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貫穿多起兇案的宮廷秘藥

中原王朝的政權,往往爲天子選擇家世相對普通,品性上佳的貴女,甚至出身貧寒的女子當皇后,那是因爲皇權足夠強大,反倒要考慮遏制外戚的勢力,相比起來,遊牧民族的正妻主母,背後必須有強大的勢力支持。

衛慕氏就是銀、夏大族,絕對的党項貴族,李繼遷的母親就出自這個家族,到了李德明這一輩,夏州政權安定下來,正妻也是這一族的女子,如今的李元昊還是娶了又一位衛慕氏爲妻。

如果李元昊後來不弒母殺妻,那麼他的兒子很可能也會娶衛慕氏的女子,正如遼國帝姓耶律和後姓蕭的結合,統治階級被兩家大族壟斷,契丹人不姓這兩種,就是下層平民,得不到任何優待。

也正因爲衛慕氏的強勢,李元昊登基稱帝,在國內有窮兵黷武之兆時,這個大族甚至謀劃着廢掉李元昊,準備立另一位李氏子弟,繼續西夏的統治,結果被李元昊先下手爲強,全族沉河,掃清內部障礙。

現在還沒有到那個地步,衛慕氏依舊是夏州政權的統治階層,潘孝安接下任務後,馬上用錢收買四方館的護衛,密切關注西夏院中每一個進出的成員,最終瞄準了一位三十多歲,衣着得體的西夏漢子。

時間寶貴,他也不設計什麼偶遇,等在側門處,待得對方走出,直接招了招手:“來!”

西夏漢子稍稍打量,趕忙快步走了過來,到了面前,恭敬地作揖行禮,用發音古怪,但基本能理解意思的漢話道:“衛慕山喜,拜見上國使臣!”

潘孝安伸手扶了扶,特意語速放慢,讓對方能聽懂:“公孫使臣回京有言,他到興州後,都是由衛慕一族招待的,怪不得閣下看着就親近!”

“不敢!不敢!”

衛慕山喜有些受寵若驚,再度躬了躬身:“這是下臣該做的!該做的!”

衛慕一族十分親宋,當年李繼遷的母親衛慕氏被宋軍擒獲,太宗本要殺之,被宰相呂端勸下,將其安置在延州,善待之,直到老死,後來李德明請降,也有感於宋朝寬仁,善待其祖母之情,同時衛慕一族更與宋朝親近起來,往來商貿,愈發興盛。

所以李德明親宋,很可能是兩面三刀的隱忍,但衛慕一族親宋,那確實是真心實意的,他們在宋夏的貿易中獲利極大,一旦開戰,貿易肯定斷絕,李元昊野心勃勃,想要侵吞宋的疆域,衛慕氏卻很滿足於富足的生活,不願意冒這樣的風險,由此纔會堅決反對李元昊攻宋。

感情有,但更多的,必然是利益的抉擇。

潘孝安此時先從感情入手:“衛慕夫人賢德,是夏州最好的主母,今盛年早逝,望節哀!”

相比起披麻戴孝的李成遇,高聲哭嚎的使團成員,衛慕山喜之前的神情並不悲慼,這時聽了這話,反倒露出濃濃的傷心之色,趕忙道:“多謝上使!多謝上使!”

潘孝安配合着嘆了口氣,略作寬慰,順勢道:“有關衛慕夫人遇害的詳細,你可知情?”

“下臣……”

衛慕山喜滯了滯,親宋歸親宋,他畢竟是西夏人,也知如今是敏感時期,緩緩地道:“下臣並不知情!”

潘孝安語氣冷了下來:“怎麼?閣下也認爲衛慕夫人的遇害,與公孫使臣有關?”

“沒有!絕對沒有!”

衛慕山喜這次回答的倒是十分堅定:“上國使臣絕不會謀害我夏州主母!我族更從未有對上國不敬之意!”

潘孝安心裡挺看不起夏蠻子的,之前勉強表演了一番禮遇,此時哼了一聲,開始談利益了:“我等出使之前,朝堂已有商議,要關停邊境榷場,你衛慕一族向來與我朝和善,或許也要受些影響,回去早做準備吧!”

衛慕山喜面容劇變:“萬萬不可啊!”

潘孝安神色猛然沉下:“爲何不可!我朝使臣都害你夏州主母了,你們還想榷場開着?有這等好事麼?”

