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雪梅詩會二

“蘇兄!”

“蘇兄來的正好,看看雲鶴先生這首寒菊!”

雲鶴先生,蘇陽也聽聞過,是宋國一名頗具才氣的名士,而且鳳骨傲然,曾經在朝堂爲官,卻因性格孤高最終歸隱山林。

數年之後,朝堂變故,他的冤家對頭倒臺,這纔再次入朝,如今在禮部任職,前兩次科考,也都是主考官之一。

主考官的喜好,歷來都是文人才子要研究的對象,因爲你的文章再好,跟主考官不對脾氣,也是白搭。

蘇陽和另外兩人打了招呼,也僅僅是記住了姓什麼,他看向那面前展開的卷軸。

寒菊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蘇陽看了,心中莫名的想到,這雲鶴先生,倒是跟自己前世有些相似,文人風骨,書生意氣,但這種性子,在朝堂之上,只怕很難立足。

而禮部,負責考覈,或許是他最爲合適的職務吧!

這樣的人,或者說前世的自己,蘇陽只能心懷敬佩,但是卻不打算再走一次老路。

原則底線不可破除,但人情世故,同樣不可能置之不理。

若不能爲官,如何爲民?

只要不是原則底線的事情,都是可以變通的。

“蘇兄,品評幾句吧!”一個跟蘇陽年紀相仿的少年說了一句,似乎等着蘇陽開口。

▲ тt kǎn▲ ¢ ○

此時,已經有七八個人圍了上來,雲鶴先生的詩詞被人追捧,也是人之常情。

“蘇某不過一後學末進,如何敢去品評雲鶴先生的詩句,不過這雲鶴先生的風骨,值得欽佩!”

“只是欽佩而已嗎?”一道聲音傳來,蘇陽看到孫廣明那傢伙又跳了出來。

不過對於孫廣明的話,蘇陽無意去接。

隨口問徐正涵,這首詩的來歷!

被蘇陽直接無視,孫廣明眼中閃過一絲不悅,但這時候再上去糾纏蘇陽,又顯得落了下場。

反倒是在他身邊,那個白雲聰接了話茬,“雲鶴先生文人傲骨,實乃我輩典範,不如今日,我們的詩會就以菊花爲題如何?”

“雲聰兄所言甚是,就以菊花爲題!”孫廣明立刻點頭,又有幾個人符合,這詩會的主題,變成了詠菊。

不過蘇陽對此,並沒有什麼興趣,跟徐正涵聊了幾句,又去看其他幾處字畫,品質參差,但似乎並沒有比那雲鶴先生的寒菊更好的。

或許是蘇陽那首無題四言詩,讓他在江寧也小有名氣,雖然這名氣,遠不及徐家贅婿更醒目,但那些雪梅詩社的成員,也都對他還算客氣,當然要出去那孫廣明和白雲聰了。

已經有人開始作詩,而這些詩句,有些是自己的,也有些是引用別人的,但都會提前說出來出處。

出口成章,一蹴而就的並不多,時常是有人說出來兩句,其他人幫着提意見修改!

這也纔有了點詩會的意思,不過蘇陽卻只是聽着,並沒有發表意見,也沒有做詩的意思,過猶不及,這種出風頭的事情,沒有什麼意義。

詩會舉行了一個多小時,已經有了七八首和菊花有關的詩詞,雖然沒有什麼流傳千古的名句,但也還算通順,其中兩首,頗有意境。

一首是孫廣明的題菊。

寒風瑟瑟吹滿園,百花零落秋葉殘。

唯見籬笆金菊色,獨立枝頭待春歸!

這一首題菊,只能算是打油詩吧,但至少意境算是出來了,而其效仿雲鶴先生的意境太過明顯,如果那雲鶴先生真的是根骨清高,只怕也不會喜歡這種穿鑿附會的東西。

另外一首,則是一個叫齊思遠的青年,寫了一首頗爲別緻的詠菊。

前歲秋日九月八,江淮岸邊近漁家;此去經年無覓處,何夕再來賞菊花。

蘇陽看了看門口,徐慧君還沒有回來,而此時,這雪梅詩會,似乎已經接近了尾聲。

“蘇兄,今日這詩會,可是慧君定下的,到了此刻,慧君不見蹤跡,而蘇兄又一言不發,怕是不合適吧!”孫廣明再次開口,將蘇陽扯了進來。

旁邊有傳來幾道應和聲,很多人也都好奇,這徐家的上門女婿,是真有詩才,還是上一次真的如有人猜測,是從其他地方抄來的。

“亦恆,來一首吧,慧君不在,我們幾個兄弟也是湊湊熱鬧,可都得看你了!”徐家的一個青年開口說了一句,此人是徐茂才老爺子兄弟那一脈的,如今已經淪爲徐家旁支,雖然衣食無憂,但談不上大富大貴。

