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劉筠:老夫自己來答,也不過如此了!(第二更!)

國子監外。

候考的學子家人們,安靜地等待,說是鴉雀無聲誇張了,但也小心翼翼,好似在外面聲音稍大些了,都會影響裡面的發揮。

可實際上,相比起秋闈,春闈可是在元月考,這個大冬天的日子,有的地方還在飄着雪呢,等在外面的家人僕傭們往往也是裹着厚厚的衣物,哆哆嗦嗦的。

估計很多人不想等,但這場考試終究太重要,又不得不等。

狄湘靈則沒有來。

前一場解試時,她確實是緊張的,現在則十分放心,覺得六哥兒絕對鎮壓全場,何必在考場外浪費時間?不如去多做做自己的事,以後還能多幫些忙~

在外面的,只有林小乙、穆老道、鐵牛和遷哥兒。

林小乙和穆道人站在一起,這位老道士的氣色已經好了不少,此時正雙目微閉,喃喃低語。

林小乙跟這位十分和善的老人家也熟悉了,等他停下,才低聲問道:“穆老是不是在卜卦?”

穆道人低聲道:“老道在向天尊禱告,保佑公子高中,如公子這樣的官人,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爲他禱告的。”

林小乙誠懇地道:“我也想學。”

穆道人笑了笑:“回去教你,還有許多道教的竅門,以後你分辨遊方道士,到底有沒有真才實學,可以用上!”

林小乙連連點頭:“多謝穆老。”

話說自從有了鐵牛哥哥四人,他在家中的活就少了許多,畢竟公子本來就不是什麼苛責之人,以前忙碌主要還是下人太少,現在當然就輕鬆了。

不過林小乙沒有被安逸消磨了上進之心,將平日裡的時間好好分配,一部分用來讀書習字,爭取做一位合格的書童,一部分用來習武打基礎,不辜負那位車伕的指點,最後一部分則聆聽這位老人家講當年的趣事,現在還能多聽一聽佛道的知識,增長見聞。

“出來了!”

正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運,鑼鼓聲響,林小乙眼睛瞪大,興奮地看到國子監的大門緩緩開啓。

大約等了一刻鐘,腳步聲傳來,士子們終於走了出來。

狄進沒有刻意加快腳步,依舊是第一批出現的。

一場省試,好似耗盡了許多人的心力勁,不少人手腳麻木,慢吞吞地往外移,眼神裡都帶着幾分空洞。

幷州的楊文才便是如此,相比起考前的信心滿滿,一州解元總能在禮部榜上混一個名字,現在的他則失魂落魄,滿是懷疑人生。

就連幾名久負盛名的才子,都回憶着方纔的答卷,眉宇間難免帶着幾分懊惱,其中就包括歐陽修在內。

他是不慣着西昆體的,用的是韓愈的文風,但相比起解試,總覺得這次自己的才華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不由地有些喪氣。

王堯臣看了眼歐陽修,就彷彿看解試的自己,再看腰桿挺得筆直,閒庭信步往外走的狄進,暗暗苦笑。

他有種感覺,此屆的省元,應該沒有懸念了。

……

當士子們全部離開貢院,試卷經過一番更加嚴密的糊名、謄錄處理後,已經送到了考官們分房評閱試卷的場所。

主考官劉筠,四位副考官,再加上諸多閱卷官齊聚一堂,看着考卷來到面前,依次分發。

劉筠當了一任副考官,兩任主考官,可以說是駕輕就熟,由他坐鎮,大夥兒的氣氛也偏向於輕鬆,並沒有外面學子想象中沉悶肅穆的場面。

而劉筠在批閱前面十幾份試卷時,還別出心裁,多多關注了一下策論。

這是因爲上一屆科舉,他看中一位叫葉清臣的士子,所寫的策論很閤眼緣,拍板將之升爲第二名,“宋進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

既然開了這個先河,劉筠當然希望有學子的策論能再給自己眼前一亮的感覺,但看了十幾份後,覺得寫得着實普通,甚至可以說是天真。

劉筠暗暗搖了搖頭,覺得錯在自己,不該將不必要的希望寄託在士子的策論裡,端正了態度,重新開始以詩賦爲重心。

這就比較枯燥了。

西昆體,西昆體,西昆體,還是西昆體……

再精麗的文風,再優美的詞句,看多了也是會麻木的,會感到毫無特色,甚至讓他很難分出高下來。

這正是劉筠最近在尋求“變”的原因,他崇尚這種詞章豔麗,用典精巧的美好,但也覺得士林的風氣越來越空洞,一味堆砌辭藻,追求華麗,真情實感越來越缺乏,這當然是不行的。

“嗯?”

