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西巡之議

散朝以後,楊侗在同明殿與一干重臣議事,氣氛顯得十分輕鬆,見大家一一看完楊善會發來的戰報。楊侗放下茶盞,開口道:“經過定方他們這一次神仙操作,李淵除去漢水防線上的軍隊,幾無可用之兵了。”

“差不多。”楊恭仁說道:“這十多萬大軍,除了劉弘基和襄陽部分精兵,餘者要麼是滅佛索得的僧兵,要麼是世家大族的私軍,僧兵不值道哉,可私軍不比正規的軍隊差。”

“這些私軍還不是從關隴貴族和各個世家大族府中挖來?如今這些世家大族失去了私軍,就跟沒了爪牙的老虎,他們在軍隊面前,根本毫無抵抗之力,李淵想殺就殺,想滅就滅。”韋雲起撇了撇嘴,接着說道:“照我看吶,這些人又要倒黴咯。”

楊恭仁嘆了口氣道:“我和李淵從前私交極好,可以說是無話不談,他從前滿臉仁義道德、豁達寬厚,搞得比誰都像一個忠臣。可他這一次收拾關隴貴族的時候,我也才真正看清他的本來面目,說是心狠手毒、斬盡殺絕毫不爲過。一個人竟能虛僞幾十年,還做得點滴不漏,我挺佩服他的。”

“以前的大隋實力雄厚,萬邦來朝,沒人料到天下會亂得這麼快。想必李淵那時,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當皇帝。所以說,左僕射以前所認識的李淵,未必不是一個敦厚忠臣。”楊侗說了句公道話,又笑道:“就拿朕來說吧,以前也沒想過自己有今天的地位。要是天下不亂,竇建德或許還是一個平頭老百姓,杜伏威或許還是一個小毛賊。歸根到底,還是時勢造梟雄。”

“微臣肯定是一個普通工匠。”姜行本想認真的說道。

衆人皆笑。

可不是嗎?

以前誰會想到自己有今天的地位?李淵不會、楊恭仁和韋雲起也不會。

楊侗呵呵一笑:“說說關隴貴族吧,李淵清理到什麼程度了?”

“荊北已經沒有關隴貴族了,凡事和獨孤氏、於氏、趙氏、達奚氏等等造反家族沾親帶故的,都被殺得乾乾淨淨。這只是開始,等李元吉到了益州以後,那裡的關隴貴族也逃不掉。也只有竇氏、豆盧氏和長孫氏稍微好一點,李淵看在他們主動上交家產的份上,適當給他們留下一成田地,不過僞唐如今執行了田地和爵位、職位掛鉤的政策,超出封邑的田地一律沒收,也就是說,竇氏、豆盧氏、長孫氏的家產也將再次進一步縮減。用不了多久,執掌天下大權百餘載的關隴貴族,將會不復存在。”楊恭仁感慨道。

韋雲起笑道:“但李淵卻發了大財,不是嗎?”

楊恭仁點頭道:“李淵確實發了大財,收刮到的錢糧堆滿倉稟,聽說李淵的內庫也堆滿了金銀珠寶。僞唐朝廷有了大量土地,正式效仿大隋,推行均田制、攤丁入畝制,甚至還推進了軍功土地制。”

杜如晦搖頭道:“所謂彼一時也,此一時也。以前聖上執行均田制、攤丁入畝制時,天下正處於羣雄割據之勢,大家忙着就近擴張勢力,沒人願意爲自己增加一個強敵,所以我朝各種新政輕鬆執行,等到各方勢力反應過來時,新政已經深入人心。王世充是第一個效仿大隋的人,可河洛百姓依然紛紛的北投大隋,這固然與王世充處境不好有關,但也說明東施效顰是行不通的。僞唐既沒有足夠人口、鼎盛兵鋒,也沒有人所向往的穩定國勢做後盾,僅憑關隴貴族那點錢糧很難再次崛起。如果李密還在,且能與我大隋相持不下,而僞唐也勵精圖治,一年後或有一線生機,但問題是李密完了,而我大隋卻繼續強大,李淵想要翻本,或是偏安一隅,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可是半年休戰時間對僞唐來說,就有一線生機。”劉政會說道。