衛慕山喜面容蒼白,這下子也跟死了娘一樣了,漢話也變得結結巴巴起來:“不是我族……我族沒有……”

潘孝安冷冷地道:“我朝太后有言,開榷場,通貿易,是爲了讓夏州子民,感受到國朝的仁厚恩德,而非養出一羣喂不飽的豺狼來,你說是不是?”

衛慕山喜沉默下去,片刻後擠出一個字來:“是!”

潘孝安左右看看,轉過身去:“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願意的話,就隨我過來!”

衛慕山喜遲疑了一下,終究咬了咬牙,跟了上去。

……

“仕林!”

潘孝安走入屋內,狄進一聽他輕快的步伐,就知道必有收穫,放下書卷,正色以待。

“使團中確有不少衛慕族人,我找到的這個人叫衛慕山喜,是衛慕氏嫡親族人,和李元昊的妻子還是堂兄妹。”

潘孝安先強調了此人的身份,確實是能接觸到核心消息的,然後解釋道:“此人起初還想隱瞞,聽到榷場關閉就急了,講述了不少案件的細節!”

狄進道:“潘副使做得好!”

潘孝安嘿嘿一笑,開始講述案情:“衛慕夫人是中毒身亡,她近幾年身體不適,常飲藥酒,結果那日喝下沒多久,整個人就痛苦呻吟起來,王宮的醫師尚未趕到,她的臉上就露出了詭異的笑容,脖子不斷朝後仰,最終四肢也開始扭曲,死狀極爲悽慘!”

狄進皺起眉頭:“牽機引?”

潘孝安沉聲道:“不錯!這羣夏蠻子說,這中毒的症狀,是我宋廷秘藥‘牽機引’所致,有人當即要將公孫使臣扣下,李德明不敢觸怒我朝,選擇將公孫使臣速速送離出境,避免再生波折……”

狄進道:“夏州使臣前來遼庭控訴,只因爲毒藥出自我朝?”

潘孝安道:“還有一個人證,是衛慕夫人身邊的貼身婢女,此人胡言,公孫使臣與衛慕夫人有過爭執,說我國朝要逼迫李元昊入京,衛慕夫人疼惜兒子,苦苦哀求,公孫使臣只是一味逼迫,最後更交予了衛慕夫人一物,疑似劇毒!”

狄進了然:“所以他們的思路是,衛慕夫人實則是服毒自盡,雖不是我朝使臣直接殺害,但卻是逼殺,與兇手無異?那個證人跟着使團來中京了麼?”

潘孝安搖頭:“案發之後,衛慕夫人身邊的侍女和護衛都被看管起來了,但應該沒有跟來遼國,衛慕山喜並沒有在使節團中看到這些人。”

狄進總結:“人證提供模糊的動機,物證則是已經被死者服下的毒藥,十分牽強的栽贓……”

潘孝安冷笑道:“這羣夏蠻子想要栽贓,怎麼可能做得天衣無縫,必然是漏洞百出,以仕林的神探之能,若是親至現場,必定是輕而易舉地揭穿李氏父子殘忍的真面目!”

狄進目露沉吟:“仲禮以爲,真兇是李氏父子?”

“衛慕夫人畢竟是夏州主母,臣下敢害她?不太可能吧……”

潘孝安低聲道:“依我看來,不是李德明殺妻,就是李元昊弒母,衛慕一族確實親宋,他們父子若要反宋,自然要在內部清理這種反對力量!”

狄進贊同這個觀念,但微微搖了搖頭:“是這個道理,但現在並非好時機!”

潘孝安露出請教之色:“願聞其詳!”

狄進道:“在出使之前,我也認爲嫌疑人不外乎党項李氏父子,但在得知西夏使臣將這件事稟告遼庭,請求遼國作主時,反倒覺得那時的想法太絕對了……”

“李德明性情隱忍,能屈能伸,是夏州政權能有如今基業的關鍵人物,派人殺妻,實則不符其一貫的行事風格!”

“衛慕夫人在這麼敏感的時候死去,上下定生懷疑,不僅引發夏州內部的動盪,招致党項大族衛慕氏的不滿,還會讓我朝生出警惕之心,畢竟一位手段殘忍的夏州之主,是難以維持邊境太平的!”

“這真的值得麼?”

潘孝安琢磨着道:“確實不值得!那是不是李元昊做的呢?畢竟太后原本是要求他來京,解釋夏人諜細的事情,他不願上京,使出了這個歹毒的法子?”

狄進道:“弒母不比殺妻,即便是西夏党項人,也要遭到唾棄鄙夷的,對於如今尚且不是太子的李元昊來說,風險太大了!”

