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法的序幕

“聽你這口氣,和頂頭上司處的也不太好啊?”蘇陽聽曹清影說過,自己這個大舅子,跟頂頭上司完全不對路,若非曹旭陽背景不俗,只怕待遇也不會比劉法強到哪裡去!

“哎,就那樣吧,我算是看出來了,在這大宋,我們這些武夫,是沒有出頭之日了,悔不該當初,沒有用功讀書!”曹旭陽無奈的說了一句,在大宋,武將完全沒有存在感,別說中樞,就是樞密院,這個節制全國兵馬的機構,也少有武將執掌。

文人不能說完全不懂軍事,但文武全才,只是個例,大部分文人,根本不適合進入軍隊。

這的確不是正常現象,但是,即便蘇陽,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扭轉這個局面,至少在短時間內,這種狀況無法得到徹底改變。

“對了,不說這些煩心事,這次提前來京城,正有一件事需亦恆你幫忙謀劃一番。”曹旭陽收齊剛剛的散漫,開始說正事。

曹旭陽雖然尚未開口,但是蘇陽已經大概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事情了。

兵部尚書張唯臣,原本已經被哲宗所不喜,因爲之前樞密使高侃剛剛卸任,再換兵部尚書,會造成政務脫節,但是張唯臣離開的時間不會長了。

曹旭陽此時,應該已經知曉了張唯臣和陳鬆年被壓入天牢的事情,所以纔會跟蘇陽談起這件事。

“張唯臣此人毫無風骨氣節,完全是高侃的應聲蟲,這傢伙當了幾年兵部尚書,我大宋的軍隊虛額的數量至少增加三成...”

聽了曹旭陽的一番話,蘇陽的眉頭皺的更深了,大宋軍中的黑幕,比自己想象的更深。

這塊遮羞布,已經被林逸仙揭開,現在,誰都無法再將其遮攔,但想要解決這件事,絕對不知誰哲宗一句徹查就完事了。

而曹旭陽所說的事情,則是兵部尚書的繼任人選。

曹家希望的人選,則是曹旭陽的二叔,河北東路安撫使,兼任大名府知府,曹琦!

與這位曹家二叔,蘇陽打的交到不多,但也瞭解過,曹琦現年不足五十歲,但是在地方上,已經沒有了升遷的位置。

以他如今的職位,與主管一方軍政的經略使相當。

而想要進入中樞,兵部尚書這個位置,是相當不錯的一個過度。

曹琦並非武將出身,乃是神宗年間的進士,正兒八經天子門生,能文能武。

加上背景不俗,所以軍政兩方履歷豐富,是兵部尚書的有力競爭者。

“曹家那邊沒問題吧?”蘇陽問了一句。

曹家,代表的不僅僅是曹旭陽父子,還有不少家族成員和依附於他們曹家的衆多官員。

曹旭陽略微沉默了片刻,然後語氣鑑定的道,“若是說半點問題都沒有,別說是你,就是我自己都不信,我只能說,以我的瞭解,曹家內部不存在大的問題,但處於這種大環境,我們也只能做到獨善其身,否則二叔也不敢有這個念頭...”

上上下下全都伸手,曹家若真的能夠如曹旭陽所說,可以獨善其身,已經難能可貴,否則,以他們家族的力量,想要去改變這種大環境,無疑是以卵擊石。

曹家的家風不錯,對於嫡系族人約束力也比較強,而曹家祖傳的田產不少,依靠這些,足以讓大部分族人衣食無憂。

“大哥,我們是一家人,我也不藏着掖着,二叔的事情我會上心,但我如今的處境有些微妙,熙河之戰雖然勝了,但卻埋下了太多隱患,如果在朝堂上我力薦二叔,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我只能找機會,私下向陛下進言!”

曹旭陽聽了蘇陽的話,明白這不是推脫之言。

今日朝堂之上,彈劾蘇陽的那些官員,背後不知有多少家族在撐腰,戶部尚書陳鬆年對蘇陽的彈劾,其心可誅,若非哲宗的信任,和林逸仙揭開這個巨大黑幕,只怕想要過關,很真比較困難。

不過蘇陽在哲宗面前的話語權和分量,卻是如今整個大宋無人能及的。

“有你這句話就夠了!”曹旭陽笑着點了點頭,曹家在大宋的影響力,不僅僅是在軍方,這百餘年的經營,加上姻親關係,至少有一半的家族會支持他們,而曹琦的競爭者,不過那兩三人而已。

兩人又聊起時政,不可避免的說起變法的問題。

哲宗親政不過三個月,雖然還沒有大的舉措,但人事方面的變動已經很明顯了。

章淳曾布等革新派得到重用,等這些人安排到位,變法將勢必再次掀開一場熱潮。

“亦恆,現在就咱們兄弟倆,我跟你說句實在話,這變法變法,變來變去,真的有用嗎?當年王文公和先帝的變法轟轟烈烈,但正真落實下來,除了一個將兵法還有點用處,其餘的,哎,一言難盡啊!”