正想着後人會如何看待西昆體,一篇答卷出現在面前,令劉筠眉頭一揚。

不是西昆體。

不僅不是,甚至不是駢文,完全不重文字優美,走的是平易曉暢,嚴謹周密的文風,通篇讀下來,磅礴大氣,頗有才華,字裡行間卻又流露出一種桀驁。

這種感覺在後面的策論裡更加明顯,有些說辭甚至帶着幾分教育之意。

劉筠皺起眉頭。

說白了,他認爲現在的西昆體,正朝着不好的方向發展,但驟然換成別的文風,他也會很不習慣,何況是這種完全唱反調,還鋒芒畢露,指點江山的。

劉筠作爲名滿天下的大儒,受到了後輩士子的不尊重,當然感到很是不悅。

哪怕寫四平八穩的文章,以純正的儒者風範,展現自己的文采,他也是能採納的,但這種狂生,便是不撞到自己手中,由別的考官批閱,最後也通不過自己這一關。

以他大儒的見識,隨隨便便就找出了幾個錯誤,大筆一揮,在卷末一勾。

這就是黜落。

將這篇不知天高地厚的答卷拿開,直接歸入落榜的那一堆,劉筠又拿起一份答卷。

與剛剛那片比較,詩賦的才氣高下一目瞭然,但這篇的策論寫的不錯,有些觀念言之有物,可見是一位重實務的士子,劉筠頗爲欣賞,準備將之留下,頂多排名靠後,以示公平。

就這般,一篇篇改過去。

過關的答卷,有才華出衆的,有觀念略顯新奇的,有基本功極爲紮實的,但若說給劉筠帶來多大驚喜的,一份都沒有。

“此番頭名,估計難定了……”

省試批改答卷有十天的時間,即便四千多份考卷,這麼多考官一起批閱,也不至於要如此長,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時間,就是拿來討論名次的。

畢竟省試不比解試,省元即便在文壇士林中,也是很有含金量的,排出的第一人當然要服衆,不顯得他們這些考官失職。

“劉公,請看一看這份考卷。”

正想着呢,同知貢舉的翰林學士,將一份考卷遞了過來。

劉筠知道,這種要給自己過目的文章,往往是寫得極佳的,或者極具爭議性,就連副考官也不知如何判斷。

“咦?”

接過時,他已經比別的答卷提了一份精神,很快更是眼睛一亮,微微有些佝僂的腰背一挺,仔細看了起來。

這是某位名字很上進的士子答卷。

對於後世人來說,西昆體的劣勢其實一眼可見,便是它注重藝術形式,大於藝術內容本身。

原因在於,西昆體的開創者,大多數是有身份地位的人,這些人或出身高貴,家境優渥,或當了高官後,生活富足清貴,忘了以前貧苦的日子,反正就是體會不到人世疾苦。

所以他們的文章天然富有貴氣,也追捧這種貴氣,但與之對應的,就開始缺乏真情實感,少了現實色彩,千篇一律,思想匱乏。

反應到具體題材上,西昆體越來越侷限在懷古詠史、傷春悲秋、流連光景等等不接觸現實生活的內容上,這也是後來西昆體沒落的根本原因。

但這種根本原因,是劉筠無法參透,或者說不願意參透的。

所以這位上進士子沒有像某位大才子一樣,硬要與主流對着幹,而是使了個巧妙的法子,讓詩賦裡擁有富貴氣的人,也開始下沉,關心起了百姓疾苦。

劉筠看得眼睛大亮,一個妙字險些脫口而出。

身爲大儒,他就很關心民間疾苦啊!

此時此刻,劉筠思路大開,只覺得以前朦朧但已經接近的想法,瞬間變得清晰起來,再看這篇詩賦,竟如同看知己一般!

