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時機

東都在堅持,楊侗牢牢控制了皇城和宮城,楊恭仁、崔賾和樊子蓋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通力合作。

北邙山也在堅持,在司馬氏決定傾盡全力拱衛東都之後,河內第三批、第四批援軍先後渡河而來,糧草武器更是源源不斷。與此同時,魏郡獨孤震、武陽郡元寶藏會同趙郡李氏等河北世家貴族,在河北義軍帶着大量饑民陸續撤離黎陽倉之後,各自率軍向黎陽推進,擺出了攻擊態勢,這也使得河內可以集中力量支援裴弘策。

楊玄感在東都戰場上雖然沒有取得最後的決定性勝利,但看上去形勢一片大好,尤其河南各地的支持者越來越多,軍隊人數已經接近十萬,糧草武器充足,更重要的是,隨着這場風暴的消息在帝國發達的驛站系統的傳送下迅速傳開,諸如山東、江左等地很快將掀起波瀾壯闊的起義大潮。

此刻遠在遼東戰場上的皇帝已經決定停止東征,大軍火速後撤,而行宮大臣們則擬定了戡亂平叛的具體部署。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左驍衛將軍屈突通奉旨平叛,兩人日夜兼程趕赴臨朔宮,調薊燕大軍南下戡亂。同一時間,右翊衛大將軍、水師統帥來護兒率軍離開東萊,趕赴東都戰場。

鎮戍臨朔宮的武賁郎將陳棱奉旨先行,率兩千府兵南下攻打黎陽,爲平叛大軍渡河進入東都戰場打通道路。

二十四日,衛文升、李丹率西京大軍抵達澠池,距離東都還有兩百餘里。

大軍停下了。衛文升力主進攻,他雖是當朝刑部尚書,之前卻是軍中大將,在去年的東征中,他是唯一一個全軍而還的將領,也是唯一一個沒有受到責罰反而破格提拔的大臣,所以,他理所當然忠誠於皇帝,爲拱衛帝國而義不容辭。

衛文升出身於河洛三四流世家,仕途平平,聲名不顯,然而,不知是何種緣由,他贏得了皇帝的信任,而在第一次東征失利後的政治博弈中,他竟然奇蹟般地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當東征三十萬將士陣亡,當尚書右丞劉士龍被斬,當宇文述、於仲文、崔弘升、薛世雄等大將軍除名爲民的時候,衛文升卻從一個正四品的衛府武賁郎將,提拔爲正三品的中樞宰執之一的刑部尚書,其提拔力度之大,無論在先帝朝,還是在當朝,都是唯一的一個。

試問,他哪來的功勞享此殊榮?皇帝爲了政治的需要,在東征慘敗的前提下,在嚴懲戰敗將領的情況下,爲了褒賞一個忠誠於自己的臣子,竟然無視最基本的公正,竟然公然踐踏律法,做出匪夷所思之事,能得到何種結果?

或許,皇帝有他的苦衷,他需要一個忠誠於自己的人,在關鍵時刻幫助他守住西京,不惜代價拱衛國祚,但這一想法能否實現?

衛文升的處境可想而知。就出身而言,他沒有顯赫門第;就功勳而言,他沒有驕人戰績;就軍中威信而言,他先前不過一個右御衛府的武賁郎將,能駕馭多少將領?就中樞而言,他一個正四品的武將,卻一躍爲正三品的刑部尚書,當朝宰執之一,試問,這樣的經歷,又能爲他贏得多少中樞大員的尊重?

