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興,百姓也苦

660 興,百姓也苦

從北宋建國開始就有了一套相對完備的戶籍制度,這套制度把戶口分成了主戶和客戶。主戶又稱稅戶、編戶,專指城市裡有房產、農村有田產、應該納稅服役的人口,只要承擔了一文錢稅也算主戶。

主戶裡還分爲坊廊(城郭)主戶和鄉村主戶,相當於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鄉村主戶裡又分成了五等,田產超過三傾的算第一等;一傾到三傾的算第二、第三等;不超過五十畝算四等;二十畝以下爲五等。

一二三等鄉村主戶稱爲上戶,算地主,四五等爲下戶,算自耕農。有些五等主戶全家只有幾畝地,不得不租用別人的土地耕種,就算半自耕農。

客戶也分廊坊客戶和鄉村客戶,鄉村客戶叫佃戶、莊客、地客、浮客、旁戶。他們沒有田地,按照後世流行說法是不佔有生產資料,靠租種地主的田地生活。

鄉村客戶不用向國家繳納和土地有關稅賦,只需按照租約把土地租金向地主繳納清楚就夠了,這片土地的稅務由地主負責。

這聽上去挺合理,可問題來了,大多數土地都在誰手裡呢?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朝廷有關土地稅收的一系列問題也就隨之明朗了。

由於北宋建國之初爲了鼓勵百姓恢復由於戰亂荒廢的耕地,採取了與前朝完全不同的土地政策,允許土地私有化,誰開墾出來就歸誰所有。

這麼做不能說錯,應該算是一種進步,它可以迅速恢復全國農業生產規模。但凡事兒都有兩面,土地私有化的另一方面就是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

這時的主客戶有多少呢?巧了,洪濤知道,他有權利調閱朝廷的相關資料,去大名府時就研究過。按照元豐八年的統計,全國共有一千六百五十萬戶,其中主戶一千萬出頭,客戶五百七十多萬。

刨去很少的一部分坊廊客戶,絕大部分都是鄉村客戶,大概佔據總戶籍數量的35%左右。

這個數字必須有出入,以宋代的統計能力和統計手段,再加上各種逃避稅賦的客戶,出入還不會太小,但從總量上來講算是最靠譜的數據。

按照這個官方數字,全國的耕地應該集中在三分之二的主戶手中。如果真是這樣,洪濤就不折騰了,很正常嘛。

可現實比數字殘酷的多,全國耕地中的七成到八成,並不在三分之二的主戶手中,而是在形勢戶手裡。

形勢戶,也叫官戶,聽名字就該知道了吧,沒錯,就是當官的。按照大宋律,各級官員都允許擁有一部分不需繳納稅賦的土地,同時還免差役。

像洪濤這種一品大員,家裡可以有一百傾田畝是免稅的,以此類推,到九品官降到五傾。一宋頃等於五十畝,九品官就有二百多畝免稅田,一品大員則高達五千畝。

這還不算完,洪濤在大名府幹掉了幾十座寺廟,弄出十多萬畝根本不屬於寺廟免稅範圍內的耕地,這些地也是官員和地主的,爲了少繳稅全都掛在寺廟名下。

算完這筆賬,大概就清楚爲啥真正種地的農戶反倒過不上好日子。全國七成的土地全掌握在官員、寺廟、皇莊手裡,不交稅或者少繳稅,剩下不到三成的土地纔是土地稅收的主力。

想用三成土地養活北宋龐大的政府和軍隊,除了大力發展工商業之外,加稅是必然的。而這麼做是個惡性循環,因爲承受大部分稅收的是鄉村主戶,也就是中小地主階級。

他們的負擔一旦過重,再趕上天災**,馬上就有可能破產變成客戶,而他們的土地又成了官戶和寺廟的免稅田畝。長此下去納稅的田畝會越來越少,國家的稅賦也會越來越重,直到最終壓垮整個土地政策和整個地主階級。

這個問題北宋朝廷不是沒想到,也不是不想改。王安石的新政爲啥受到舊黨的玩命阻攔?就是因爲新政觸動了他們的利益,其中有一大塊就是土地收益。

一個國家要想變的富強,光城裡人吃飽穿暖、精英階級高官厚祿遠遠不夠,讓爲數衆多的農民日子好過纔是重點。

孟子不是說了嘛,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對於這句話洪濤非常認同。

怎麼才能減少農民的負擔呢?這事兒改起來比較難,或者說對洪濤而言比較難。他無法說服皇帝和大臣改變土地政策,這個建議比王安石的新政還難以被既得利益階級接受。

假如王安石的新政無法爲朝廷快速增加收入,想必神宗皇帝也不會支持他。現在想有所作爲的神宗皇帝死了,新皇帝明擺着是個保守派,自己還去觸碰士大夫階層的土地利益,那不是找死嘛。