其年紀倒是比蘇陽還大兩歲,蘇陽也只知道,叫做徐正坤。

這時候讓蘇陽作詩,顯然並非是真的擡舉他,而是想要試探蘇陽的虛實,順便出出他的醜,因爲徐家不少人都在傳,蘇陽之前那死生契闊的四言詩,是別處抄來的,否則,徐家調查的時候,怎麼會給他下一個平庸的評論。

蘇陽皺了皺眉頭,他並不想出什麼風頭的,自己如今的位置,有些尷尬,需要一定的存在感,但不能太高。

可現在,不說,卻是不行了。

“一時之間,倒是沒想到什麼好的句子,思遠兄,只能藉藉你得光交差了!”剛剛跟齊思遠相談甚歡,所以蘇陽纔會如此開口。

齊思遠比蘇陽大一歲,看起來倒是頗爲和善隨行的一個人。

從他這首詩就能看出,也是一個風流才子,因爲這淮河岸邊近漁家,這可不是真的漁家,而是淮河之中的畫舫,此去經年,覓的只怕不是菊花,而是某個絕代佳人。

“亦恆若能斧正,幸甚何之!”齊思遠笑着,做出一個請字。

而蘇陽上前,在齊思遠的那首詩邊,改了兩個字。

前歲秋日九月八,江淮岸邊近漁家;此去經年無覓處,何夕還來就菊花。

他只改了最後一句的兩個字,再來賞菊花,還來就菊花,聽起來就沒有那麼生硬了。

“妙哉,亦恆這兩字改的妙極,乃畫龍點睛之筆啊!”齊思遠撫掌而笑,連正主都說了,其他人又怎麼可能反駁。

詩會結束,徐慧君依舊沒有回來,但是卻讓人來說了原因,徐家有一批貨在途中翻船,雖然這損失,徐家可以承受,但產生的連鎖反應,卻需要及時處理,否則不能按時交貨,會對徐家的信譽造成嚴重的損害,她需要立刻調度,做出補救措施,而在這個通訊並不發達的年代,這種事情處理起來,實在麻煩。

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鹽案八第一百六十章 回贈龍淵第二十章 雪梅其一第一百二十章 爲帝擇後一第九十四章 茗煙困境第三十四章 初次登門第八十章 麻姑制餅第三十章 瘟疫來襲三第五十二章 相逢意氣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薦蔡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召見第一百零八章 安國公主第五十四章 科舉考試二第五十八章 牡丹花會三第七十六章 官倉碩鼠五第一百零八章 安國公主第三十七章 治國之論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二十八章 瘟疫來襲一第四十三章 赴京途中一第六十一章 牡丹花會六第四十七章 抵達京城第九章 一念之間第一百九十章 私鹽案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鹽案八第二十四章 宋國現狀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一百四十章 率軍出征第一百四十五章 崔遠來援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運河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千里良駒第一百二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三十一章 瘟疫來襲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寧河之戰五第四十二章 離開江寧第五十章 恩科備考第三十八章 開辦酒坊第一百零一章 疏通運河二第一百零六章 升職賜婚第五十五章 科舉考試三第一百零七章 聖賢有錯第一百七十七章 對策第七十章 洛倉之行第九十五章 教化邊民第二十四章 宋國現狀第一百七十七章 對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造訪劉法第九十一章 東坡獻禮第五十三章 科舉考試一第一百六十章 回贈龍淵第一百八十六章 瑞王趙佶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馬之殤第一百五十八章 吐蕃王的野望二第九十章 快速平叛第四十一章 臨別囑託第一百五十五章 寧河之戰六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奸若愚第一百七十九章 沈括的禮物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六十五章 科場舞弊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馬之殤第九十九章 師兄蔡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下大理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軍營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一百零五章 監軍童貫第一百六十九章 再臨大理第一百章 疏通運河一第二十二章 秉燭夜談第三章 徐家婚宴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軍營第一百九十五章 崇敏的野望第三十七章 治國之論二第一百零九章 終成眷屬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一百二十一章 爲帝擇後二第三十三章 義女鳳兒第八章 食難下嚥第九十八章 巧遇金臺第四十四章 赴京途中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鹽案八第七十章 洛倉之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官虹第一百三十八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奸若愚第一百四十五章 崔遠來援第一百章 疏通運河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鐵劍滴血第三十三章 義女鳳兒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后問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私鹽案五第七十章 洛倉之行第九十八章 巧遇金臺第七十三章 官倉碩鼠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造訪劉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寧河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