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閉營拒入

宋隆興元年,八月二十二,北伐軍收復歸德府的消息送達臨安,朝廷爲之沸騰。

主戰派紛紛提議趁勝追擊,一舉收復汴京!

就連楊存中、史浩等主戰保守派也被北伐軍此番勝利所裹挾,放棄了之前“積蓄實力、徐徐圖之”的堅守。

年輕氣盛、登基只有一年的趙昚,急需勝利來積累聲望,穩固他在朝臣心中的地位,也想迅速向天下人證明他是一位有爲的皇帝。

北伐軍連取興仁府、濟州、歸德府,對汴京已形成東、南合圍之勢,趙昚信心大增。

朝中主戰派大臣和皇帝迅速達成共識:北伐軍趁勝追擊、年內收復汴京!

詔令隔天從臨安發出,八百里急遞,直奔盱眙、宿州、歸德府、興仁府,令全軍北上,直撲汴京。

令到盱眙,張浚提江淮三萬兵力隨即從盱眙北上,經宿州,進入歸德府境內。

入城當天,張浚以北伐軍統帥名義聚將議事,諸軍都統制、副都統制及統制官入營見禮,紛紛聲言,受其節制。

聚權之後,陳州、亳州、宿州守軍大部抽調入歸德府,張浚手中兵力達十二萬之巨,若加上興仁府宋軍,總兵力達十六萬。

手握重兵的張浚隨即開始籌劃恢復汴京之事,但他自始至終沒有召見身在興仁府的楊叢義,也未向他下達過任何軍令、口令,好似興仁府根本就不存在一支四萬宋軍。

就在歸德府緊急籌備,準備收復更多舊地之時,興仁府只是練兵,卻不見有多少大動靜,各縣也都是以防禦爲主,不再主動出擊,騷擾金軍。

九月初五,張浚與襄陽虞允文、吳拱相約,兩軍一東一西兩路北伐,分兵合擊,共取汴京。

九月二十三,江淮第一批糧草輜重運抵歸德府。

九月二十五,張浚坐鎮歸德府,令陳州都統制蘇仲領兵兩萬、宿州都統制薛望領兵兩萬、步軍司都指揮使成閔領兵四萬,共八萬兵力合攻三萬金軍駐守的睢縣。

金軍棄城逃走,睢縣一戰而下。

九月二十九日,蘇仲、薛望、成閔,奉命再攻陳崗。

十月初二,宋軍未到陳崗城下,金軍便棄城退走。

不到十天時間,北伐大軍連下兩縣,距離汴京已不足兩百里,眼見馬上就能直逼汴京城下,張浚意氣風發。

十月初三,張浚下令成閔、薛望、蘇仲領兵追擊,趁勝奪杞縣。

十月初五,八萬北伐大軍在成閔、蘇仲等人率領下追至杞縣,與從歸德府、曹縣、寧陵、睢縣、陳崗等地一路撤退至此的六萬金軍,在城東十里隔河對峙。

眼見金軍紮好大營,已提前做好準備,成閔不敢貿然進攻,令全軍與金軍相距三裡,隔河紮營,蘇仲、薛望建議後撤五里,無奈二人軍中資歷與成閔差距巨大,他們的提議被無視。

八萬宋軍匆忙紮營,河對面的金軍閉營不出,未敢派兵騷擾。

雙方兵力相差不大,誰都知道,己方不可能一戰而勝,縱使勝也是慘勝,若敗必定是慘敗,是以都不敢輕動。

隔河對峙五天之後,張浚從歸德府發書催戰,令成閔、蘇仲、薛望等人兩天之內務必擊敗金軍,奪取杞縣。

然而,杞縣是汴京東南方向最後一道門戶,金人聚六萬兵力駐守,哪是那麼容易就能攻取的?

但軍令已下,成閔、蘇仲、薛望等人不得不從。

十月十二日,成閔令蘇仲、薛望率本部人馬率先渡河,向敵營發起衝擊。

蘇仲、薛望資歷淺薄,不敢不從,明知此戰可能不勝,依然各率本部兩萬人馬,渡河攻向敵營。

金軍拒不出戰,據營而守,蘇仲、薛望幾番衝營不下,將士死傷慘重,不得不退回大營休整。

誰知就在蘇仲、薛望後退之時,金軍大隊人馬忽然從營內衝出,以數千重騎兵衝陣。

正在撤退的宋軍本就士氣有些消沉,聽聞身後戰馬嘶鳴,金軍殺出大營,根本無心抵抗,直接就往河對岸的宋軍大營撤去。

宋軍撒腿猛跑,直衝大營,身後金軍猛追,特別是那數千重騎兵,士兵和戰馬俱是身披鐵甲,根本無人敢擋鋒芒。

而那數千重騎兵隨宋軍過河之後,並沒有採取穿插分割之術,衝散宋軍陣勢,而是驅馬向前,從撤退的宋軍之中衝出一條道來,直奔宋軍大營!

由於金軍這數千重騎兵身下皆是上品戰馬,撤退的宋軍將士僅憑兩條腿,根本跑不贏,不多時,便被他們衝到前面。

於是便有了一個奇怪的畫面:金軍重騎兵衝鋒在前,宋軍將士狼狽追擊在後,而在四萬宋軍後面還有無數金軍尾隨,騎兵、步兵相間,陣型絲毫不亂!

