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邯鋼!

521 邯鋼!

“管我屁事兒,本官剛剛下船,難不成還能分身……我說周大人,難不成你也是被本官害的?”

說話的功夫洪濤又認出一個,跟在後面打扮差不多的瘦子不是別人,居然是週一日。她腦袋上裹着一塊襆巾,再穿上新軍的迷彩服,渾身也是一樣髒兮兮的,不仔細看真分不出男女。

“屬下和高大人如此,確實和監司大人有關係。此地不是敘話之處,還請大人移步去衙門歇息。”週一日還是比較含蓄的,不想在河堤上丟人。

和剛到渭橋鎮相比,大名府的居住和辦公條件算是非常非常好了,甚至比湟州的州衙還好。府衙是現成的,前後三進邊上還帶花園,幾十間殿房想怎麼用怎麼用,門口還有府衙的公差站崗守衛。

據高翠峰講,前任知府自打聽說駙馬王詵要來大名府供職之後,立馬就捲鋪蓋卷帶着家人走了。走之前把所有案牘文件都交接給了主簿,還弄了一個行李清單,不屬於他家的東西一點都沒敢拿,生怕少了什麼落得和京兆府種凱一樣的下場。

洪濤抵達之時,高翠峰和週一日正帶着幾名特種兵給後堂裡的佛像搬家呢,順便再把鑄鐵爐子裝上,這才弄得和個礦工似的。

“本官是和佛爺沒什麼緣分,但也不用搶人家的房子,沒這麼大仇。此處還是讓給佛爺住吧,本官到廂房居住就是了。不過你二人一位是提點官、一位是新任主簿,爲何要親力親爲,本官派給你們的工程兵和工匠們呢?”

原本的大名知府還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在後堂里弄了幾座泥佛,想來高翠峰和週一日都知道自己不喜歡宗教,這纔要拆除佛像。但洪濤覺得完全可以由別人動手,他們倆難道是在故意做樣子給自己看?

“大人有所不知,此地煤鐵豐富,工程兵和工匠都在忙於修造工坊地基和礦坑。平日裡我等也不在城內居留,接到蔣大人傳來的消息回來迎接,這才發現了佛像,本以爲大人要過幾日才能抵達……”

回答問話的是週一日,此時她已經接過富姬遞上的布巾擦了擦臉。還別說,到大名府這幾個月皮膚白了不少,平原上的太陽再怎麼毒辣,空氣密度一大,好像也沒高原容易把人曬黑。

“你們要把工坊和礦坑一起建?”洪濤終於聽明白了,自己誤會了他們倆,不是故意在自己面前表現,而是攤子鋪的太大。

“下官以爲時不我待,周大人既然認定都是好礦,工匠們也認定工坊選址無誤,下官就自作主張了……”

高翠峰有點心虛,他接到的任務只是來打前站,順便摸一摸此地礦產的底,再找幾處合適的地址備用,沒有鋪開攤子大幹的權利。

“成了,府衙的事讓姬夫人處理,二郎,你帶人隨本官先去工坊看看,苗將軍,你去看看城內外何處適合紮營。新軍的規矩依舊,無事不入城。走吧我的高提點和周主簿,讓本官看看你們的成績。”

手下人敢幫自己做主該不該批評呢?如果換成政務和軍務必須批評。這裡離開封又不是千山萬水,快馬兩日就到,有什麼事兒不能先問問。

但在礦山和工坊的問題上洪濤覺得可以先看看結果再說話,高翠峰經營渭橋鎮三年多,在管理工坊運營的經驗上比自己這個甩手掌櫃明白的多。

周家則是專業探礦開礦的,也比自己這個二手礦業專家專業。他們倆聯手應該不會比自己眼光差,況且還有那麼多工匠協助。

大名府的工業區選址裡城區很遠,根本就不在大名府,而是在據此一百多裡的河北西路磁州邯鄲縣城西。爲什麼要選在這麼遠的地方呢,只有一個原因,原料來源。

磁州自古就出產煤鐵,而且有漳河途經,由此裝船可直入永濟渠,向南向北皆不存在運輸困難。要是把產於此處的煤鐵裝船再運到大名府冶煉,高翠峰和週一日覺得有點脫了褲子放屁的嫌疑。

他們熟知駙馬的秉性,那是一位非常關注運輸成本的明白人,也沒特意規定不許把工坊遠離大名府,這才選擇了他們自認爲最合適的地點。

“邯鄲啊,這尼瑪不就是邯鋼嘛!”看完了工坊的建造基地,洪濤站在附近的一座小山包上又開始和腦子裡的後世地圖對比了。

如果此邯鄲真是彼邯鄲的話,那這片工坊很可能就是後世邯鋼集團的廠區,相去不會太遠。週一日所說南邊那片出產高質量泥炭的山溝就應該是峰峰煤礦,西邊五里的鐵礦應該就是後世的磁山礦區。

其實再往北十多裡還有個更大的礦區,就是後世的武安礦區。這一片正位於太行山脈東麓,礦產資源很豐富,所以後世纔會發展成全國有名的鋼城。看來古人也不傻,沒有現代儀器輔助照樣能找到資源集中的寶地。

“大人可是不滿意?”聽到駙馬嘴裡嘀嘀咕咕的,高翠峰有點含糊。

“滿意,若是讓本官選恐怕也不會有比此地再好的所在,得你二人相助是本官的福氣。我看不如把提點司衙門就設在邯鄲城內,不會嫌這裡沒有大名府繁華吧?”

