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隋文漢景之高遠

“如今南方打生打死的,如果我們南下,應該可以把他們一網打盡吧?”

隨着楊侗這一句話,朝陽殿頓時鴉雀無聲,大家都被楊侗的瘋狂舉動嚇到了。

“不可!”

“不行!”

“萬萬不可。”

許久過後,楊恭仁、楊師道、房玄齡他們人人反對。

“我大隋如今朝野肅然、百姓安樂、商貿發達、農業興旺,將士用命……還有十幾二十萬不要賠錢的奴隸去打頭陣,怎麼不能一戰定乾坤?”

楊侗忽然不想玩了,只想着一傢伙就把南方勢力推平!而且他感覺大隋推得平。

楊恭仁望着能張任性十足、張揚十足、尚顯幾分稚氣的臉,無奈道:“既然殿下這麼問,臣這就作答了。大隋繁華着錦,一片鼎盛之像,可臣看來,這種局面或許只是表相……”

“表相?”楊侗定定地盯着他。

“大隋事業近年來蒸蒸日上,文治武功盡皆顯赫無雙!論文治,殿下教化萬民、富裕天下,便是漢之文景亦有不如;論武功,殿下在遼東和北方草原拓地數千裡,再以長城庇護天下,最重要的是殿下越打越富、越打越強,這一點便是秦皇漢武和本朝的武帝也不如。這一點,誰也不能否認。”

隋朝自建立以來,實際上問題重重、矛盾重重。楊堅生怕的楊勇鎮不住天下,所以楊堅一定要換太子。因爲諸子之中只有雄才偉略的楊廣才能保得下大隋王朝。

楊廣平定南陳以後,在揚州坐鎮了十多年,他安定了民心不附和反抗不斷的南方,使大隋王朝真正走向了統一,他的文才、武略、雄才有目共睹,楊堅認爲只有楊廣才能鎮得住野心勃勃的關隴權貴,也只有他才能帶領大隋王朝走向強盛。

而楊勇文治有餘、進取不足,更沒有讓關隴權貴畏懼的雄才,他根本無法平定因爲科舉制而引發的大亂,而如果不推行科舉制,大隋也會像東魏、北周那樣無法長治久安。

楊堅在世之時,關隴權貴還不敢輕舉妄動,他若死了,文弱和平庸的楊勇不過又是一個孝靜帝和魏恭帝而已。可以說,楊勇被廢,絕不是某些書籍上說的那樣,是獨孤皇后偏愛楊廣所至。這或許是一個原因,但絕不是主因。

因爲楊勇當了二十多年儲君,早已形成了龐大的勢力體系,同時還有文武雙全的高熲輔佐;而楊廣在揚州十多年,於朝中勢力遠不如楊勇,若僅是獨孤皇后的原因,楊堅肯定不會廢楊勇,因爲廢除楊勇風險的實在太大了,甚至會引起新生的大隋王朝一分爲二。

但最後,楊堅爲了大隋王朝的江山社稷、也爲了楊家得以延續,楊堅纔不惜廢除立儲了近二十年的嫡長子楊勇,換上雄才大略的楊廣。而爲了助長楊廣的勢力,制衡高熲,不惜將文韜武略、治國理政、樣樣精通的楊素推向了楊廣。

這道理就像漢景帝換漢武帝上位一樣,景帝認爲劉徹才能率領大漢王朝抵禦得了文武雙全的軍臣單于,他爲了讓漢武帝勝利上位,誅滅了頑固支持太子劉榮的周亞夫,繼而扶持田蚡上位;楊堅爲了楊廣,也用了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罷免了高熲,將重點扶持了楊素。

只不過漢朝的敵人是匈奴,而隋朝的敵人源自內部,但是對於皇家來說,內部的危險纔是最致命的危險。相對直接滅了周亞夫的漢景帝,罷了高熲的楊堅仁慈厚道得多。楊廣即位後,拜高熲爲太常,希望以高官籠絡其心,誰想到高熲不念其恩,還到處煽風點火,接三連四的挑戰楊廣忍耐度,終於惹來了殺身之禍。

景帝和楊堅的高瞻遠矚,決非常人可及。而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們具有長遠的目光,思維不侷限於眼前利益得失,始終放眼天下,前進一步,已想好後百步。

……

歷史學家錢穆說過‘凡歷史上有一番改進,往往有一度反動’,而‘改進’會觸犯到太多人的利益,和平演變那一套根本行不通,所以楊廣登基之後,以激進的方式,對大隋王朝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他又沒有把天下打爛了再收拾的瘋勁,所以在激進變革的同時,又有妥協,才最終把天下搞得大亂。

而變革家往往都要具備一顆堅決、永不言敗的心,決定了就要不計代價、不擇手段達成目的,在這一點上楊廣就顯得有些不足了,在動亂之際,他選擇了逃避。

如果雁門之圍結束後,楊廣在洛陽居中調度,李淵之流壓根就不敢就跳出來搞事。可即使楊廣去了江都,李淵也沒造反的膽,直到蕭銑把南方搞亂了,纔在遭人算計之下,走上了謀反之路。

