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捷報

278 捷報

這次奔襲計劃到此還不算完美收官,雪崩能害死夏人,對宋人照樣有用。所以特種部隊還得返回湟州城,再帶些霹靂彈回到馬尾城,繼續到城南的大山上去,把山峰北側已經被震裂的積雪接着炸鬆。讓它們一小批一小批的滑落,去掉後顧之憂。

只是這個工作不用洪濤再親自指揮了,在如何炸鬆積雪的技術上,蕃人們更拿手,他們用肉眼就能分辨何處的積雪最容易滑落。

洪濤現在的任務就是回湟州城和蓮兒、週一日埋頭於書案,爭取把這次的行動渲染得輝煌、偉大一些,然後變成文字,再加上那位夏國倒黴皇親的物證一起呈送給皇帝看。

事情幹得再漂亮,不如彙報寫得天花亂墜,這個道理洪濤早就明白。他倒不是打算謊報軍情,但能用幾個字就爲自己獲得利益的事情幹一幹也無妨。

現在馬尾城的命運還沒定呢,必須要給皇帝足夠的理由和信心把馬尾城留下,別被那些不思進取的口販子幾句話又給說沒了。

元豐四年,對北宋神宗皇帝而言是登基以來過的最順心的一年。從年初開始,以鞏固皇權爲目標的改革就進行的很順利。

藉着種凱的事情,先是把一大堆閒散官職裁撤了,順勢還在官制上小小的動了動。別看只是小改動,要是放在以前這也會被朝臣們噴得體無完膚。

剛進入夏天,妹夫就和自己心有靈犀一般,又把武將殺得人頭滾滾,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彈劾之聲不絕於耳。

可是自打蘇軾從湟州回來,呈上了他在湟州的所見所聞之後,大家都傻眼了。蘇軾在奏章裡沒寫駙馬什麼好兒,基本都是錯,但是聽在皇帝和衆臣耳中卻得三思一下了。

表面上看這些錯誤很嚴重,無一不是對祖宗章法的蔑視。可實際效果呢,只要是個深諳政務的官員就能得出很不錯的結論。

這就是蘇軾的弱點,他太自我了,也太不善於政事,說白了吧,就是不稱職。做爲一個大文人,他做得非常夠格,但做爲一個官員真不怎麼合格,尤其是中央官員。

凡事總是從自己的想法出發,根本不考慮實際情況和環境。這也是他既不受舊黨歡迎,又不招新黨待見,還不被皇帝青睞的根本原因。

目前朝堂中是啥氣候?改革啊,即便是舊黨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說皇帝改革是錯誤的,只能在改革的細節上挑毛病。

這就叫大趨勢,順着趨勢走就順利,逆流而上不是不成,但你得有極大的力量才能逆潮流而動,否則就會像山洪面前的一棵小樹,瞬間就被連根拔起。

他這份奏章就是逆流而動,口口聲聲全是駙馬如何違背了祖宗法制,對取得的成就視而不見。你要是真想視而不見那乾脆就別寫上,他還非不,一筆一劃記載得挺周祥,以此彰顯自己的品格。

可是這種東西看在皇帝和大臣們眼裡,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兒了。不僅不能給駙馬治罪,還得算駙馬治理有方。

因爲啥呢?因爲經略安撫使就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去地方整軍備戰的,只要這個目的達到了,又沒有什麼造反謀逆的大罪,其它細節都是旁支。

以前光有樞密院和皇城司的密報,大臣們還能說有失公允。現在好了,蘇軾這麼一位朝野有挺有名的正人君子去親眼看了,結果寫了這麼一份東西出來。

想攻擊駙馬的官員們立馬就閉嘴了,然後用狐疑的眼光看着蘇軾,心裡不住的問:你孫子到底跟誰一頭的!

神宗皇帝看着新舊兩黨的表現笑的肚子都快疼了,正琢磨着是不是該給妹夫再往上升一升。九月份永興軍路又傳來的捷報,鄘延副總管種鄂在米脂城大破夏軍,斬首三千!

雖然是聽了妹夫的建議,神宗皇帝和王安石沒有忙着去征討內亂的西夏,但這兩位也沒閒着,他們在永興軍路派駐了重兵,不時的試探夏軍的反應,種鄂就是其中一路。

自己的安排獲得了勝利,神宗皇帝在朝臣面前又有話題可吹了,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改革是成功的。

但朝臣們並不這麼認爲,根據邊關的情報,西夏也正在往韋州一代集結重兵,看樣子是想把東邊的損失從西邊補回來。戰爭的陰雲正在秦鳳路上空彙集,最終是輸是贏還說不定。

就在這時又有一封捷報由皇城司傳來,駙馬王詵在古骨龍城大破夏軍,毀其城,斬夏軍卓囉和南軍司副統領、西夏樑太后的侄子樑道初於陣前,另斬首五千餘。

皇帝和王安石、司馬光看到這份密奏時當時就全傻眼了。他們一致認爲皇城司的密探被駙馬買通了,否則僅憑王詵手裡那點兵將怎麼可能獲得如此大捷?

