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新皇登基

數天後,趙構召建王趙瑋入德壽宮。

見禮之後,趙瑋在一旁落座,而後恭聲問道:“父皇身體好些了嗎?

“嗯,太醫來看過,沒有大礙,多休息就好了。”趙構看着對方回道。

“無礙就好,大宋離不開父皇,父皇可要保重身體,有什麼不適,可要及時召太醫。兒臣會時常進宮來看望父皇。”趙瑋很是恭敬。

“瑋兒,你最近在忙些什麼?”趙構卻忽然問道。

“最近一直在府裡看書習字,也沒有特別忙碌。”趙瑋小心回道。

“最近朝中吵的很厲害,看你不發一言,應該也有想法,跟我說說,你怎麼看?”趙構問道。

“諸位臣公不論怎麼吵,都是爲了大宋好,他們吵的越厲害,說明他們越赤誠,如果都和和氣氣,漠不關心,那纔是問題。”趙瑋稍稍想了一下,慢慢回道。

“嗯,很好。”趙構滿意的點點頭,而後又問道:“那你對戰、和之事怎麼看?”

趙瑋直言道:“兒臣以爲此時確實是天賜良機,金人內亂,從長江一路敗逃北歸,無暇南顧,正是我們大舉北上,收復故土之時!之前金人舉兵百萬,尚且不能攻破長江防線,早已沒了士氣,又一路敗逃,士氣必然更加消沉,而我們的軍隊正氣勢如虹,兩相比較來看,大宋明顯佔據優勢。如果不能把握住這次機會,恐怕以後再難收復故土。兒臣建議對北用兵,暫時不要想議和之事,等奪回汴京、黃河,再依據形勢決定是戰是和,單就目前情形來說,當戰不當和。”

趙構聽完此話,沉默片刻,而後問道:“瑋兒,你進宮多少年了?”

趙瑋回道:“兒臣六歲時第一次進宮,今天三十六,進宮三十年了。”

“是啊,三十年了,時間過的可真快,你長大了,而我卻老了。”趙構嘆息道。

“父皇還年輕,兒臣也還小。”趙瑋小心回道。

“不用安慰我,我自己我知道,你不小,而我真是老了,這大宋江山終究是要靠你的。”趙構說這句話時,目光停留在趙瑋臉上。

“父皇千萬別這麼說,大宋江山除了父皇,誰能挑的起來?”趙瑋恐慌萬分,急忙推謝。

“行了,我倦了,你先回去吧。”趙構言罷,擺了擺手。

“是,父皇好好歇息,保重身體,兒臣告退!”趙瑋起身,緩緩退出德壽宮。

趙構望着空殿,沉默良久,而後一聲嘆息。

數天後,五月二十八日,趙構頒佈詔書,宣告天下:立皇子趙瑋爲皇太子,改名趙昚!

皇太子雖然選定,但朝中並沒有因此停止爭吵,每天依然對戰和以及怎麼戰的問題,爭吵不休,卻始終拿不出注意。

又過數天,趙構再次在德壽宮召見趙昚。

兩人敘說幾句之後,趙構聲言這幾十年爲大宋江山操碎了心,如今實在是倦了,隨後表明了禪讓之意,要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

趙昚聞言伏地痛哭,堅決請辭!聲言大宋江山幾十年前,風雨飄搖之際,是父皇於危難之中重建了朝廷,如今大宋並不安穩,天下黎明百姓離不開父皇,大宋江山離不開父皇,請父皇萬萬不可再提禪讓之事!

誰知趙構卻是心意已決,話已出口,沒有反悔的餘地,他也不願反口,直言禪讓之事他已經想了很久,剛好遇到金人南下,就耽擱了下來,如今金人退走,朝政安穩,正是最合適的時候!

趙昚痛哭,堅決推辭不受,請皇上收回成命!

當晚,趙昚留宿德壽宮。

第二天,趙構口詔陳康伯等宰輔之臣入宮,說明了他禪讓皇位給皇太子趙昚的決定。

要不要禪讓,這是皇帝家室,陳康伯等人沒有請皇上收回成命,只是跪拜領命。

當天,頒佈禪讓詔書,由皇太子趙昚繼承皇位,趙構改稱太上皇,皇后吳氏改稱太上皇后。

在詔書頒行的同一天,趙構搬出德壽宮,離開住了三十多年的皇宮。

當時天降大雨,趙昚痛哭流涕,親自爲趙構牽引馬車,離開皇宮。

得知消息,趕來皇宮附近的滿朝文武於東華門外列隊送行,馬車到處,百官跪拜!

趙構的馬車方出東華門,離開皇宮不過數丈,趙構便令趙昚回宮去,皇宮不可一日無主,剩下的路,他自己走!