所以,衛文升在迫不得已之下,只好跑到華陰,刨了楊素的墳墓,鞭屍焚骨,做下了人神共怒之事,硬是把代王楊侑和關中本土貴族全部“拖下了水”。

刨人祖墳也就罷了,還鞭屍,還挫骨揚灰,這是何等仇恨?就算楊玄感是仁義之士,他也要報仇雪恨,但關鍵問題是,這是衛文升一個人的罪責嗎?當然不是,不論是參與者還是一無所知者,都要爲此承擔罪責。當年曹操爲報父仇曾血洗徐州,那麼楊玄感爲報父仇,會不會血洗關中?或許楊玄感不會濫殺無辜,但此舉卻爲他清除對手留下了冠冕堂皇的藉口,所以,爲確保切身利益,無論如何不能讓楊玄感西進關中,於是衛文升帶着西京大軍殺到了東都城下。

打還是不打?衛文升說了不算,關中第一姓韋氏說了算。

關中京兆韋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但有史可查卻從秦漢開始,到南北朝末期,韋氏出了個流傳千古的英雄人物韋孝寬。韋孝寬在西魏、北周乃至帝國初建時期,都是關隴之鼎柱,軍隊之靈魂,本土貴族集團之領袖。從元氏、宇文氏到楊氏,凡雄霸關隴者,必須贏得本土豪門韋氏的支持,由此可以推及韋氏權勢之大,在關隴貴族集團中的尊貴地位,而事實上,韋氏的確影響到了中土這一時期的歷史軌跡。

韋孝寬的兒子中,名氣最大的長子韋總和次子韋壽已經辭世,其中韋壽的女兒便是代王楊侑的母親,而目前官職最爲顯赫的是民部侍郎韋津和太常少卿韋霽。在其他旁支中,還有治書侍御史韋雲起,有內史舍人韋福嗣等等。

歷代皇族與韋氏的聯姻都非常密切,韋孝寬的侄子韋世康娶得便是宇文泰的女兒,而迎娶韋氏女兒的當今皇族,不僅有元德太子楊昭,還有他的弟弟齊王楊暕。今上兩個兒子的妃子都出自韋氏,可見韋氏在帝國貴族中的重要地位。

這次隨同西京大軍東進戡亂的便是韋津,還有韋福嗣和韋福獎兄弟。韋津年近七十,屬於老一輩人物,不要說衛文升了,就算裴世矩見到他也要恭恭敬敬。當今朝堂上,能夠在資歷、輩分上力壓韋津一頭的,也就是年過七十的納言蘇威了。

衛文升說要打,韋津理都不理他,直接遣使去了東都,名義上是探查敵情,實際上就是尋楊玄感談判。

關隴人在歷次政治風暴中傷亡慘重,而此次楊玄感掀起的風暴又太大,假如遂了皇帝和山東人、江左人的意願,關隴人自相殘殺,那最終便宜了誰?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韋津絕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至於衛文升,不過是皇帝用來對付關中本土貴族的一條狗,雖然這條狗的確忠誠,但做事太不講規矩了,不但與楊玄感結下死仇,也得罪了大部分世家貴族。刨人祖墳,鞭屍焚骨,這是大忌諱,如此狠毒之人,豈能得到好下場?

衛文升自知犯了衆怒,就算此次立功了,但誰敢說皇帝就不會因爲他刨人祖墳一事而心生殺意?所以他也很識趣,表明立場後就閉緊了嘴巴,反正西京大軍已經到了東都戰場,反正已經刨了楊玄感的祖墳,雙方已經失去了最起碼的信任,再無言和結盟之可能,所謂的談判,不過就是拖延時間而已,無損大局。

這邊信使剛剛派出去,那邊楊玄感的使者也到了。胡師耽秘密而來,與老友韋福嗣密議。

然而,就在這天夜裡,司馬同憲也到了澠池,並拜會了韋津。當韋津得知東都局勢的具體變化,以及河內正傾盡全力拱衛東都之後,他的立場馬上就變了。很顯然,這場風暴與其說是楊玄感掀起的,倒不如說是皇帝暗中推動的,其真正的目的是要摧毀朝堂上的所有保守勢力,爲激進改革打通坦途。所以,韋津的想法就如楊恭仁、裴弘策一樣,當務之急是最大程度的保全保守勢力,爲此,?必須拿到平叛的功勞,必須在風暴過後的清算中豎起一張堅固的盾牌。

