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明天叫陣,決一雌雄

出了袁天罡這檔子事,一場軍事會議匆匆結束,隨軍文武以各種理由告辭離開,好在事先已經有了出征方案,各項行軍事宜都準備得井井有條。

“我說,那僚人公主怎麼辦?”

中軍大帳後帳,衛鳳舞詢問。

“事已至上,還能咋辦?認了唄。”楊侗早就不拿臉當臉了。

衛鳳舞笑容一僵,強忍着心中酸味,狠狠的掐了楊侗一下,氣呼呼的說道:“你就不能假裝一下嗎?”

“嘶……疼,疼,疼!”楊侗吡牙裂嘴:“我要是當衆反對,你多沒面子啊。我這不是尊重你的決定嘛?”

“哼。”衛鳳舞鬆了手,感覺舒服多了,又說道:“可是我聽人說,僚人很野蠻,這個僚人公主會不會也是如此?”

“你是我楊侗最疼愛的女人,別說是僚人公主,就算是玉帝的女兒,也及不上你一根頭髮。”伸手將衛鳳舞摟住衛鳳舞的嬌軀,楊侗霸氣的說道。

“霸道。”衛鳳舞嗔怪的笑罵一聲,心情又好了幾分。

“夫君?”

“嗯。”

“僚人真的很野蠻嗎?”

“他們終日與毒蟲猛獸爲伍,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使得他們的血液裡充滿了一種戰鬥的血性,再加上教化不足,嘴巴笨,乾脆就以最直觀的辦法去解決,久而久之,就成了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處事習慣,他們也有是非善惡觀,不會動不動就出手傷人。”

之前楊侗獲得的情報中,僚人也並非是一個整體的民族,他們內部信仰的神靈各不相同,從而慢慢地因爲信仰而成爲一體,最終形成了現在的三十六部

這三十六部又以幾個大盟的方式存在,彼此之間錯綜複雜。而一些聰明點的部落首領,學會用漢家文明改善子民生活,從而獲得周邊寨子的信賴和尊重,使其實力慢慢仗大。但他們帶回去的習慣、技術或多或少與一些漢文化掛鉤,因此三僚的行爲習慣都被漢文化潛移默化的滲透、約束和影響。

在這其中,黑白青三僚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們生活在大山和平原之交,與益州漢人交錯雜居,受漢文化薰陶極重,生活方式都有極重的漢人痕跡。

“照你這麼說,這個僚人公主和我們應該差不多。”聽了丈夫的大致介紹,衛鳳舞對僚人有了一點了解,也放心了許多。

“天姬不也是霫人嗎?你看她,現在除了相貌,行爲習慣比我這個半漢人還像真漢人。”楊侗取下自己的戰甲,穿戴了起來。

“夫君,你可說錯了。”正幫陰明月束甲的水天姬一聽,笑着說道:“我和僚人公主不一樣。”

“你怎麼就不一樣了?”熟練披甲的衛鳳舞好奇的問道。

“還不是被你給害的?”水天姬振振有辭的說道:“你以前以漢禮要求我,讓我侍寢,我信了,讓我生孩子,我也是信了,你讓我摁住麗妃,我還是信了…被你禍害多了,我能不學嗎?”

衛鳳舞聽她說起自己做過的荒唐事,感覺自己被冒犯了,羞惱的嗔道:“本宮可是皇后,水天姬你尊重些……”

“是是是,你不單是母儀天下的皇后,還有一個霸道的丈夫,就算不怕您,也怕您那執掌百萬雄兵的丈夫,誰敢不尊重您呀?”水天姬嘴上說是尊重,表情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既然你覺得我丈夫這麼好,讓給你好了。”衛鳳舞笑着說道。

“丈夫還是自己的好,我纔不要你的。”

楊侗笑而不語,聽這兩個女人花式炫夫。

“聖上,各軍準備就緒。”溫馨的氣氛,終是被楊沁芳的聲音打破,口氣之中,似乎帶着一股濃濃的醋味,僚人公主的問題,顯然是惹惱了這位姑奶奶。

“知道了,讓老牛先行開道。”楊侗回了一句。

“喏。”門外的楊沁芳灰溜溜的走了。

“嘖嘖嘖,廬江這個‘喏’字酸不拉嘰的……聽得我頭皮都發麻,話說,你啥時候收了她?”惟恐天下不亂的水天姬問道。

楊侗望着簾外的雲彩,悠然長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個太監上青樓。”

“沁芳這麼漂亮,喜歡她的人多的是……”衛鳳舞替他將頭髮紮了一個髮髻,嬌笑道:“她看得上你,是你的福氣。”

“大姐,他心裡不知有多高興呢。”

“像我這樣的男人……”說了半句,楊侗一時沒詞兒了,向一邊的陰明月說道:“明月,你來說說我的優秀。”

陰明月看了他一眼,竟然想起了自己多年的暗戀生涯,以及後來被他抱入船舷時的情景,最後實話實說的來了句:“賤人,就是矯情。”

陰明月言下之意十分明顯:

你楊仁謹明明對我陰明月有野心,偏偏裝出不以爲然的模樣,白白害我傷心那麼久。這不是矯情又是什麼?

