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陸游北上

之前朝會上,各部各司都叫苦叫窮,沒錢什麼事情都辦不成,嚴重影響朝廷的聲譽和信譽。

於是趙昚向羣臣問策,如今國庫空虛,江北又免賦稅,如何豐盈國庫?

有說取消免稅的,有說再次削減開支的,還有說向豪商鉅富開刀的,林林總總十多個建議,但卻都被其他人駁回。

身居樞密副使之位的楊叢義主管軍事,朝會上不涉及軍事問題,本不方便開口發表意見,卻被趙昚點名,聽他有何想法。

楊叢義思慮再三,方纔回道,江南富庶,物資充足,很大原因是江南少戰事,局勢穩定,利於商賈往來,互通有無,各類物資匯聚,各類人才彙集,纔有江南之繁盛,而江北征戰多年,商賈絕跡,無商賈則無錢財、無物資、無人才、無人氣,汴京城內想買一件東西,其難度遠超江南,汴京如此,更不用說其他城鎮。農耕已經在迅速恢復,江北糧食產量應當不會有太大問題,接下來就該恢復工、商,讓錢財從江南流動到江北來,民間有錢,朝廷纔會有錢,江北就猶如一個湖泊,不管是朝廷還是百姓,都在這個湖裡吃水,有水流進湖裡,湖裡有水,大家纔有水吃。

僅僅只是一恢復工、商的想法,便遭到朝臣反對。

有朝臣反駁,農耕自古以來就關乎天下穩定,朝政成敗,若是發展工、商,勢必會減少農耕人口,如此以來,糧食產量就會降低,一旦出現饑荒,以如今的朝政,肯定無力賑濟,勢必天下大亂,這個責任誰能承擔?朝廷當以大局爲重,絕不能爲蠅頭小利所矇蔽!

此論一出,羣臣無人敢反駁,雖然人人都愛錢,但要讓他們去從事工、商活動,卻不會有人願意。

然而,國庫空虛的問題卻還是不能解決。

趙昚對羣臣是不滿意的,他需要錢,他需要很多錢,沒有錢如何去實現他的雄心壯志?

所以,他不顧羣臣反對,再次向楊叢義詢問詳細方略,如何恢復工、商,讓江南的錢財流到江北?

皇帝當朝問策,楊叢義沒有不明言的道理。

他告訴趙昚,首先在重要城市以減免稅賦吸引商賈前來經商,二爲商賈行商提供通關便利,三建立市舶司,引導商賈進行海外貿易,同時也可以給他們一些優惠和便利,當然朝廷也可以組建海外回易船隊,船隊所得,直接歸入國庫。

羣臣對回易船隊多多少少都有所耳聞,西洋奇珍、寶貨香料,或多或少都見過,不少人甚至親自用過,聽聞太上皇當年就是通過幾次大規模回易,方纔在內庫積累了鉅額財富。

幾年北伐戰爭其實都是靠內庫支撐,方纔收復諸多失地。

即便如此,南北分治,分割財產時,汴京還從臨安內庫分得一筆鉅款,不然也不可能在一清二白的汴京迅速重建朝廷。

羣臣在臨安過慣了好日子,汴京這幾個月的苦日子真是讓他們有苦說不出,關鍵在汴京這等地方,就是手裡有真金白銀,也不一定能買到東西。

恢復商業,其實是勢在必行的,只不過滿朝文武,無人敢提。

趙昚爲何要問策楊叢義?

其實朝中很多人都知道,楊叢義早年在武學求學之時就已經發表過《回易富國論》,之後更是直接被朝廷授官,負責督造回易,此後十多年,大部分時間都在負責回易,而他能有如今的權勢和地位,也基本是得益於回易。

