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兩手閒棋

聽了韓碧兒一翻話,讓楊逸不得不驚,若連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什麼理想都是笑話!

爲此,楊逸下定決心加快佈局,主動出擊。

什麼是君子?勝利者就是君子。

歷史上每個玩政治的人,都不可能象表面上那麼光鮮,他們成爲世人心目中的君子,大多數是因爲他們是勝利者。還有一部人他們當時失敗了,他們的理念卻在後來佔據了主流。

這種想法或許有些偏激,但楊逸沒有退路了,他的處境迫使他必須有這樣的認知。

第二天的朝會上,御使劉海向朝廷舉薦了兩個人,一個是叫沈清直,另一個是南陽郡王的次孫趙偌;

趙偌經舉薦爲大理事評,由於建安郡王趙宗綽病重,大宗正一職由南陽郡王趙宗楚接任,大家都以爲這是對趙宗楚的變相賞賜,而且一個大理事評的小官職,也引不起大家的興趣。

前些天南郊大祀,恩蔭了不少高官子弟,現在多一個趙偌不多,少一個趙偌不少,此事連個水花都不泛就通過了。

但對趙偌本人來說,這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標緻着他可以自立了,可以揚眉吐氣了!不用受家裡人的白眼,無須忍受長輩的打罵,無須吃家裡的嗟來之食了。

楊逸這麼快便兌現了他的承諾,趙偌對他可謂是感激萬分,當天黃昏便硬將楊逸拉到擷芳樓。請上屆行首之一的楚楚姑娘相陪。

楊逸不禁暗暗苦笑,這個愣頭青,今天剛得舉薦爲官。立即便拉自己來擷芳樓,若是此事傳出去,不等於告訴人家。此事背後的推手是自己嘛!

但又不好不去,以免挫傷了趙偌的顏面,這種叛逆少年,往往最在乎顏面。

爲此楊逸還真煞費了一翻苦心,仔細給自己化了妝,換了一身極具異域特色的着裝,走的還是擷芳樓的後門。

趙偌見到他時,不禁咕咕直笑:“大哥。你怎麼這付模樣?幸好小弟我眼神還行,換了別人怕是認不出您來了。”

楊逸沒好氣地答道:“你要是也認不出來那也妨,大不了我再揍你一頓,以加深你對我的印象。”

趙偌訕訕地笑道:“楊大哥,瞧您說的,上次小弟有眼不識泰山,今兒要是再認不出來。我還算是個人嘛!”

倆人說話間進了一個雅間,後窗外有一個大池塘,塘邊柳色如煙,春光正好,室內裝飾古色古香。翠簾朱幔,屏風小几皆鏤刻鳥獸圖紋,十分精緻美觀。

楊逸在一個几案後盤腿落坐,趁着侍酒的姑娘未到,對趙偌諄諄告誡道:“二郎,你叫我一聲大哥,我也不得不說你兩句,但願你能聽得進去。”

“大哥有話請講,大哥所言,小弟豈敢違背。”

趙偌平時好勇鬥狠,骨子裡多少有些英雄情緒,楊逸戰功郝郝,名滿天下,加上言而有信,這麼快便舉薦他爲官,對楊逸他是非常佩服的,打算好今後就跟着楊逸混了。

楊逸點點頭說道:“二郎你以前的事我也聽過一些,打架鬥毆、眠花宿柳……”

趙偌聽楊逸對自己以往的“英雄事蹟”如數家珍,臉上不覺露出尷尬之色;

只聽楊逸繼續說道:“人嘛,誰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你以往紈絝一些沒什麼,但從今天起,你也是朝廷官員了,可得注意一下自身的形象,收收往日的性子,好好做事,有了成績將來纔有升遷之途,除非你還想依靠你南陽郡王府博得封賞,若真是那樣,那就算爲兄看錯人了。”

大宋的爵位是一代一代往下降,不象明朝那樣王位可以世代往下傳;象南陽郡王的爵位,傳給長子時便是國公了,等傳到孫輩爵位會更低,而且趙偌不是長孫,家裡的爵位跟他基本沒啥關係。

如今經楊逸周旋,給他弄了一個大理事評的官職,雖然官階很低,卻是實職,不是虛銜,這就給讓他有了施展的空間,趙偌非常珍惜這次機會;

他連忙拍胸脯保證道:“大哥放心,小弟發誓今後一定好好做事,絕不辜負大哥今日息心教導。若違此誓,大哥儘管將小弟這條性命取去。”

楊逸聽了他這翻誓言,真是哭笑不得,果然是愣頭青,說他傻吧,他一點不傻,但言行之中有時又表現得一根筋,楊逸都不知怎麼說他好,總之這傢伙在皇族成員中就是個異類。

等那千嬌百媚的楚楚姑娘進來獻舞侍酒,楊逸便再不提正事,與趙偌開懷暢飲,縱情宴樂,到初更乃罷。

沈括死了,死於紹聖二年,沈括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能;

