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魏徵毒計

(祝書友們中秋節快樂—闔家健康、幸福安康)

“爲什麼要打劉武周,還不是破壞更大的李淵?”

英武殿內,尉遲恭問出了一衆武將的心聲。

“據王威密報稱,李淵的走狗劉文靜不僅帶大量財物去突厥,還帶回來了五千匹戰馬和一千名裝扮成‘馬伕’的突厥精兵!這些人大搖大擺通過劉武周的地盤,可見突厥、李淵、劉武周達成了默契!如果我們將李淵打得節節敗退,突厥的百萬控弦之士,極有可能通過劉武周控制的河東長城入境援助……”

聽到楊侗這話,衆人心頭沉重。

羅士信咬牙切齒的罵道:“狗漢奸!”

楊侗道:“百萬控弦之士雖然誇張,但始畢拿出三四十萬的兵力卻是可以的!我們即使僥倖得勝,那也是慘勝!如果我們的精銳消耗乾淨,沒幾年休養,根本恢復不過來,而這段時間內,據有河東、關中,甚至是巴蜀的李淵卻得到了大力發展,到時候我們怎麼跟他鬥?所以吃掉劉武周,將突厥大軍御於長城之外,是我們征戰天下的關鍵一步!”

“突厥人殘暴狠毒,所到之處殺光、搶光、燒光!比過境蝗蟲還要恐怖萬萬倍,如果他們順勢南下,河東道必將赤野千里。大隋是天下正統,必須把百姓的身家性命放在心上!這是打劉武周、奪長城的第二個理由。”

楊恭仁等人一驚,心中皆不由的熱血沸騰!感佩交加。

雖說楊侗對世家門閥非常霸道,但他始終都把民族大義和百姓放在心上。

這便是他個人的魅力所在,也是大家誓死效忠的主要原因。

楊侗看了衆人一眼,問道:“大家可有什麼想法?”

蘇定方舉手道:“殿下,劉武周軍隊的情況如何?”

這也是衆將關注的問題,楊侗笑道:“商部秘密組建了許多商團,以百姓的名義深入到了天下各地採購物資,得到了許多情報……所以,這問題由凌侍郎回答更好!”

凌敬心知楊侗給予自己露臉機會,感動的恭敬一禮,然後向大家說道:“劉武周擁兵二十萬,地盤有馬邑、雁門、樓煩、離石四郡,其中馬邑、雁門爲邊郡,人口不多;樓煩郡前太守是李淵,所以,當初劉武周造反後,他用自己的影響力,將百姓遷去了太原,人數同樣不多。所以,劉武周除了離石郡稍微富裕外,根本無力自給。而且他非常瘋狂,在此入不敷出的情況下還大量擴軍,在他治下,只要是男性,上至六十老翁,下至十二三歲少年都被強制爲兵,根本談不上什麼戰鬥力!只有駐紮在善陽縣的幾萬直屬軍稍微有點戰力外,其餘都是烏合之衆,裝備也是非常落後……前不久,他的頭號大將宋金剛在樓煩被李淵打得大敗,損失慘重,他所謂的精兵頂多只有四萬左右。”

“除了軍隊戰力不行、士氣萎靡!劉武周還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他的軍隊不事生產,和突厥人一樣都靠掠奪補養,之所以撐到現在,是突厥給了他兩百萬頭牛羊,一旦耗盡,他面臨糧食危機,所以他根本沒資格當我們的敵人。”

凌敬一番話,更讓衆人信心百倍!

楊侗分派任務道:“藥師,你出兵上谷,經飛狐陘攻雁門,主要任務是拿下內外長城,防備突厥救援。除了本部的五萬,上谷兩萬大軍及民團兵由你支配!你怎麼打,我不管!”

“定不負殿下重託!”李靖凜然應命,接着又說道:“劉武周使馬邑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不得人心。而御部劉大人與亦在馬邑爲官多年,深得民望,末將希望劉大人能夠爲行軍司馬!我二人配合,馬邑的許多地方或許可以不戰而下。”

楊侗大喜着向消瘦的劉政會道:“劉侍郎,藥師都點將了!這隨軍司馬你是非當不可了。”

劉政會慨然道:“臣,領命。”

楊侗目光掃向楊恭仁,道:“我帶怒濤、狂瀾、海嘯和玄甲軍入太原,玄齡爲隨軍軍師!冀州由左僕射全權負責,若有不決之事,與師道、玄成、仲遠、敬之協商來辦。同時,令各邊郡外鬆內緊,悄悄備戰。”

“遵命!”

楊恭仁、楊師道、魏徵、孔穎達、凌敬起身應命。

楊侗又對衆人道:“我補充一點,內戰不同於外戰,大家儘量少殺戮,一切以俘虜爲主!我不希望滅掉劉武周後,得到的是赤野千里之地。”

衆將凜然遵命!

“殿下!飛羽弓騎請戰!”

霫族族長水天姬出列請戰!

霫族是大隋立國以來,第一個自請內附的域外民族,受到隆重禮遇!

作爲族長的水天姬被楊廣冊封爲正三品飛羽將軍、上柱國、霫侯,還賞金萬兩!她統帥霫族一萬大軍,名曰飛羽弓騎,是一支裝備大隋先進裝備的輕騎兵!在騎射方面冠絕冀州全軍!

衆人見她請命!

一個個瞧着楊侗的目光充滿了曖昧!

水天姬根本沒住地她的府邸,她一直和楊侗夫妻生活在宮城之中。與楊侗關係如何,大家不得而知。

但,人家確確實實是一個國色天香的大美人!