楊侗說道:“要是我大隋強勢壓境,他們或許能夠同心同德、團結對外。可一旦沒有外部壓力,李淵專注內部,統合僞唐一切力量來應付大隋,手段也會更加強硬,這又會產生很多尖銳矛盾,各種內鬥就會上演。”

“聖上所言極是。”魏徵說道:“僞唐現行政策乍一看與大隋沒有區別。但聖上執行新政時,內外皆無敵人,李淵卻不行,可供他利用的實力極少,掣肘卻多不勝多,他的實力和威望,以及天下時勢都很難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動盪自然而然就開始了。”

“不錯。”楊恭仁說道:“李淵深知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所以整合內部的時候大膽冒進。他在清理關隴貴族一案上,明顯就是不分青紅皁白的殺人滅族,引起很多人不滿、不安。”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楊侗問道。

楊恭仁搖了搖頭:“我們現在外有大軍數十萬大軍陳兵於隋唐邊境,內有北鎮軍和太和軍擾亂僞唐秩序。目前來說,這已經足夠了。而沒有外部之敵,僞唐內鬥會更加激烈,死得也更快。”

楊侗點了點頭,看着凌敬問道:“李元吉如何了?”

凌敬答道:“李元吉最近顯得十分低調,基本上沒什麼出格的舉動,但是零零一昨天讓人發來鷹信,說是李淵也不信任李元吉,派人密切監督,不過讓李元吉提前知道了。原因是李元吉收買了李淵身邊的一個宦官。”

“看來李元吉也不是簡單的人,比朕想象的還要深沉,他這段時間是一個蟄伏期,當他再次發威發狂時,怕是有一些令人震驚的舉動。”楊侗又問道:“李元吉是李淵手中的利刃,似乎也沒什麼出格的舉動。李淵爲何要監視他?”

“關隴貴族是一個令人眼紅的寶藏,裡面隱藏着巨大的利益,李淵擔心李元吉藉機壯大,脫離他的掌控,所以一邊派人監視,一邊派人復實,估計是想知道李元吉有沒有趁機培養自己的私人部曲,如果李元吉熬過這一關,李淵對他的信任會更進一步。否則,不死也脫一層皮。”

“讓零零一盯住李元吉,注意他的一舉一動,但不能打草驚蛇,按時向我們報告就行了。”

“卑職遵命。”

凌敬行了一禮,又說道:“另外還有一個消息是關於李世民的,由於他在谷城一役全軍覆沒,使李淵異常惱怒;不但免去李世民尚書令和軍職,貶爲宕昌郡太守,爵位也從親王降爲郡王,這個封號充滿了羞辱的味道。”

“哦?是什麼封號?”楊侗問道。

凌敬忍俊不禁的說道:“夜郎王。”

‘哈哈哈哈……’

衆人轟堂大笑,雖說古之夜郎國是西南一霸,實力雄厚,但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夜郎自大’這個成語,李淵盛怒之下,冊封李世民爲‘夜郎王’,這顯然不是什麼美稱。

“李世民就認命了嗎?”如果李世民真要是一個安於現狀、甘心認命的人,史上也不會在李建成全面壓制之下,鋌而走險、狗急跳牆的搞玄武門之變了。對此,楊侗感到相當好奇。

“當然不會。”凌敬說道:“李世民接着李淵的聖旨以後,連襄陽也不回,就直接跑回夷陵,帶走了三萬軍隊;接着一路向西,在新的任命尚未到達益州前,利用尚書令之職,收攏了各郡郡兵和錢糧,直奔宕昌而去。看這架勢,是打算自立了。”

