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爭執不休

稍作停頓,轉眼看了左右百官,隨後接道:“眼下軍中無帥,臣以爲可以啓用張浚,若軍中有張浚、劉錡、吳璘三位老帥坐鎮,未嘗不能跟金人一戰。但軍中多年無備,士氣低落,若聽到皇上和文武百官有遷都逃避之意,此戰便必敗無疑!是以,臣建議殺弄權害政的內侍省都知張去爲,傳喻三軍,激勵士氣!”

張去爲一聽這話,瞬間臉色大變,汗如雨下,命懸於刃,當即出言辯駁:“靖康之亂纔過去多少年,你們全都忘了嗎?當日的景況何等慘烈,你們敢去想嗎?現在能不能打得過金人,你們不清楚?都知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何況是皇上!你們想重蹈靖康之亂嗎?有朝廷才能抵抗,沒有朝廷,大宋就完了,這個道理你們不明白?”

“強詞奪理!”

陳康伯怒道:“宋金和議二十年,金人如今要撕毀盟約,南下入侵,挑起戰亂,人神共憤!如此大逆不道,不得民心之舉,大宋百姓若是聽聞,必然放下農具,拿起武器北上抵抗,京西、河北的忠義之士聞訊,定然會羣起而攻之,金人與天下爲敵,最終必敗無疑!何況還有長江天險和幾十萬大宋精銳將士,金人軍容再強,我們即使不能在扼守淮河,還不能扼守長江嗎?只要守住長江,金人能變成鳥飛過江來,還是能變成魚,從寬廣、波濤洶涌的江裡游過來?”

短暫停頓,而後接道:“三十年前,我們丟了黃河和汴京,已經愧對祖先,今天我們若是再丟掉長江,丟掉江南,我們還能到哪裡去?入海島,還是下南洋?這一次我們有進無退,決不能退縮半步!三十年前,我們一路被金人從汴京追到海上,流離失所,四處漂泊,身邊只有數萬殘兵,但最後我們還是在臨安站住了腳跟,天下雲集響應,一支支大軍在荊襄、兩淮之地建立,京西、山東、河北的忠義之士前仆後繼來附,不但把金人趕回長江以北、淮河以北,甚至還收復了很多舊地。你們說,現在我大宋不比三十年南渡之初強嗎?那時能趕走強大的金人,難道現在不能?我以爲,只要皇上和朝廷堅定抗擊決心,這種決心傳到江北、淮北將士心裡,傳進天下百姓心裡,廣大將士對敵之時自然士氣倍增,有一分力能使出兩分力,百姓也會積極響應,自建抗金力量,與入侵的金人展開鬥爭。我以爲,此戰初時可能於大宋不利,但只要大宋朝廷堅定抗擊決心,與全體軍民上下一心,奮勇抗擊,此戰便有勝無敗!”

話語剛落,大學士宋苞出列,高聲奏道:“左相所言有理,臣附議!”

只聽宋苞道:“三十年前,朝廷倉皇南渡之時,一無所有,風雨飄搖之際,我們還能擊敗強大的金人,靠的就是朝廷上下與天下萬民一心,將士個個都心裡憋着一口氣,要跟金人抗爭到底,雖然沒飯吃,依然士氣高昂,百姓也羣起響應,支援朝廷,支援軍隊。二十年和平,大宋如今糧倉殷實,武備充足,金人卻要撕毀盟約,挑起戰爭,他們既失道,又失民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們何以不能取勝?如左相所言,只要皇上與朝廷文武百官堅定抗金決心,此戰必勝!”

說完他看了某些官員幾眼,接着又道:“除了讓前線將士明白皇上和朝廷上下抗金的決心,穩定軍心民心之外,還應該想辦法提振軍隊士氣。我有兩個提議,供諸位同僚商議。第一個提議,追究秦檜的責任,當初是他力主議和,裁撤軍隊,殺害忠臣良將,向金國表忠心,之後他執政十幾年,不修邊防,不修武備,朝廷調撥的軍費也被他和他的黨羽一再剋扣,致使軍心一再衰弱,無人願意從軍,軍中無人可用。我建議將秦檜的屍骨挖出來,鞭屍千下,傳示全軍,以此宣泄將士們這些年積累的怨氣!”

此議出口,朝堂之上頓時就有低聲私語之聲,衆人心裡有桿秤,有贊成,當然就有反對,但一時之間也沒人敢公然提出異議。畢竟秦檜的兒子秦熺不久之前被剝脫了爵位,正有人在清算秦檜餘黨,此時出頭就是自找麻煩。

見無人反駁,宋苞繼續說道:“第二個提議,事關岳飛。岳飛十幾年間建立戰功無數,從一名庶卒成長爲最年輕有爲的大軍統帥,多次帥軍北上收復失地,功勳卓著,在民間聲望極高,連金兵統帥完顏兀朮都害怕他,但當年秦檜力主議和,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極大的打擊了軍隊士氣,很多將士不是卸甲歸田,就是遁逃山野,致使荊、襄、鄂數十萬精銳屯駐軍在岳飛死後不到兩年便土崩瓦解。時至今日,岳飛在大宋軍民心中依然是抗擊金人的大英雄,軍民之中的聲望不減當年,他的領軍精神也不曾因爲他身死而消散。因此,我提議恢復岳飛官爵與名譽,並傳諭兩淮、兩浙、荊、襄、鄂軍隊和百姓,以此激勵軍民,鼓舞士氣,以精忠報國之志,抗擊金人入侵!”

