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

呼延庚在十二月初到達延州。

延州,又稱延安府,號稱五路襟喉。東聯河東,南接永興,北抗西夏,西守關西四路。在陝夏之間,是一個十字路口般的地方。

呼延庚到達的時候,完顏粘罕正在攻打延州,但延州城裡有九千呼家軍,數萬民壯,人數上並不居於下風,又能據城而守。現在延州正是局面膠着。

呼延庚在自己兄弟的掩護下,帶領背嵬軍本部進入延州。拜見了父親和伯父,又將高鷺正式的介紹給內宅,呼延庚就被叫到大堂之上參與軍議。

雖然仍保留着兩河宣撫司走馬的差遣,呼延庚目前採取了眼觀鼻鼻觀心的策略。完顏粘罕兵力不佔優勢,伯父和父親的指揮眼下看來也沒什麼大問題,並不需要他站出來指正什麼。而且他在家中是庶子,在河北又另闢基業,犯不着在延州指手畫腳惹人疑心。

這種和諧的局面在折彥質到來之後被打破了。

“本撫帶來了一萬五千人,延州有四萬人,加起來與粘罕的兵力相比,都快要翻倍了。”折彥質坐在正中,呼延驟呼延馳分坐兩旁。

折彥質主張集中兵力,與完顏粘罕決戰。府州折家被粘罕折騰得父子兄弟相殘,折彥質要找粘罕出一口惡氣。

在心底下,折彥質對呼延家也有一些怨懟,折彥文對他的八哥私下抱怨過,若不是呼延家的人在其中挑唆,未必會弄到父子相殘的地步。

“都是爲了來延州救援你們呀,你們呼延家還不趕快把老本拿出來拼命?”

在這樣的情緒之下,折彥質對呼家的兩位家主措辭嚴厲,儘管呼延驟與折家上一輩平輩論交,還是折可求的姻親。

呼延庚在堂下站着,心中起了一陣無名火,他正想反脣相譏:“你是打仗來了,還是找茬來了?”

就聽見呼延驟道:“我軍相對索虜的優勢,在於堅城,而非人多。我鄜延軍和宣撫帶來的折家軍馬俱爲精銳,糧草亦足供數月之用。金賊雖銳,其劣勢亦然明顯。遠道而來,糧草運輸不便。老夫斗膽進一言:守。”

折彥質道:“守?如此僵持下去,何來勝算?”

“我延州城方數十里,分作東西二城,周圍的州縣,已經堅壁清野。金賊遠道而來,糧草匱乏,現在已是臘月,隆冬時節將金賊凍上幾日,金賊凍餓交加,我軍也大可以主動出擊。到時候,老夫親自引三千精悍,出城奔襲,抄起後路,斷其糧道。如此,無須數日,則賊軍必自相潰散!吾敢斷言,半月之內,我軍必勝。”

“既然太尉作保,那本撫就等上一等。”

散堂後,呼延庚去拜見伯父。呼延驟嘿了一聲:“庶康,你這麼跋扈,我們可得往回拉呀,不然我呼家就做不成忠臣了。”

什麼叫忠臣?呼延庚正想來一段辯論,用現代理論給伯父洗腦。呼延驟揮揮手:“我倦了,明天還要商議怎麼對付金賊,庶康,你也回去休息吧。”

呼延庚轉身要走,呼延驟叫住他:“你手下才兩千人,這次與金賊的大戰你就不必參與了。”

“太尉……伯父,爲何這樣,末將自保有餘。”

“我看折宣副對你有怨氣,怕他一時糊塗,下些對你不利的軍令。害了你不說,恐怕會誤了大局。”

呼延庚爭辯了幾句,被呼延驟駁斥了回來,呼延庚道:“末將就在城內給太尉掠陣了。”

又這樣遷延了幾日,百餘匹快馬從南面馳來:永興軍失陷。

建炎三年十二月十三日戊戌,金人婁室陷長安,安撫使唐重戰卒,總管楊宗閔,運使桑景詢,通判曾謂,提刑郭忠孝皆被害。只有寄居永興的河東經制使傅亮逃脫,到鄜延路來報信。

“永興軍丟了,京兆府丟了。”軍議之上聽到這個消息,人人面面相覷,永興軍一失,意味着包圍長安的完顏婁室所部可以全力北上,進攻延州。

若是完顏婁室與完顏粘罕合軍……即使不算籤軍,也有七萬金兵。

“金兵於本撫,土雞瓦狗爾。婁室與粘罕合兵,七萬之衆,糧食就更少了。以本撫看來,過不了新年,金賊必敗。”折彥質說完,傲慢的站起身來,轉過身去,不讓衆人看見自己臉上的憂色。

“爹爹,婁室派人送信說,已經擊破永興軍京兆府,不日便率部來相會。”完顏設合馬稟報。

“婁室這廝,獨佔了永興軍還不算,還想在延州分一杯羹。”

完顏粘罕沉吟了一番:“你們說,用整個延州換整個永興,是不是合算?”

