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雷允恭到了

在永安縣,最大的最威風的衙門不是永安縣衙門,而是山陵使司別衙,它規模不但比永安縣衙門大上三倍。而且建造在永安縣城正南方,把本該建造在縣城正南方的永安縣衙門擠到永安縣城西的一處角落裡。江逐流按照守城年兵丁的指點,沿着大街直行。很容易就找到了山陵使司別衙。江逐流看着眼前這莊嚴恢宏的別衙大門。非常吃驚於它的非凡氣派。別衙是什麼?不過就是山陵使司派駐永安縣的臨時機構而已。可是這個臨時機構的大門不但比江逐流曾任縣丞的滎陽縣衙門大幾倍,而且即使位於東京汴梁的山陵使司衙門的大門,也比不上它外派出的臨時機構的大門氣派。江逐流又一深想,也許是汴梁乃皇城所在,人口密集、地價高昂,這永安縣只是個小縣城,人口稀少、地價便宜。所以別衙比正衙修的大一點氣派一點也是自然。山陵使司衙門正副主官分別爲當朝宰相丁謂和內侍總管雷允恭。但是他們也只是名義上掛個職位,真正主持山陵使司衙門具體事務的卻是山陵使承事郎。有人可能對此迷惑不解,建造皇家陵墓如此浩大的工程,實際負責的只是一個七品官員?其實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山陵使丁謂雖然是當朝一品大員,但是兼任山陵都監的雷允恭雖然是太后面前的紅人,充光太后和文武百官之間的聯絡人,但是他的官銜內侍總管不過是個正六品。所以山陵使承事郎做爲山陵都監地下屬,在職品上無論如何是不可能高過頂頭上司的。山陵使司別衙中人早就接到消息,上元節過後,新任山陵使承事郎江大人將會來別衙督辦皇陵修繕事務。因此他們早早做好了準備,以迎接新上司的到來。

聽聞守門差役來報,山陵使承事郎江大人來到。工曹劉峰和主簿張翼景立刻連忙率領別衙裡全體官吏迎了出來。“卑職山陵使司工曹劉峰、山陵使司主簿張翼景率山陵使司別衙一衆恭迎承事郎江大人!”在劉峰和張翼景的帶領下,山陵使司別衙百十來號官吏發出整齊的吶喊聲。聲音之洪亮委實讓江逐流嚇了一跳,他不過是一個正七品的小官,需要用這麼大的陣仗來迎接嗎?山陵使工曹劉峰,是負責皇陵建造的第一線官員,所有土木工程等事宜都由他具體負責。山陵使主簿張翼景,則負責皇陵建造的錢物的調撥,所有銀錢開支都由他一手調度覈算。這兩個人等於是江逐流地左膀右臂,江逐流自然也不敢怠慢。“劉大人、張大人,還有衆位同僚。快快請起!”江逐流一手一個把劉峰和張翼景攙扶起來。“本官初來乍到,人地兩疏,以後還要多多仰仗兩位大人和諸位同僚傾力襄助纔是!”“江大人太客氣了!我等以後自當聽取江大人之命,盡職盡責,爲國效忠,爲聖上效命!”又寒暄了幾句。劉峰和張翼景在前面帶路和,恭請江逐流進去燈火書城更新最快別衙。前有劉峰、張翼景領路,後有百十來名下屬簇擁。江逐流還從沒有如此威風過。入得別衙,江逐流又是大吃一驚。從外面看別衙已經夠大了,沒有想到進了別衙之後,裡面比外面看來還要大上許多。滎陽縣衙不過才分三進,之山陵使司別衙建築羣竟然有六進之多,規模甚是浩大。

第一進正堂分爲三個廳落,正中間大廳爲山陵使丁謂地辦公之地,因爲丁謂一年之中難得來幾回別衙,所以基本上處於閒置狀態。東邊偏廳分爲兩部分,靠南邊那大一點偏廳爲山陵都監雷允恭的辦公之地。雷允恭雖然比丁謂來的勤快一些,但是多數時間是在外面應酬,這間偏廳的也空閒居多。稍小一部分的偏廳則爲江逐流地辦公所在。也是山陵使司別衙的實際中樞之地。西邊廳落分成若干部分。其中兩間最大的房間最大房間分別爲工曹劉峰和主簿張翼景的處理別衙事務的場所。其餘房間則是其他小吏雜役候命的場所。第二進第三進院落分別是錢糧庫和架閣庫。用來存放錢糧和建造皇陵圖紙資料。第四進院落是分隔成三個小院。分別是承事郎、工曹和主簿的居所。第五進則是分成兩個院落。是山陵使和山陵都監的別院。第六進院落最大,是一個精心建造的後花園,以供山陵使和山陵都監閒暇時賞玩散心之用。