再看經義,雖有少許疏漏,卻也展現出了紮實的文學功底,省試能如此已經很不容易了。

最後看策論,文風嚴謹周密,四平八穩,不浮誇,不空談,完全不賣弄學識,但不少觀點確實言之有物。

可見這位士子肯定是經歷了不少實務的,哪怕不如經年入仕的官員,也絕非埋頭苦讀,不理世事之輩。

劉筠連連點頭,再從頭到尾,把考卷審了一遍,腦海中就浮現出一位既富貴,又親民,既胸懷天下民生,有着純正端莊的沉穩,爲人又謙遜踏實,不驕不躁,不矜不伐的才子形象。

比起之前那一味賣弄的,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劉筠撫須,終於忍不住道:“便是老夫來答此卷,也不過如此了!”

左右的考官們聽了,不禁爲之動容。

文人誇讚,難免有誇張,此言自是不必完全當真,但身爲知貢舉,這個評價當真是高到不能再高了。

何況劉筠還是在士林裡的領袖人物,此言傳出,這篇答卷的考生,如果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士子,那將直接名動京師!

而劉筠愛不釋手地摸了摸答卷,只可惜這不是殿試,並不能親眼看到這位考生的字,只有謄抄的版本,然後將它遞給了另外三位同知貢舉。

省試不需要定前三名,頭名的就是省元,又稱省魁,而省元的答卷需要給衆位考官傳閱,讓衆人點評後,再行定奪。

當然話雖如此,但就連同知貢舉,都不會否定知貢舉的決定,其實就是走個過場。

果不其然,這份答卷本就是一位同知貢舉舉薦的,他自是認可的,另外三位見了,也是連連頷首,不吝讚美之言。

也不是所有人都覺得大讚,有些考官覺得也就那麼回事,經義十分紮實,策論有些能耐,詩賦稍顯浮誇,不過確實與別的西昆體不一樣,水平倒也不俗。

只是綜合來說,完全沒有驚豔到那種才華橫溢的地步,不太明白這位主考官爲何如此激動。

但人家就是激動了,他們又做不了主,也就不開口討嫌了。

眼見考官予以一致認可,劉筠沉下心來,將接下來的答卷紛紛看完,其中也有一些水平上佳的,但終究都不如方纔那份,頗有些迫不及待地拿起答卷,予以拍板:“今科尚書省禮部試頭名,便定於此捲了!”

衆人自然沒有反對,然後將剩下合格的試卷,聚到一起,根據判卷評價,開始排名。

這個排名除了前面的十位,可能會被要求展出試卷外,後面並不需要太過計較。

因爲省試最關鍵的就是省元,後面並無什麼影響,而殿試就不同了,殿試關係到是進士及第、同進士出身還是同學究出身,排在最後的甚至會試銜,對於日後的官路影響還是極大的。

所以把詩賦文章好的排在前面,以示公平,後面的就依次順位便是。

最後衆考官算了算數目,通過省試的各州舉子,居然才三百四十二人。

朝廷的人數是有要求的,“進士奏名,勿過五百人,諸科勿過千人”。

但說實話,這三百多人實在少了些,四千多名舉子,連十進一的比例都沒有。

可劉筠並不準備濫竽充數,尤其是那種狂生,不給他一個教訓,好好磨礪一番,來日怎生大器,淡然道:“爲國取士,如此足矣!”

“是!”

衆考官領命,然後終於到了每屆閱卷後的保留項目,揭開名錄。

實際上在閱卷過程中,考官也會對熟悉的文風加以推測,國朝賭博風氣嚴重,有的還會私下裡開個小小的賭約,以此怡情,尤其是頭名省元到底是何人。

此時大家視線交錯,齊齊湊上去,看着劉筠將頭名案卷的糊名部位緩緩揭開,公示出來。

當那個名字出現在視線裡,衆人有的懊惱,但大多都撫須微笑,露出就知如此的表情:“果然是他!”