“當然合算,永興京兆府是唐朝時候的舊都,聽漢官說比遼國開國還早三百年。有龍氣,可行王霸事。”

“漢官說?是高慶裔說的吧。”看着四個兒子眼中流露出熱切的目光,完顏粘罕擺擺手,“不要貪圖虛名,我們家世襲個國相就夠了。”

“婁室要來,就讓他來,他都快要入土了,我看活女是個只知道打殺的,守不住家業。”

完顏婁室騎在馬上,勒住繮繩,向前看了看,又轉頭往後看了看。他所率的乃主力,有三萬多人。俗雲:人到一萬,無邊無際,好似滾滾洪流,前後望不到邊際。延州在前,永興在後。陰天紅旗,塵土彌野。

五天後,完顏婁室率軍到達延州城下,他帶着兒子活女,壹英來到完顏粘罕寨中。

兩人在大帳門前,把臂長笑,互道欣喜之意,隨後並肩進入大帳。

“延州乃五路襟喉,宋人爲抵擋西夏,經營日久,城池堅固,兵馬精良,糧秣充足。若他長期堅守,固不出戰的話,我軍糧草不足,將奈之何?”完顏粘罕問。

“國相,你當我婁室打下永興軍是白打的麼?正有一件大禮送給國相,三日之內,延州必破。”

“計將安出?”

“佛曰:不可說。”

完顏粘罕會意,顧左右而言他:“那攻取延州一事,不若交給都統來指揮,我麾下兒郎,悉聽調遣。”

“定不負國相所望。”完顏婁室不及休息,引了四五將校,悄然出營,觀看延州虛實。

遠天的濃雲密密層層,遮掩住星月,半點光不教露出來。曠野上漆黑一片,漸漸變大的風像是被漆黑緊緊困住了似的,左右掙扎,突圍不出。這漆黑染的連那空氣都好像變作實質了。

延州城,便聳立在遼闊無垠的三陝大地上,每一個城垛都打起了火把,亮騰騰,火焰沖天。這光焰照亮了前後周圍數裡的方圓,也只照亮了前後周圍數裡的方圓。

如果從空中望下來,從那前推後涌、彷彿波濤起伏的烏雲中望下來,那麼,這座城池便如同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陰沉夜晚中,唯一閃亮的燭光。這燭光看似明亮,卻又似乎細微的風就能夠把它吹滅。

朔風如刀刮一樣,吹得人睜不開眼,什麼都看不清楚,戰馬也不敢肆意奔騰。

完顏婁室衆人沒打火把,靜悄悄地靠近了延州城外。他們在暗處,宋兵在明處,城頭上的延州軍卒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呼延驟久爲宿將,延州軍的將校,皆爲久經戰事,城頭上的佈防安排的井井有條。

火炮、投石機、檑木、瓦片、滾油等等防守的器械,各安其位。刀斧手、槍戈手、弓弩手、等等各類的兵種,搭配得宜。時不時有軍官帶着明盔亮甲的巡城部隊,一邊大聲地吆喝小心戒備,一邊大搖大擺地招搖而過。

“延州軍的士氣看起來還不錯。”

完顏婁室不以爲意,目不轉睛地看着城頭,說道,“且待明日開戰之後,再看他士氣如何。”

次日一早,女真軍隊展開就展開的攻勢。進攻的地點,完顏婁室好似隨意的選擇了的東城門。而完顏粘罕所部從其餘三面進攻。

這戰事從一展開,就直接陷入了激烈的鏖戰。

東城門守將,不到兩刻鐘,便向呼延驟求援了三次。戰不及午時,城牆坍塌兩處。完顏活女、完顏壹英輪番上陣,率隊衝城。飛石如雨,箭矢如蝗。煙火瀰漫,殺聲震天。

女真軍究竟遠來,只休息了幾天,力氣未能完全恢復,戰至下午,後勁稍微不足。然而,完顏婁室的帥旗卻半步不退,女真諸部皆不敢退,奮戰不休。

延州軍方面,呼延馳早就坐不住,他讓呼延叔康親自登上城頭,冒着矢石,臨陣指揮。

東城門的防守力量本來最強,奈何完顏粘罕在城下準備的投石機、巢車着實太多,女真士卒又人人悍不畏死,從交戰起,未嘗或有稍退,攻勢委實太猛。呼家子弟輪番上陣,力保城門不失。

敵我兩方勢均力敵,拉鋸戰似的攪灑出漫天的血肉。

戰死的屍體倒滿城頭城下,血流成河,投石機打出的凹陷遍佈城牆與地上。破爛的旗幟與城頭上交相輝映,城牆下滿面塵土與血污的旗手,爭先恐後攀爬雲梯,去搶奪頭一個上城的榮耀。

交戰將近傍晚,城頭上驟然一片大譁。卻是一隊身穿宋軍服飾,手臂上裹着白巾的士卒,增援到城上來,然後對着城上守軍胡亂砍殺。

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三節 真相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九十四節 秦檜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十四節 議和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十五節 崩盤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十三節 張灝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四十節 賽跑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十五節 夜驚第十六節 平州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一節 出軍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一百節 解難第十一節 獎懲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