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見駕

聽了趙姑父帶着慍怒的回答,江嵋和楊漁之臉色都變得不怎麼好看。大宋魚玄機這種形容,是在直接罵人,卻不是誇獎楊卿兒出名的。

不管在哪個時代,道姑和尼姑,這兩種女性出家人,名聲都不是太清白。前朝女子比現在還要開放許多,在出家的女人身上,更是表現的明顯,特別是那幾個出了家的公主,基本上是藉着出家的名頭,在養三千面首,如來和三清倒是成了她們的遮羞布。而在民間,類似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其中那個魚玄機,就是表面是道姑,暗地裡和ji女也差不多的交際花。

這魚玄機是個大大出名的,簡直比起來名ji還得流傳千古,可是旁人提起來的時候,卻沒有一個覺得臉面光榮的,並非是每個名人都是好人,這道理誰都懂。

這種情形下,江嵋只好不開口。教訓卿娘,本來作爲長嫂,她是可以的,但是偏偏自己只能算是填房,若是真的斥責,就是給死去的大娘沒臉,畢竟那時候沒有回到六安,決定留在真定府度日的是大娘,而不是她江嵋,這教育上的過失,大娘可是跑不掉責任的。但若是勸解的話,又沒什麼理由,這種破事兒哪用得着勸解,直接開罵就是。

於是一屋子三男一女都悶着頭不做聲。過會兒功夫,天璣子走了回來,對着幾人點點頭,招呼楊紀等三個男子上馬車,自己卻和江嵋在旁邊行走。

那看門的兩個太監見了天璣子,哪裡還敢檢查馬車,只是賠笑將人送出門。

江嵋對天璣子感謝過後,便和楊漁之帶了兩位老人回到臨時租住的地方。

這客棧不大,環境很是普通,爲的就是求個低調。楊漁之和江嵋侍奉兩位老人吃過便飯,楊漁之站在桌邊,道:“父親大人,若是您不慣這裡,咱們便租了房舍住下吧。”

楊紀卻是猛地搖頭:“何必再浪費時日。咱們豈能再耽擱了。卿娘……哎!往後我只當

沒生過這個膽大包天的拂逆之徒。今晚上我就去找幾個舊識,叫他們稟告皇帝,我要親自去說說這件事情。”

聽了楊紀的話,江嵋心中暗自點頭。看來楊紀雖然年紀大了些,可是腦子是不糊塗的,知道其中利害。

第二日早晨,楊漁之便陪同着楊紀在京裡面走動。

楊紀辭官的時候,王安石還沒有在沈括的煽動下大肆進行新法改革,所以楊紀倒是和新舊兩黨牽扯不深——除了自己的兒子是新黨外。但是當年他那些位高權重的舊識,而今大部分也都下野了,但好在兒孫還在當官的不少。

豪門貴伐,興許兩三輩裡面,都出不了一個出宰入相的,但是總歸每一輩官職都不錯,也因爲家世良好,世代從政,很得皇帝青眼,通過這些人去給宮裡遞信,卻是容易多了。

晚上的時候,楊漁之便接了消息,原來小皇帝和高太皇太后都曉得楊紀進京,答允下來倒時候一併接見他,這可是大大的殊榮啊。

可是楊紀卻不是很高興的樣子,只是嘆氣:“若是一個還好。而今卻是難辦。”

江嵋有些不解,晚上回到家裡,問起來楊漁之,楊紀那難辦的話到底什麼意思,楊漁之苦笑搖頭:“是因這次要稟告的是煉丹之事。這事情是得了高太皇太后首肯的。但是我們今日在京裡打聽的,是小皇帝當初放下口風,說是一輩子不近這些丹汞,給了高太皇太后好大的沒臉。”

江嵋一愣,道:“哦,那個小皇帝的脾氣倒是倔強了呢。”

“可不是麼,這幾年聞說他在房事上不知道節制,收了許多美人兒,卻因爲高太皇太后的緣故,沒法子冊封,只是在身邊當宮女服侍。”楊漁之說着,深深嘆口氣:“現今官家這麼貪戀美色,沉溺溫柔鄉,又因爲高太皇太后緣故,幾乎沒打理過朝政,我怕高太皇太后大去之日,咱們這國家可怎麼辦。”

江嵋一怔

,想到了趙佶那小子,當初他可不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麼,水滸傳講的就是徽宗在位,全國人民都在叛亂,最後沒法子,北宋覆滅,龜縮南方,即爲南宋。

可是看趙佶如今年幼的模樣,而水滸傳裡頭卻是能跟李師師滾牀單的鬍子拉碴大叔,且趙煦是他哥哥,想來將來梁山伯的事情還很是遙遠。

江嵋忽然擔心起來,不管在什麼年代,戰火都是最傷人的。哪怕你家財萬貫,哪怕你貌美如花,戰火燒到家鄉的時候,便什麼都沒了。她是個徹頭徹尾的和平主義者,根本不想打仗。雖然對開闊疆土的秦皇漢武也是憧憬的,可是僅限於侵略別人,卻沒有叫別人侵略自己的心思。

可是若是趙佶那小子即位了,到時候歷史再按着原來的軌道進行怎麼辦?如今的那個趙煦皇帝,江嵋當初也見過,是個似乎很有些心機手段的男孩子,雖然如今四五年不見,他也改成十七八歲的大人了,且已經有了皇后娘娘這等妻子,又收了那麼多姬妾,但是人應該還是適合當皇帝的。

眼下江嵋打算的,就是如何掐斷趙佶的皇帝之路。這孩子雖然表面上也沉穩,可是跟當初趙煦那種不動聲色的隱忍相比較就差得多了,他還是好好的跟自己學畫畫,練大字,將來成就一代藝術家吧。至於趙煦好色的毛病,哪個年輕人不好色,不過得節制點,到時候勸勸就行,卻忘了依照自己的身份,別說是這等私密的勸阻,就是尋常面都不好見着。

江嵋心裡的思量不足爲外人道也,但是她相通了這些,心下卻是大安。趙佶這孩子雖然有些心眼兒,但是哪兒肯圖謀着去當皇帝啊,他再成熟,也不過是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即便是甘羅那麼妖孽的,也要過了十二歲生日才冒頭呢。

恩,在她江嵋的教導下,趙佶一定會乖乖的當個好寶寶,熱愛藝術,痛恨殺戮,最後起碼給整個宋朝的文藝復興神馬的,就更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