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回贈龍淵

“哈哈哈,我的兄弟,長生天保佑,你我就知道你會安然無恙的!”

雅隆覺阿王眼裡帶着幾分羨慕嫉妒恨的神采,這千里馬,他也是很想馴服成爲自己的坐騎,但可惜,始終無人能夠馴服,最終纔拿來做人情。

“多謝大王了!”

蘇陽拱手道謝,然後下馬,後面趕來的一名親衛接過繮繩,而蘇陽從馬背上取下一把寶劍。

這是沈括鍛造的,之前蘇陽的佩劍給了劉法,所以又讓林炎來的時候給他帶了一把!

“大王,此劍乃是我宋國一名煉器宗師打造,吹毛斷髮,鋒利無比,大王贈我千里良駒,我就以這寶劍回贈大王,願大宋與吐蕃的友誼萬古長存!”

蘇陽將寶劍雙手遞給雅隆覺阿王,而雅隆覺阿王也雙手接過,這顯然不僅僅是一個禮尚往來,甚至可以視爲他們雙方盟約的儀式。

不過從雅隆覺阿王的眼神中,蘇陽看出,對方並沒有將這寶劍當一回事。

“錚!”

雅隆覺阿王心裡雖然不以爲然,但樣子還是要做的,他抽出寶劍,一聲清脆的劍吟聲傳出。

“好劍!”

雅隆覺阿王這時候,眼中透出驚喜之色,因爲這把劍,比自己想象中好太多了。

“此劍真的能吹毛斷髮?削鐵如泥?”雅隆覺阿王問了一句。

“削鐵如泥或許有難度,但尋常兵器,三劍之內必斷無疑!”這一點,蘇陽還是相當自信的。

宋國的鍛造水準,比其他地方高明不少,現在吐蕃西夏等國,打造的兵器鎧甲也都是以生鐵爲主,宋國的兵器,已經有了部分精鋼,雖然只是初步鍛造,但也比其他國家先進許多。

不過宋國的兵器,就像其他地方的戰馬一樣,都是嚴格控制的戰略物資。

雅隆覺阿王聽了,立刻就準備測試。

他將自己的頭髮割下來一束,這麼割自然容易,然後將頭髮放在劍刃上,吹了一口氣。

“呼!”

頭髮紛紛墜落,雖然不是每一根都斷開,但卻足以說明問題。

“大王!”一名萬夫長從士兵手裡取來一把制式長劍!

雅隆覺阿王將手裡的寶劍扔給另外一名萬夫長。

兩名萬夫長握着長劍,相互對砍。

“鐺!”

兩劍相交,雖然沒有斷掉,但是那把制式長劍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豁口,而那寶劍,卻絲毫未損!

“好劍!”雅隆覺阿王興奮的喊了一聲,“繼續!”

兩名萬夫長實力也都不俗,自然可以控制兩劍碰撞的地方還在那豁口處!

“噹啷...”

一劍過後,制式長劍只剩下一半,流外半截被斬斷,落在地面的石頭上發出脆響。

“好,好,寶劍,此劍真乃絕世無雙!”雅隆覺阿王興奮的接過那把寶劍,愛不釋手!

這時候,旁邊的上官虹上前一步,對雅隆覺阿王道,“大王,此劍是吐蕃與大宋和平的信物,不如取名龍淵,象徵誠信和平!”

龍淵!

曾經有一把七星龍淵,乃是上古歐冶子和干將兩位鑄劍大師鍛造的寶劍,被譽爲誠信之劍。

此劍命名爲龍淵,自然也是這個意思。

而雅隆覺阿王對於龍淵之名,也是極爲滿意,龍淵,潛龍在淵,他必然會一統吐蕃各部,一飛沖天,化爲真龍。

...

看着退去的吐蕃人,鍾伏虎還有些難以置信。

“大人,這就結束了...”

吐蕃和他們結盟,還有正被士兵趕回寧河城的五萬匹戰馬...

“結束了,死的人已經夠多了,至少十年之內,吐蕃人不會再跟我們開戰!”