第兩百二十四章 官家成長了,大家都很欣慰第兩百五十一章 滅了你的傲氣,破了你的底氣第兩百六十六 你看!他們急了!(除夕快樂!)第兩百二十九章 朝堂重臣的格局第八十二章 鄰居姓公孫(第三更求訂閱!)第五十四章 叛徒不妨現在就處置了吧!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下師出有名了!第四十九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三百八十二章 跟李元昊不用講什麼江湖規矩,併肩子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狄正使就是現實版李雙鷹啊!第一百五十五章 解元隨身帶一根鐗,不是很合理嗎?(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九章 《給神探的挑戰信》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年前的真相,竟然是這樣麼?(第一更)第一十一章 三千貫酬謝,穩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讓仇人生不如死!(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包拯:給京師一點小小的死神震撼!(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盼着與包拯、公孫策共飲的一天,早日到來(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三章 都來拉攏第三百四十四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百七十七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陪伴第四百零三章 《五鼎分屍奇案》第一百四十一章 駙馬,你知道“和離”嗎?(第三更)第一十四章 書院錄取通知書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回旋鏢來得也太快了!(第一更)第兩百七十一章 真是後生可畏!第六章 《富家子女連續綁架事件》第兩百八十三章 功勳舊臣不允許提功勳第四百一十一章 與“陷空”的較量剛剛開始?不!已經結束了!第六十六章 查案不忘上進第四百零一章 國朝哪來這麼多的貪官,說白了不就是內鬥嘛!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小乙:公子身邊的人有點強……(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夜間看偵探小說的,不是書迷,就是……(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五章 合着你連中三元包括武狀元啊?第兩百二十九章 朝堂重臣的格局第兩百三十八章 姐姐出馬第一百六十四章 省試還是去看看榜,不然太裝逼了!(第三更)第九十六章 公孫策與狄進的推理碰撞(第三更)第九十七章 《蘇無名傳》多了兩位讀者(第一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的爭取主導權第一百章 公孫策:我都急死了,你怎的還能穩坐釣魚臺?(第一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曙光初現!暗號留下的關鍵線索!(第二更)第九十九章 謝謝死者的京師五套房(第三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一切爲軍事服務的狂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頭名解元,非這位學子莫屬!(等待更新)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年前的真相,竟然是這樣麼?(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九章 趙禎:朕覺得給仕林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大!第兩百七十九章 每天都給遼國使節一個新驚喜第三百六十一章 貫穿多起兇案的宮廷秘藥第兩百一十五章 讓呂夷簡見識見識什麼叫五代遺風第兩百八十章 這個真相特別勁爆第四百一十二章 真展昭一擒白玉堂第三百一十八章 《渤海王國的秘傳寶藏》第九十八章 姐,你是我的眼!(第二更)第兩百零五章 “三爺”與“六爺”第三百一十九章 封你爲北俠第一百四十四章 現在該稱駙馬一聲“中貴人”了(第三更)第兩百四十八章 二當家的真實身份第兩百八十六章 一個名字引發的線索第兩百四十三章 他以爲他是神人麼?說剿匪就剿匪?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第一人的神功秘籍第兩百零七章 此事必有蹊蹺第一百六十二章 考場大魔王再度降臨(第一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家在看榜時,解元在備考(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四章 知道什麼叫班門弄斧麼?第兩百九十七章 專業的領域交給專業的“人才”第一百六十八章 趙禎:我只信任一個人!(第二更)第兩百二十六章 和神探同行,你們有福氣了!第八十七章 盼着與包拯、公孫策共飲的一天,早日到來(第一更)第八十九章 不收拾一下外戚,好意思叫讀書人?(第三更)第二章 銅錢油花第六十五章 雪地謎團第兩百五十二章 呂公孺拜師第兩百零六章 丐首裡的超級鹹魚第一百八十九章 《給神探的挑戰信》第三百六十章 只要你們,將與神探直接對決!第兩百零七章 此事必有蹊蹺第一百九十四章 八大王的末路第一十六章 幸福的煩惱第四百一十七章 核心動機!真相大白!第三百四十九章 快別熱身了,你打不過這個宋使啊!第二十三章 破案了嗎?如破!第兩百一十三章 苦一苦武人,罵名他們來擔!第一百八十八章 榮婆婆:狄省元的人還怪好的!第兩百四十三章 他以爲他是神人麼?說剿匪就剿匪?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覺得我又行了!第七十章 客棧裡竟有河東神探?第三百三十六章 展仲的死亡信息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李元昊過來解釋解釋!第二十九章 兇手居然是他?第六章 《富家子女連續綁架事件》第一百二十五章 到底是誰把誰放在火上烤?(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家在看榜時,解元在備考(第一更)第七十三章 鬼也有冤第三百六十六章 施壓!成名!第四百零八章 犯人有權貴庇護?狄三元就是權貴!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后:不愧是狄樑公的後人,太讓人驚喜了(第三更)第五十章 我是讀書人第兩百三十八章 姐姐出馬第一百八十九章 《給神探的挑戰信》第三百二十章 邀請北俠攻略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