念頭江逐流把整個別衙看過一遍後,接下來的節目就是劉峰和張翼景率領別衙大小官吏在天寶樓爲江大人接風洗塵。江逐流騎馬跑了一天半。屁股磨得生疼。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好好休息一下,實在不想去吃什麼老什子接風酒。可是盛情難卻。以後江逐流還要靠這些人爲他效力,自然不好冷了他們的心。天寶樓中又是好一陣熱鬧,不必細表。用過酒饌之後,劉峰和張翼景急於表功,又邀江逐流去查看皇陵。這江逐流更無法拒絕,只有強忍着屁股疼痛上馬。隨着劉峰和張翼景往城南皇陵去了。山陵使司衙門眼下要務主要是爲小皇帝趙禎的父親真宗皇帝修繕永定陵。在古代中國,都是從皇帝登基開始修建陵墓,但是宋朝卻是一個例外。和其他朝代不同,宋朝皇帝在位的時候,並不事先修建陵墓,而是死後七個月之內,然後去埋葬,從而形成了宋朝獨有的“七月而葬”的皇家葬禮習俗。建造皇陵是個相當巨大的工程,要想在七個月內修建好,無論在財力、物力還是人力方面,都比別的朝代花費幾年或者幾十年時間來修建一個陵墓來的耗費巨大。宋真宗之前的兩任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尚好,因爲兩位皇帝生性節儉,又從掃滅南唐、後蜀、後晉、吳越等諸國中撈到鉅額的財富,因此財力物力足以支撐在七個月內把皇陵修建的完美無缺。可是到了宋真宗這一代。首先是官員和軍隊極具膨脹耗費了大量的財富,其次是澶淵之盟,宋朝每年要輸送大量的財富給遼國。而宋真宗簽訂了澶淵之盟後,自覺慚愧,對不起列祖列宗,但是爲了遮蓋天下人之口,證明自己不是一個窩囊無能的皇帝,宋真宗先是製造了一出天書降於皇宮的鬧劇,改年號爲“大中祥符”,又讓山東兗州百姓和朝廷百官上表請求東封。在寵臣王欽若等人的策劃下,宋真宗於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初率宰臣百官自京都汴梁出發。龐大的封禪隊伍經過十七天的跋涉,浩浩蕩蕩抵達泰山。十月二十四日,宋真宗在泰山極頂以隆重的儀式封祭昊天上帝及五方諸神,下山後又以同樣的儀式禪祭地祇神於社首山。完成其封禪大禮。此後,宋真宗封泰山神爲“仁聖天齊王”,封泰山老母爲“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並大赦天下,爵賞百官。這次封禪活動前後歷時四十七天,耗費緡錢八百三十餘萬貫。這不但耗盡了太祖、太宗皇帝留下的豐厚的國庫,而且留下了五百多萬貫虧空。一年後,最後宋真宗又在“神人指引下”,又耗費兩百萬貫之巨,修建了昭應宮。等宋真宗死的時候,留給兒子小皇帝趙禎地是一個負債累累的國庫。宋真宗的永定陵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在七個月內修建而成的,由於國庫空虛,無論是財力、物力和人力都不能和太祖、太宗兩帝相比,所以宋真宗的永安陵是草草修建而成。有很多並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劉太后深知這一點,所以才任命丁謂爲山陵使,負責先帝永定陵的修繕事宜。說明白一點。就是爲修補永定陵這個皇家爛尾工程。永定陵距離永安縣城不遠,大約有二十多裡地,一行人騎着快馬很快就到了,江逐流的屁股也免遭過多的蹂躪。在距離永定陵大門還有五里多路的時候,江逐流隨劉峰和張翼景翻身下馬。他們把坐騎交給出隨從看管,步行向永定陵進發。江逐流曾經在電視上看過有關宋陵的記錄片。記錄片裡拍攝的只是宋陵被毀之後留下的一鱗半爪的殘跡,即使那樣,都讓江逐流驚歎不已。現在,江逐流有機會見到宋陵的完整面貌,更是驚得目瞪口呆。如此宏偉巨大的皇家陵墓,若是能完好無損的保持到後世,即使是古埃及金字塔也要爲之遜色幾分吧?

劉峰和張翼景見江逐流目瞪口呆的樣子心中暗自得意。別說江大人只是個七品承事郎,即使是一品大員丁相。第一次來到永定陵的時候,不是也呈瞠目結舌之狀嗎?

