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節 小戰

金兵的攻勢並沒有緊迫到要將代州所有宋民都撤退到南面的程度。但呼延庚希望能借助金兵的壓力,推行新保甲。

無論是在滄州還是河間,或者這段時間在代州,新保甲都推行得不太順利,呼延庚派出去的都保正,都遇到當地豪強和氏族的抵制與敷衍。

藉着這次金兵到來,各縣的居民混雜到一起,呼延庚要藉此將百姓的編成打亂。

不僅是大族內部的隸屬關係,連家庭內部也要拆散。甲所轄的戶,成年男子不得超過兩人。

現在所有的糧食都被范陽鎮撫司控制在手中,按戶分發糧食。如果每戶的成年男丁超過兩人,則會出現糧食不夠吃的情況。以此強迫大家族分戶。

民兵指揮使和虞侯由宋軍中的都頭擔任,而都保正、保正與甲頭,則是選取兵士來擔任。每個民兵指揮使平時管理各個都保,戰時則按兩戶一丁的原則,湊成五百人,配合大軍作戰。

在這金兵大軍壓境的時刻,百姓們都很順從,說分戶就分戶,編伍就編伍,所謂家族,親情,祖訓等都被毫不留情的放在一邊。

雖說呼延庚明令是打亂各縣,但在實際執行的時候,各個民兵指揮司都是按照縣來編成,這樣返回各個縣城的時候容易操作。

這些事情都由馬擴負責,呼延庚則是帶着背嵬軍和三個完整的團,沿着滹沱河機動,帶着金兵繞着五臺山向南面運動。

從雁門關和瓶形寨突入的金兵已經在雁門縣匯合了,金兵得到的是一座空城,得益於金兵的數次南下,代州的各個縣城基本沒什麼像樣的建築。百姓們堅壁清野,不僅是糧食,連門板也拆下來帶走了。

“除了前面破開幾個寨子,沿路一直沒有找到糧食。”完顏闍母道。

“大王,你爲什麼不按照宣撫五策去做呢?把百姓都嚇跑了,誰人給我們糧食?”

“廢話,不破寨子,各個部落哪裡來的戰心,國相,我問你,你得到的糧食,都是百姓自甘奉送的嗎,你這些隨軍的民壯,不是抓來的?”

完顏粘罕嘆道:“祖祖輩輩秋天才南下打草谷,是有道理的。春天青黃不接,沒有糧食啊。”

宋軍就在前方,探馬緊追半天就能趕上,但每次都被宋軍打了回來。而且,沿着滹沱河推進有另一重煩惱:宋軍有船,金兵沒有。

在雁門縣和崞縣之間的一段河流上,宋軍的十幾艘車船等待着。突然,北方不遠處一枚紅色的火箭衝上天空。

“來了,”站在船篷頂上的武松點點頭,“神火飛鴉準備。”

神火飛鴉實際上是綜合了明代的兩種有翼式火箭神火飛鴉與飛空擊賊震天雷兩者的優點。是是一種多火藥筒並聯的鴉形火箭。

鴉身用竹蔑或葦草編成,形似竹簍,內裝爆藥和幾支塗毒藥的梭角,或者內裝硫磺等引火物,背上鑽孔,從中通出四根各一尺多長的火線,並使之與鴉腹下斜插的4支起飛火箭的火線相連,爾後用棉紙將鴉身糊固,安上鴉頭鴉尾和兩翅。

金兵的大隊煌煌而來,一共三萬五千人的金兵,打頭的是數千輕騎探馬,這些探馬注意到河上的宋軍船隻,卻沒有發動攻擊,因爲這不是探馬的責任。

跟在探馬後面的,是由女真渤海契丹精銳組成的中軍,完顏闍母和完顏粘罕都在中軍之中。

中軍的將領也看到了河上的宋軍船隻,向完顏粘罕稟報,該如何處理。

“北人騎馬,南人行船。奈何他不得,加緊前進。到前方縣城歇息。”

最後是籤軍押送的糧草。

“就是他了。”武松叫道:“飛火神鴉,放!”

軍漢們點燃飛火神鴉四根火箭的引線,紙紮的烏鴉向着數百丈外的金軍飛去。在火箭中燃料燒盡的時候,正好點燃紙鴉背上的火線。

腹部裝了爆藥和鐵菱角的紙鴉爆炸開來,菱角從頂上飛旋下來,殺傷籤軍。而腹部裝了引火藥的紙鴉直接燃燒起來,紙鴉變成一團火,掉在籤軍和民壯押送的大車上,燃燒起來。

籤軍一片混亂。

武松叫道:“正是廝殺好時候,孩兒們隨吾上岸。”

車船迅速靠邊,已經在船上披好了半身甲的軍漢踩着水登上岸邊,左手錘,右手斧,向着籤軍殺來。

飛火神鴉造成的傷害和損失其實不大,但混亂的籤軍根本無暇抵抗武松這樣的猛士。武松率先衝到一輛大車旁邊,放起火來。

籤軍們四散逃開,遠遠的看着。武松好整以暇,將大車一輛一輛的點燃。

下游突然升起一支帶着黑煙的火箭,邊上的軍漢叫道:“武制使,金賊回來了。”