撤退的宋軍在跟策馬馳騁的金軍重騎兵爭搶時間,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一旦數千重騎兵甩開他們百丈距離,有時間完成轉身,重新排兵佈陣,他們將很難衝破前面的銅牆鐵壁,回到大營之中。

此時撤退的宋軍陣型雖然沒有大亂,但再想指揮已經不可能了,因爲他們距離大營已不足一里,頃刻之間就能回到營內,金軍膽子再大也不敢強行衝營,此番趁宋軍撤退出營,應該只是想找些場子回去,激勵一下士氣,畢竟宋軍大營也不是說闖就能闖的。

蘇仲、薛望眼見金軍重騎兵衝到宋軍陣前,似是引導宋軍撤退,他們並不擔心,雖不知道這支重騎兵有何意圖,但只要他們再前衝百丈還不向南或向北撤走,必會陷於四萬宋軍和大營之間,逃不出全軍覆沒的下場。

但在片刻之後,蘇仲、薛望便迎來了他們人生中至黑至暗的時刻。

金軍重騎兵距離宋軍大營百丈之時,宋軍大營關閉了營門!

隨後,重騎兵調轉馬頭,重新佈陣,分成幾十個小隊,向撤退而來的宋軍衝殺去。

宋軍將士眼看大營就在百丈之外,哪裡有心與金軍作戰,紛紛避開重騎兵衝陣路線,拼命向大營跑去,完全顧不得身邊的同伴,哪管他們是被金軍砍死,還是被重甲戰馬撞死、踩死,此刻他們只想回到大營之內,回去就安全了。

撤退的宋軍陣營,很快被金軍重騎兵分開幾十道口子,原有的陣型不復存在,畢竟大營就在幾十丈外,一股腦衝回營內就行了,敵軍在追,難道還要列隊回營不成?

撤退的宋軍幾乎沒有抵抗,付出數千傷亡的代價,避開重騎兵衝擊後,很快回到大營門前。

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緊閉的營門,不管宋軍如何叫門,營內宋軍拒不理會。

營門前撤退回來的宋軍越來越多,瞬間就聚集數千人,而營門不開,將他們完全擋在門外。

“開門!”

“開門!”

“開門!”

...........

撤退回來的宋軍將士眼見營門不開,馬上高聲怒吼,高叫開門。

可營內沒有任何迴應,營門緊閉紋絲不動。

“金人追來了,爲何不開營門?”一名將校舉槍嘶吼。

“大人有令,擊退敵軍,方可打開營門!”質問之後,營內傳出了迴應。

營門前聚集的將士此刻根本不想戰鬥,只想回到營內,聽到這話傳來,當即怒不可遏,或以手中兵器砍擊營門,或徒手攀爬營寨,準備翻越。

“大人有令,速速退敵!敢有擊毀營寨者,以逃兵論,立殺無赦!”

營內宋軍發現營門被攻擊,當即高聲警告,數十人異口同聲的呼喊,在嘈雜的營寨前,傳出十幾丈遠。

撤至營門前的宋軍將士哪裡會聽,攀爬營寨,攻擊營門不止,口中高呼“開門”,聲震十丈。

宋軍在營門內外形成對峙,而兩裡外,金軍嚴陣步步緊逼過來,重騎兵分成幾十個小隊肆意衝陣,營外四萬大軍漸漸開始混亂起來。

“大人,營門關閉,無法入城!”

身在軍中的蘇仲聽得這個消息,頓時臉色大變。

“爲何不開營門?”

“營內喊話,讓我們退敵,敵不退,營門不開!”

“混賬!”

蘇仲怒不可遏,此等情況,如何退敵!

“速去喊話,讓他們速開城門!否則後果自負!”

將校得令而去。

片刻之間,營外更加混亂,全軍毫無鬥志,沒人敢回身擋金軍重騎兵鋒芒,他們一靠近,宋軍全在躲避,躲避不及的當場殞命。

眼見撤退陣型全亂,蘇仲氣急敗壞。

可大營就在眼前,將士們的士氣已經完全喪失,即使下令回身戰鬥,恐怕也無人遵從。

急切間,蘇仲不得不做其他打算。

正當他腦筋急轉時,那將校忽回報:“大人,營內傳話,成閔大人有令,爲全軍安全計,敵軍退走,方可打開營門!”

蘇仲聽到此話,憤怒的說不出話來。

“大人,營門不開,金軍大部隊馬上追過來,怎麼辦?”

蘇仲忽然轉頭向北方望去,瞬息之後,下定決心。

“令!全軍北撤,退回陳崗!”

令出,傳令兵速去傳令。

“另,知會薛大人,讓他一同北撤!”

“是!”

片刻之後,大營外的宋軍見回營無望,開始倉惶北撤。

第700章 帝師自決第465章 姚昶追擊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620章 經歷(一)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123章 送別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283章 重聚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597章 散兵難擋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87章 一場混亂第568章 升官太快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83章 失而復得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74章 演技逼真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109章 第一課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636章 密謀奪命第9章 不速之客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456章 他們來了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92章 紅沙谷第83章 失而復得第438章 再拉一人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158章 新軍遠行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304章 密謀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620章 經歷(一)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105章 單獨補試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179章 商船進港第441章 共赴義烏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649章 好漢饒命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90章 三十二人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744章 林中遇襲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550章 交代緣由第619章 詳細信息第703章 頒行天下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749章 家事國事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398章 驍騎軍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10章 提刑查獄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386章 打包出讓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608章 一戰之勝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636章 密謀奪命第611章 駁斥第527章 總管府第792章 放權第52章 自尋死路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67章 來龍去脈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120章 遇襲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691章 知州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