作聆聽狀的衛鳳舞、水天姬噴笑出聲。

“……”面對女人這種迷之自信的自戀,楊侗實在是無話可說。以前他對陰明月的的確確沒野心,只是現在生米已經煮成煮飯了,說出去,也不會有人信他。

。。。。。。。。。

當楊侗和老婆們整裝待發之時,兩山口外、果洛山下的吐蕃大營同樣在嚴防戒備。

與忙碌的士兵們相比,朗日贊普卻顯得比較清閒,帶着幾名文武重臣登山遠眺,他長得面相黑瘦,眉如刀刃,一雙眼睛有如鷹隼一般銳利,高大的身軀勻稱健碩站在山巔,給人一種雄渾聳峙、無懈可擊的感覺。

望着飛掠在大營上空的巨大金雕和無數雄鷹,意氣風發的說道:“泥婆羅王也已答應與我通婚,等到擊潰隋帝,我要在紅山之上修建九百九十九間殿宇,連同我在山上的修行宮殿共計千間,兩者連爲一城,以此作爲迎娶泥婆羅公主的賀禮,同時也是爲了永傳後世,讓後世子孫銘記我吐蕃立國榮耀。”

身後百多名吐蕃勇士目睹贊普之英姿,莫不神情激盪的振臂高呼。

聲浪滾滾,直上九重雲霄。

但是吞彌桑布扎卻苦着臉的上前潑冷水,“贊普,臣以爲泥婆羅公主可以先放一族,當務之急是先把隋帝打敗,然後將唐朝公主迎娶過來,中原百家之技纔是我吐蕃急需之物,就算贊普要大興土木也該爲唐朝公主,以此爲由,向唐朝更多工匠和技藝。”

吞彌桑布扎知道贊普要和泥婆羅聯姻的原因是吐蕃的信仰源自其國,一旦贊普和吐蕃信徒視聖地的泥婆羅成功聯姻,贊普在國內的地位和統治會更加堅固。

然而作爲一名政客,他不太贊同和泥婆羅聯姻,因爲泥婆羅是一個神權至上的國家,新王繼位也要先得到天竺佛教承認方能上位,要是天竺佛教覺得國王不行,只需一句話,國王就得灰溜溜的滾下王座。

贊普與泥婆羅聯姻,確實可以令吐蕃信徒歸心,但他們歸的是教派,而不是贊普本人,長此以往,吐蕃會變得和泥婆羅一模一樣,贊普和臣子必將受制於天竺佛教。唐朝則不一樣,它能給吐蕃帶來實實在在的技藝,以助吐繁榮富強、國力鼎盛。

www⊙ тTk дn⊙ ¢ o

朗日贊普自然明白老夥計的意思,不過他卻有些不以爲然:“唐朝公主代表的是先進的技藝、完善的體制;泥婆羅公主代表的是信仰之力,和兩者聯姻,我既得實利,也獲信徒信仰。”

嘴上雖說“一視同仁”,但他現在看重的其實是泥婆羅,原因是吐蕃在他之前,存在十多個國家和多如牛毛的大小部落,他這幾年南征北戰,以一種野蠻的方式把這些大小勢力一一打服。然而以前的部落首領全成了吐蕃國的貴族,這些人仍然擁有自己的私軍和土地,現在是懾於他的武力、貪圖戰爭紅利,才蟄伏於他麾下,但只要利之所趨,這些人隨時都能反噬己身。

唐朝的先進技術一旦入境,受益的首先是這些貴族,然後纔是他這個國王,當這些貴族的實力超過了他,肯定對贊普之位產生邪念。而泥婆羅公主代表着信仰的力量,能夠幫助他穩固統治,增加子民凝聚力,有這些信徒的支持,貴族們想反也沒有多少人追隨。

所以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朗日贊普認爲完成統合人心這一步之後,纔會迎娶唐朝公主,用中原技藝造福百姓,唐朝現在拖延送公主入藏的時間,又何嘗不是他之所願?

但是貴族們的想法,與他恰恰相反。

作爲吐蕃名臣,吞彌桑布扎面相粗獷,但性格細膩,自然知道贊普真實想法,轉了話題,道:“贊普,您認爲此戰如何?”

