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馬政

244 馬政

然後嘛,幾杯二鍋頭下肚,大家就可以打開話匣子隨便聊了。男人們抱怨着各種不公、女人埋怨着生活的艱辛。

從他們的隻言片語中,洪濤就會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比如說稅收政策的不合理,再比如說募兵制度中的FǔBài。

最讓他煩心的則是馬政的敗壞,因爲這件事兒不歸他管轄,朝廷有專門的牧監,屬於央企,直接聽命於中央,地方上無法插手。

北宋缺馬,這事兒好像是公認,但這是個僞命題。從北宋到南宋真不是特別缺馬匹,缺的是可以用作騎兵的戰馬。

戰馬有點像獵犬,不是說某個品種的狗天生適合當獵犬,長大之後就一定能成爲獵犬。除了品種之外,還有很多因素需要滿足。比如說體格、性格、訓練度等等。

訓練度可以通過後天加強,但體格和性格是天生的。有的馬很笨、有點馬太聰明、有的馬脾氣暴躁、有的馬過於溫和、有的馬比較矮小、有的馬過於高大,帶有這些特徵的馬都不能成爲合格的戰馬。

就地區而言,東亞這一片只有西北和北部地區產的馬匹纔有可能滿足戰馬的條件,雲貴、四川、包括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區的馬匹由於身體普遍矮小、奔跑能力不足,無法長時間在平原上作戰。它們更像驢子,用於山區很合適。

宋朝從成立那天起就失去了一個戰馬主產地,北面有遼國擋着,不管用什麼辦法人家也不會大量出口戰馬給宋朝的。

西北剛開始倒是在手裡,可是有和沒有差不多,因爲党項人從唐朝那會兒就實質上割據了這片地區,名義上歸順,實際上並不太聽命令。等夏國成立之後,乾脆就也別指望了。

沒有足夠數量騎兵打仗吃虧的道理宋人也懂,他們不是沒想辦法。相反,還出臺了很多政策,從國有到私有,全方位的鼓勵養馬,尤其是養戰馬。效果嘛,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得從兩個方面分析。

從宋太祖開始就沿襲了唐朝的習慣,設置左右騏驥院,專門爲皇家和軍隊養馬。後來改成了羣牧司,由內官勾當,設使、副使、都監、判官等官。其職掌是:

“掌內外廄牧之事,周知國馬之政,而察其登耗。凡受宣詔、文牒,則以時下於院、監,大事則制置使同籤,小事則專遣其副使。都監不備置,判官、都監每歲更出諸州巡坊監,點印國馬之蕃息者。左右騏驥院勾當官各三人,以諸司使、副及內侍充,掌牧養國馬,以供乘輿及頒賜王公羣臣、蕃夷,給騎軍廄置之用。”

隨着馬匹數量增多、用途愈廣,光靠左右騏驥院和羣牧司已經有點照顧不過來,隨後又增設了牧養上下監,專門負責治病和繁育小馬;估馬司,負責評估馬匹質量,覈定市場售價;賣馬務,把不適合用作戰馬的馬匹轉售給民間。

到了宋真宗年間,北宋養馬的規模達到了頂峰,開封有兩院、四監、二坊,個州縣分佈着牧監十四個、孳生監七個,有軍馬二十多萬匹。就算軍馬不全是戰馬,攔腰減半,那也至少有十多萬匹戰馬可用。

但是吧,隨着檀淵之盟的簽訂,宋遼兩國的戰事平息了,宋朝皇帝也不想再去收復失地。燕雲十六州壓根兒也沒納入過宋朝領土,並不是所有宋人都以爲那是失地,犯不着拼了命去搶。

至於說燕雲十六州的戰略地位,假如沒有後世各種專家的分析,再加上網絡傳播,試問後世有多少人能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恐怕光是戰略地位這個詞兒,就夠大部分人琢磨半天的了。