滿意,必須滿意,滿意的不得了。但洪濤的獎勵方式有點讓人不解,不光沒好處還把高翠峰直接轟到了人口不足二萬人的小縣城邯鄲,怎麼看怎麼像發配。

“謝大人!”但高翠峰的反應不像被髮配,真的挺高興,笑容都是從肉縫裡迸出來的。

“合算不與本官在一起共事就值得高興,你的良心大大滴壞了,本官有那麼招人討厭嗎!”別人可能不理解高翠峰的反應,洪濤完全能想通。

他跟在自己身邊總會感到拘束,放出去獨領一方更自在。這就是有本事人的通病,他們不想守在領導身邊時時耳提面授,更願意多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更有成就感。

“下官不敢……只是還有一件事比較棘手。”高翠峰咬着牙收起了笑容,想裝出爲難的樣子也不太可能,這句苦訴的不太惟妙惟肖。

“……”高翠峰都能訴苦,洪濤覺得必須有大麻煩,也收起笑容點了點頭。

“此地民風彪悍,鄉里爭奪田埂都會有上百人持械纏鬥,且多以桑蠶爲生。若是工坊開動,不出三年漳河既會變成污水河,那樣河兩岸的田畝桑林必遭廢棄。一旦成爲流民,他們怕是要給大人添不少麻煩。”

“是啊,好端端的土地很快就會變成荒地,本官也於心不忍。但沒辦法,想供應新軍所需就得如此。此事本官自會處置不用擔心,過些時日會有廂役抵達,先加緊石灰窯的建設,本官需要石灰,越多越好。不管當地官府和民衆是否願意,礙事的一律搬遷,願意做工的可以到工坊學徒,不願意的多給些補償也就是了。”

高翠峰的擔憂很超前,已經考慮到了環境污染問題,若不是執掌渭橋鎮多年,見識過工業化生產的副作用,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問題,這就是經驗。

但洪濤也沒轍,工業發展是強國的必經之路,誰也躲不開。可是搞工業就必須犧牲一部分農業和自然環境,到了後世一樣沒有什麼好辦法。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這個副作用的損傷降到最低,比如說發展經濟效益更高的農業,讓同樣的土地可以養活更多人,這樣那部分失去了土地的農民也就不會成爲流民了。

說起這個問題洪濤也挺發愁的,高翠峰觀察的很細,從大名府一直到邯鄲縣城,多一半的土地種的都不是糧食,而是桑樹。

種桑樹幹嘛呢?這不是廢話嘛,那玩意除了養蠶之外也沒別的用處。沒錯,大名府附近是黃河以北重要的蠶絲產區。

聽上去有點不可信,可事實就是如此。北宋時期的河北南部地區和後世相差很大,不光不缺水,還到處都是河流湖泊,水系分佈非常密集,並不比江南差。

按說這是好事兒,不缺水農業就發達,不管種稻谷還是養桑蠶,老百姓日子好過了,洪濤有什麼可愁的呢?

還真發愁,洪濤原本計劃要在河北地區推廣棉花種植,把廣闊的河北、山東平原變成棉花主產區,然後依託這些原料就可以大力發展棉紡產業了。

棉織品可以做爲一種獨特的商品,順着運河、黃河、淮河、長江銷往更多地區,獲得更多利潤,以此來抵消訓練新軍和建造工坊的巨大花費。

說起這個事兒就還得罵神宗皇帝,他連錢都沒攢夠就敢覬覦幽雲十六州,真是比賊大膽還賊大膽。按照皇帝的計劃只能先從內帑撥款二十萬貫支援新軍,其它的就得由妹夫自己想辦法了。

朝廷不是沒錢,但那些錢得優先用在對付西夏人方面,剩下的也得先給禁軍,這是朝臣同意讓駙馬擴充新軍的前提。

928 東窗事發414 不速之客290 禍害活千年164 勤勞能救命(白銀3/40)616 壓力倍增675 神女王十三735 演變580 港口來了542 戰備公路335 兵不血刃(白銀28/40)666 孩子大了不中留356 殺紅了眼016 僵局813 死的太不是時候472 冬季運動會030 博士導師702 24小時要來了(300票加更)605 王博士811 心平氣和2030 博士導師724 國營和官僚094 下基層175 又沒管住嘴277 雪橇473 套話211 洗洗更健康492 高廠長348 這個女人不簡單671 以身作則632 大宋涼王!759 北上725 官復原職738 演變4481 破財消災(200票加更)416 討價還價457 有熱鬧看了227 何爲異族?380 惡人還需惡人磨318 致命缺點(180票加更)166 趕鴨子上架(保底1)393 蒙古海軍037 忠義不可兩全746 計劃有變230 設伏把宗城738 演變4937 海上君王307 三光政策367 滿朝爲敵769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3371 一走一來444 滿地暴民721 胖老頭走了732 五點建議020 入不敷出355 攻防戰028 果然是它!488 偶然發現819 糞桶之王146 家宴(80加更)698 牛痘成功了!281 皇帝廟534 興師問罪419 暗流065 流芳千古?191 你攤上大事啦!(白銀11/40)120 土化肥672 我兒子的基因有問題!454 計劃趕不上變化016 僵局444 滿地暴民552 徒有虛名(100票加更)485 完敗(500票加更)734 以其道還治其身405 病遁(240票加更)081 民用和軍工050 信託機構285 後進生(白銀25/40)236 人無好壞,制度有639 坐吃山空不可以060 文武雙全595 騙來的船隊605 王博士298 意料之外034 咱也是博士了327 惡人還需惡人磨523 倒黴的還是廂役280 少保424 禍害亦或助力?286 國賊變國士533 雷霆手段076 烏金行與藍帽回回908 走上正軌915 情況複雜500 頂風冒雪554 神醫!(200票加更)561 捨身爲國559 榷場(350票加更)333 烏鞘嶺392 人民羣衆的智慧(白銀35)488 偶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