而隋朝到了楊侗這裡,已經支離破碎,但他立足冀州以後,卻一掃頹勢、大力推行新政,將楊廣的激進手段再一步放大,從根本上斷了世家大族把持朝廷的根基。從文武二帝到楊侗,都有一條主線任務,這條主線其實就是在和世家大族鬥,文帝楊堅是文鬥、武帝楊廣是武鬥,而楊侗則破而後立,在大亂中尋求大治,是一種思想上的傳承和延續。

到得如今,雖然大家嘴上都不說,可心裡卻都明白,大隋在楊侗的經營下,已經是天下第一諸侯,百姓安樂、倉府豐盈、軍備充足,隨隨便便都能拉出數十萬披甲之士,天下彷彿難尋抗手。

但是!

“但是,殿下可知武帝那麼一個強勢的人,爲何在變革中失敗嗎?”

“爲何?”這一個,楊侗還真沒有認真想過。

“妥協。”楊恭仁鎮定自若下了定義後,分析道:“平衡之道,歷來是扶持一派、打壓一派、孤立一派。武帝在對待關隴貴族的問題上,就是這麼做的,他扶持宇文述、打壓獨孤氏、孤立竇氏,又引關東士族代表的裴矩、裴蘊爲相,還重用了南派的虞世基!然則是人都有私心,不管是二裴、虞世基,還是宇文述,他們都在武帝扶持中,失去了初心,他們爲了獲得更多,不惜在背後與關隴世家相勾結!武帝對此也是頭疼無比,所以到了後面基本採取了妥協之策,原本關隴貴族便桀驁不馴,助長了氣焰之後愈發囂張。收拾起來難度更大。”

“而武帝爲何要妥協?因爲他捨不得把安定的天下弄得大亂。若是他當初不問青紅皁白,把關隴世家屠戮一空,亂的頂多只是關中而已,接着均分田地的話,天下很快便會平定下來。但武帝這一退,把自己退到了絕境。因爲到那步田地的時候,大隋和關隴世家早就已經不可共存了。”

“如今李淵正處於苟延殘喘的時期,實力受損嚴重,急切之間拉不起一支可以抗衡我大隋的軍隊,此時南下,確實可以將之蕩平,但是殿下,那明晃晃的刀子不可怕,可怕的隱藏在背後的毒蛇,若是世家潛伏起來,大隋又將陷入不休止的內鬥、無休止的妥協之中。而且他們報復起來會更爲瘋狂,因爲他們和今天的大隋仇恨比武帝時期更深!”

“是啊,殿下!”楊師道亦是說道:“其實殿下入主冀州以後,定下的打一地、治一地、穩一地的策略是最高明的策略,你看我大隋治下現在多幹淨啊!又何必圖一時之快,而讓以後陷入無限的爭鬥之中呢?”

房玄齡說道:“重要的是我大隋一旦起兵,南方羣雄一定結盟抗隋,而我大隋敗了就意味着毀滅,毀滅得連一個縣令、一個縣吏都活不下來。”

杜如晦肅然的說道:“連清華學宮學子、大隋境內的寒士和和義學學子都會死絕。因爲世家大族不容許義學、義務教育、科舉制、均田制、攤丁入畝的存在,甚至這種思想他們都容不下!總之,一旦我大隋敗了,一切與大隋有關的人與物,統統都將毀滅。新式造紙術、印刷術等等先進技藝也將成爲世家大族繼續統治天下的工具,而被秘而珍之。”

魏徵、劉政會、凌敬、姜行本這四個寒士聞言,面色全都變了,他們的早年求學之路歷經坎坷,他們爲了求學,不得不承受名門望族不屑、鄙夷的目光,學有所成以後,自問不輸於所謂的名士,可在洛陽得到的,不僅是士人的嘲諷,甚至連報考的的資格都沒有得到。若是大隋失敗,寒士的處境恐怕會比之前要難上萬萬倍。

楊侗聞言默然,雖然大隋雄踞幽州、冀州、幷州、雍州和大半個涼州,可是以自己爲代表的大隋早已是士人階層的敵人了,已經成爲衆矢之的,要推翻舊勢力,必須經歷一個沉澱的過程,

他知道大家說得都對,特別是房玄齡和杜如晦的話,更是讓他汗流浹背。因爲他身上牽扯着太多人的命運,所以他不能敗,一旦他敗了,一些人爲了得到一條活路,就會生出別樣心思,就會和世家大族苟合,就會出賣大隋的利益。

