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往大理的使團

在和曹榮等人達成共識之後,等待各自將門的回覆又耗費了一日多光景,終於等到了肯定的迴應。

大宋將門最早起於太祖之時,後來經歷過太宗時期磨難之後,各家族的情況已經大不如前。

除了像折家和種家這等以西北之地爲根基的將門,其餘高、曹等家只能在外戚上打主意,未免太過單薄。

所以雖然呂璟提出的這個計劃在他們看來並不完善,前期的投資還是很快到達。

“慶哥兒,要不你留在這裡幫我,還能在書院聆聽蘇師教誨,給你算一成份子。”

郴州城外水運津渡,曹榮等人完成了任務,急着要向東京城回返,呼延慶神色裡的猶豫卻被呂璟第一時間察覺。

不同於前兩者,呼延家的情況要更復雜一些,而且呼延慶也不是家族重點培養的對象,說話自然份量不夠。

“就是,與其回去還要受你那胞弟的氣,還不如留在大郎這裡!”曹榮也開口勸導。

大家族有大家族的煩惱,他最清楚呼延慶心中的想法。

“大郎,我......”呼延慶神色裡有些猶豫,握着肉脯的手都有些顫抖。

“好了,曹兄,高兄,呂某就不送你們了,等來日咱們東京城再聚!”

呂璟朝呼延慶微微一笑,言語過後,曹榮和高勇也很是配合,呼喊了一聲哨子,舟船很快蕩起水花,徑直向北而去。

“慶哥兒,快隨我前往東江湖書院吧,蘇師那裡還要爲你引見。”

笑着催促了呼延慶一句,車架很快向城南而去。

歷史上的呼延慶如何呂璟並不知曉,最多是隱約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悉。

之所以選擇留下他,來源他呂璟無意間的一次發現。

小胖子呼延慶竟然精通三國語言!要知道這個時候可不是後世那教育普遍發達的年代,呼延慶的本事對於呂璟今後的謀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慶哥兒,接下來你先在書院熟悉一段時間,等我這邊處理妥當,保準讓你做一番大事業!”

“大郎,無論我如何,在祖父眼中,都比不得胞弟的。”說起此事,呼延慶神情裡難掩憂鬱。

呂璟好奇之下多問了幾句,卻得知了一個在他耳中十分熟悉的名字。

雙鞭將呼延灼!同爲呼延家子弟,後者不僅出身嫡脈,更是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了萬夫不當之勇,也難怪呼延慶會被放棄。

“慶哥兒,若是信得過呂某,只需等待時機就好。”

面對呂璟眼中閃過的光亮,呼延慶沉默着點了點頭,手中雙拳卻已經握緊......

安頓呼延慶並沒有花費呂璟多少時間,在離開東江湖書院後不久,高俅又傳來了嶺南商會的最新消息。

在連續幾日的談判和試探之後,江浙財團終於放棄了所有翻盤的希望,選擇讓出郴連道和水運津渡的工程。

但作爲回報,呂璟主導的四海商會也不會對他們已經掌握的商鋪進行打擊。

也就是說,嶺南商會仍舊實際上掌控了郴州大多數的商貿,只不過失去了兩項大工程的利潤。

呂璟對此表示了認可,並且很快前往商會和邵平等江浙商人簽署了一系列文書,最終將其以紙面的形式確定下來。

隨着四海商會和嶺南商會握手言和,也代表着持續了數月的商戰以呂璟的大勝徹底告終。

消息傳到百姓耳中的時候,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作爲本地郴人,他們無疑對呂璟要更加親近一些。

尤其是商戰結束後開始回落的物價,更是讓郴人們暗自感激不斷。

而身爲當事人的呂璟,卻也沒有選擇大肆招搖,每日裡除了在讀書練箭,就是幫着溫超超完善醫院的規制,偶爾抽空陪陪自己的大女兒,日子過得很是悠閒。

......

這樣的時光一直持續到三日之後,當前往大理的使團確定已經到達永興之後,郴州城作爲下一站,自然也不能閒暇下來。

魏藉帶領着殘缺不全的府衙幕職官開始安排驛館準備接待,呂璟也沒有閒着,這個使團可是說是他一手促成,自然也要多加準備。

一日之後,滾滾郴江之上,在魏藉代表郴州府衙完成例行公事之後,呂璟也終於見到了此次前往大理使團的一應官員。

之前去過大理的劉贇和秦湛分別擔任了副使的身份,以他們的年紀,已經算是重用。

除此之外,楊介和曹友聞也繼續留在使團之中,分別擔任要職。

而真正主導這支使團的,卻是一個呂璟沒有想到的人物。

曾經高居右相之位,一代名臣范仲淹的此次,有布衣宰相之稱的範純仁!