過了永定陵巨大的牌坊。劉峰就開始盡一個工曹的職責。爲江逐流講解起來皇家陵園的建築構造以及佈局了。按照劉峰的講解,本朝的皇家陵園都是依照前唐時期皇家陵園的建造原則修建而成的,所有皇陵的建築佈局都基本相同。依照的是“地形堪輿”和“山水風脈”選葬。它坐北向南。東南穹窿,西北低垂,這就是“山高水來”的“風水寶地”,自南向北分別是鵲臺、乳臺、神道及兩側的儀仗石刻、陵丘,陵園的主體部分分別由“上宮”、“宮城”、“地宮”和“下宮”四部分組成,圍繞陵園還建築有寺院、廟宇和行宮等。陵臺植松柏,橫豎成行,四季長青。陵園內種松柏,陵區四周種植枳橘。劉峰指着中間筆直的而寬闊的石板大道對江逐流說道:“這就是神道,神道兩側侍立的珍禽異獸、文武百官等雕像,乃是在九泉之下服侍先皇之用。”神道直通皇陵正中。在皇陵正中有一巨大覆鬥形陵丘。劉峰告訴江逐流,裡面就是地宮,乃是放置先皇靈柩的所在地。江逐流看了半天,也不見有工匠的存在,就奇怪的問劉峰道:“劉工曹,這修繕皇陵的工匠呢?他們在什麼地方?莫非是年節剛過,尚未開工嗎?”劉峰指了指地下說道:“承事郎大人,工匠們日夜不停,即使是年節也不能休息。只是皇陵地上部分早已經修好。工匠們都是在地下的部分的上宮、地宮和下宮處。”江逐流道:“從何處進入?”劉峰道:“承事郎大人,請隨卑職來。”

劉峰和張翼景帶路,向南方又繞了五里多地,來到一處山丘之下。有一排低矮的房子,外面有數十名手持鋼刀的侍衛把守。劉峰指着那排矮房對江逐流說道:“承事郎大人,那排矮房就是入口,從這裡進去,沿着甬道潛行,才能抵達上宮,然後從上宮通往下宮和地宮。”江逐流詫異道:“路竟然如此之遠啊?”劉峰笑着說道:“先帝的進出甬道不算遠,聽一些老工匠言道,太宗皇帝的甬道有十多裡遠呢!”江逐流暗吐了一下舌頭,一個施工通道就挖這麼遠,這整個皇陵修建下來,要花費多少銀錢啊?張翼景在一旁問道:“承事郎大人,你可要下去查看一下?”江逐流點了點頭,既然來了,肯定要到現場瞭解一下情況。劉峰當前領路,正要進去,忽然聽到身後有急促的腳步聲,扭身一看。卻是別衙的兩個兵卒,他們氣喘吁吁地奔到江逐流向前。躬身說道“承事郎大人,都監大人已經抵達別衙,他令小的來請大人速速回衙!”

第一百八十四章 格物第二百四十九章 妙計惑敵第一百九十章 瘋狂的縣丞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學校長(一)(求月票)第二百四十章 又要滅口?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元昊第二百三十六章 誘遼攻夏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之所興第一百一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二十三章 掛羊頭賣狗肉第二百七十二章 劫營之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黃色巨牆第八十一章 狄青夜殺人第九十九章 飢渴的烏鴉第十章 訛詐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句話當十萬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展示軍威(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之所興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三十三章 圈套(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磁石的秘密第一百四十九章 意外結果第五十二章 溜鬚宰相第五十七章 爭氣第二百一十三章 緊急約見第八十九章 在河之南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人哭或千家哭第二百零六章 阿拉伯馬第二百一十章 詐術紛呈第三百五十六章 犀角馬上杯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勇之術第四十一章 茄子奇案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桃原是舊相識第三百零八章 發作第一百一十一章 失去的六年第二百零一章 “國師”府邸第三百零一章 窮追不捨第三百五十章 神龍擺尾第二百二十一章 動於九天之上第一百四十章 卑鄙叔侄第二百七十三章 浴血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之所興第一百四十三章 混帳政令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物第三百一十一章 宋遼聯手第二百二十七章 羌瑪大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佛道之爭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助我也!第一百零八章 弦上箭第一百六十一章 丁雷密議第三百二十五章 血染的水源第二百六十五章 借箭第五十七章 爭氣第一百九十三章 宰相心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異人賈憲(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五章 捱打神功第三百三十章 山遇惟亮第二百一十二章 簡單的複雜第三百二十九章 草偶誘敵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峪口之戰(二)第八十章 兩月之期第八十五章 團聚第一百一十六章 何人哭泣第二百九十七章 恩人是用來出賣的第一百一十二章 田家堡的心願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一口黑鍋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不做些什麼嗎?三百零三章 迎頭痛擊第二十九章 江氏祖訓第一百二十五章 無間道第三百章 江舟之死第三百一十九章 鳴沙堡第一百六十二章 磁石的秘密第二百七十三章 浴血第二百一十二章 簡單的複雜第二百五十三章 突變第一百一十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契丹之龍第五十六章 點一盞燈第二百九十二章 重挫敵軍(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雷允恭到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鳴沙堡第四章 夜讀第二百六十五章 借箭第一百零八章 弦上箭第三百零六章 飯中有毒第二百四十二章 嫁禍於宋第三百二十章 解圍之策第三百一十九章 鳴沙堡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族匠鋪第三百一十章 半人半狗第二百五十四章 前車後車第三百五十九章 入宮第三百零七章 這次輪到馬了第二百零二章 求仁得仁第七十一章 西夏國師(九)第二百五十九章 党項狗探子第九十七章 兄弟鬥法 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擅回京師者,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