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簪意

“大郎到了遼地,下定心思好好過活,做一個普通百姓,娶了妻子,種了田地,卻未料到,有一日遼國的官府,居然往他身上分攤兵役,叫他去參見和大宋的征戰。大郎怎麼會允諾,苦思冥想之下,決心帶着妻子,先到宋朝的地界避一避風頭。但是想起來兄弟的事情,就想着離東京遠遠的,居然到了蜀地。大郎的樣貌和他父親幾乎一模一樣,我先祖在他小時候,曾經見過他多次,一眼便在街頭認出來這人是誰。便請他回府敘話。大郎對我先祖承着戒心,不願意多來往,最後先祖叫旁人藉着喝酒機會,將本欲出蜀地的大郎灌醉,使自己女兒侍奉一夜,又說是女兒懷了身孕,終於留下來他。”

江嵋聽着這一波三折的故事,只覺得熱血沸騰,當年那個大郎,可真是個太過偉岸的奇男子,光是這經歷,便勝過自己的父親不知多少倍,可惜,卻因爲身世問題,湮沒在歷史的洪流裡。

看着趙姑父停下來,飲着茶水,卻不再開口,江嵋忍不住唐突問道:“後來呢?”

卻是沒人制止她,因爲大家都想知道後來怎麼了。

“後來啊!”趙姑父一笑,臉色蒼白:“那女兒有孕的事情,是假的。給大郎曉得後,十分的生氣。但因爲先祖對他供奉的面面俱到,所以只是質問到底怎麼回事。先祖才坦白交代。原來八王死後,我們這一脈在這邊雖然有着二郎三郎的照應,生意越做越大,但是終究流於商人,低人不止一等。當年先祖能給八王的母妃選中,到蜀地打根基,一是因爲先祖可信,二便是先祖有那個野心。而今,二郎暴亡,三郎又懦弱不成事兒,先祖本來心思已經淡了,但卻看到了風采地位都比當年八王更勝一籌的大郎,卻是又生了念想。”

“趙家高宗一脈,子嗣不勝,且常英年早逝,旁人都說,是因爲當年太祖造下來的殺孽太盛,禍及

子孫的緣由,是以有時候選皇帝,卻是在宗室裡頭找的。當年八王呼聲甚高,而大郎英武如此,年華正好,血脈還清晰着,若是去競爭大寶之位,還算使得。到時候若是成了,先祖便是庇佑明君上位的大功臣,簡直堪比當年呂不韋扶持祖龍。他卻想不到,大郎根本沒心思去做什麼皇帝,他是連爵位都不要的人,更不提什麼榮登大寶。因爲先祖的話,大郎更是明白過來一個道理,這世界上,已經沒有一塊淨土了。征戰殺伐,兄弟相殘,追名逐利,民不聊生,便是連一個小小的商人,都想着要利用自己,做一番大事。大郎心灰意冷下,決定帶着妻子離開。”

“雖然大郎武藝高強,但是因爲攜帶了女眷,所以行蹤還是暴露了,被追趕來的趙氏先祖攔住,說這次真的是趙家女兒懷了身孕,並且言道,不再留下大郎,而是叫女兒跟着他走,免得將來孩子生出來,就沒有父親。大郎猶豫之下,將趙家女兒留下來,十月懷胎,誕下來一名男孩兒。大郎這時候也避過去兵役,住在遼地一處偏荒的山林,打獵爲生,且在山谷中開墾了一小塊地,兩個妻子織布摘果,自給自足,十分和美,對我先祖的戒心日去。因爲這孩子的出生,趙家先祖送來許多中原纔能有的精美物件,說是滿月禮物,大郎都收了下來。卻想不到,趙家先祖前腳送來禮物,後腳就指示人將大郎有那等奇寶的消息,告訴了遼國的大官兒。當時遼國和宋朝混戰,雖然形同水火,但是遼國那邊的人,卻對咱們大宋的種種精美器具豔羨已久,知道了自己地盤上有這等好東西,頓時派出來大批的官兵來搶。”

“那一役,大郎兩個妻子全部被殺,剛剛滿月的孩子也命喪襁褓!大郎身受重傷,被早等候着的先祖救下來。大郎不疑有他,要報仇雪恨,只能藉助先祖家的力量。型號,大郎手中有着一套兵符,是當年先帝賜給八王,後來又

在大郎入軍時候賜下與他的,這一套虎符,卻和普通的不一樣,乃是太祖結髮妻子的一套金首飾,因爲賜予了八王,是以上面都鎏刻了八王的名“芳”字。”

江嵋聽到此處,身上忍不住打了個寒噤。原來,自己的那隻金簪,果然是八賢王后代的,那個“芳”字,可真是源遠流長。

“當年先帝賜下來這首飾,便有意思,即便是八王不能當皇帝,也要世代有扶持天子的榮耀,只要這套首飾在,八王一脈,便可撼動半壁江山。這首飾裡面,共有金釧一隻,金鍊子一條,金耳環兩枚,金簪一隻。金釧乃是可領兵百萬之意,金鍊子乃是可幹皇攝政的憑證,金耳環乃是兩隻免死金牌,至於那金簪,則意味嫁娶,有此金簪,得嫁娶天下任何一人,哪怕是趙家之後看上了皇帝,那皇后之位也要讓出來給她。”

金簪的含義出口。江嵋臉色變的恍惚奇怪起來。怪不得,這金簪在孫潮安眼睛裡,是這麼金貴的東西,原來有這個金簪,不管八王之後有多麼的落魄,還是有進入政治圈子中心的手段的。

而當年的趙媚娘,沒有想着做皇后,她想要謀求的,只是個公主,還算是小的吧。

“大郎手持金釧,拿到了兵權,直殺遼地,又將其餘的首飾,給了我先祖保管,叫他拿着耳環,去京裡面面聖,說是自己私自調兵的罪過,使這耳環來償。朝堂之上,那時的官家看了這首飾,言道金耳環不夠,將那金鍊子也收了回去。那金簪留了下來,說是叫我先祖還給大郎,說是將來他回心轉意,認祖歸宗的憑證。後來大郎血戰的消息傳來,他帶着三千精騎,直殺到上京城裡,將那邊的遼人滅了無數,從此消失無蹤。我先祖找了他許多年,直到臨終,都沒有找到,還以爲大郎已經在血戰中歸天。畢竟當初那一站,三千人對遼國八萬餘人,沒聽的一個回還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