楊侗點了點頭,這纔是他所熟悉的李世民,在這種梟雄心裡,恐怕就沒有‘認命’這個詞語。

“王伏寶將軍統率第九軍三萬士兵駐紮河源,以防禦吐蕃;第十軍副帥烏蘇統率三萬士兵駐軍臨洮,除了防範蜀地唐軍,還要隨時與王伏寶將軍迎戰吐蕃軍。這本來是極爲合理的安排,但隨着李世民進駐宕昌,形勢大變。”楊恭仁說道:“要是二將與吐蕃持久作戰,李世民極有可能揮師北上,攻打臨洮等河湟地區,也有可能佔領河池,從大散關開進關中。聖上,不可不防啊。”

“嗯。”

楊侗想了一下,命令道:“將這消息發給漢州錢傑,讓他從第七軍分出兩部兵力,一部駐守河池修城縣,一部駐守漢川定軍山一帶。同時讓大散關守軍加強防範。另外,命令尉遲恭返回漢州,主持第七軍軍務;命令薛萬徹返回臨洮,主持第十軍軍務,命令堯君素主管河池軍務。”

“喏。”

望着殿外天空,楊侗忽然說道:“朕準備過些天西巡關中。”

“啊?”

衆臣愕然。

“聖上,您不會是想去打仗吧?”楊恭仁毫不客氣的拆穿了楊侗的‘險惡’用心。

“怎麼可能?”楊侗矢口否認,“朕好歹也是一個皇帝,深知君子不立於危牆的道理。”

“那聖上爲何要西巡?”楊恭仁擺出了一副理由不足就不放行的樣子。

“大興控扼關中雄視中原,又聯通巴蜀、隴右、河套,因此無數王朝定都大興,但因爲諸多王朝定都大興,使關中人口暴漲,關中平原產糧遠遠不夠關中人口食用,每年光是運載糧食過來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當巴蜀和江淮之糧運抵關中,價格異常昂貴,也因此,武帝興建洛陽。洛陽位於天下之心,四通八達,物資流通往來便利,定都於此足以號令天下南北。”

衆人又是一陣錯愕,怎麼聊着聊着聊到這裡去了?

“因關隴貴族之故,武帝雖然興建了洛陽,卻也只能執行兩都制,以平關隴貴族和關中人的怨言。朕這天下大多是將士們打下來的,但大隋就是大隋,與之前無法割裂,這驟然把大興降爲陪都,關中百姓心裡恐怕很不好受吧?”楊侗斟詞酌句一番後,又說道:“吐蕃軍和李世民的存在,令雍涼一帶成爲戰爭前沿,而且關中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戰略地位非同尋常,千萬不能亂,也亂不得。”

“另外,大興學宮雖已開門授課,可是入學學子不多。這是爲何?朕以爲是朕敵視關隴貴族之故,使關中人士誤以爲朕有地域偏見,誤以爲朕對所有關中人都仇視。他們對朕和大隋有所誤解,若不及時解開這個誤會,這些人患得患失、誠惶誠恐之下,極有可能被李世民利用起來。所以朕打算前去安撫關中百姓之心,讓他們知道,朕沒有忽略關中,也沒有針對關中人的意思。”

這可不是楊侗在鬼扯,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有極深的地域之見,哪怕到了交通方便、思想開放、視野開闊的二十一世紀也還存在,學校的老鄉會、商業的XX商會其實都是一種自然而然形成的地域團體,只不過民智已開,大家做人做事都很理性,但是這時代百姓民智未啓,八九成人口處於矇昧未知之狀,若是受人蠱惑起來,那可不得了。而關中是楊侗清理得最狠的地方,且他在大興呆過的時間少得可憐,說是轉身就走也不爲過,關中百姓心中不安很正常。更何況關中很多關中百姓都是由關隴貴族的家奴變來的,他們感激楊侗是不假,但他們畢竟與關隴貴族有這一代或幾代的關係,一旦戰爭爆發,極有可能是一個不太穩定的羣體,所以不管於公還是於私,楊侗都有必要去安撫關中。

“聖上之言不無道理。”楊恭仁想了一想,直言道:“不過人心多變,安撫關中非一日之功,聖上若是西巡,怕是非半年不可。”

“所以朕打算在大興過年。”

“那太子和皇后他們呢?還有賢妃、麗妃、淑妃、惠妃也將在今年誕下皇子或是公主……”

“所以朕打算一起帶走。走水路直抵大興,根本不會顛簸。”

“朝中之事……”

“有你們在,朕很放心。”

楊恭仁無語道:“隨行官員、軍隊呢?”