所以說吧,不能苛求古人和現代人一個思路,他們的視野沒那麼遠,多半人活了一輩子也僅僅知道自己家附近的州縣,超過一二百里遠就全不清楚了。在這種認知條件下,談什麼戰略意義都是白搭。

宋朝皇帝和羣臣比普通老百姓強點有限,他們認爲既然短時間內和遼國不會再有戰爭,那還養着這麼多匹戰馬有什麼用?養馬基本就和後世養車差不多,就算一天不開每年也要耗費不少錢糧,尤其是戰馬耗費更大。

大家一合計,乾脆,少養點吧,省出錢來乾點別的。當時的宰相向敏中就曾上書皇帝:

“國馬之數,方先朝倍多,廣費芻粟,若令羣牧司度數出賣,散於民間,緩急取之,猶外廄耳。是秋,乃詔十三歲以上配軍馬估直出賣。”

光把部分戰馬退役轉賣到民間當生產資料宋朝羣臣還是覺得不過癮,那麼多養馬的國營單位留着也是廢物啊,乾脆,裁撤掉一部分吧。

於是從天聖五年開始,諸牧監就開始一年比一年少,剩餘的也主要放在河北和開封附近。

又過了十多年,戰馬基本更新換代兩三批了,很多牧監也都荒廢許久,西北突然亂了,然後夏國建立,還打了好幾個大勝仗,把北宋原本就不太富裕的騎兵消滅了不少。

這下北宋君臣們有點傻眼了,才又想起養馬的重要性,忙不迭的想恢復。王安石弄了那些馬政改革,就是爲了快速恢復戰馬數量。

可是吧,農耕民族畢竟是農耕民族,作詩再好也代替不了自然規律。馬匹這個玩意是羣居動物,種羣數量不達到一定程度根本就無法快速繁衍。

再加上原本能搞來種馬、健康騍馬的西涼各州變成了敵人,這下連種子都成問題,更別提大量繁殖了。

指望遼國幫助?恐怕最笨的宋朝大臣也沒往這方面想,因爲是不可能的。雖然宋遼兩國幾十年相安無事,但從長遠上講依舊還是主要對手,不打仗可以,但幫着你搞軍事那是不可能的。

情急之下北宋這些看書太多、想象力太豐富的理論家又開始出歪招了,搞出各種各樣的政策試圖快速恢復馬匹數量,但收效甚微。

其它的辦法洪濤沒親眼所見,無法評價好壞,反正秦鳳路的牧馬監效率就非常低下。低到一個什麼程度呢?三年時間出欄了不到四百匹馬,其中能披甲上陣的戰馬只有八十多匹,其它的只能當做驛馬使用。

前些天洪濤在府衙裡看過這份公文,當時也沒覺得少,但和這些牧民聊過之後,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人家說按照秦鳳路三個牧馬監的基礎、投入和人手,每年不出五百匹戰馬以上就應該砍頭,這還是考慮到天災、疫病減員之後的保守估計。

因爲秦鳳路北邊這幾個州縣都是不錯的馬場,雖然山多了一些,沒有涼州那邊大片的草原,但僅就河谷盆地和緩坡的山坡,也夠放養幾萬匹好馬的。

有了這個基數,再加上適當的管理、合格的馴化,每年上千匹適齡好馬出欄真不是問題。去掉一多半不適合當戰馬的,那還得剩下幾百匹呢,怎麼算也算不出八十這個數來。

那爲什麼秦鳳路牧馬監的效率會這麼低呢?有幾戶牧民給出了答案。人家說了,他們就受僱到湟州西邊的牧馬監當過養馬人,那些牧馬監的宋官根本就不是在養馬,而是在禍害馬。

貪污馬匹的錢糧不說,還沒有幾個真正懂馬的人,馬匹數量一旦不夠就去找周邊的牧民買。牧民肯定不會把自家的好馬出賣,也沒關係,次一點的馬人家也要,要是趕上朝廷下來人檢查,還高價收購。