曹旭陽雖然是武將,但生在世族,不可能對政治沒有一點見解。

曹家,雖然不算變法的支持者,但始終鑑定的跟在皇帝身後,變法的法令,在曹家的勢力範圍之內,也都能比較完好的落實下去。

但最終,變法變法,變過來,又變回去,勞民傷財,反而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變法上下其手,苦的還是老百姓和底層士兵。

蘇陽想了想,對曹旭陽闡述自己的觀點,“我們先不說變法有用沒用的問題,如果不變,大宋繼續按部就班的沉淪下去,可不可以?”

曹旭陽聽了這話,沒有立刻開口,他似乎也在思考,不變法,可不可以。

維持現狀,對於曹家來說,似乎並不是什麼壞事。

但是,曹家的富貴,是建立在大宋的穩定狀態下的。

無論是西夏還是遼國,對大宋都是威脅,尤其是遼國。

雖然遼國如今的皇帝耶律洪基也算不得明君,但遼國的軍隊戰鬥力依舊強悍,若非朝政被權臣把持,內鬥不休,只怕早就南下侵宋了。

如今的大宋,表面繁榮,內裡腐朽,雖然因爲重文輕武的政策,叛亂的可能性幾近於無,但如果遼夏南侵,大宋只怕難以支撐。

不革新,不變法,等待大宋的,將是萬劫不復。

但這數十年見,屢次變法,效果不彰,甚至因此加劇了矛盾,保守派與革新派相互攻訐,無所不用其極!

“亦恆,你說的這些,我也明白,但是,變法,就能改變現狀嗎?”曹旭陽並不是反對變法,也希望大宋有所改變,富國強兵。

但是,對於變法,卻沒有多少信心。

“變法勢在必行,能起到多少作用,還要看其政策和實施,以我之見,只要把握好一個利字,變法大有可爲!”

“利?”曹旭陽似乎沒有明白爲什麼是這個利字。

第六章 如此兄弟第一百七十章 對話保定帝第一章 入贅徐家第一百二十章 爲帝擇後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長第一百七十七章 對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章淳與曾布第八十四章 科學大牛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爲題第三十章 瘟疫來襲三第九十六章 飲酒論策第六十章 牡丹花會五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二百章 私鹽案九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軍營第十四章 精煉食鹽第七十五章 官倉碩鼠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寧河之戰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邊情緊急第一百四十七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對策第九十八章 巧遇金臺第一百二十章 爲帝擇後一第七十一章 急赴蜀地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五十七章 牡丹花會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法的序幕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二十二章 秉燭夜談第一百四十九章 千里奔襲第三十九章 廬陵郡公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一百五十九章 千里良駒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爲題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赴欽州第三十二章 瘟疫來襲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相鬥豔第四十四章 赴京途中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蔡卞第一百八十六章 瑞王趙佶第八十七章 欽州生變第七十五章 官倉碩鼠四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軍營第三十四章 初次登門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一百七十九章 沈括的禮物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長第十一章 雪梅詩會一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囑託第二十四章 宋國現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零八章 安國公主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囑託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二十八章 瘟疫來襲一第四十七章 抵達京城第八十四章 科學大牛第一百四十八章 陣前定計第一百二十二章 爲帝擇後三第六十五章 科場舞弊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崔遠來援第二百零二章 變法的序幕第三十五章 見王安石第三十九章 廬陵郡公第七十八章 蜀中劉家第二章 初次見面第五十八章 牡丹花會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高家宴會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來襲第一百五十章 廣河之戰第三十九章 廬陵郡公第四十三章 赴京途中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寧河之戰五第六十二章 牡丹花會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赴欽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衆美齊至第八十八章 欽州現狀第八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二章 相逢意氣第十四章 精煉食鹽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軍營第九十四章 茗煙困境第七十五章 官倉碩鼠四第十九章 林氏茗煙第一百九十章 私鹽案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任命第九十八章 巧遇金臺第五十六章 牡丹花會一第十六章 月到中秋第七十一章 急赴蜀地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法的序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一百八十六章 瑞王趙佶第一百九十三章 蘇楓的窘境第二百零一章 私鹽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