說白了吧,政府想多收錢是天生的立場,農民想少交錢也是骨子裡帶的需求。

政府和人民是一對兒天然的對頭,卻還要綁在一起不離不棄。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兩邊相對平衡,政府別收太多、農民也別交太少。

這個平衡點很難找,人類社會少說也探索了幾千年,那麼多大拿、大能愣是沒太搞明白,洪濤也不指望自己能有一蹴而就的本事。

強行鼓動人民和政府去爭奪權力,最終的結果有兩個。第一,自己成功了,帶着百姓殺得血流漂杵,推翻政府建立了新政府。結果摸摸兜兒,發現空空如也。

想建設、想強兵還得收稅,保不齊比原來政府收的還多。因爲被戰火摧毀的事物還要重建,這部分成本也得加在百姓頭上。

就算自己不想收,但手下人呢?不可能人人都是穿越者,都能看到千年之後。他們跟着自己拋頭顱灑熱血的玩命圖啥?還不是圖個權利,要是啥都不給,那自己就是接着被推翻的那個。

第二,自己失敗了,那就更乾脆了,咔嚓一刀人頭落地。穿越者也不是孫悟空,腦袋沒了照樣會死,或者又穿越到別的年代。

這兩種結果洪濤都不想要,他覺得應該還有第三條路,沒必要非玩零和遊戲,讓政府和人民雙贏多好,後者說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變革。

以洪濤的認識,政治也是一樁買賣,複雜得多的買賣。既然是做買賣,必須按照做買賣的規律辦事兒,要考慮成本和收益。

俗話講開源節流,減少稅收就是減少農民的支出,現在看來顯然不太現實。那麼不鑽牛角尖,換個思路想一想,能不能在增加收入上有辦法呢。

假如一畝地能產出更多糧食,農民手裡剩的錢就會多一些,單位土地可以養活的人口也相對多,生活就能好過點。

這麼做確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政府過分剝削的問題,但它有可能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水平,只要稅收別跟着馬上提高就成。

隨着農民的認知水平提高,政府剝削的難度就會加大。馭民五術裡不是說了嘛,要先壹民,也就是說愚民,讓百姓都只有一種思想就好擺佈了。假如農民有了閒工夫和閒錢去學習,壹民的難度就相對增大。

通過這幾輩子的總結,洪濤得出一個經驗,凡事兒別琢磨如何完全杜絕或者改變,最好一步步增加或者減少,用量變引起質變,這樣的可行性相對高。

因爲有些事的想法和結果往往是相悖的,初衷好並不一定結果就好,先從不起眼的小事兒做起最穩妥,即便做錯了也不會對整體造成大傷害。一邊做一邊思考衡量,逐步接近問題關鍵,最終纔有可能徹底解決。

881 一信釋兵權411 終於可以回家了(480票加更)541 臨時協議620 找準一個坑828 遙控攝政578 明修棧道935 沆瀣一氣297 夜戰128 一暗254 亂!159 靈丹妙藥(盟主加更3)919 洪濤微服私訪記4404 幣制改革2(180票加更)617 還是老一套502 箭射榴彈519 這位更厲害!708 特大騙局093 你是女秘書005 還債293 小算盤929 志同道合798 風平浪靜2668 忽悠來的學生496 能不能買?545 大名府的春天764 清水河2654 大大的良民!304 高大上143 好消息361 就差一口氣(920票加更)110 挖坑881 一信釋兵權033 餓死師傅349 賭一把(白銀32/40)460 引咎辭職467 偶遇620 找準一個坑647 這個女人不尋常!089 年會474 黃雀在後916 洪濤微服私訪記310 起了殺心548 改外交官了128 一暗598 他來幹嗎?338 科技就是戰鬥力423 背後主使420 黃金884 城下之盟2619 陰招百出559 榷場(350票加更)747 十年磨一劍767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917 洪濤微服私訪記2060 文武雙全447 狗咬刺蝟466 冬日裡的商隊677 仇人見面158 王家父子兵(盟主加更2)664 火炮869 王中王787 千古奇談(450票加更)317 按捺不住(120票加更)248 殺人不用刀589 發展之路826 無心插柳2293 小算盤932 故地、故人832 皇帝趙傭2105 道不同167 鴨子沒上去(盟主加更1)369 萬人恨396 是他們!322 大買賣也來了(360加更)328 出征633 溫和的大清洗(盟主加更3)914 數典忘祖784 百態(350票加更)305 鋼板弩735 演變492 高廠長638 革可以,別要命(500票加更)274 情況有變061 草臺班子275 入套785 朱四楨843 帽子多了不嫌沉542 戰備公路470 變毒爲寶(加更)571 不惑之年896 吃着碗裡瞧着鍋裡149 衛國長公主(盟主加更1)022 不許久住駙馬家!746 計劃有變813 死的太不是時候126 第一張牌441 好大的屎盆子!(930票加更)261 充分利用資源705 言多必失(400票加更)481 破財消災(200票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