“克明、玄成、敬之比較清閒,你們三人與朕西巡。”杜如晦是禮部尚書,但他管的事情其實不多,大多由禮部左侍郎張宣負責;魏徵是刑部尚書,手上也沒什麼大案;商部尚書凌敬也差不多這樣,他的主職是密探頭子。

“喏。”杜如晦和凌敬應聲道。

楊侗說道:“軍隊有玄甲軍和第一軍就夠了。正好裴行儼告假在京,由他統兵便是,牛進達擔任副將。”

“如此甚好。”楊恭仁沒話說了。

楊侗想了一會兒,又說道:“洛陽學宮身在帝都,本身就是一大吸引力,有沒有大師都無所謂。大興學宮沒有大師坐鎮,吸引力終是不足,朕打算讓學部侍郎徐曠前往大興,兼任大興學宮檢校祭酒。”

楊恭仁沉吟道:“徐曠在天下頗有名望,剛正不阿、才德雙馨,確實是大興學宮祭酒的不二人選。”

楊侗微笑道:“那就定下來了,諸位先去歇息吧。”

“微臣告退。”

衆人起身行禮,告辭離開。

第032章:金鳳來朝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287章:李淵安排身後事第719章:恢復祖宗之法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305章:仗勢逼人第529章:嚴軍紀,兄爭弟榮第649章:一代梟雄身先死第810章:急轉直下第069章:能不能舉第674章:積石關,陰險之作第373章:鋼鐵城牆第975章:現在的年輕人,太卑鄙了第916章:李秀寧請戰第412章:又當爹了第225章:激化矛盾第557章:異族的不幸關老子屁事第661章:進退兩難,垂死掙扎第767章:戰場上的刺客第665章:陳智略宋城發威第035章:一篇檄文天下動第044章:以商補田第881章:相國示警第638章:李密決心定江南第191章:杜先生第741章:相國示警第270章: 壞人變老了第348章:歸師莫堵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第346章:夜襲第258章:決戰(3/4求全訂月票)第370章:豬隊友第093章:河東遇阻第121章:瘋子第599章:李淵之利刃出鞘第150章:四面楚歌(求收藏推薦)第296章:關隴再合作第252章:四大優勢(求月票全訂)第020章:論竇建德第198章:賊喊捉賊第379章:問策裴矩第074章:火燒劉武周第801章:空談誤國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882章:隔牆有耳第291章:親戚親,好坑第359章:賣你不眨眼第444章:將軍難免陣上亡第129章:中原有變第650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838章:戰略調整第736章:龍兄虎弟第101章:梟雄的崛起第183章:背水一戰(求收藏推薦)第337章:兇悍的西域校尉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第882章:隔牆有耳第225章:激化矛盾第583章:大朝會奪位,封你異姓王第479章:柴紹論隋定帝心第401章:瑣事一兩件第041章:一人牽動天下勢第092章:突厥大變第071章:討媳婦第071章:討媳婦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623章:獨孤懷恩之死第718章:走火入魔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491章:撤兵盧氏第967章:逼蕭瑀接權力之劍第146章:梟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015章:拐誘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869章:戰雲起交州第095章:英雄輓歌第716章:夜郎王第141章:時間寶貴(求收藏推薦)第415章:定位幕後元兇第930章:蜀中三關之梓潼第040章:打人要打臉第142章:條件(求收藏推薦)第860章:李建成的憤怒(求票)第379章:問策裴矩第542章:‘萬’國朝隋第231章:人心不齊第901章:蕭後傳道,破僵局第510章:怨念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832章:分封建國第007章:一將無能第449章:隋唐爭端再起第840章:徐福後裔,會造水泥?第897章:滎陽鄭氏,來勢洶洶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431章:兄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