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權利的博弈

374 權利的博弈

這份墾荒令就是洪濤爲涼州未來發展定下的基調,不管將來朝廷把涼州歸於秦鳳路,還是單獨爲它設立一路,短時間內都不會向這裡投入過多財力和人力。

因爲大宋朝廷的財政狀況目前並不是太好,經過此番大戰之後也有點捉襟見肘,除了保證必要的軍力之外真沒能力過多投入。

這也是洪濤敢於自己瞎折騰的原因,既然朝廷沒能力建設那就自己來吧。不管他們樂意不樂意,等涼州的經濟發展初見成效之後誰也說不出來什麼,只能捏着鼻子默認。

至於說墾荒令能不能讓涼州迅速繁榮起來,洪濤覺得可以試試。這玩意就是借鑑後世美國政府的西部開發策略,把政府無力做的事兒交由民間處理。效果嘛,不用說,很成功。

既然這個辦法對美國人合用,保不齊拿到古代中國也成。中國古人對土地的執着真不比當年的美國人弱,洪濤堅信只要有足夠的刺激,宋人一樣會成爲手持利刃的拓荒者。

只要有少部分拓荒者取得了成功,再加以合適的宣傳,就會有大量跟風者前來碰碰運氣。北宋國內有大量剩餘勞動力,與其讓他們在城市裡瞎混,或者在鄉村給別人當佃戶,真不如到涼州闖一闖。

涼州也正好適合這種發展方式,它地處邊陲、人少地多,把老老實實的內地人遷過來繼續過原來的日子不太現實,最合適的就是一羣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拓荒者。

只要新軍能抵禦住不懷好意者的侵襲,這些拓荒者就能自行處理好安全問題,爲了保護自己的土地,人的潛能是無限的。

在這種狀態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二代,已經不像內地宋人那般溫和,自然而然就會充滿了侵略性。洪濤要的就是這種侵略性,將來還有更多地方要搶,沒有貪婪和侵略性怎麼當強盜啊。

當然了,這種侵略性對統治者來講也不全是好事兒,老百姓太強了政府就會難受。

但洪濤不會難受,他和這些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大部分人不會反對帶着自己當地主的領導人,只會仇視要把自己土地搶走的朝廷。如果這樣的老百姓多了,洪濤覺得自己反倒更安全。

對於涼州這邊的情況,大宋朝廷和神宗皇帝並沒干預,或者說連搭理都沒搭理。一部分原因是這裡不需要朝廷進行補給,關注度自然很低。更主要的還是戰事比較緊張,大家全把視線集中到另外四路大軍上,尤其是蘭州方面。

失去了涼州城,這場大戰的天平徹底倒向了宋朝一邊。樑太后不僅不敢再往前線增派援兵,還得從北方抽調黑水鎮燕軍司和黑山威福軍司的兵力南下拱衛京畿重地。

得不到有效增援的西夏軍隊越來越處於下風,最先露出敗像的依舊是卓囉和南軍司。他們是剛剛換防不久的新兵,對這一帶的地形和氣候還不是很瞭解,不能充分利用自身優勢。

再加上李憲的熙河路、王厚的秦鳳路兵馬兩邊夾攻,不得不從卓囉城後撤,連帶着喀羅川和濟桑城以西的大片防區都相繼失守,一直撤到了零波山才依靠山勢穩住了陣腳。

和羅卓南軍司倒是損失不太大,騎兵畢竟比步兵跑的快,但它這一後撤就把西壽保泰軍司的側翼都暴露出來了。

李憲讓王厚繼續向卓囉和南軍司施壓,然後帶着兩路的所有騎兵悄悄摸到了黃河邊,用從蘭州順流而下的幾十只大木排順利東渡,從背後突襲了西壽保泰軍司。

這下比較狠,雙方是騎兵對騎兵誰也別想跑。可是西壽保泰軍司還要兼顧正面的兩萬多大宋步軍呢。在步騎的聯合夾擊下,損失了大半主力之後,才也退到了零波山一線,與卓囉和南軍司算是難兄難弟。

經此一戰,兩軍司的糧草、馬匹損失很大,短時間內無法機動作戰,只能固守。宋軍也由於戰線拉得太長無力再繼續進攻,雙方在西線就這麼僵持了下來。

這種僵持大宋僵持的起,以前幾十年也一直都是這麼僵持的,都習慣了。但西夏僵持不起,它面對的不僅僅是大宋這麼一個敵人,東面還有個虎視眈眈的遼國呢。

對於鄰國的這場大戰,遼國反應的比較遲鈍,一直到五月底纔有了點動靜,往西京道的天德軍和河清軍增派了兩萬多人。

然後小心翼翼的從河套地區試探了兩次,發現黑山威福軍司反應並不太激烈,這才大舉向遼夏邊境增兵,意思很明確,趁你病要你命。

假如遼國能把河套地區全部拿下來,那不失爲一個很美好的結局。整個西夏國境內除了興慶府附近的平原之外,也就河套和涼州兩塊土地最富饒。

這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西夏朝廷一看,得,最壞的事情要發生了。自己這邊剛剛露出疲態,另一個敵人也要趁虛而入,要是讓這一口咬上,不死也得半殘。

