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8 走上正軌

908 走上正軌

事後這幾個山谷都發生了大滑坡和雪崩,據說是地動所致。到底是地動啊,還是人爲爆破,誰說的清呢,能說清的就是所有營地痕跡全被掩埋在幾十米深的亂石下面。

參與此事的百濟王族和日本僱傭兵短時間內也不會有機會回家,全會被送到半島中部接受基礎軍事訓練。日本僱傭兵還得到許諾,如果表現良好被海軍或者陸戰隊錄取,就可以帶着全家移居海東國,不用回到日本忍飢挨餓,鯨魚肉隨便吃!

得以活命的王顒一家還以爲擁躉們都從不同線路北上了,懷着一腔復國熱情和死裡逃生的激動,辭別了負責保護的海軍,從靜州被禮送出境,踏上了金國的土地。

至於說他們的命運,蔣二郎和蕭巫納有一堆事情要忙,高麗百姓也都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新王國的成立,誰有心思去想一羣流亡者。有心思想的大多被埋在大峰山中,僥倖活下來的也得夾起尾巴做人,晚上睡覺都不敢說夢話。

從出兵到建國,一個新政權誕生,一箇舊政權消亡,只有短短六個月。在這期間,左近的國家全都默不作聲毫無動靜,像是沒看見也沒聽見。但這都是表面現象,背地裡大宋和金國都挺忙的。

大宋朝廷忙着和海東國簽訂各種互榷、通商、安保條約,大宋海商則忙着探索去海東國各個港口的航線,找準合適的地方趕緊建立貨棧和倉庫。

以前的高麗國除了點毛皮、藥材之外,確實沒啥大宗貨物拿得出手。買貨的也就是開京附近的王族和貴族,需求量同樣不是很大,去不去兩可。

但現在的海東國不一樣了,那裡緊缺糧食、種子、農具、化肥、布匹和泥炭,新國王已經派使節到大宋各個港口招商了,貼出佈告公開招募有實力的商戶去海東國經商,如果願意長期經營,還能享受稅收上的減免優惠。

光這一樣就讓很多大宋商人眼紅,不光是海商,還有內陸的。海商有船不假,但他們缺乏長期穩定的大宗商品來源,不得不和內陸商人合股。一個管收購、一個管運輸售賣,一拍即合,忙不迭的向大海另一頭進發。

連帶着福建和兩浙路的造船業也日漸興旺,訂單都排到後年去了,船隻造價也是水漲船高,光是適合造船的木料,三個月間就翻了一倍。

這時候又有海東國的大海船來了,拉的全是大木料。剛一靠岸,市舶司的人還沒走,前來採購木材的商戶就排上了隊,來幾船沒幾船。

有腦子靈活的商人乾脆跟着海東國的海船回去,就在當地收購那些從遼東運來的好木頭,轉手再賣回大宋,成了跨國二道販子。

但有一種買賣不管是大宋商人還是海東國的商人都不能插手,有兩支船隊專門往來於開京和幽州海河港之間,掛的都是海東國王的鯨魚旗。

去的時候空載,回到開京滿載,不到半夜不入港,就在海面上兜圈子,路過的商船隊想靠近看看,都被海東國的戰艦驅離。

幽州產什麼呢?別說普通大宋商人想不出來,就連去過幽州的王浩也一腦門子官司。那地方有煤有鐵不假,但朝廷明令過不許私人開採鍛造。棉花倒是也種了不少,可大冬天的也不是收穫季節。

按說他們王家可是和攝政王、蔣二郎都有很深交情的常年合作伙伴,這麼多年了一直穿一條連襠褲,運送毒藥這麼機密的事兒也是王家船隊出頭露面,但這筆買賣愣是沒沾上邊。

時間一長,家族內部肯定有點想法,再然後就該有子侄輩的來找王浩,慫恿老頭去攝政王府走動走動,或者乾脆去找海東國王。咱不要大頭,入個股喝點湯總成吧。

“別瞎打聽,有些事兒知道了肯定活不長!”但王浩的反應異常堅決,只要有人來提這個事兒立馬罵出去,無一例外。

“叔父,您別看我,小侄雖然是南福建省高官,但幽州的事情真不清楚,總理也不會和我知會的。”

王家之所以在不到十年間就成了福建地區數一數二的大海商,船隊遍及日本、海東國和南洋,除了因爲傍上了攝政王、又在溫家造船廠裡有股份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王家祖墳上冒青煙了,出來一位封疆大吏,王雄。

