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義女鳳兒

蘇陽也在關注朝政民生,他知道,如今雖然宋國表面繁榮,但實際上,卻不富裕,真正繁榮的,是商賈和世家貴族,但是尋常百姓,還在溫飽線上掙扎。

這半個月,蘇陽養病之餘,也在思考,自己能做什麼?

變法的人,他已經知道了,是從徐慧君口中知道的,但也僅僅是一些模糊的信息,徐慧君對朝政,並不熟知。

王安石,金陵王家之人。

金陵與江寧相距不遠,而金陵王家,世代官宦,也算是權貴之家。

但王安石,所做的事情,從一定程度來說,也損害了金陵王家的利益,因此,王安石,在金陵王家,都是一個另類。

其辭官之後,避居江寧,也從不見客,江寧的大小官員,同樣不敢去拜訪,因爲這位雖然曾經權傾朝野,但他的對頭,卻遍佈天下。

王安石的變法,目的是富國強兵,而且也的確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卻出動了幾乎所有權貴的利益。

前前後後,一十五年,他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讓宋國更加富足,兵馬也有改觀,但如今,新法幾乎都被廢除。

蘇陽將自己記憶中的變法條目羅列出來,不得不說,這是一場全方位的變革。

青苗費、保甲法、市易法、軍馬法、將兵法、裁軍法、改革科舉、稅收、興建水利...

可以說,如果這些新法能夠實行下去,那不出三十年,宋國必然能夠富強,甚至這變法,可以和古之商鞅變法相媲美。

但蘇陽卻明白,這新法,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爲他改革的太全太多,幾乎是觸動了所有既得利益者,同時,其中一部分,對於百姓來說,同樣是負擔。

新法的實行,目的只有一個,富國強軍!

富國強軍,的確是強盛的根基,但是,他操之過急,想要面面俱到,火太盛,想要焚盡萬物,重頭再來。

這注定是行不通的,因爲他自身沒有能量,而支持他的那位皇帝,雖然同樣想要富國強軍,但更重要的是,需要鞏固自己的皇位。

所以,連皇帝對他的支持都是有限的,他能成功纔怪。

蘇陽嘆口氣,這些,卻又不能去說王安石錯了。

他若不這樣做,只是小打小鬧,只怕沒有意義,宋國百年積貧積弱,歲歲給遼國和西夏納貢,以這種方式換來的和平,實在是一種屈辱。

大宋的正式軍隊,有一百五十萬,這比例,實在驚人,每年軍費,消耗財政收入的十之七八。

可是花了這麼多錢,這些軍隊,自立國以來,沒打過幾場像樣的勝仗。

蘇陽在想,這宋國,最需要變革的是什麼?

思量想去,他在面前的書桌上,寫下了一個字:民!

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這話,有些大逆不道,但卻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秦漢唐,三朝,最終滅亡的起因,都是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引發民變。

蘇陽又回想宋國的歷史,雖然宋朝的滅亡,是因爲外患,西夏、吐蕃、遼國、金國,以及最終徹底將他滅亡的蒙古。

但根本原因,還是一個字,宋朝,是歷代中原王朝之中,最弱的一個。

秦有蒙恬北擊匈奴,漢有衛青霍去病,打的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唐朝,更引來萬族來朝,太宗皇帝,更是被尊爲天可汗。

這可不是仁慈,而是實力的表現!

宋朝有誰呢?

狄青、岳飛?可是這些人,卻都是在抵禦進攻,武將在外拼命,文官在內賣國!

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一切的繁榮都是虛假的。

如果國富民強,哪怕宋國軍隊的戰鬥力不強,就是憑藉數量去添,也能打幾場勝仗,老百姓都有好日子過,誰也不想自己的生活被外敵入侵。

但老百姓食不果腹,誰當皇帝,還重要嗎?

雖然宋金大戰,宋國有不少義軍出現,但在被金國佔領的地方,反抗並不多,對於老百姓來說,吃飽飯,活下去,纔是最重要的。

蘇陽不會去做挑戰皇權的事情,因爲時代不允許,但是也不會愚忠,他想要做的,只是做點實際的事情。

蘇陽從徐明禮那邊得到的信息,宋國大約有兩千萬戶,而如今,五口之家很普遍,所以宋國人口基本在一億左右。

以宋國土地,養活一億人,應該是綽綽有餘的。

蘇湖熟,天下足!

