三章新人物李文第七十三章兄弟交談第五十六章渭水之戰第五十八章交火第三十三章新人物李文第十六章東宮血案第七十六章第四十七章李武入圈套第二十一章毀屍滅跡第四十九章決戰前第四十八章活捉李文和李武第六十章戰局變化第十章燕雲十八騎第十二章準備圍攻程咬金第五章交談第七十一章介紹完畢第四十二章李冰會李文第六十七章介紹第五十六章渭水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