汴京朝廷如今度日艱難,窮得叮噹響,再無人站出來解決問題,一旦出現意外事件,後果難以想象。

楊叢義是懂趙昚的,只是如今他是手握幾十萬大軍的武將,又有樞密副使的官職在身,按規矩是不能議政的。

可朝廷艱難到如此地步,他再不開口,北伐大業永遠別想完成了。

所以趙昚問策之後,楊叢義冒着將來極有可能被參的風險,還是說了不該由他這個職位和身份的人不該說的話。

當趙昚詢問,具體該如何做,有誰來做較爲合適時,楊叢義也沒有推脫。

他告訴趙昚,最合適的人選自然是陸游,不過他如今在江南爲官,具體在何處,不得而知。

趙昚聽後,微微點頭。

陸游其人,趙昚是知道的,也是見過的。

早年在鶩州選將營,他做爲選將營主帥,在選將營內見過負責糧草籌集的選將參軍陸游,此後也曾聽過陸游的名字。

說陸游主管回易處,帶船隊出海一趟,回來向內庫上繳了不少財富,不過當時內庫還掌握在太上皇手中,趙昚與回易處未有接觸。

陸游負責回易處多年,定然結識了不少豪商大賈,對回易之事也很是熟悉,確實是合適人選。

況且如今楊叢義統管軍隊,身居樞密副使之位,主持樞密院一應事務,脫不開身,根本不可能讓他來主持組建市舶司或是回易處,把他排除在外,那就只能是陸游。

隨後,趙昚不顧個別老臣的反對,下令籌建市舶司和回易處,同時命人南下尋找陸游,儘快將他帶回汴京,委以重任。

兩個月後,陸游隻身從江南來到汴京,受到趙昚隆重召見。

在陸游覲見之後,第二天果然被委以重任,他以戶部侍郎的身份外任海州知州,主持海州市舶司組建,同時兼任朝廷特設機構回易處正使之職,具體負責回易處一應事務。

不久之後,汴京朝廷下詔,頒佈了《商賈律》,以律法形式,降低朝廷向商賈徵收的稅率,並對徵收對象和稅率也做了較爲明確的規定。

其宗旨便是抓大放小,鼓勵民間經商,鼓勵錢幣、物資流通,吸引各方商賈向汴京、鄭州、大名府、濟南府、歸德府、興仁府、徐州、襄陽、海州、揚州、廬州等大城集中,在大城經營。

南下的商賈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迴流,城市的生氣也只能慢慢恢復。

但朝廷國庫空虛,不能等太久,江北免稅之下,充實國庫的重任幾乎全壓在陸游身上,朝廷上下也都看着他。

趙昚也給陸游下了命令,三年之內,市舶司、回易處務必要向朝廷上繳一萬萬貫錢。

與此同時,他也給了陸游承諾,若遇困難或阻擾,可越過帥司、戶部上官、宰相,直接向他反饋。

來到汴京不久的陸游,從皇帝趙昚那裡真切感受到了汴京朝廷急切的需要錢的困境,同時趙昚給他的承諾和信任,也讓他壓力倍增。

離開汴京趕赴海州赴任前,陸游單獨與楊叢義會面道別。

兩人自紹興三十一在臨安分別後,便無機會再見面,轉眼間,已經過去四年。

敘舊一番,聊起正事,楊叢義從陸游口中得知流求如今一切安好,並無多少變故,三年前出海的人手,多數還是從流求調集,今年他從臨安回易處調離,放任地方,對回易之事極少過問,不過對泉州、流求還是頗爲關注。

其實近幾年,楊叢義的大軍和山東沈縉跟陸游、流求多有接觸,北伐軍和當年山東義軍所需的很多糧草、物資和錢財等,都是從經由陸游,從流求和南洋轉運過來,所以楊叢義雖然身在北方,但跟流求還是保持着一定的聯繫。

流求作爲回易基地,當初在那兒集中了數萬人,修建了大片營地,四年前完顏亮南下,楊叢義先是從流求帶領三千精武軍北上,協防長江防線,第二年率軍駐守宿州時,又命沈縉、羅聰、姚昶等率領幾千人北上山東,後來又陸續從流求調人入山東、興仁府、大名府,如今流求營地人手估計已不足四千人。

流求營地人數雖然減少,但在南部建立的馬場,卻迅速發展壯大,幾年下來,馬場規模一再擴大,擁有的大小馬匹已不下四萬之數。

大宋雖奪回北方大片領土,但想建立馬場卻並不容易,因爲最好的馬場早年早已丟失,靖康之亂後,關中馬場也淪入金人之手,整個大宋除了江漢平原還有一個養馬場,其他地方已經找不到成規模的養馬地,因爲在南方能養馬的地方,同樣適合開墾種田,由於人口南移,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僅有的馬場也在漸漸縮小,馬匹自然更少。

流求馬場雖有不少馬匹,但南方養出來的馬匹不如北方草原馬,更不用說跟北方戰馬比,也是這個原因,楊叢義一直沒有從流求大規模調用馬匹。

不過,那些馬雖然不合適用來組建騎兵,長途奔襲,但作爲馱馬還是綽綽有餘,如今北方休養生息、恢復農耕、恢復商貿,正需要大量馱馬運力,是時候把它們調來北方了,如果售賣,還能換一筆錢財。

隨後,兩人談及市舶司和回易處之事,楊叢義便提出將流求馬場的馬匹運到北方來,既能爲北方補充馱馬運力,又能換一筆錢,作爲回易起始資金。

有此相助,陸游自然歡喜。

之後,兩人又圍繞市舶司和回易處商談許久,楊叢義給了陸游不少建議。

其中之一,便建議陸游先組建一支小一些的船隊去一趟高麗和倭國,先弄一些錢回來,有了充足的資金,再拉攏豪商大賈一起組建遠洋商隊下南洋、西洋,帶他們出海一趟,以後他們能自己出海回易了,市舶司就可以坐收商稅。

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52章 自尋死路第513章 當有作爲第710章 家事國事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765章 趕人第191章 議定諸事第787章 投降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234章 通關南下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699章 驚天消息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52章 自尋死路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113章 城門校尉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114章 龍虎上將第396章 相逢淚眼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39章 虎頭巖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721章 皇帝承諾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603章 應變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273章 交易規則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55章 衆怒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99章 燒光了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658章 兵發淄州第295章 天公作美第344章 功勳覈查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58章 青石崖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435章 娘子隨行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513章 當有作爲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241章 全軍殺戮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355章 黑狼出沒第46章 回城覆命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93章 一個不留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630章 緊急敵情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87章 一場混亂第92章 紅沙谷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710章 家事國事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319章 沿途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