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追貶司馬光

太祖定下的鐵律!蘇陽心裡默默的說了一句:若你知道,所謂的太祖,趙家血脈,早就被屠戮一空,這祖訓,就是一個笑話!

但這種話,是絕對不能說的,而蘇陽從皇帝趙熙的眼中看到了一絲顧忌,或許,這個秘密,趙熙尚不知曉。

當今世上,也只有隗侯、洛陽王和自己三人知道這個秘密,要不要傳下去,蘇陽不會去決定,一切,由隗侯來定奪吧!

“好了,陛下面前爭的面紅耳赤,成何體統!”章淳訓了一句,算是各打五十大板。

“陛下,臣以爲,蘇大人所言,雖有失體統,但也非毫無道理,只是此事牽連深遠,暫時不宜變更,否則必然引起士大夫的恐慌!至於兵部尚書人選,臣以爲吏部考慮的頗爲周全,可令方如林擔任,而曹琦能力毋庸置疑,可以調入樞密院擔任副使先歷練兩年!”

章淳終止了兩人的爭論,兵部尚書,也就此塵埃落定。

曹琦未能如願以償的擔任兵部尚書,但樞密院副使,也不算差,尤其是在如今樞密使沒有定論的時候,曹琦的分量更重,不弱於一個兵部尚書。

蘇陽看了章淳一眼,心裡嘀咕,曹家該不是走了章淳的門路,打算先將曹琦放在樞密院副使的位置上歷練兩年,然後一步扶正,彎道超車吧!

這並非沒有可能,如果曹琦在樞密院副使的位置上,能夠讓皇帝滿意,執掌樞密院,也不是不可能。

這結果,或許是皆大歡喜,而就連和崇敏競爭戶部尚書失利的李長治,也得到了安置,接替崇敏,擔任禮部尚書!

至於曹琦和方如林的空缺,不在此次討論之列。

第一項議程結束,用時不長,但卻撞出了不小的火花。

甚至蘇陽提出的言論,如果傳出去,只怕不知道有多少士大夫對他咬牙切齒。

但若是那些武將知曉,估計會給蘇陽立長生牌位吧!

“新法的籌備如何了?”趙熙問了一句,相對於兩曹尚書,新法更讓他急切。

“回陛下,法令以基本就緒,只是人員配備上還略有不足,最重要的是國庫暫時無力投入,青苗法、免役法想要推廣,難度不小!”

章淳微微嘆息,沒錢,沒人,這新法,想要貫徹落實,太難了。

如果貿然推出,不能落在實處,或者產生什麼逆反,對新政,將是一個重大的挫折。

但是不推出新法,也不行了,這樣下去,大宋指揮越來越困難,新法更是遙遙無期。

“朕不是讓吏部戶部全力配合,爲什麼還會缺人缺錢?”趙熙有些心煩氣躁,當皇帝已經八年了,但是眼看着先皇的變法被全部推翻,這讓他對太皇太后高氏和司馬光等一干大臣的不滿,達到了極致。

所以親政之後,他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延續新法。

“陛下,如今國庫空虛,軍費支出尚且不足,至於人員配備,需要仔細篩選可用之人,難以一蹴而就。

不過請陛下放心,陛下大婚之後,新法會逐步推廣,只是一些阻礙新法的魑魅魍魎,還需陛下雷霆鎮殺!”

章淳眼中迸發出一股駭人的精光,他已經可以預見,新法實施之後,會出現多麼大的波折。

“朕欲效法先帝,這一天,朕已經等的太久了!”趙熙深吸口氣!

“陛下,臣以爲,在新法實行之前,還需揪除奸佞,以警試聽!而這其中以司馬光爲罪魁禍首,若非其鼓吹詆譭元豐新法,不至新法被廢,臣以爲,此老賊死不足惜,應奪其爵、撅其屍以儆效尤!”