熙寧八年(1075年)遼國向大宋提出無理的領土要求,沈括以翰林侍讀學士的身分,出使契丹交涉劃界事宜;

在談判時,沈括提出以《澶淵之盟》爲基礎,以《天下郡守圖》爲依據,有理有節,寸步不讓,而遼國宰相楊益戒找不到重劃邊界的理由。沈括終於使得遼國放棄了對宋朝的領土要求。

沈括對大宋的貢獻、以及學術上對中國的貢獻無須贅述,但他死得卻有些淒涼,沒人給他建碑,沒人給他寫墓誌銘,連前往弔唁的人都少得可憐。

他曾經爲大宋所做的一切,似乎都被人遺忘了。

他的品格也倍受世人詬病,原因是他在參與攻擊過蘇東坡。

沈括不知道,象蘇東坡這種千年難得一見的大文豪,是不容許別人攻擊的,他必須是星光閃爍,完美無缺,受世人頂禮膜拜的,誰攻擊他。誰就是與世人爲敵,終將被打上小人的烙印。

沈清直進京後的第一天,不是去吏部領取差使。而是直奔景明坊楊家。他是沈括次子,今年三十三歲,個子瘦小。五官平凡,是那種走入人堆就認不出來的人。

楊逸將他迎進前廳,沈清直一正衣冠,就地跪倒給楊逸行起大禮,他這一禮,不是因爲楊逸舉薦他做官,而是因爲楊逸親自提筆爲他父親撰寫了墓誌銘。

墓誌銘往往代表着對死者一生功過的定論,楊逸如今是天下名士。他在墓誌銘中,客觀敘述了沈括一生的事蹟及成就,多有褒揚之語,在沈清直看來,這無異於是替自己的父親昭雪了冤屈。

“沈兄不必如此,這讓我如何當得起。”楊逸連忙上前扶起他。

沈清直哽咽地說道:“先父晚年被貶,鬱鬱而終。世人對先父多有誹語,唯楊學士直言爲先父正名,使先父在天之靈得以瞑目,楊學士大恩,沈某將銘記五內。”

“令先尊學究天人。爲大宋殫精竭慮,即便沒有我這篇銘文,一生功跡將來也必有公論,沈兄大可不必對我言謝。來,沈兄快快請坐。”

楊逸熱情地招呼着沈清直,家中丫環端上茶來,沈清直又連忙對楊逸道謝,執禮甚恭。

楊逸見他如此,便笑道:“沈兄請隨意,你我同鄉,我對令先尊更是萬分佩服,在杭州時,就聽說沈兄盡承令先尊一身所學,此次舉薦沈兄入司天監,既是表達對令先尊的敬佩之情,也是希望沈兄一身所學能爲朝廷所用。”

楊逸這話倒不假,他之所以舉薦沈清直,而不是沈括的長子沈博毅,就是因爲聽說沈清直所學遠勝其兄;

特別是天文曆法方面,沈清直盡得沈括真傳,是以才選擇舉薦他,司天監掌觀測天象,推算曆書,正好可以讓沈清直一展所長。

沈清直不敢託大,謙虛地答道:“清直所學,不及先父萬一,多謝楊學士錯愛,加以舉薦,清直雖才疏學淺,敢不盡忠職守。”

楊逸點點頭笑道:“沈兄剛剛入京,若有何難處,可徑直尋我來說,還是那句話,親不親故鄉人,沈兄千萬莫要見外。”

沈清直又連忙起身拱手道:“楊學士關照之情,沈某感激不盡,若有何難處,到時一定求助於楊學士。”

“呵呵,這就好,對了,沈兄自江南而來,那邊新政施行情況如何?”

這確實是楊逸最爲關心的,江南對大宋來說太重要,糧、布、鹽等物資多賴江南供給,新政在江南的施行情況,直接關係到新政的成敗,更關係到他個人的前程命運。

沈清直欣然答道:“楊學士放心,據我瞭解,新政在江南施行甚好,比其它地方都爲順暢,江南商貿、手工作坊都比較發達,官紳富戶對土地的依賴程度較小,因此新政遇到的阻力相對小一些……”

沈清直滔滔不絕,對時政作了一通深入的分析,所言甚有見地,倒讓楊逸對他刮目相看起來。

這下楊逸放心不少,新政在江南運行良好,不光是沈清直所說的這些原因,更重的一點是朝廷對江南的重視,更換了許多官員,派遣了最多御使巡察。

還有一點,江南開風氣之先,思想比較開放,有宋一代,推動革新的大臣多數是南方人,范仲淹、王安石、章惇、沈括、蔡確、蔡京、包括曾布、呂惠卿等人,都是出自南方。

在整個北宋後期,南方几乎就代表着改革,北方代表着保守。因此新政在南方受到的阻力小些,就不足爲奇了。

當夜,楊逸留沈清直於府上用晚飯,盛情款待;

用過飯後沈清直堅持辭去,楊逸又親自送他出府,殷殷囑咐,沈清直才滿懷感激而去。

在楊逸的佈局中,沈清直將是極爲重要的一環,因此他在沈清直身上下足了功夫,示之以恩,動之以情,只望有一天他能投桃報李。

對於急需保命的楊逸來說,什麼施恩不圖報都是笑話,一切都等我能保住性命再說吧!

