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

“教導指揮已經被打散,有四百餘人分佈在全軍的虞侯和都頭崗位上,三娘子,你儘可依靠他們。”呼延庚又向折月嵐交待了一番,兩人細細商議了各種局面的應對,氣氛慢慢緩和過來。

折月嵐嘆了口氣:“我已對安撫許婚,絕不會反悔,只是眼下的局面……安撫還要把心思放在大事上。”

呼延庚抓起折月嵐的手,握了一握,兩人告別了。

這次急着回到汴梁,呼延庚從來時的原路返回:從府州下代州,再向東南出井陘。到了邢州,留守在邢州龍崗的龐山諾聞訊來迎接背嵬軍。

“山諾,在此可有什麼難處?”

“沒什麼難處。金賊貪圖安逸,只駐紮在各個縣城當中,兵力也不多,我藏在各村打探消息,金賊全然不覺。”

“那就好。”

“有一條消息,不知對將主是否有用?”

“什麼消息?”

“完顏蒲魯虎率軍遠征大漠,被合不勒擊敗,割讓三十六帳部民給合不勒,加封合不勒爲‘蒙兀國王’。”

室韋、室兀、鮮卑蒙兀、蒙兀、蒙古,都是同一個鮮卑部落名的不同讀音。合不勒則鐵木真的曾祖父。前年歩鹿孤樂平縱馬大漠,提起過與合不勒結盟的事情。

上次因爲是歩鹿孤樂平主導,呼延庚沒有在意合不勒,但這一次,合不勒居然正面擊破了完顏蒲魯虎,還讓金國割讓部民,這就不能小視。

鐵木真名頭雖大,但他的曾祖父的事蹟,呼延庚穿越以前一點也不知道。這一次合不勒稱“蒙兀國王”,雖然在另一個時空也發生過,卻讓呼延庚有些擔憂:蒙兀人就在那裡,第三次遊牧民族對歐亞大陸的橫掃還有八十年就要開始了。

但擔憂也只是能在頭腦裡想想,難道和金兵去建立統一戰線嗎?而且合不勒、俺巴孩,也速該到鐵木真,俺巴孩是到金國朝貢的時候被釘死在木驢上,也速該連部落頭領都沒當上,只是個副手。蒙兀人還要經歷草原上的七個主要部落的爭霸的考驗。

而在自己有生之年,大約也就到俺巴孩主政蒙兀,尊重歷史的釘死他,再超越歷史解除後患就是了。

呼延庚這麼愣愣的想了一會,龐山諾也不敢打斷他,直到呼延庚又問:“南下的道路可通暢?”

“虜酋完顏訛裡朵率領援軍南下,增援完顏兀朮。沿着太行東麓一直到洛陽,金賊都沒有大軍駐守,唯一可慮,就是虎牢關不好過。另一條路,則是從大名府附近往東走,在白馬津渡河,大名府留守的金賊也不多,都被完顏訛裡朵帶走了。”

呼延庚全無路途輕鬆的欣喜,卻對龐山諾話語中的另一條信息感到震驚:“完顏訛裡朵全軍南下了?”

按照呼延庚對金兵的瞭解,完顏訛裡朵、完顏兀朮這兩個重兵集團,都有四萬人的骨幹,加上籤軍,兩部加起來說不定有二十萬人,這下全都到了淮南?

“陛下,大王,非是臣貪生怕死,但二十萬金兵,末將手上才八千人,實在是擋不住啊。”辛企宗跪在趙諶和趙構面前,磕頭請罪。

“胡說,王殿帥手中,有八萬軍馬,又不是要你一個人去擋。你丟下軍隊,一個人跑回來,還有什麼臉面。”趙諶訓斥道,“將他綁了,送回天水,交王殿帥發落。”

汪伯彥上前一步:“陛下,大王,辛家累世爲將,辛興宗、辛永宗、辛康宗、辛彥宗均爲國捐軀,念在他這幾位兄弟的份上,陛下將他貶官罰俸,也就夠了,治罪太重,恐寒了將士之心。”

趙諶眼睛一瞪,正要反駁,趙構突然插嘴說:“左丞說得是,如何處罰,就請宰執議定吧。”

“謝大王饒命。”

待辛企宗被押下去,韓肖胄上奏:“淮南張俊戚方兩部已經退回揚州,變成了步軍司和馬軍司。他們和王殿帥生了芥蒂,斷不會再返回殿帥麾下,眼下辛企宗又敗,金賊勢力猖獗,以微臣看來,王殿帥也支持不了多久了,還請陛下和大王早做示下。”

“韓相公,你有何高見?”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請陛下將行在撤往杭州。”

“還要跑?”

“若是行在設在揚州,金賊一個包抄,就斷了王殿帥的後路,以陛下之抱負,也不願如此吧。”

趙諶低頭思考,被攝政王架空以後,他已經對下面的一干大臣都不再信任,總覺得他們有什麼陰謀。

趙構道:“到杭州去,隔着兩條大江,的確穩妥一些,就這樣定了吧。黃彥節,給官家好生收拾收拾,儘快定下出發的日子。”

黃彥節接旨。童穆被打傷,趙諶也沒說對童穆最後的處理,於是童穆不明不白的退出了趙諶的視線,黃彥節成爲皇帝身邊第一內侍。

“朝廷要走,汪左丞,你可要把揚州守好了。”

“微臣自當隨駕前往杭州。臣舉薦一人……”

汪伯彥還未說完,趙諶就大吼一聲:“不用你舉薦,朕有意以杜充爲揚州留守。”杜充是被罪之人,趙諶提出他來,是個汪伯彥出個難題。

誰知道汪伯彥一躬身:“臣也有意推薦此人,沒想到杜公美簡在帝心。”

君無戲言,皇帝自己的建議,宰執也不阻攔,斷沒有收回去的道理。杜充留守揚州,就這麼定下了。

趙諶“哼”的一聲站起來:“朕乏了,退朝。”他轉身就走,但堂下的羣臣都不動。

待趙諶已經走了,韓肖胄躬身道:“大王,退往杭州只是權宜之計,王稟在淮南以寡敵衆,糧草不續,斷無勝理。爲今之計,只有與金人講和了。”

“金賊擄走本王父兄,本王與金賊不共戴天。只是……”趙構露出沉痛的神色,“干戈擾攘,生靈塗炭,本王願暫息兵戈,與金人講和。只怕金人不願和呀。”

“大王勿憂,講和講和,和是講出來的,無非一個漫天要價,一個坐地還錢,大王只需派一個使臣,到淮南去見見金人三太子,四太子。”

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七節 馬場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七節 魯達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四十節 賽跑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六十二節 代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八節 激進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二十節 練兵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二節 圍解第十節 姻緣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節 孤城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節 出軍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四節 棣州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四十節 打探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十節 姻緣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二節 圍解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三十八節 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