水天姬身材修長,曲線曼妙,婀娜的嬌軀讓人挑不出一絲瑕疵。玉容不施任何脂粉,鳳眼、瓊鼻、櫻脣完美的組合在一起,勾勒出佳人的絕世容顏。

她的絕世風姿稱得起完美二字,如此絕色容顏,着實豔驚天下,更難得的是她非常能打!

騎術,冠絕全軍

箭術,僅次楊侗!

武道,穩居第四階梯。

這樣一個完美的絕世佳人,完全配得上楊侗。

楊恭仁輕咳一聲,替水天姬說話:“殿下!不能寒了水將軍的拳拳報國心!”

“臣複議!”楊師道、房玄齡、魏徵、孔穎達、劉政會、凌敬、李靖等人熱烈同意……

在大家心目中,楊侗符合雄主、明主、英主的標準,唯獨令大家不滿意的即是無後!所以,個個都希望楊侗廣納美女入宮…當一個天下布種的種豬…

但楊侗不樂意!堅決不同意!

故而,好不容易的多出一個曖昧不清的水天姬,文武衆臣開心、急着抱孫子的劉妃也開心。

這行軍途中最是無聊了,若是兩人那個那個了…豈不是大好事?

是以,衆人都強烈支持水天姬出征,個個都擺出一副不同意就是不信任霫族的模樣!

楊侗當然知道大家的意思,又見水天姬一雙明如秋水的目光中的堅決,以及急於表忠誠的神態,無奈道:“一起吧!”

“殿下英明!”衆文武心滿意足。

楊恭仁向秦瓊、羅士信、牛進達、尉遲恭寒聲道:“自古宴無好宴!若殿下和水將軍有所閃失,你四人拿頭來見。”

“遵命!”四將應命!

“多謝楊大人!不過我不用大家保護!”水天姬對於楊恭仁的關心很開心,渾不知對方將她當成了秦王側妃!

楊恭仁一個勁道:“應該的,應該的!”

楊侗苦笑!

李世民都以無所出爲由把長孫皇后休了,自己似乎也得考慮生孩子的問題了。

古代真是麻煩,沒有孩子,不利於統治;

孩子多了,更讓人心煩。

這時,盯着楊侗和水天姬看的魏徵似是想到了什麼,眼睛閃閃發光的拱手道:“殿下!微臣請殿下以皇室的名義冊封一人!”

楊侗道:“誰?。”

魏徵一臉嚴肅道:“已故右驍衛大將軍長孫晟是大隋王朝對付突厥的第一功臣,正是他實施的反間計導致突厥分裂爲東西突厥,可謂居功至偉!臣懇請殿下以朝廷名義,對長孫大將軍之女長孫無垢從重冊封!”

楊恭仁贊同:“臣複議!”

楊師道同贊:“臣複議!”

房玄齡大讚:“臣複議!”

凌敬五體投地的絕贊:“魏大人高明,不僅要封,還要大大的冊封,正一品、從一品都行!”

楊侗大笑:“老魏啊老魏,你真是,真是go in down!”

衆人大汗!

不過想想,魏徵這辦法的確夠—淫—蕩?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而來,大聲道:“稟殿下,太原留守李淵大人遣使送來請柬,說是其次子大婚,請殿下出席!”

衆人都笑了起來!

第859章:失望透頂(求票)第411章:給出家人設標準第479章:柴紹論隋定帝心第399章:舊情難忘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855章:利民工程第089章:絕響第013章:衛鳳舞第331章:天威第056章:薛萬徹遇難題第526章:隋之五敗,應者雲集第271章:女娃救父第754章:神仙上山第321章:以大隋的名義第379章:問策裴矩第676章:雪中送炭,李淵交底(月底求票)第346章:夜襲第672章:忠義之將王伯當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260章: 算計第193章:除間行動(第四更求訂閱)第056章:薛萬徹遇難題第151章:關隴權貴施壓(求收藏推薦)第956章:促成李氏父子肉搏第047章:做人要狠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085章:太原起義第262章:攻城第158章:不看僧面看佛面(求收藏推薦)第075章:突厥來犯第036章:世家的無奈第064章:傳國玉璽第200章:李淵七敗(求訂閱)第733章:偏見第400章:莫道帝王皆無情第364章:挖牆角進行時第706章:出兵第576章:遷新居,姐妹夜話第507章:一鳴驚人第421章:死亡遊戲第299章:建成入隋營第222章:李淵厚黑第012章:策劃第931章:居高臨下,絕對壓制第381章:登基五步之爭第132章:怒殺第232章:賣蕭銑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699章:楊侗謀北鎮軍第010章:不升反降第463章:破局之策第562章:揚塵禦敵第483章:優勢因時而變第584章:楊廣之心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926章:聽兩女絆嘴,偶得良計第070章:章仇太翼第636章:邴元真失權謀退第523章:戰爭一觸即發第284章:爲師教你做人第397章:選將臺前的衝突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412章:又當爹了第009章:戰而後定第034章:三館一閣第460章:隋軍南渡第801章:空談誤國第193章:除間行動(第四更求訂閱)第345章:衆智成一計第115章:和談第723章:黃河畔,縱論李唐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079章:牛進達發威第424章:中原將有大事第187章:蕭後勸進(求首訂月票)第498章:對李淵,朕已經沒耐心第713章:失之五里第192章:武州商行第164章:無一善類(求收藏推薦)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008章:戰機第102章:家事第345章:衆智成一計第965章:被迫當軍師第981章:演一齣戲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549章:恩威並施第071章:討媳婦第435章:秀才遇到兵第486章:將帥之差距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963章:送他下地獄第183章:背水一戰(求收藏推薦)第992章:李秀寧‘召集舊部滅僞唐’第099章:李淵應對第981章:演一齣戲第034章:三館一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