從前年開始福建路就成了特區,接踵而來的就是分省,把福建路分成了南北兩個省。北省由當朝宰輔章惇任高官,南省被促進社委員會交給了王雄。

倒不是說他的能力有多麼突出,而是時勢造英雄。新的官制改革中第一條就是本地人治理,省以下的官員不再需要異地爲官,而是鼓勵本地人擔任。

王雄就是土生土長的漳州人,促進社裡福建人還真不多,他們哥三也算是兒童團二期的元老,又有家族支持,哪怕沒有太多執政經驗也是當仁不讓的人選。

其實派條狗來當這個高官也和王雄沒太大差別,不是說王雄笨,也不是說他能力太差,而是促進社在福建的根基太深。

當年王二在福州把合作社、種植園、糖廠、報社搞得熱火朝天,連帶着也沒少影響泉州和漳州。除了她本人的能力之外,還培養了一大批基層骨幹。

現在福州歸了章惇的北福建省,王二自然不會給他搗亂。一紙密令下來,以前在福州的班底大部分都挪到了南福建省成了王雄的省政府官員。

藥方都不用換,照方抓藥再來一遍,王雄的治下就能和當年的福州一樣日新月異,阻力還更小。王雄更是得到了促進社的密令,一定要把北福建省比下去,讓章家、朝廷官員、皇帝和全國百姓看看,到底是聖人教化能讓人吃飽穿暖,還是新政的作用大。

事實證明吧,即便王二在福州給章惇留下了一大片成熟產業,又佔着福建路最大的產糧區建州,章惇在治理地方的能力上,依舊比不了這些還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輕人。

也不能說是章惇的能力不夠,他面對的不是某幾個人,而是整個促進社,或者說是一個發展了十多年、涉及軍事、農業、教育、科研、交通、物流、金融、農業的龐大體系。

就算促進社不向王雄的南福建省傾斜資源和人力物力,光靠這些年摸索出來的幾個套路和一大批基層工作人員,章惇兄弟依舊毫無勝算。

就拿福州港和泉州港舉例說明吧,沒有分省的時候,泉州港雖然名氣比較大,往來南洋的船隊比較多,但福州港也有糖廠和造紙廠的便利,這些都是緊俏商品,極大帶動了當地商業繁榮,兩地相比每年的貨物吞吐量差不多。

可是分省後剛剛一年,福州糖廠的產量就下降了三分之一,且趨勢還是在往下走。倒是從福州港裝船運出的甘蔗數量激增,是往年的五倍都不止。

剛開始章惇認命的福州知州還不以爲意,他覺得前來購買甘蔗的外地客商也得在福州港停靠,也得把錢花在這裡,只要把稅收拿到手,管他們到底是買白糖還是買甘蔗呢。

但是到年底一結算,得,別看平日裡人來人往的挺熱鬧,可是稅賦不光沒增加還降低了一大截。這玩意想瞞是瞞不住的,只能上報給章惇。章惇一聽,啥,稅賦降了,這不是要了親命,趕緊跑到福州親自調查,生怕下面的官員報花賬。

479 流民608 另有重任643 刮目相看240 替身(白銀加更22/40)006 東京汴梁375 西進!654 大大的良民!616 壓力倍增417 渭橋鎮遇險820 暴斃480 太急了(100票加更)421 黃金2560 好學的公主(400票加更)816 不成功則成仁!760 故地重遊547 猶太水手316 完美刺殺(60票加更)819 糞桶之王425 他們的秘訣783 都是聰明人(300票加更)147 心如沸油(160加更)655 古人的智慧845 八大王(150票加更)788 賊心眼太多044 副業018 活廣告534 興師問罪887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612 鉅變871 王中王3644 不得清淨376 新城487 豐收的季節(600票加更)363 再臨涼州(980票加更)480 太急了(100票加更)885 城下之盟3863 父女情深508 原始股票328 出征315 神秘來客040 臣無罪!365 必須是我的!155 真有其人!(保底一)331 百密一疏(白銀27/40)366 來摘桃子(白銀34/40)049 有價證劵121 光說不能練401 規則508 原始股票344 窩囊死的425 他們的秘訣483 禍害走了(400票加更)546 消滅旱鴨子499 冬天的狼060 文武雙全476 不確定因素563 巡查577 以戰代練926 日本攻略918 洪濤爲父私訪記3884 城下之盟2446 身先士卒603 一波流895 閤家歡206 渾人(白銀盟16/40)081 民用和軍工823 連夜覲見173 被貶遠竄(盟主加更2)662 都回來了077 落魄的鳳凰不如雞920 洪濤微服私訪記5457 有熱鬧看了339 戰爭沒公平(白銀29/40)771 攤牌827 無心插柳3669 大工程需要大智慧488 偶然發現383 回家貓冬435 天下第一大事034 咱也是博士了744 該來的還是來了2874 王中王6628 地空協作立體攻勢824 同歸於盡428 演員的自我修養203 棄如敝履(白銀盟15/40)873 王中王5795 又忽悠一個446 身先士卒765 小樑太后437 黃金商人145 發運使(保底一)594 躺槍933 引咎辭職806 多慮了686 農業合作社340 初戰告捷916 洪濤微服私訪記360 絞肉機(860加更)689 幽州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