“怕什麼,俺正要斬幾個索虜的頭顱,慶賀下新當指揮使。”

邊上的虞侯拉着武松;“休要忘了將主的吩咐。”武松意猶未盡,跟着虞侯撤回到車船上。

金兵的中軍趕回來一個猛安,武松等人已經退到河中央。

金兵排在河岸向船隻射箭,宋軍都躲在船艙裡,武松一擺手:“都射出去吧。”

每艘船的船頂上都有三箱豹影橫奔箭,軍漢們從船隻的西側爬出船艙,點燃了引線。

十餘艘船,瞬間射出一千五百支火箭。在河岸上排得整整齊齊的金兵射手被射得東倒西歪七零八落。武松喝令全部車船向下遊撤走。

在車船的騷擾下,金軍行進很慢,代州百姓才能安然向五臺縣撤退。

就這樣,金兵已經沿着滹沱河走了十天,完顏粘罕終於按捺不住,命令所有正軍上馬,追殺前方的宋軍。

呼延庚帶着十一團、十二團和十六團,在忻口寨等候着金兵的到來。

這個時代沒有電報,金兵可做不到千里之外的兩路兵馬協同。而且平陽之戰已到了要緊時刻,太原的金兵大部南下,完顏銀術可也抽不出大批兵力北上。

忻口寨就是後世的忻口所在,這裡地勢險要,右託五臺山,左依雲中山,兩山之間一片河谷。河谷中間矗立一數十丈的土山,忻口寨就矗立於土山之上。

呼延庚麾下的三個團,第十一、十二團是老兵團,雖然有五分之二的新兵,但新兵主要構成第二排長槍手和最後一排的旁牌手,裝備齊全,可以打硬仗。爲了最大可能發揮老兵的戰鬥力,呼延庚臨時性的把李精忠任命爲第十二團團司馬。

呼延庚將十一團佈置在滹沱河的東岸,依託五臺山進行防禦,陽繼忠還要伺機偷襲雁門縣。第十二團則駐守忻口寨,正面抵擋金兵。

趙邦傑則臨時率領第十六團作爲預備隊。第十六團,公士(老兵)和敢戰士(新募的代州百姓)比例是二比三,他們裝具也不全,很多人還拿着夾刀棍,他們呆在忻口寨南面的原平縣,隨時可以增援上來。

完顏闍母與完顏粘罕合軍約有三萬五千人,其中一萬八千人的籤軍。在跟在宋軍後面跑了十天之後,他們終於在忻口寨追上了宋軍。只是前面的寨子,戒備森嚴,寨前挖好了重重疊疊的壕溝。滹沱河從忻口寨的西側流過。

金兵要繼續向南“肅正討伐”,奪取糧草和丁壯,要麼從忻口寨打過去,要麼就從河西或者河北繞過去。

面對層層疊疊缺口互相錯開的壕溝,怎麼辦?完顏粘罕是經歷過太原攻防戰和汴梁圍攻戰的人,他沒有如同一個月前雁門關下的友軍那樣強攻,而是下令民壯砍伐樹木,打造攻城器械。

“打造器械,再攻打寨子?我們的糧草不多了。”完顏闍母提出了他的疑慮。

“那也總好過把兒郎的命填在壕溝裡。”就這樣,三萬五千金兵在忻口寨前枯坐了三天,金兵的糧草都在崞縣。

金兵終於打造好了一批洞子車,他們把洞子車推到壕溝邊,往壕溝裡填土。

“飛火神鴉,放!”忻口寨的寨牆上,不斷放出燃燒型的火箭,有的在洞子車上方爆燃,有的落到洞子車後方的金兵身上,有的就直接釘在洞子車上,壕溝邊緣一片火海。

在金兵的鞭子和大刀的督促下,民壯們冒着烈火,冒着寨子裡射來的箭矢,在洞子車的遮擋下瘋狂的向壕溝裡填土。

在付出數百民壯的生命之後,金兵終於在數重壕溝填出了一條一丈寬的直道。這已經到了五月二十三日。天氣越來越熱。

金兵對忻口寨的進攻開始了。還是老一套,先是籤軍試探,然後是硬軍強攻。而第十二團的應對也很明確,遠的用箭射,爬牆的用扎,終於爬上牆的刀槍一起招呼。

忻口寨的正面就這麼大,金兵再多,也只能一次幾百人的上。

雖然非常心疼,完顏粘罕還是派出鐵浮屠強行突破。幾十個鐵浮屠身着兩層重甲,將斧頭、鉤鐮槍、狼牙棒背在身後,雙手舉着盾牌,迎着弓箭衝鋒。在這樣的保護下,只有少數幾個人被神臂弓射穿鎧甲,命中要害,翻倒在地。一些金兵的盾牌被射穿,手被釘在盾牌上,但仍忍痛向前衝。

求收藏,求月票,求評論。

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十八節 宋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三十節 襄垣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九十六節 盟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八節 激進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十四節 灤州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節 踹營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三十節 沁水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節 孤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五節 河間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五節 平靜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十五節 夜驚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十八節 宋第八節 金慄山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九十三節 勸說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二節 圍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十三節 塘沽第十八節 守營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