咋辦呢?還是老一套唄,向大宋求和,認錯加嘴甜。以往這一招屢試不爽,想來這一次也不會令人失望。

而且這次西夏朝廷的姿態放得更低,樑太后不愧是個狠女人,她居然把兒子李秉常又放了出來繼續當皇帝,然後以皇帝的名義派都羅尾去開封親自認罪,態度還特別誠懇。

說是國內一小撮人仇視大宋,現在已經撥亂反正,萬分懊悔,願意從此俯首帖耳以大宋爲尊等等,只求避免戰火繼續蔓延生靈塗炭等等。

這時已經快七月份了,洪濤的新涼州城剛剛有了個大致的地基,正一心歡喜的籌劃着該如何展開冬季攻勢呢,這封來自沈括的書信就給他的熱情降了降溫。

沈括在信裡說朝堂上對西夏祈和分爲了三種態度,一種是主戰,以王韶和部分邊軍將領爲首,紛紛上書朝廷不可再輕信,好不容易佔了一次大便宜,乾脆就一鼓作氣打到興慶府去,從此永絕後患。

一種是主和,以司馬光和一部分邊軍將領爲主。他們認爲再打下去是兩敗俱傷的局面,不如趁好就收,多要一些有用的土地,順便把每年的歲賜給免了。

這樣大宋也能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打了幾十年,就算再富國庫也有點吃緊,很多弊端已經初現,再不加以整治遺患無窮。

而且旁邊還有個遼國盯着呢,萬一大宋和西夏打得不可開交,它趁機出兵,大宋的結局很可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還有一些朝臣主要是以王安石爲首的改革派,他們既不贊同馬上講和,也不贊同繼續進攻,而是來了個兩邊和稀泥。仗還得打、判還得談,順便再盯着遼國,有點一心三用的意思。、

具體啥時候該停、啥時候該談、啥時候繼續打,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強調要讓西夏能對抗遼國,同時又不會對大宋構成太大威脅。

“王介甫越來越糊塗了,居然會有如此奢望,真以爲夏人和遼人都是二傻子。”洪濤對前兩種意見都可以贊成,唯獨對王安石這一派的智商表示遺憾。

但凡是做事情瞻前顧後、不懂取捨的人都不會有大作爲。王安石怎麼會從一個意志堅定、爲了理想不顧個人榮辱的改革先鋒,突然變得比舊黨還保守了呢?唯一的解釋就是膨脹了。

當初他和神宗皇帝是位於打破常規的挑戰地位,想盡一切辦法去和舊黨爭鬥,相對而言比較純粹。可是自己介入之後等於爲改革派提供了很大動力,逐漸在爭鬥中佔據了上風。

401 規則547 猶太水手149 衛國長公主(盟主加更1)861 有刺客!862 有刺客!2830 年號中興491 化肥有妙用(800票加更)037 忠義不可兩全871 王中王3575 多事之冬483 禍害走了(400票加更)486 不許一刀切089 年會539 搶佛爺的生意840 解決麻煩6886 培養對手173 被貶遠竄(盟主加更2)050 信託機構491 化肥有妙用(800票加更)559 榷場(350票加更)371 一走一來529 沽名釣譽之輩657 地主洪扒皮866 父女情深4597 啓動(加更)012 一位牛人056 自籌資金161 鐵變銅(480加更)007 羽毛球915 情況複雜124 頂盔貫甲633 溫和的大清洗(盟主加更3)120 土化肥872 王中王4608 另有重任855 戰幽州6374 權利的博弈550 沒啥新鮮的310 起了殺心280 少保630 咱不當岳飛(盟主加更2)413 納妾(540票加更)072 後背上的紋身381 破甘州833 初見成效227 何爲異族?023 皇家大車店423 背後主使698 牛痘成功了!714 不一樣的日本3590 遍地開花774 膽大妄爲052 殺豬巷071 夜襲西跨院359 古代坦克(白銀33)236 人無好壞,制度有431 情報系統329 欺負孩子(白銀26/40)882 大裁軍920 洪濤微服私訪記5484 急救藥591 都是火種818 我來了,開封030 博士導師439 追夢者442 三選一(白銀39)184 訓練有素166 趕鴨子上架(保底1)355 攻防戰244 馬政461 整合資源(加更)072 後背上的紋身761 忠義之士多悲愴007 羽毛球115 先知彼(上)755 出鞘5834 衝冠一怒……添麻煩785 朱四楨863 父女情深226 名人之後470 變毒爲寶(加更)055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174 這把劍真沒有(保底2)287 馬尾城623 未來的空軍(100票加更)056 自籌資金267 樹欲靜風不止936 虎鯨級751 出鞘283 投誠的條件496 能不能買?499 冬天的狼147 心如沸油(160加更)650 兩淮修河制置使319 董氈(240票加更)339 戰爭沒公平(白銀29/40)554 神醫!(200票加更)204 實用爲主602 新老對決473 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