戰鬥暫時平息,但並未完全結束,蘇陽臨機獨斷,和吐蕃結盟,雖然一心爲國,但如果直接這樣上報,只怕那些御史免不了要參自己一個僭越的罪名。

所以蘇陽還需要傳信朝廷,突破議和的使者,也會大張旗鼓的前往洛陽。

第二天,蘇陽讓人給雅隆覺阿王送去十萬石軍糧和部分草料,這些軍糧草料,可以讓他們用十天。

吐蕃人的草料依舊部族,蘇陽不可能現在就給他們提供充足草料,否則這些人賴在這裡不回邈川,除非蘇陽和他們翻臉,否則還真沒辦法。

吐蕃人得不到更多草料,只能將大部分牛羊又跟蘇陽交易,換取更多軍糧和兵器。

得到的羊羣,大部分被宰殺供大軍食用,牛羣卻運送去各州府,宋國農耕發達,但是耕牛一直不足,因此在宋國境內,隨意宰殺耕牛,是很嚴重的罪名,即便是老死的耕牛,也需要官府覈實之後,才能宰殺販賣。

第三天,讓蘇陽有些差異的是,在廣河縣的吳弈,又急匆匆的跑回寧河,安排人去接管吐蕃歸還的閻精堡。

“大人,這吳弈分明是來搶功的,您怎麼就讓他去了呢?”鍾伏虎鬱悶不已。

蘇陽無所謂的道,“他現在還是熙河路經略使,這是他職責所在,功過是非,不是做做樣子就能消失的,朝廷自有旨意,無需我們操心,紀念堂籌劃好了嗎?”

“已經安排人在建了,不過銘文還需要大人您來作,能夠得大人銘文,那些兄弟也足以欣慰了!”鍾伏虎帶着一絲落寞,他跟隨王安石的時候,就參加過數次戰役,生生死死見得太多,但卻並未麻木。

那些戰死的袍澤,又有幾個人還能記住他們的名字呢?

蘇陽走到書桌前,取出兩張宣紙。

一份是銘文,記述了這一次寧河戰役的戰況,另外一篇則是一首軍旅詩。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鍾伏虎讀了一遍,也不禁熱血沸騰。

而看了蘇陽在銘文中詳細的記錄了寧河戰役的經過,對於閻精堡失守的經過,同樣沒有遺漏,他不禁樂了。

“大人這個寫得好,您的文章可是天下知名,我倒要看看,這一次,誰還敢給那姓吳的脫罪!”

在宋國,花錢打點脫罪,甚至冒領軍功,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但蘇陽的名氣太大,哪怕是這一篇墓誌銘似的銘文,也必然會受人追捧,那吳弈的表現,貪生怕死,指揮不利,臨陣逃脫,甚至不顧一些將領的反對,從閻精堡逃走,這才導致大潰敗,否則,這一戰,絕對不會如此艱難。

第八十七章 欽州生變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囑託第一百二十章 爲帝擇後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四十一章 臨別囑託第一百五十三章 寧河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邊情緊急第三十七章 治國之論二第五十五章 科舉考試三第十九章 林氏茗煙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相鬥豔第一百二十一章 爲帝擇後二第二百零二章 變法的序幕第五十九章 牡丹花會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來襲第一百四十八章 陣前定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科狀元第二十九章 瘟疫來襲二第三十三章 義女鳳兒第一百四十五章 崔遠來援第十七章 徐家三叔第一百五十八章 吐蕃王的野望二第一百零六章 升職賜婚第七十三章 官倉碩鼠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爲題第一百六十三章 燒錢的鐵騎第七十六章 官倉碩鼠五第七十三章 官倉碩鼠二第一百八十章 大舅哥第十九章 林氏茗煙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后問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薦蔡京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赴欽州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七十章 洛倉之行第一百零五章 監軍童貫第一百零八章 安國公主第六十六章 科場舞弊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七十八章 蜀中劉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馬之殤第二十八章 瘟疫來襲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衆美齊至第一百六十章 回贈龍淵第一百四十三章 黃龍軍營第一百五十四章 寧河之戰五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囑託第一百一十八章 葵候有請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七章 侍女香草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家宴會二第一百一十章 奔喪江寧第一百八十章 大舅哥第一百零一章 疏通運河二第六十九章 倉部郎中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四十八章 遊覽開封第一百一十五章 刺殺到來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第七章 侍女香草第一百三十七章 金殿驚變第四十章 蘇家往事第十二章 雪梅詩會二第十六章 月到中秋第五十章 恩科備考第三十五章 見王安石第八章 食難下嚥第九十一章 東坡獻禮第一百五十四章 寧河之戰五第二百零二章 變法的序幕第二百零三章 兩曹尚書第四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運河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蘇陽的矛盾第三十章 瘟疫來襲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私鹽案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巨大黑幕第八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下大理第六十九章 倉部郎中第四十一章 臨別囑託第一百三十一章 衆美齊至第七十章 洛倉之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鐵劍滴血第一百三十七章 金殿驚變第四十二章 離開江寧第九十三章 齊人之福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運河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臨街刺殺第一百八十七章 救治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長第二十二章 秉燭夜談第八十四章 科學大牛第九十四章 茗煙困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段譽第六十六章 科場舞弊三第七十三章 官倉碩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