李元昊歷史上弒母,是因爲那時的元日天已經稱帝,清洗了衛慕一族及其黨羽的勢力,在西夏真正做到一手遮天,他本人又是極度的強權自信,根本不在乎道德上的罵名,所以才一杯毒酒,將親生母親毒殺。

可現在他甚至還不是太子,只是李德明的繼承人,這個時候弒母所需承擔的風險,就完全不是歷史上可比了,所以並不能依照歷史慣性,一開始就將之定爲真兇。

狄進換了一個切入案件的角度:“如今的夏州政權,是李德明作主,在面對我朝的質問時,此人難道就沒有別的方法應對,必須要將事情做絕麼?”

“夏人顯然還未做好準備,他們希望繼續發展壯大,不願我朝馬上針對,如果衛慕氏之死是爲了反宋,就是本末倒置了!”

“何況公孫明遠出使西夏,是第一批使臣,但凡外交施壓,都是循序漸進的,衛慕夫人遇害,如果完全是爲了緩解壓力,是不是太快了?”

潘孝安恍然:“對啊!外交往來,至少要脣槍舌劍,鬥上幾個回合,哪有一上來就殺妻的,可如果不是李德明和李元昊,那又會是誰殺害了衛慕氏呢?”

“李氏父子並未擺脫嫌疑,只是說兇手的範圍可能更大,此案的背後,不是我們原先所想的那麼簡單!”

狄進目光微動:“衛慕山喜是一個很重要的線人,能夠幫我們進一步掌握案件的細節,你和他見面時,可有旁人看到?”

潘孝安道:“我特意選了個偏僻的地方,應該無人注意,但衛慕山喜離開夏人使團的時間有些長,或許不是那麼好糊弄的……”

狄進叮囑道:“接下來伱多多與之接觸,但不要避着人,在四方館的見證下,光明正大地往來!”

潘孝安先是一怔,然後仔細想了想,頓時一驚:“私下往來,對方會有危險?明白了!”

再覈對了細節,這位副使告辭離開,狄進稍作思考,將擅長醫術的道全喚了進來:“彌勒秘藥和破解藥方,你還記得麼?”

道全立刻回答:“當然記得!”

狄進凝聲道:“那麼牽機引呢?你能配出來麼?”

道全皺眉:“此毒的配方我已經有了數,但主藥極爲稀有,應是西域流傳過來的藥材,我手中沒有,是配不出來的!”

狄進並不奇怪,只是驗證了想法。

根據後世的分析,牽機引主要由中藥馬錢子製成,而馬錢子的藥用信息,最早記載於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正名“番木鱉”記錄,認爲它主治“傷寒熱病,咽喉痹痛,消痞塊”,但對其毒性強調較少,只說“或雲能毒狗致死”。

而再晚些的《本草原始》,則着重指出了馬錢子的劇毒性質,稱其“能毒狗至死,亦能殺飛禽,今人多用毒烏鴉”,由此可見,馬錢子在明朝逐漸普及,藥學家對其毒性的認識,也在進一步加深。

之所以是這樣,因爲這玩意是洪武年間從國外明確進貢,在西南開始種植,並非土生土長的藥品。

現在還是北宋年間,相隔三百多年,當然更加稀有,道全分析是從西域傳來的秘藥,由此稀少,是很正確的。

那麼……

兗州時期,大榮復手持彌勒秘藥,給關鍵人物下毒,籍此控制影響朝堂中人,希望達成造反的目的,結果功敗垂成,連秘藥和配方都被破解;

京城裡面,曹利用的侄子曹汭之死,也是被牽機引毒殺,兇手是寶神奴,但後來寶神奴被抓,主要重點放在“金剛會”上,這份毒藥倒是被忽略了;

而現在,西夏興州的主母衛慕氏之死,居然也表現出牽機引的中毒症狀。

狄進徹底重視起來:“一種稀有的宮廷秘藥,卻在多地兇案裡,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絕非巧合!”