還陣斬對方軍司副將、樑太后的侄子,這不是瞎扯淡嘛。要說王詵打飛鷹能贏過西夏、遼國所有大將很可信,但要說他會帶兵打仗皇帝打死也不信。

派妹夫去湟州,說是讓他去對付夏人築城,其實壓根就沒指望駙馬能出兵。傻啊,總共就二千多禁軍,守住邊關就夠了。

這不過是皇帝和王安石他們玩的疑兵之計,就是說給夏人聽的,爲的就是分散夏人的注意力。畢竟王詵是蜀國長公主的夫婿,夏人也非常清楚這位長公主深得皇帝喜愛,所以沒有大事,是不會派這位駙馬去邊關的。

另外皇帝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王詵去攪渾水,吸引朝臣的注意力,這樣他才能在朝中施展手段抓權利。

之前王詵把任務完成的很不錯,皇帝本打算等年底的時候就把妹夫調回來。長公主已經在夏天產下了一女,王詵有女兒了,任務也完成了,該回家享福了。

可是沒想到這個小子沒理解自己的苦心,居然買通了皇城司的探子發假軍報。這條罪名太大了,皇帝也蓋不住,看來調回來之後還得貶官,否則無法和朝中大臣交待。

還沒等皇帝擬好申斥的聖旨,湟州方面的情報就如雪片一般飛進了大內。這次不僅有苗魁、黃蜂之流的單獨呈報、皇城司的正式密奏,還有湟州馬步軍總管直接發往樞密院的明文軍報。

內容嘛,和之前皇城司的密奏差不多,只是在斬首人數上打了一個七折,沒有五千,只有三千左右。

但樑太后的侄子肯定死了,隨着軍報來的還有他的官憑、往來文書等等一系列物證。另外王詵在奏章裡還說了,抓到了幾名夏軍步跋子活口,已經派王冠的水虎翼押送,不日就將抵京。

這下皇帝真不淡定了,如果說之前的密奏有可能是王詵買通了湟州的探子作假,那後面這些奏報就不可能全是假的。

這麼大規模的造假別說王詵玩不利落,就算讓王安石去弄一時半會也擺不平。這是N多個部門啊,假如都被駙馬收買,那這個國家乾脆就給他算了,還要皇帝毛用。

“這是真的!王詵他……他膽子也太大了吧!”看着御案上的那些奏章和物證,神宗皇DìDū暈了,難道說自己這個妹夫還是軍中悍將,文武雙全?可他連刀劍都舞不全,騎馬就和騎驢差不多,怎麼上陣呢?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得此智將。吾以爲諸葛呼風喚雨乃是草民評話演繹爾,不承想王詵真有此本領。看來七星同宮之言也不全是民間傳聞,此子確與衆不同。”

王安石和皇帝一樣,正拿着幾張奏報觀看,一邊看一邊搖頭嘆氣。聽到皇帝的問詢之後,這才把手裡的奏章遞了上去。

654 大大的良民!341 按部就班345 溪羅撒上位(白銀31/40)157 此池非彼池(盟主加更1)141 安全生產889 又當爹又當媽546 消滅旱鴨子461 整合資源579 暗度陳倉126 第一張牌465 商路貫通364 冷酷?(1040票加更)746 計劃有變305 鋼板弩146 家宴(80加更)099 我也想出書!434 剋星來了861 有刺客!398 咱的養女是女王!493 升級版543 屠刀又舉了起來811 心平氣和2532 毒計359 古代坦克(白銀33)598 他來幹嗎?909 人販子494 沒錢,就去借!727 把修河大業進行下去528 妖魔鬼怪782 屠城和辯論381 破甘州099 我也想出書!584 王作頭559 榷場(350票加更)284 投名狀426 掛羊頭賣狗肉569 膽大包天!411 終於可以回家了(480票加更)770 偶遇586 耽羅國294 初試陸戰365 必須是我的!013 東京汴梁一瞥027 似曾相識074 她來自何方?936 虎鯨級211 洗洗更健康223 溪羅撒457 有熱鬧看了689 幽州之盟203 棄如敝履(白銀盟15/40)619 陰招百出807 賠了女兒又折丫鬟295 這窩蜂……349 賭一把(白銀32/40)869 王中王658 馬保長605 王博士659 地主家也沒餘糧450 一王兩公327 惡人還需惡人磨635 如何強國(400票加更)376 新城192 官人是清官!882 大裁軍158 王家父子兵(盟主加更2)937 海上君王254 亂!535 自投羅網034 咱也是博士了018 活廣告450 一王兩公307 三光政策23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087 節日766 小樑太后2038 五品大員781 應理城5(飄紅加更2)469 抱着火爐吃西瓜916 洪濤微服私訪記063 臉丟了一缸821 暴斃2390 全須全尾282 主動背黑鍋(白銀24/40)559 榷場(350票加更)325 找茬兒的(480月票加更)198 無毒不丈夫661 騷氣沖天507 醉翁之意不在茶109 船槳和槳架830 年號中興065 流芳千古?370 涼州城……毀了!800 大遷徙845 八大王(150票加更)498 孩子的問題301 失敗者真慘920 洪濤微服私訪記5876 王中王8310 起了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