二十五日凌晨,韋津與李丹、韋福嗣、蘇世長等人商議之後,遂決定向楊玄感發動攻擊。

衛文升大喜過望,當即做出部署,親率兩萬人馬爲選鋒,攻打新安、慈澗一線。李丹與韋津則率兩萬人馬爲後軍,隨後跟進。

二十六日,衛文升與叛軍激戰慈澗道,楊玄感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

李子雄建議楊玄感暫緩攻擊東都,以偏師牽制北邙山,以主力集結於谷水一線,以優勢兵力擊敗西京大軍,如此東都戰局可定,而西京空虛,唾手可得。

李密則更直接,建議馬上攻打西京,爲此他獻計楊玄感,兵分兩路,一路把西京大軍誘到北邙山,做出決戰態勢,同時再度拿下慈澗道,以確保西進入關之路,而另一路則乘機殺進關中,拿下西京,繼而據關隴之險以圖王霸大業。

楊玄感接受了李子雄的計策。當前西京空虛,的確是攻佔西京的最好機會,但四萬西京大軍對己方所造成的威脅太大,一旦衛文升尾隨追殺,或者在東都城下擊敗己方的牽制軍隊,那麼己方還能否攻佔西京?或者攻下了,是否有足夠兵力守住?所以,若能在東都城下擊敗西京大軍,則所有難題迎刃而解。

西京大軍急行而來,將士疲憊,糧草武器不繼,而己方有十萬精兵,有充足的糧草武器,更有以逸待勞之優勢,若能一舉將其擊潰,收穫的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有關中本土貴族的妥協,而政治上的勝利,纔是未來據關隴而稱霸的基本條件。

“楚公,關鍵是時機,時機稍縱即逝,錯過了便一無所有。”李密長嘆,極力勸說。

楊玄感妥協了,採納了李密的一部分建議,把西京大軍先誘到北邙山,先在北邙山決戰,一旦形勢有變,便果斷殺進關中。

第176章 兵分兩路第203章 越王楊侗第59章 誰是兇手?第159章 攻敵不備第76章 長生庫第200章 上山了第182章 不要連累咱第163章 李密第33章 中間人第247章 焉能不殺?第339章 九月十五第300章 長城內外第262章 龍衛軍的複雜局面第266章 被羅藝輕侮了第147章 獨孤氏第71章 太陽谷中的交易第341章 瞬息萬變第4章 天馬河第22章 金秋放歌第189章 回家的感覺,好嗎?第166章 老友重逢第243章 初見李淵第136章 劉炫的玄機第4章 天馬河第33章 中間人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227章 陷入挫敗中的楊玄感第22章 金秋放歌第237章 年少輕狂第316章 雁門被圍第69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289章 誰攻下了平壤?第162章 紆尊降貴第292章 拓土第145章 元寶藏第52章 要戰,便戰!第79章 如此嬌嬈第252章 竇建德的固執第164章 獨孤震的“中庸”第194章 變化第79章 如此嬌嬈第235章 前朝皇族的後裔第15章 斬首第228章 窮追不捨第249章 窮於應付第346章 結束了第186章 近鄉情更怯第62章 菩提寺外第194章 變化第284章 薩水之畔第166章 老友重逢第195章 秘密第122章 高泰醒悟了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268章 攻擊之前第163章 李密第92章 自圓其說第141章 你要造反?第177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294章 到底要殺誰?第63章 燃燒的菩提寺第90章 太子餘黨第86章 三個旅第182章 不要連累咱第307章 皇帝決策第298章 燕北的天變了第141章 你要造反?第116章 痛下殺手第180章 腹背受敵第33章 中間人第152章 如你所願第267章 大遼東策略第162章 紆尊降貴第58章 蘇合香第14章 黑夜第263章 計在潛龍第110章 崔氏危機第84章 一個團第142章 只是近黃昏第265章 蒲山公的未來第69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74章 師父第278章 觀國公的決斷第80章 龍勒府第166章 老友重逢第109章 中土第一高門第182章 不要連累咱第158章 翻臉了第260章 龍衛軍第131章 竇建德的使者第265章 蒲山公的未來第275章 血染靉河第126章 鳴鏑報警第238章 最龐大的鷹揚府第109章 中土第一高門第140章 砍你一刀又如何?第261章 野心第212章 時機第297章 東北道副大使第280章 火葬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