“你們年輕人許久未見,就不用顧慮老夫了,不要誤事就好。”

範純仁如今也已經七十餘歲,神色間很是慈祥,開口吩咐幾句後就徑自乘車架向城中而去。

“朝廷怎麼會讓範小相公......”呂璟有些遲疑的目光落在秦湛和劉贇二人身上。

範純仁有本事不假,但是此去大理山川險阻,以他的年紀,誰知道吃不吃得消。

“一言難盡,我們慢慢詳談吧。”秦湛嘆了一口氣,沒有多言,經過大理這次的歷練,他已經沉穩了許多。

呂璟點頭應下,開始帶着衆人前往嶺南食府宴飲,楊介和曹友聞各有事情,也就只剩下了他們三個老相識。

珍饈百道,美酒十壇,更有悅耳絲竹聲縈繞四周,三人在嶺南食府飲酒吃喝了一通,話匣子也慢慢打開。

“大郎,其實這次官家本來是想讓秦學士來做正使的,不過......”秦湛嘆了口氣,神色無奈。

“還不是咱們的章相公,非要說小范相公纔是最合適的人選,這種事情,官家也不好和政事堂死扛。”

劉贇話音落下,呂璟的神色也忍不住發生變化。

西北的局勢最近已經穩定,和遼國、西夏的關係也隨着談判的進展有所緩和,難道章惇要挾大勝之威再對舊黨下手?

又開口詢問了幾句東京城如今的局勢,呂璟心中不由生起一抹隱憂,就連劉贇和秦湛二人後來講起自己在大理的各種遭遇,他都沒有太聽進去。

按照歷史上的時間推算,震驚整個大宋的同文館獄難道就要上演?

“大郎,爲何魂不守舍,官家這次還讓我們來給你帶個消息。”秦湛朝呂璟示意了一下,拿出了一封明黃色的卷軸。

第三十四章 撲買(一)第三百零一章 呂氏當興!第三百零六章 安排和建制第三十四章 撲買(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江陵府黎生第一百五十一章 甘泉谷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二十八章 調軍第四百零四章 乾坤九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宗澤未老!第三百一十七章 畫師張擇端(感謝秋葉落飄零打賞。)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祚帝第十五章 遇襲第一百零九章 戰後生機—肉莊與酒坊第三百五十二章 吳厲,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佛印和尚第二百七十七章 賠錢賺吆喝第九十八章 張叔夜第三十九章 劉紀的春天第一百二十七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二百五十五章 鄉貢揭榜!第九十四章 殘闕之死第三百五十二章 吳厲,死!第二百一十二章 黎遠安出手第七十三章 英靈祭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的氣息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百八十六章 蕭關大捷第一百一十一章 千年義帝寶藏(二)第二十六章 火牛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宋朝的巔峰文會(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逐胡令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第三百六十章 女真第二百九十一章 牢城新軍的戰鬥力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亭峽谷第二百三十一章 郴州醫院第一百零四章 做事的道理(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州試(二)第一百零五章 謀第一百四十五章 火頭軍與魅影第三百四十九章 百姓的力量第二百七十八章 壟斷報業第十八章 酒坊內的屍體第八十一章 張嗣之死第三百五十四章 道君皇帝的手段第一百三十章 牢城營的戰鬥力第八十四章 朝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河谷之戰(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藍田呂氏第三百七十章 捨我其誰第三百八十八章 終極大考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寇來襲第一百三十七章 種建中第二十一章 馬箭瑤第三百一十二章 呂璟對程頤第一百一十七章 千古名將宗澤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忽悠第三百九十八章 神使宋江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波府楊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小鋪長潑韓五第六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劃邈川城第四十四章 震驚的曾肇(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宋旗飄揚第五十五章 蹤跡第四十五章 秦湛的心結第三百七十六章 新朝承繼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夏故人第七十九章 定策第二十五章 回馬槍第三百六十二章 李乾順哭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箏鳴第一百六十五章 軍中大比(二)第六十一章 與蘇過的相遇第一百八十一章 蕭關攻防大戰(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忽悠第三百九十六章 難兄難弟第三百四十五章 腥味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坡居士(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秦檜的家人第一百七十章 妹勒容璨第九章 東江湖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亭峽谷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把火之編戶齊民第二十六章 火牛第六十五章 較武場衝突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佶的愛情第二百五十二章 劉仲武第一百五十四章 步騎對決第一百章 挖坑第三百七十章 捨我其誰第三百四十七章 放個炮聽響第一百七十五章 撲火飛蛾第二百六十一章 省試第二百二十章 跳大神第一百二十七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二十五章 回馬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