提起司馬光,章淳可謂咬牙切齒。

不說他本人被司馬光貶謫,單單是司馬光對新法毀滅性的的打擊,讓王安石和神宗數十年的辛苦化爲泡影,僅此就足以讓其碎屍萬段。

當年實施的新法,要說沒有問題,那連章淳都不信。

但有問題就更改,不能一棍子打死。

而新法的主要問題,還是在實行過程中,人爲的出現了貪腐或者篡改,而並非新法本身的錯誤。

司馬光的做法,相當於因噎廢食,完全不可取。

對於司馬光,皇帝趙熙,也沒有什麼好感,甚至一度和章淳是相同的感覺,但是這大半年來,讀了其留下的資治通鑑,趙熙又對其才能頗爲欣賞。

但惡感,還是大於好感。

章淳之言,實在有些惡毒,就連王翰和吳維,都沒有想到,他會有如此強硬的態度,即便是司馬光死了,也絕不放過。

雖然,蘇陽並不認可司馬光的政治見解,但是對於其人,卻還是頗爲欽佩的。

司馬光反對新法,主要是新法的確損害了相當一部分百姓的利益,雖然他因噎廢食的做法不妥當,但其出發點,卻同樣沒有錯。

“左相,人死如燈滅,何至於此!”蘇陽不得不開口,歷史上司馬光有沒有被掘墳,蘇陽不知道,但他現在卻不能不說,否則,良心難安。

“老賊雖死,禍患無窮,若不如此,怎能警醒宵小!”章淳依舊不願退讓半步!

王翰和吳維,雖然感覺章淳這麼做,有些過了,但也不會反對,懲處司馬光,對他們未來要做的事情,還是有好處的,至少讓一些搖擺不定的人知道,皇帝的決心!

章淳和蘇陽的目光,都落在皇帝趙熙身上,而此時,趙熙沒有說話,站起來從旁邊的書架上,拿起一卷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鑑。

“司馬光罷黜新政,讓父皇心血枉費,朕亦恨之入骨。然而,這半年來,朕讀其所著資治通鑑,又有醍醐灌頂之感。朕亦曾想過,司馬光等爲何目光如此短淺,罔顧社稷,罷黜新政。

而朕則從這資治通鑑中找到了答案!”

趙熙將資治通鑑翻開,遞給章淳,章淳連忙上前接過。

其內容,則摘錄的魏徵勸諫太宗的那一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章淳默默的唸了一句。

這文章,他自然知道,資治通鑑,他甚至也讀過。

雖然其中的道理不錯,但這與司馬光的所作所爲,不能混爲一談。

“陛下,此書臣亦有閱讀,不得不說,此乃鴻篇著作,足以流傳千古,但臣以爲,這更說明司馬光此人罪大惡極。心中明瞭大道,卻罔顧大宋社稷江山,只爲全其虛名,其心可誅!”

第三十三章 義女鳳兒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第一百八十五章 臨街刺殺第七十二章 官倉碩鼠一第二十三章 朝堂之事第一百零五章 監軍童貫第一百九十五章 崇敏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神機軍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爲題第五十五章 科舉考試三第一百零八章 安國公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科狀元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召見第八十五章 返回廬陵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三十三章 義女鳳兒第五十六章 牡丹花會一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運河三第五十七章 牡丹花會二第十二章 雪梅詩會二第一百四十章 率軍出征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下大理第一百一十三章 幼童沐兒第二十章 雪梅其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三十四章 初次登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官虹第一百六十三章 燒錢的鐵騎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段譽第六十四章 科場舞弊一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八十八章 欽州現狀第六章 如此兄弟第一章 入贅徐家第六十二章 牡丹花會七第一百八十五章 臨街刺殺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一百一十章 奔喪江寧第一百一十八章 葵候有請第十八章 天之將變第七十五章 官倉碩鼠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赴欽州第三十四章 初次登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后問計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運河三第五十四章 科舉考試二第二百零二章 變法的序幕第二百零三章 兩曹尚書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軍營第四十七章 抵達京城第九章 一念之間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一百七十三章 蔡卞第二十三章 朝堂之事第二十八章 瘟疫來襲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衆美齊至第七十七章 官倉碩鼠六第七十一章 急赴蜀地第二百零二章 變法的序幕第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來襲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一百九十四章 將進酒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六章 如此兄弟第五十四章 科舉考試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一百六十章 回贈龍淵第四十一章 臨別囑託第五十四章 科舉考試二第六十六章 科場舞弊三第四十九章 街頭惡少第三十五章 見王安石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一百四十五章 崔遠來援第九十六章 飲酒論策第六十八章 狀元及第第二十八章 瘟疫來襲一第三十二章 瘟疫來襲五第四十七章 抵達京城第一百零九章 終成眷屬第一百零八章 安國公主第八十八章 欽州現狀第十八章 天之將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官虹第九十四章 茗煙困境第一百五十章 廣河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崔遠來援第一百一十五章 刺殺到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寧河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聞辛秘第一百九十七章 私鹽案六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運河三第七十一章 急赴蜀地第八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三十七章 金殿驚變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薦蔡京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一百七十章 對話保定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