沈括當初雖然是新黨重要成員,曾幫王安石打理過錢袋子,但他最後被貶卻不是因爲新舊之爭。

元豐三年(1080年),爲抵禦西夏,沈括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升龍圖閣直學士。但是不久又因爲與給事中徐禧、鄜延道總管種諤、鄜延道副總管曲珍等人貪功冒進,不聽隨行內侍李舜舉勸告,在米脂與銀州之間築永樂城,釀成永樂城慘敗,損失軍人2萬,民夫近18萬;

高永亨、李舜舉等都壯烈犧牲。此戰是大宋歷史上最大的慘敗之一。

此事沈括雖非首罪,但他畢竟負有領導責任,加之在戰役中救援不力,因此被貶爲均州(今湖北省均縣)團練副使,隨州安置,從此形同流放,政治生命宣告完結。

元祐二年(1087年),他完成了在熙寧九年即已奉命編繪的“天下郡縣圖”,定名爲《守令圖》,被特許親自到汴京進呈。

元祐三年,沈括移居到潤州(今江蘇鎮江市東面),將他以前購置的園地,加以經營,名爲“夢溪園”,在此隱居,八年後即哲宗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去世。

因爲他被貶不是新舊黨爭,因此即便是新黨重新執政,他也沒重新得到啓用,沈清直作爲他的兒子,就更別提了;

但總的來說,沈括曾經畢竟是新黨重要成員,永樂城大敗也不能全怪他;

楊逸此時舉薦他的兒子出仕,等同是對沈括作一些補償,章惇等新黨成員是沒什麼異議,更不會有人想到楊逸這是在爲今後佈局。

第339章 把你的靈魂賣給我吧第753章 路邊小店的紛爭第553章 雕欄玉砌今猶在第5章 州學之辯(上)第642章 各有算盤第749章 春聯第119章 狼羣戰術第93章 陰謀無礙風姿美第626章 遍地烽火燃西域第506章 軟玉溫香抱滿懷第426章 老驥伏櫪第408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391章 阻卜部來使第669章 江山誰與爭明媚第135章 作梗第151章 佳句換佳人第519章 雪之趣第1章 私生子第193章 壞人做壞事第702章 大朝會第373章 奢侈品消費稅(下)第762章 勸君莫惜金縷衣第79章 隱憂第455章 田園之樂第418章 戰事未休思大治第708章 防患未然第337章 釣魚島島主第652章 翻越蔥嶺第479章 儒家叛徒第258章 愛恨情仇第508章 不如憐取眼前人第74章 宣德門之變第608章 沒有硝煙的交鋒第158章 京城裡的小道消息第417章 萬雷轟頂第32章 震撼天下的考題第609章 西州的菊花開了第708章 防患未然第423章 御駕親征第388章 食魚帖第526章 幸有微吟可相狎第705章 先問風水第382章 亡國之象第265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682章 書房那些事兒第754章 路中遇伏第753章 路邊小店的紛爭第548章 蠍子山下血成河第7章 飛來峰之約第56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748章 按勞分配第329章 千鈞一髮第487章 急奔太原第231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451章 後花園的歌聲第433章 踏平交趾第428章 段和譽之謀第474章 眼兒媚第81章 忤逆大罪第69章 奸臣大會第307謀奪河西第321章 善後事宜第647章 蒙古西征第523章 正旦大禮(下)第655章 星星峽之夜第228章 煮酒論英雄第144章 清溪倒照映山紅第617章 片角吹殘夜,天歌雲乍飛第527章 春風送暖入屠蘇第474章 眼兒媚第721章 盛世豐碑第241章 讓人無語的戰果第531章 福兮禍兮第564章 驚天的交易第210章 快刀斬亂麻第766章 啓航前夕第572章 奉旨投宋第679章 周瑜打黃蓋第157章 橫山烽煙(一)第425章 觀海每釣龍第443章 詩酒趁年華第24章 勇敢的心第787章 坦賈武爾公約第356章 清娘版西廂記第450章 把手伸向南衙第31章 廟裡的科舉第300章 東南第一州第466章 大話西遊第242章 東坡擊鼓.楊逸舞劍第571章 金使習古乃第633章 李白故里碎葉城第516章 罰我俸.虐你孫第459章 月下送嬌娘第626章 遍地烽火燃西域第563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635章 化敵爲友第371章 財政預算(下)第263章 立儲風波第574章 我承認過女真立國了嗎第426章 老驥伏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