蘇杭與湖廣兩地,種植的都是一年兩熟的稻米,只要沒有天災人禍,宋國基本不至於出現大的災荒。

但是即便蘇杭與湖廣兩地,依舊有人年年餓死。

因爲宋國的土地兼併,實在太過嚴重了。

就拿徐家來說,蘇陽大致問過徐慧君,徐家的田地大約有一千傾,算下來也就十萬畝。

不過徐家的主要財源是貿易,所以佔有的土地並不多,而金陵王家,佔據的田地有三萬頃,但這也不算太多,嶺南趙氏、餘杭孟家,佔據的土地,都有二三十萬傾,而整個宋國的土地,也不過五六百萬傾罷了。

蘇陽揉了揉眉心,耕者有其田,談何容易啊,想要從這些地主豪強手中奪食,除非將這宋國翻過來,否則根本就不可能。

這些豪強和皇權之間有矛盾,但卻是宋國的根基,準確的說,皇室,是最大的豪強。

雖然蘇陽知道,封建制度的種種弊端,但他更知道,自己不可能改變這個狀況,因爲沒有根基。

蘇陽只想在這個時代,務實的做一些事!

蘇陽對着書桌上的那個民字看了許久,深吸口氣,將這一張紙捲起來收入袖口,開門走了出去。

“亦恆,你要出門嗎?”北屋的門簾揭開,徐慧君走了出來。

“嗯,出去一趟!”蘇陽點了點頭。

徐慧君自從那場瘟疫之後,就很少去管徐家店鋪的事情了,大多數時候,在屋裡讀書,相夫教子。

“爹爹...”

門簾下探出一個小腦袋,眼睛大大的,又發有些微黃,瘦瘦小小的,聲音怯怯!

蘇陽看着這小丫頭,笑了笑,走向北屋。

“鳳兒,外面涼,不要出來!”

蘇陽走了過去,牽着徐慧君的手,走進北屋。

這個小丫頭,自然是最後在豐禾鎮救下的那個小女孩。

這小丫頭,奇蹟一般的活了下來,但是父母家人都沒了,所以被蘇陽帶了回來,當女兒養!

雖然蘇陽還不到十九歲,但是在這個時代,十五六歲結婚的大有人在,十八九歲,有一個三歲的女兒,也不稀奇。

蘇陽走進門,在鳳兒頭上摸了摸,無比溺愛。

在看到這個小丫頭的時候,蘇陽心裡,莫名的就想起自己前世的女兒。

那大大的眼睛,像極了。

只是蘇陽知道自己回不去,只能將心中的無奈壓下。

所以,他給這小丫頭取了名字,叫蘇萱,小名依舊叫鳳兒!

第八十四章 科學大牛第三十九章 廬陵郡公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囑託第一百零一章 疏通運河二第三十四章 初次登門第一百九十章 私鹽案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救治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來第二百零三章 兩曹尚書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二十二章 秉燭夜談第一百五十四章 寧河之戰五第六十四章 科場舞弊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二十章 爲帝擇後一第四十六章 再遇茗煙第一百七十章 對話保定帝第九十一章 東坡獻禮第二十九章 瘟疫來襲二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九十六章 飲酒論策第八十三章 造訪雲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六十六章 科場舞弊三第八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章 回贈龍淵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段譽第一百四十一章 造訪劉法第一百八十四章 鐵劍滴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后問計第十六章 月到中秋第二百零三章 兩曹尚書第一百三十九章 邊情緊急第一百章 疏通運河一第七十九章 鼠口奪糧第八十章 麻姑制餅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家宴會二第七十二章 官倉碩鼠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九十六章 飲酒論策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任命第一百八十六章 瑞王趙佶第一百七十三章 蔡卞第一百一十五章 刺殺到來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薦蔡京第六十五章 科場舞弊二第五十八章 牡丹花會三第一百六十章 回贈龍淵第一百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爲題第五十一章 梅州趙籍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九十章 私鹽案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蘇楓的窘境第一百九十二章 私鹽案五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囑託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令如山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第一百零八章 安國公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寧河之戰三第六十章 牡丹花會五第八十一章 事態平息第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來襲第九十七章 水調歌頭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一百四十章 率軍出征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一百二十章 爲帝擇後一第三十七章 治國之論二第二百零二章 變法的序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一百四十一章 造訪劉法第二十八章 瘟疫來襲一第六十七章 絕戶之計第一百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六十九章 倉部郎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赴欽州第四十六章 再遇茗煙第一百四十一章 造訪劉法第九十八章 巧遇金臺第四十七章 抵達京城第八十四章 科學大牛第一百七十四章 彈劾蘇陽第五十五章 科舉考試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巨大黑幕第一百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對策第三十五章 見王安石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囑託第一百七十章 對話保定帝第七十九章 鼠口奪糧第一百一十三章 幼童沐兒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二百章 私鹽案九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段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