趙昚於雨中伏地跪拜,痛哭流涕。

趙構的馬車儀仗漸漸遠去,消失於御街之上,隱於煙雨之中。

當天趙構搬進新的宮殿,改稱德壽宮,宮中亭臺樓閣,花鳥魚蟲,一應俱全,比皇宮中更寬敞、寧靜,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五年的逍遙生活。

在煙雨中送走太上皇之後,陳康伯爲首的文武百官扶起全身溼透、幾乎全無力氣的趙昚,擁簇他從東華門進入皇宮。

內侍省趕緊爲趙昚梳洗更衣,文武羣臣則準備迎接新皇登基。

一個時辰之後,趙昚被內侍省都知和一衆內侍半推半拉的帶進大慶殿,推至寶座之前。

趙昚此時仍然痛哭不已,雙眼紅腫,站在御座旁邊,絲毫沒有坐下的意思。

文武百官等着叩見新皇,而趙昚辭坐,堅持要等太上皇回來,一時之間,內侍省都知也手足無措。

陳康伯、朱倬等文武百官在殿下,一連請坐七次,趙昚纔在內侍省內侍的推拉下半坐上御座。

殿下等待許久的文武羣臣當即跪拜,三呼萬歲,拜見大宋開朝以來第十一位皇帝,朝廷南渡以來的第二位皇帝。

至此,趙昚登上皇位,開始了他勵精圖治的一生。

趙昚登基之後,朝堂上文武羣臣關於是戰是和的激烈爭論很快消失,變成了一個聲音,最終歸結於四個字,恢復中原!

紹興三十二年七月,就在趙昚登基爲帝的第二個月,去年臨危受命主持鎮江防務卻遲遲不見人影,最後在金人撤退之後才姍姍來遲,而後閒居建康達半年之久的主戰派老臣張浚被詔入朝中,共商恢復河山的大計。

在徵召張浚入朝之前,朝中爲推誰爲帥,主持北伐大計商討許久,放眼望去大宋軍中曾經名滿天下的將帥已經幾乎沒有了,去年統兵禦敵的老帥劉錡,已經於去年臘月病死鎮江,唯一隻剩的一個老帥就是張浚,可他已經閒居二十年,未理朝政,更未參與軍務。

但主戰派在朝中找來找去,除了張浚還真找不出更合適的人,雖然他年紀大了,已經六十五歲,但他曾經作爲將帥統兵數十萬,與金人交戰多年,跟岳飛、韓世忠、劉錡、劉光世等名帥齊名,在大宋朝堂和軍中威望甚重。

況且張浚還做過多年宰相,軍務、政務全都十分熟悉,北伐之事太過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非常需要懂軍懂政的人,所以商量來商量去,還是由他來主持北伐最爲合適。

在張浚被調入朝中擔任知樞密院事,他與激進的主戰派宰相陳康伯馬上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同盟,二人的目標只有一個,馬上北伐!立即北伐!

然而,朝中還是有不同的聲音,而這聲音同樣來自主戰派,只是他們相對保守,這其中以楊存中和新皇趙昚的老師史浩爲首。

他們二人,一人是太上皇趙構的心腹,一人是在趙昚登上皇位過程中立過大功的老師,他們所說的話,趙昚不得不重視。

以統帥殿前司多年的郡王楊存中和新皇的老師、參知政事史浩爲首的主戰派保守派,認爲此時北伐太過倉促,整個大宋不論是君臣官吏,還是軍隊百姓,都沒有做好準備,貿然北伐,定然會吃虧,建議先穩後方,再圖北進。

具體思路是,先在長江一線建立穩固的防禦,不論將來北伐結果如何,確保江南不失,江南安全,後方穩固,朝廷和百姓才能全力支持北伐,而後穩步向北推進,待時機合適,便可收復中原!

依據他們的設想,在北伐之前,最好準備五年時間,最少也要三年。

三年時間,陳康伯不能接受,張浚更不能接受。

於是掌握軍政大權的二人在趙昚默許下,開始徵調兵馬、籌集糧草,積極籌備北伐。

在朝中明裡暗裡都在準備北伐之時,趙昚接受了史浩的建議,以太上皇的名義下詔,爲岳飛平反冤獄,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西湖棲霞嶺,赦還其被流放的家屬,訪求後人,特與錄用,以此提士氣,振軍心,慰萬民!

同年十月,朝廷又頒發正式文告,宣佈追復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的待遇,荊襄、淮西百姓聞言,奔走相慶。

除此之外,新皇趙昚逐漸開始爲其他被貶謫和罷免的主戰派大臣平反覆官,其中就包括紹興二十四年狀元張孝祥。

主戰派紛紛得到重用,朝中有張浚、陳康伯、楊存中、史浩等人,前線亳州、宿州則有張孝祥和南渡歸附的辛棄疾等人。

從朝內到朝外,從臨安到邊境,全在積極備戰,新皇登基之後,整個大宋氣象,爲之一新!

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308章 遊奕軍李耕第8章 獄中傳道(下)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37章 狼王之死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293章 水攻之計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713章 州試第95章 慘敗而歸第456章 他們來了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533章 爭相採購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282章 宣威軍第215章 討個說法第40章 消失的捕快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560章 爭相交易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86章 夜半鬼叫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771章 殲滅騎兵第630章 緊急敵情第234章 通關南下歷史背景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434章 怨第30章 心裡有數第357章 銀子買錯第13章 據實以告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630章 緊急敵情第12章 漏網之魚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283章 重聚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786章 出路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653章 奪城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489章 討回書信第249章 不可思議第546章 烤羊飄香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260章 邀請赴宴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497章 心灰意冷第313章 攻陷涼山第308章 遊奕軍李耕第30章 心裡有數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204章 敲船水鬼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331章 邕州來人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385章 託付利益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115章 一言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