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弘德書院上

開皇五年二月,大興城的兩大建築大興善寺和弘德書院相繼完工。

大興善寺整個寺院佔地約一百二十餘畝,有殿堂、僧舍243間,以佛教建築爲中心,形成南北平行的三條軸線。主要建築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軸線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東西禪堂,法堂等。其正殿大雄寶殿爲京城之最,制度與太廟同,可見楊堅對其的重視程度。

大興善寺開山祖師是靈藏大師,他是隋文帝楊堅的布衣知友,同時任隋朝管理全國僧尼事務的昭玄都僧官。後昭玄統僧猛、繼任昭玄統曇延及其隨員等均住本寺。楊堅又召慧遠、慧藏、僧休、寶鎮、洪遵、曇遷入京城,爲"六大德",並有僧衆300餘人入寺供養,令其爲國行道。

弘德書院佔地約五百餘畝,書院建築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軸線上,依次爲書院大門,崇聖殿,明德堂,明倫堂,集賢閣,北園等。

書院大門採用對稱式結構,中間爲正門,兩側各有側門,風格莊重樸實。門額“弘德書院”爲當代大儒牛弘所提;崇聖殿主要是拜祭儒家先賢;明德堂位於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的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書院的核心部分;明倫堂是弘道、研究之所,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社會精英講學論道的地方,同時也承擔着傳播文化與學術研究的功能;集賢閣是藏書和修書之所,它相當於後世大學裡的大型圖書館;北園是書院的活動場所,內有大型校場一個,兩側是荒地,是士子們勞作之地,這也是楊廣特地設置的。書院東側建有教官宅三十餘間,西側建有校舍二百餘間。

書院的基本課程是儒、道、墨家經典《詩》、《書》、《禮》、《易》、《樂》和《墨子》、《道德經》、《春秋》等。院長爲李德林,副院長爲元善,二人皆是門面,不管書院具體事務。元善早年隨父進入江南,稟性好學,通涉《五經》《左傳》,隋朝開皇初年,拜內史侍郎、國子祭酒。本來楊廣是想請元善爲院長的,楊堅不同意。

楊廣入宮求楊堅將太常博士房暉遠納入書院,爲書院副院長兼教授,主持書院的教學工作。房暉遠世傳儒學、幼有志行、潛心究治《三禮》、《春秋三傳》、《詩經》、《尚書》、《周易》,兼善圖緯。

書院要求入院的講師要德才兼備,且首先注意德。書院學生會按照不同專長而入讀各項分科,課程主張學以致用,提倡實地考察,即所謂"明體達用"。

書院的思想:仁、義、禮、智、信、忠、孝、節、恕、勇、讓

仁是人安身立命之本,人而爲仁,無虧於人。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這句話中的“殺身成仁“幾乎是無人不曉,然而到了近現代,某些人加以解釋和利用後,似乎已經成了貶義詞。其實,我們認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說的這段話,主要談了他的生死觀是以“仁”爲最高原則的。生命對每個人講都是十分寶貴的,但還有比生命更可寶貴的,那就是“仁”。“殺身成仁”,就是要人們在生死關頭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它激勵着多少仁人志士爲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在儒家創始人孔子認爲,“恥,乃人禽之別也”,在如此認識的前提下,又提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治國之道。民若“無恥”,政與刑再多、再重,也難以抑制犯罪率的攀升。國民能夠“有恥”和“自律”,就會自覺自願地按照社會規範和法律,調整自己的行爲,社會纔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和諧!

義是人的行爲和道德標準。“義”是合宜、應當、應該之意,是作爲人應該遵循的最高道義,不得以損害和出賣他人來換取自己的生存和利益。“義”,還有情誼、恩誼之宜,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牽掛、互相關照、互相提攜。中華傳統文化把義與仁並用,作爲傳統道德的核心內容,提出了“仁義道德”、“仁至義盡”、“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思想。“義”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現。

禮是中國古代社會準則和道德規範。“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會交往之道。禮與仁互爲表裡,仁心愛人是禮的內在精神,恭敬辭讓是仁的外在表現。