第兩百七十二章 太后特賜五品服第三百七十四章 當狗有什麼不好!第五十二章 這次是真丟了第八十三章 幷州神探狄仕林(第四更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三章 七爺:區區三個趕考士子,看我怎麼拿下!(第三更)第三百零三章 殺人案轉爲輿論戰第一百零三章 皇城司:我們還沒來得及污衊他,竟然先被污衊了?第兩百四十四章 神了!真神了!第三十九章 越獄第兩百五十章 乾脆利落的收網第四百零六章 合格的偵探要從不經意的話語中,將疑惑解開~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十五顆頭顱被發現了?(第三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人升上雲巔,一人墜入深淵第一百零六章 破案(第一更)第九十章 此等小案,也要陳堯諮過問?(第四更爲盟主“風起隴西”賀)第七十九章 神探也這麼能打?第一百九十二章 狄湘靈的長風鏢局第兩百二十五章 既然都去兗州當官,何不一路同行?第四百一十五章 讓“英雄”查“英雄”,讓“好漢”查“好漢”第一百四十三章 讓仇人生不如死!(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重新認識一下,萱娘!第三百五十九章 讓遼人教西夏何爲上下尊卑第三百四十章 強強聯手第三百三十六章 展仲的死亡信息第三百二十七章 公孫策不正是御史言官的最佳人選?第兩百八十九章 兇手現形第四百零三章 《五鼎分屍奇案》第二十三章 破案了嗎?如破!第三百九十九章 趙禎:朕覺得給仕林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大!第三百二十五章 這下是真的乖乖談條件了第三十五章 《遼國暗諜抓捕事件》第兩百二十七章 呂家車隊有罪惡啊!你看,死人了吧!第三百零六章 年輕人不講武德第兩百三十六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盜匪第三百五十五章 盜首:我怎的不知道摸金校尉這麼牛逼?第一十一章 三千貫酬謝,穩了!第兩百九十三章 審問,就是在誅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劍指省元!最有含金量的頭名!(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駙馬,你知道“和離”嗎?(第三更)第兩百六十章 被少年偵探吊打的提刑官第三十八章 打草驚蛇第兩百二十九章 朝堂重臣的格局第兩百零三章 一切盡在更新裡第兩百三十三章 十幾年的刑名,就是這樣糊塗斷案的?第四百一十二章 真展昭一擒白玉堂第二十一章 嫌疑人三去其一第三百三十章 請閣下赴‘死’第六十一章 暴風雪客棧第三百四十三章 在朝堂中的份量,已經不可忽視了!第四十三章 重新認識一下,萱娘!第三百六十章 只要你們,將與神探直接對決!第九十三章 劉從廣之死(第三更)第九十二章 夜間看偵探小說的,不是書迷,就是……(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爲了查案,小抄一首第三百零九章 我知道“大爺”是誰了第兩百三十七章 《知州之子綁架事件》第兩百九十七章 專業的領域交給專業的“人才”第四百一二十章 “長春”,你終究逃不掉!第七十一章 祖傳釣魚絕技第三百四十八章 給你們一個不被我無視的機會第三百九十四章 知道什麼叫班門弄斧麼?第兩百七十九章 每天都給遼國使節一個新驚喜第二十七章 翻案第一百零五章 兇手再是清理痕跡,也有防不勝防的地方!(第三更)第一百一十八章 佛法做不到的事情我來做(第一更)第六十九章 朱兒的推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經他人苦,不知他人有多苦(第二更)第二十八章 洗冤第三百七十二章 遼主中了宋人的“奸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力壓天下四百軍州,令人心服口服的省元魁首(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暴風雪客棧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第一人的神功秘籍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假“金剛會”》(新年快樂!)第一百四十六章 絕望的人是不會讓同夥好過的(第二更)第三十四章 解試報名第三百六十七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兩百五十二章 呂公孺拜師第三百四十八章 給你們一個不被我無視的機會第兩百一十一章 五張儺面,可殺二十人否?第兩百二十章 從死第一個人開始,就不能停下來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居然是他!第兩百四十一章 破局的關鍵第一百七十七章 最高明的審訊,往往讓犯人覺得優勢在我(第二更)第三百九十六章 夏竦:我堂堂宰執怎麼就拿捏不了一個小輩呢?第兩百零七章 此事必有蹊蹺第兩百三十九章 能打死的,就別嗶嗶!第兩百八十九章 兇手現形第一百六十八章 趙禎:我只信任一個人!(第二更)第兩百零一章 三位神探對案件的剖析第兩百零三章 一切盡在更新裡第兩百零八章 《“極樂淨土”的名單》第一百九十一章 “兄友弟恭”“相親相愛”“整整齊齊”第四十四章 案件變更——《官家生母謀害事件》第四百零六章 合格的偵探要從不經意的話語中,將疑惑解開~第三百七十五章 元妃:裁員裁到了大動脈?第兩百二十二章 “金剛會”六人衆的代號第五十九章 送別第一百四十五章 書迷趙禎終見解元郎(第一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不是你丟了兒子,你叫我拿什麼冷靜!(第一更)第兩百零八章 《“極樂淨土”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