吞彌桑布扎認爲贊普將吐蕃各股勢力統合在一起,從而締造了吐蕃有史以來的最強盛世,的確是英明神武、霸氣無雙的雄主,但當他知道隋帝楊侗的戰績以後,才知道今之大隋是何等的強盛,也才知道聽大王子達贊乾布一家之言,就決定與大隋爲敵是贊普何等倉促草率。

而朗日贊普聽了這話,如刀鋒一般的濃眉微微一皺,語氣凝重道:“隋軍雖強,但我吐蕃勇士如雲,擁有雄兵數十萬,且佔有高原天險之利,我當然有信心打敗敵手。”

吞彌桑布扎也聽出了贊普口氣中的不自信,建議道:“贊普,隋帝一言不發就拉了幾十萬大軍登上高原,實力之強、態度之堅,出人意料。如今兩國尚未開戰,要不與隋帝講合好了?”

朗日贊普眉頭深鎖。

之所以圖謀吐谷渾,一是因爲吐蕃內部矛盾重重,一旦失去戰爭紅利,各個勢力就會和他離心離德,所以非戰爭不能打破僵局;二是楊侗拒婚之舉,讓百戰百勝的他傷了自尊,在國內很沒面子,繼而惱恨在心,想要討回這個場子;三是隋朝經過十多年的動盪和戰亂,諾大江山一片狼藉、民不聊生,使他認爲大隋定以內戰爲主,只要不涉及到大隋的根本利益,只要他的兵還沒有參與隋唐之戰,楊侗就不會爲一個吐谷渾與擁兵幾十萬的吐蕃爲敵。然而楊侗的反應出人意料,竟然爲了一個吐谷渾,真就放下統一大業來戰。

要是被楊侗打敗,那他就會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神壇之上跌落,這對他對內部的掌控極爲不利,之所以急着和泥婆羅聯姻,其實也是爲失敗而準備的一記後手,只要泥婆國公主嫁給他,即便是敗給了楊侗,他也能借助宗教影響力,維護他對吐蕃的統治。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他就怕了楊侗,而是比之前多了幾分慎重,從咄咄逼人的攻勢改爲防守,實則也是慎重表現。

想到這裡,朗日贊普說道:“我吐蕃與隋朝遲早有一戰,如今打上一場,正好探探對方底細。”

“贊普想怎麼打?”

“下戰書,明天叫陣,決一雌雄。”

第927章:倒黴的楊廣第331章:天威第866章:風起益州第727章:馮盎之謀,軍前鬥陣第028章:民團第749章:定策第508章:我害死了爹爹第872章:馮盎輪迴(求票)第174章:將星閃爍(求收藏推薦)第010章:不升反降第316章:登基好日子第236章:刑、御之爭第883章:嫁禍東吳,水落石出第682章:部署隋唐之戰第248章:人算不如天算(求月票全訂)第818章:夜襲第477章:侯君集之設想第886章:議新堤,出險情(求票)第160章:新年(求收藏推薦)第700章:百花爭鳴纔是春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750章:楊廣李淵,難兄難弟第621章:皇帝揮刀割肉第981章:演一齣戲第651章:魏軍破營,海路來襲第266章:三大巨梟第630章:凌敬在行動第954章:殺使奪將,危機四起第986章:唐皇之死(求票)第264章:一個不留第305章:仗勢逼人第704章:隋唐陰謀第272章:在其位謀其政第934章:大勢不可逆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085章:太原起義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809章:絕望反擊第810章:急轉直下第097章:太宗武皇帝第042章:拜主第759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281章:奇恥大辱第584章:楊廣之心第126章:新羅王女金德曼第331章:天威第456章:事態突變第685章:事未了,殺劫到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100章:演技出衆第798章:友邦助戰第646章:兵分三路圖江都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訂閱)第670章:捷報頻傳第097章:太宗武皇帝鄭重提示第517章:大隋海軍出擊第298章:得隴望蜀第981章:演一齣戲第615章:憤怒的蕭瑀第617章:朝議定殺心第333章:大隋的致命點是楊侗第154章:和親2(求收藏推薦)第384章:登基大典第348章:歸師莫堵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797章:大將之飭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839章:外強中乾花架子第925章:攔路虎第809章:絕望反擊第813章:自掘墳墓第863章:一場笑話第902章:童話都是騙人的第120章:敲詐第493章:去其首尾、攔腰斬斷第661章:進退兩難,垂死掙扎第979章:二十個邦國的交易第779章:退往襄陽第580章:大國氣度第892章:我是貧民的兒子第074章:火燒劉武周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344章:國戰不講仁慈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598章:永除後患第591章:祖孫對第122章:新詞的偉大誕生第440章:史勁立功第746章:羌兵出山第283章:沈光,又見沈光第687章:兄弟爭鋒,戰火捲來第109章:再下一城第788章:祿東讚的豬隊友第629章:轉輪教之真相(祝賀共和國軍人一生平安)第026章:戰後清算第334章:只因他怕死第930章:蜀中三關之梓潼第374章:安息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