此議一出,朝堂之上又是一片私論之聲,嗡嗡不絕,卻無人出列言事,既不附議,也不反對。

久未發聲的右相朱倬忽然說道:“宋大人所言有理,但眼下事務繁多,你這提議我們容後再議吧。不管是戰是和,還是暫避,都不是馬上就能拿定主意的,當務之急,我們還是議一議先帝如何安排,該以何等禮制安葬?廟號、諡號怎麼定?這都是問題。古來,死者爲大,今日先解決這些問題吧。”

陳康伯卻道:“右相,金國南下在即,戰爭將起,此乃危機時刻,當以備戰爲首,先帝屍骨尚不知在何處,如何安葬?待我們打敗金人,再向金人討回先帝屍骨,好生安葬不遲。當務之急應是解決如何對抗金人的問題,不然等金人南下江南,誰來爲我們收屍?”

兵部侍郎出列,擡手道:“臣附議!先帝安葬之事,緩一緩不遲,如何備戰纔是首要問題。臣建議,立即下昭,廣招福建、江西等州府禁軍和州縣弓手,由樞密院測試之後,馬上送往鎮江府、建康府、揚州或是淮河前線的城池,補充兵力,以備金人來犯!”

未等他退回班列,戶部侍郎出列上前,擡手道:“皇上,金人猖狂,狼子野心,早已磨刀霍霍,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應當早備邊事。臣提議,早日將府庫糧草,運往淮河、長江沿岸軍事重鎮,據城堅守,與敵久戰!與此同時,可在淮東、淮西、浙西廣徵民糧,聚於廬州、和州、泰州、盱眙、揚州等地,其他地方堅壁清野,縱使金人渡過淮河,也絕不能讓他們就近補充糧草!”

戶部侍郎語畢,工部侍郎上前奏道:“皇上,近二十年來,軍器所每年都製造了很多兵甲武器,但使用的很少,如今左武備庫和右武備庫軍械器具堆積如上,足以支持我們跟金人大戰一場,我們應當趁金人還沒南下,趕緊將軍械物資運往軍事重鎮,以備戰事不利時據城堅守,或是與敵形成拉鋸戰,伺機反擊!而軍器所即刻起,要廣招工匠,抓緊製造兵甲軍械,運往前線,之前的撥款預算就有所不足,得馬上給軍器所另撥一筆錢款。”

話音剛落,御史中丞出列,奏道:“皇上,此時備戰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放棄和談的希望。依金使所言,金國九月左右遷都汴京,在此之前我們還是盟約之國,依禮要派遣使臣前去汴京迎候金國皇帝,順便弄清楚他們的真實意圖。目前來說,我們可以備戰,但不是唯一選擇,若是金人讓步,維持和平依然還有希望。當下我們應該選定出使金國之人,此番任重,需得去重臣。”

金人南侵意圖明顯,趙構哪有不明白的道理,他本想先行撤離臨安,卻被陳康伯和主戰派所阻,個個都在言戰,但仗就那麼好打嗎?

本在心煩意亂之時,聽御史中丞說出使金國之事,當即醒悟過來,只要雙方稍作讓步,維持和平應該還是有希望的。

於是當即說道:“金國遷都,確實要去祝賀,那麼誰願意出使金國?”

陳康伯一聽這話,馬上出列,高聲道:“皇上,汴京是我大宋舊地,如何就能讓金人定爲國都?金人野心勃勃,奪去中原多少土地,如今還想要長江、漢水的土地,我們不但不能去慶賀,還要致書金國,反對、譴責他們無端遷都汴京,破壞兩國和平,挑起戰爭。訪問使,我們可以派,但迎賀使,絕對不能派。在大宋的國都上建造他們的國都,簡直是欺人太甚!以臣所見,朝廷上下當以備戰爲主,只有擋住金人,纔有其他可能。”

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160章 見過監軍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611章 駁斥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33章 人心本善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598章 援軍天降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179章 商船進港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212章 使節登陸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562章 香滿京華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732章 三選一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31章 鳳凰村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744章 林中遇襲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485章 問話第765章 趕人第62章 道長援手第693章 來敵覆滅第471章 評判議事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573章 要鐵不要錢第113章 城門校尉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188章 登陸泉州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79章 虐菜無情第292章 再設伏擊第609章 回援鎮江第693章 來敵覆滅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524章 臨行準備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184章 親訓新軍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550章 交代緣由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681章 交底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714章 選才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281章 重臣議事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609章 回援鎮江第779章 將帥來歷第585章 遼陽起事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273章 交易規則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176章 返回泉州第93章 一個不留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122章 爭議第56章 定計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126章 別了第258章 使團進城第776章 以雪爲牆第87章 一場混亂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603章 應變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661章 等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