這樣一來勢必就會造成馬羣退化,一窩不如一窩,再這麼搞下去別說戰馬,就連驛馬也馴不出來多少,只能拉車用。

可是秦鳳路牧馬監如此弄虛作假、敷衍了事,朝廷的羣牧司就不知道嗎?這個問題是由富姬回答的。她本身就是內官,又和織錦院的女官有交往,對這些監作中的貓膩很是瞭解。

也不知道是誰出的餿主意,這些牧馬監的主官居然和帶兵主將一般,也是定期輪換的,好像三年一任。

你說帶兵的主將怕造反,更換頻繁一些可以理解,養個馬也輪換,就有點瞎來了。是沒有懂技術的官,就算他想刻苦學習,還沒學利落呢也得滾蛋,新來的還是個棒槌,這是圖什麼呢?

這次是黃蜂給出了答案,不圖什麼,就圖是個官職。牧監是個好出成績的職務,不懂技術不要緊,只要肯花錢買好馬充數,熬三年妥妥的升遷,就當是花錢買官了,還不用擔負罪名。

這下洪濤全明白了,不是找不到懂養馬的官吏,而是這些官吏根本沒機會上任。各地牧馬監的職位都成了升遷的捷徑,全被那些有關係、有門路的士人搶走了。

可是讀書人有幾個甘心養一輩子馬呢?恐怕一個都沒有,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打算來好好養馬,就是混日子的。多花點錢怕啥,想必這些人家裡也不缺錢,圖的就是這條仕途捷徑。

在這種狀態下要是能把馬養好纔怪,王安石和神宗皇帝再有本事、再精明,也想不到他們費了半天心思要恢復的馬政,卻被下面的官員當成了晉升的踏腳石。

653 金錦408 忠奸難辨(360票加更)739 家有女初長成138 有驚無險226 名人之後667 百頃和百畝453 寓教也沒樂821 暴斃2847 武將世家2(250票加更)742 不速之客3273 神火415 不速之客2(白銀37)877 意中人930 風波起246 行軍壺470 變毒爲寶(加更)376 新城426 掛羊頭賣狗肉589 發展之路372 奴隸販子555 內憂外困(250票加更)523 倒黴的還是廂役042 妥協714 不一樣的日本3500 頂風冒雪792 大夏亡……678 分外眼熱698 牛痘成功了!900 回家702 24小時要來了(300票加更)575 多事之冬706 時辰未到(500票加更)569 膽大包天!140 驅邪大法!766 小樑太后2596 攤牌495 公債648 各種誘惑241 二零三和**山564 禾大壯與肥田粉(450票加更)314 拿化學當玩具的人300 有驚無險438 穩步前行073 養女268 是不是他!463 父女聯手267 樹欲靜風不止003 不是男人384 誰牧誰?140 驅邪大法!890 鐵牛743 該來的還是來了030 博士導師046 升官了712 不一樣的日本(900票加更)856 戰幽州7219 匪患184 訓練有素894 越有知識越反動548 改外交官了003 不是男人243 微服私訪073 養女275 入套800 大遷徙046 升官了423 背後主使783 都是聰明人(300票加更)184 訓練有素466 冬日裡的商隊363 再臨涼州(980票加更)874 王中王6115 先知彼(上)685 順風郵局729 好大一艘……賊船!287 馬尾城110 挖坑432 真正的奸商來了451 敵友不明780 應理城4(250票加更)077 落魄的鳳凰不如雞247 交心633 溫和的大清洗(盟主加更3)421 黃金2781 應理城5(飄紅加更2)206 渾人(白銀盟16/40)631 時間是你的朋友(350票加更)568 遲遲未歸460 引咎辭職552 徒有虛名(100票加更)767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518 女兒的名師127 一明251 建立新軍782 屠城和辯論412 這是我女兒?491 化肥有妙用(800票加更)868 傷離別2857 戰幽州8913 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