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是實現中國古代社會最高道德原則"仁"的重要條件之一。“智”通“知”。中國古代思想家賦予“智”以豐富的道德和內涵。“智”在知道遵道。學而致知,不知不覺,智而不奸。“仁、義、禮、信”是爲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而要將這一切聯繫起來就需要“智”貫穿其中,否則即使有“仁、義、禮、信”加持於身,也都不可能通達無礙。

信是儒家的倫理範疇。意爲誠實,講信用,不虛僞。“信”既是實現中國古代社會最高道德原則"仁"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信”是立身之道、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千百年來爲人們所推崇併發揚光大。

忠是儒家的道德規範。所謂忠,就是內心求善,外求盡職盡責。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精忠報國、捨生取義的優良傳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歷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願。忠於事業,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是中華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聖的價值追求。當然在楊廣所處的這個時代,"君爲臣綱"規定了臣民對君主須絕對"忠",忠君便成爲天經地義、永恆的倫理教條。

孝儒家的倫理範疇。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是實現中國古代社會最高道德原則"仁"的根本條件之一儒家認爲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在家庭關係中的表現,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孝”一直視爲最高的美德,束縛了人們的思想。“百善孝爲先”這是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傳統美德。

節是指一個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堅定性。對內,氣節表示對一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堅定信仰。對外,氣節則指在國家和民族遭到外敵侵犯時,能挺身而出,以國家民族利益爲重,乃至獻出個人生命。

恕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強加給別人。“忠恕”是實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內容。《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勇是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果斷、勇敢。孔子把“勇”作爲施“仁”的條件之一。“勇”就是要敢想、敢幹、敢闖,敢於創新,敢於開拓,敢於承擔責任,敢於說真話,敢於堅持原則,敢於實事求是。中國傳統文化蘊涵的這種自強不息、英勇頑強的剛健精神,是中華民飽經磨難、歷久彌新、愈挫愈勇、愈挫愈奮的不竭動力。

讓指謙讓、禮讓,是儒家的道德規範。不索取,不受賄,對人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

以上十一條爲書院的教授、學子等行爲規範和處事原則,也是所有讀書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第五十九章:護衛李淵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五十五章:截殺第十二章:北伐上第三章:家宴第四十一章:薛道衡第四十九章:入局第三十章:蕭樑驚變下第三十七章:弘德書院下第四十四章:隋木易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四十二章:約會上第五十五章:截殺第五十三章:偶遇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十四章:戰後事宜上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十七章:東市風波下第二十五章:一戰驚突厥第七章:入駐晉陽城第二十四章:這個冬天不太冷第十二章:北伐上第三十九章:書樓風波中第十章:父子夜話第三十九章:書樓風波中第七章:入駐晉陽城第四章:伐謀突厥第十六章:東市風波上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五十章:破局上第五十八章:絕處逢生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三十七章:弘德書院下第十二章:北伐上第十章:父子夜話第一章:我是誰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四十章:書樓風波下第四十四章:隋木易第五十章:破局上第十四章:戰後事宜上第六十一章:閒暇第六十章:雲定興第十七章:東市風波下第八章:練兵上第五十五章:截殺第二章:蕭家有女初長成第五十四章:赴任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五十八章:絕處逢生第四十二章:約會上第五章:招募新軍上第五十三章:偶遇第五十六章:中伏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四十四章:隋木易第四十七章:試探第四十九章:入局第十一章:錢幣第六十一章:閒暇第二十四章:這個冬天不太冷第七章:入駐晉陽城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十六章:東市風波上第三十九章:書樓風波中第五十一章:破局中第五十九章:護衛李淵第四十七章:試探第三章:家宴第二十章:戲耍宇文化及第二十二章: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商人第四十八章:過招第十三章:北伐下第二十六章:返京第十四章:戰後事宜上第六十章:雲定興第二十四章:這個冬天不太冷第十二章:北伐上第二十六章:返京第八章:練兵上第九章:練兵下第四十四章:隋木易第十一章:錢幣第二十二章: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商人第四十九章:入局第四十八章:過招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二章:蕭家有女初長成第四章:伐謀突厥第三十章:蕭樑驚變下第四章:伐謀突厥第三十七章:弘德書院下第五十四章:赴任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五十七章: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