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召集令

楊叢義隱隱飄動的心神,馬上穩住。

心下頓時自責不已,他是來做事的,而不是隻來做官的,若此時就沉迷於做官,怕是馬上就會失去前進的鬥志。

“你先去找些筆墨紙硯來。”

“是,大人。”

李虎應聲離去。

楊叢義起身,該是打拼的時候,怎可存那安逸的心思。

心念轉動之間,便把身後那張坐起來很是舒適的椅子搬到一邊去,再拿過一把普通的椅子放在書案之後。

安逸往往就是從日常坐臥開始,如果覺得舒適,誰還會輕易從舒適之中走出來?

李虎很快找來楊叢義需要的筆墨紙硯,隨後站在一旁伺候。

選將之事,楊叢義已經考慮過很多,如何着手,如何施行,他已有大致思路。

於是當即着手撰寫選將司選將召集令,不久之後就要發往駐守在臨安以外各地的禁軍。

召集令中要傳達的信息很多,首先要說明選將的意義,再說被選中以後會有什麼榮譽和好處,而後才寫明領軍將校所需資歷,以及要參選的一指揮將士需要做何種準備,最後纔會告訴他們聚集地點和行軍紀律獎懲要求和到達選將營的最後期限。

爲了將召集令寫的簡單明瞭,軍中那些粗人一看就懂,楊叢義花了好一番功夫,畢竟要把這麼多信息在一張召集令上完整表達出來着實不容易。

待楊叢義撰寫完畢,細看幾遍,確認沒有問題之後,便交給李虎。

“李校尉,你先看看這份召集令。”

“是,大人。”

李虎接過那份最後修改過的召集令,逐字逐句看了起來。

一刻鐘之後,楊叢義問道:“你可有疑問?”

李虎皺着眉頭問道:“大人,要是末將所在的禁軍有好幾個將校都有資歷,那怎麼辦?”

楊叢義道:“你看看召集令中是怎麼寫的,裡面寫的很清楚,每支禁軍只能有一支隊伍參加選將,一名將校,一指揮士兵,至於他們自己怎麼挑選,派誰參加是他們內部事務,要他們自己處理。召集令中也寫了,表現較差的參選隊伍,在選將結束之後,將對全軍上下進行處罰,包括統制、統領。有此一條,就能保證他們自己派出最好的將校來,不然受罰的就是全軍。”

李虎道:“大人,這是不是有點複雜,要是他們害怕表現太差,沒人來怎麼辦?”

楊叢義道:“殿前司有四十多支禁軍,想出人頭地的將校不會不來,畢竟這是個機會,有機會被皇上召見,這是多大的榮耀!怎麼會不來。”

李虎道:“萬一各軍統制、統領從中作梗,都不派人來參加呢?”

楊叢義微微一愣,真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嗎?

於是不由得問道:“選將是好事,他們爲什麼要從中作梗?”

李虎低聲道:“大人有所不知,我們選將只是針對年輕的將校,好處也是給了年輕人,跟那些統制、統領又沒關係,不光糧草餉錢要各軍自己出,來了萬一表現不好,還要連累他們,大人想想他們願不願意。”

楊叢義心下一驚,這個問題他確實沒想到,他考慮的全是年輕將校,告訴他們參加選將會什麼好處,只要是有志青年,誰不想抓住這個機會拼一把,出人頭地往上走,可那些統制、統領呢?這對他們有什麼好處?除了徒增麻煩、浪費原本屬於他們的錢財以外,確實沒有半點好處,既然如此,他們爲什麼要支持?

跟他們講選將事關大宋未來與江山社稷管用嗎?如果他們會管大宋山河百姓,打起仗來就不會臨陣脫逃,可事實上一旦打仗,沒多少統兵將領願意往前衝,因爲他們中的多數人要留着性命,與妻子兒女團聚,享受愜意的生活。

有宋一來,不知打過多少次仗,真正能同生死共進退的軍隊很少,哪次戰敗不是有人遲滯不前,或是臨陣脫逃?

整個南宋軍隊,自十年前宋金和議,岳飛、韓世忠、劉琦等幾大將帥死的死、退的退,軍中人心離散,個個都只顧通過各種方法撈取錢財,只關心自己的安危與享受,哪敢把大宋安危放在心上,那幾大執意與金人作戰的將帥不就是榜樣嗎?

現在各軍統領與統制,都是軍中老人了,誰沒經歷過十幾二十年前與金國的戰鬥,誰不知道那幾大將帥的聲名,誰不知道他們的下場與結局?

此時那些統領、統制恐怕在意都是自己的好處,國家、百姓跟他們有什麼關係?家國大事是朝廷那幫人考慮的,他們要做的就是放下刀槍享受和平。

所以,一旦多做事沒他們的好處,反而還要從他們的口袋裡掏錢糧,這樣花費巨大的選將盛事,恐怕真沒幾個人支持。

楊叢義不得不慎重考慮這個問題,各軍統制、統領的想法得考慮進去。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疑問?”