人心,若是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良久過後,楊侗長長的吁了一口氣,自省道:“這些年,我走得太順了……隨着滎陽大捷、武德山大捷、遼東大捷、馬邑大捷、幷州大捷、高句麗大捷、關中大捷……順利的鬥走了河北士族、幷州士族、關隴世家,勢力順利的擴大千裡,使我有一種錯覺,覺得我大隋現在出兵,就可以橫掃天下,一統山河。卻忘了根基淺薄,經不起失敗的事實,從而忘乎所以了,這是我的錯。”

“其實殿下已經做得很好了!”楊恭仁嘆息了一聲,接過楊侗的話意道:“正如殿下自己所說的,殿下乃至我大隋最大問題就是太過順利了。李唐是公認的天下第二大勢力,可在我大隋面前卻成了一個任憑拿捏的軟柿子,既然第二大勢力都這般不經打,那其他勢力就更加不會放在心上了。可大家都沒想過,你大隋戰線從少海(東朝鮮海)之濱延續到武威,雖有新長城抵禦,但也要很多軍隊駐守,被動防守終有失。南方的防禦線,也是漫長無比,從渤海郡到武威郡也有幾千里長,北方之敵有東西突厥,南方之敵,有高句麗、竇建德、李密、王世充、李唐,還有居心叵測吐谷渾,以及尚未歸附的羌人,說是四面環敵亦爲不過,可殿下始終只盯着唐軍打,真要是把李唐往死裡打了,別人在脣亡齒寒之下,肯定會聯合抗隋,而不是等着殿下一個個去收拾。”

“現在我們只要踏踏實實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繼續禮賢下士、善待民衆、厚積薄發,只要等上三五年,便能一統天下。”

“是啊!我大隋無戰事,蒸蒸日上,而南方戰亂不斷,潛力會打會弱,此消彼長之下,我大隋完全可以打得贏南方之盟。”

“……”

衆人的話使楊侗躁動的心慢慢平靜了起來,笑着說道:“不管怎麼說,今天這件事給了我極爲深刻的教訓,絕不能因爲順利而忘乎所以,我們還需要積累,只要南方諸侯不觸犯到我們的利益,我們也不要做刺激他們的事兒,埋頭髮展五年,再擡頭相見。”

“埋頭髮展五年,再擡頭相見。”房玄齡複述了一遍,大聲叫好,然後道:“雖說我大隋不宜南下,但是有的地方卻可以毫無顧慮去打。”

“李軌和吐谷渾?”楊侗明白房玄齡的意思了。

……

(我在參加榮耀征戰預選,兄弟姐妹們都請點個贊)

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467章:朕也是要臉的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第926章:聽兩女絆嘴,偶得良計第829章:鹹魚帝王的一天第777章:失和第193章:除間行動(第四更求訂閱)第610章:江河日下,竇氏抉擇第883章:嫁禍東吳,水落石出第600章:馬嚼天下第710章:叛軍是鐵,也要嚼碎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224章:遷都第096章:不想當皇帝第354章:軍務司出世第697章:唐朝議科舉第321章:以大隋的名義第693章:可憐的關隴聯軍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136章:內鬥的種子(求收藏推薦)第697章:唐朝議科舉第525章:進軍淮北第293章:絕望的戰爭第281章:奇恥大辱第129章:中原有變第852章:以身抵債第627章:竭澤而漁第212章:背主第447章:困守孤城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743章:韓志斷案第234章:草原之狐第555章:去其首腦,斬斷瓜葛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029章:不要世家士族第197章:蕭瑀碰釘第881章:相國示警第981章:演一齣戲第066章:魏徵毒計第381章:登基五步之爭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563章:玄藻佈設八門金鎖陣第964章:壓力巨大,進退兩難第800章:神鬼不出,誰與爭鋒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865章:除夕夜話第479章:柴紹論隋定帝心第024章:血戰第040章:打人要打臉第847章:定航海,佔市場第776章:戰事畢,再鼓勵第531章:將軍傲氣第085章:太原起義第712章:楊侗的味道第477章:侯君集之設想第041章:一人牽動天下勢第749章:定策第289章:那一夜第608章:樂極生悲,全城撲火第460章:隋軍南渡第712章:楊侗的味道第929章:勢如破竹第604章:敗亡前的瘋狂第320章:戰前吉兆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910章:小卒過河頂大將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733章:偏見第741章:相國示警第386章:九卿九部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854章:創造機會第895章:價值千萬石的人(求票)第027章:新政第408章:行爲詭異的道觀第862章:千秋殿定千秋第072章:確定謀反第110章:死亡之旅第497章:當冤大頭遇到冤大頭第766章:無名小卒裴行儼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145章:各奔前程(求收藏推薦)第331章:天威第831章:很多妃嬪第995章:亂象叢生第062章:測試新陣第223章:求援第355章:你的心上人不要,我要第435章:秀才遇到兵第405章:武士爭鋒第996章:煙花爲號,全軍進攻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840章:徐福後裔,會造水泥?第216章:經驗誤人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462章:洛陽第863章:一場笑話第072章:確定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