李虎道:“大人,這裡說參加選將必須要是滿編一指揮士兵,可據末將所知,每支軍中都不可能滿編,不管是什麼軍隊,包括精銳禁軍,這滿編的指揮他們到哪兒去找,如果幾指揮合兵一處湊夠滿編指揮,那選將成功獎勵怎麼分配?如果各指揮之間原本就有矛盾,合兵一處搗亂怎麼辦?”

“第一個問題,贏得好名次,獎勵自然是分給參與選將的將士,第二個問題,如果有士兵搗亂,統兵將校可以選擇執行軍紀,如果軍紀鬆散,取得不了好成績,全軍受罰。兵與將的問題,各軍自己考慮,選將司不參與,表現好的獎勵,表現差的懲罰,如何表現,全在他們自己。”

李虎看着召集令又想了想,說道:“行軍線路自己定,有些駐軍距離婺州很遠,如果跑錯地方怎麼辦?還有行軍路上吃喝無人供應,這對駐軍來說太難了吧,讓他們自己解決,估計會出事。”

楊叢義道:“行軍打仗,如果連敵軍位置都找不到,那他們打什麼仗,跑錯了,誤了期,怪不得別人,明知要到婺州,還不提前定好行軍路線,跑錯了就只能怪他們自己。關於路上吃喝問題,當然也需要他們自己提前做好規劃,提前準備,若是因糧草準備不足,行軍路上犯了軍紀,對他們的懲罰就是直接淘汰,不得繼續參與選將。”

見李虎能看懂召集令,也問不出什麼像樣的問題了,楊叢義便收回召集令,有些地方還是要改改,以便選將之事能順利推行。

重新修改後的召集令加入了對參與選將的禁軍進行隱性獎勵,參與選將的禁軍由選將司補貼五千貫錢,只要到達選將營,正式參與選將,就會向各軍發放選將補貼。

這五千貫錢是由每支禁軍自己支配的,說白就是給各軍統制或統領,錢雖不是很多,但也是他們好多年的俸祿,爲五千貫錢,耗費些心力還是值得的,畢竟誰會跟錢過不去?

有此一條,當能解決各軍統制、統領參與選將動力不足的問題。

修改完成細看幾遍,沒有問題之後,楊叢義拿着謄寫好的召集令便去面見都指揮使大人。

選將司之事,雖說是由楊叢義具體辦理,也由他做主,但這畢竟是事關殿前司和大宋未來的大事,作爲都指揮使兼選將司正使肯定要對重大事項參與決策,小事他也要知情,畢竟楊叢義是新人,姿態放的越低越好,哪能說讓他做主,他就真全權做主的道理。

楊存中接道召集令十分意外,連聲誇讚楊叢義辦事迅速,乾淨利落。

等仔細看完召集令的內容,頓是心下一暖,十分欣慰,瞬間覺得自己看人很準,所託正是合適之人。

看似完整的章程中缺少的東西,他在召集令中做了一部分補充,馬上就讓整個章程有了實施的可能性,並且召集令中的規定與獎懲莫不與章程隱隱表達的意思相契合。

看着召集令,楊存中雖然沒問任何人,但已經可以確定整個章程就是楊叢義所編寫,不然他不可能對章程進行這麼合適的補充。

楊存中拿着召集令,心裡非常很高興,年輕人果然比老傢伙靠譜好用,看來選將之事可以放心了。

他當即就對楊叢義撰寫的召集令好一番誇讚,連帶着章程也誇讚一遍。不過,隨後就對召集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以爲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既然是要補貼獎勵,鼓勵各軍積極參與選將,那就可以多給些補貼,一次把錢給足,把補貼從五千貫調整成一萬貫,超出選將司預算的,他再想辦法向朝廷討要。

有此一說,楊叢義自然高興,補貼給多了,各軍參與的積極性必然更高,前來參與選將的將校和士兵質量也會更好。

他欣然接受了都指揮使大人的建議,將五千貫補貼改成一萬貫。

除補貼之外,楊存中沒再提其他任何建議,召集令上所有內容全部同意,都按楊叢義的意思來。

楊叢義回去修改之後,令李虎找來書吏,在殿前司專用文書上謄寫四十餘份,加蓋選將司和殿前司印信,而後又去樞密院批紅蓋印,密封妥當,由禁軍士卒,通過驛站分發駐守在各地的禁軍。

第14章 冤屈得雪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763章 精武兵符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68章 切磋試技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11章 漏洞百出第58章 青石崖第165章 無謂自尊第674章 四面合圍第56章 定計第695章 合圍汴京第9章 不速之客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280章 臨別怪夢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527章 總管府第341章 報到第446章 江口村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122章 爭議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616章 破局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34章 餓狼圍困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610章 託付鎮江第38章 西進第113章 城門校尉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170章 都不乾淨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768章 隔河對峙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58章 青石崖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241章 全軍殺戮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39章 虎頭巖第308章 遊奕軍李耕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102章 武學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282章 宣威軍第188章 登陸泉州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572章 中間人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620章 經歷(一)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621章 經歷(二)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432章 召集令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700章 帝師自決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23章 兇犯越獄第527章 總管府第413章 內侍造訪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305章 地道第450章 亮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