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援兵

李庭芝最近非常心煩,他已經快要發瘋了。原因正是來自於背後的朝廷,這短短一個月之間他已經連續接到了來自於朝廷的三份聖旨,上面寫的內容卻只有一個,那就是立刻回師勤王,救援臨安。

李庭芝不是不想回去,但問題是他現在根本就走不了,因爲元軍已經針對他做出了相當細緻的安排,因爲他們都知道李庭芝還是非常厲害的。

想當初在龍尾洲支援襄樊失敗之後,賈似道自己擔任了京湖宣撫使,而讓李庭芝暫時任揚州知州,不久又因爲大兵在巴蜀一帶,於是奏請擔任峽州知州,以防守巴蜀長江出口。

後來朝廷任命趙與訔擔任淮南制置使,李應庚擔任參議官。李應庚指揮兩路兵駐紮南城,大暑中渴死的有幾萬人。

蒙將李璮觀察他沒有謀略,攻奪漣水三城,渡過淮河攻奪南城。鄂州兵解圍,李庭芝服母喪離職。朝廷議論選擇駐守揚州的將帥,宋理宗說:“沒有哪個比得上李庭芝。“於是奪情主管兩淮制置司事。李庭芝又打敗李璮的軍隊,殺死其將帥厲元帥,平定南城而回。之後李庭芝又在喬村打敗李璮,攻下東海、石圃等城邑。景定三年,李璮投降,遷徙三城的民衆到通州、泰州之間,李庭芝趁機又攻破了蘄縣,殺死守將。

之後他再次回到揚州,而這一次已經是他第二次來到這裡了。

他首次到這裡的時候,揚州剛剛遭受水災,房屋全被沖毀。揚州本來是一直都在依靠鹽業獲得利益,而此時製鹽亭戶大多逃走,公私鹽業都很蕭條。

於是李庭芝全部貸給民衆所負的欠款,借錢給他們修房子,房子做成後又免除了他們所借的錢,共一年,官府民居都修好了。同時他開鑿運河四十里到金沙、餘慶鹽場,以節省車費運輸,並且還疏浚其他運河,放免亭戶負鹽二百多萬。產鹽戶民衆沒有車運的勞苦,又能夠免除所負的鹽債,逃出去的人都回來了,鹽業之利迅速興盛。

李庭芝又命人修築高大的城牆圍起來,募集汴京以南的流民二萬多人充實城中的人口,有詔令命爲武銳軍。又大修學校,教以《詩》、《書》,做俎豆,與士大夫們修行習射之禮。郡中發生水旱災荒,即命令打開官庫,庫藏不足就以自己的私人財產來賑濟災民。揚州的民衆感恩戴德,敬之如父母。劉粲從淮南進京入朝,宋理宗皇帝詢問他淮南的事情,劉粲回答說:“李庭芝老成謹慎,軍民相安。現在邊防不感到驚懼,百事都已做好準備,都是陛下委任的人選所取得的成效。“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揚州便和李庭芝結下了不解之緣,整個揚州的百姓也都願意和他並肩作戰。

不過由於龍尾洲的失敗他也受到了牽連,被賈似道罷官與京口,但很快韃子的軍隊就奪下了襄樊,這也讓賈似道非常驚恐,所以便再次啓用了李庭芝,而這一次還是讓他回到揚州。

這一次李庭芝在揚州可謂是如魚得水,他率所部軍隊堅守郡縣城邑,李虎拿招降榜到揚州招降,他毫不猶豫殺了李虎,焚燬了招降榜。總制張俊出戰,拿着孟之縉的書來招降,李庭芝焚燒了招降書,砍下張俊等五人的腦袋示衆於市。

而後調苗再成在南面作戰,許文德在北面作戰,姜才、施忠在城中接應防守,當時他拿出黃金、絲帛、牛肉美酒宴請犒勞將士,人人感他恩義願意爲之死戰。

可是他所面臨的敵人也在不停的增長着,首先是范文虎的到來,然後是夏貴也跟着到來參戰,這麼一來一個小小的揚州竟然要面對將近十五萬敵人,而此時揚州城內的士兵不過三萬餘,好在此時揚州的百姓也都自發上城幫助防守,這才讓元軍沒有辦法奪下此地。

可是張弘範在拿下房縣之後,伯顏對他很是欣賞,也認爲該是他出來活動一下的時候了,於是乎他就派到了揚州,和李庭芝一對一,這一下李庭芝可真就受不了了。

公道的說李庭芝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他的指揮能力和行政能力都是大宋數一數二的,可問題是這個時代軍事能力比他突出的人還是數不勝數,像張弘範絕對就是其中之一。

張弘範到達之後,根本就沒有着急攻城,因爲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揚州很可能會變成下一個襄陽,他採取了一個更加穩妥,但卻更加狠毒的辦法,那就是在揚州城外建造大量的防禦工事,這一下可算是徹底將揚州封鎖住了。

揚州本來就是個產鹽之地,並不產糧食,而張弘範將城外本來就不多的糧田困死之後,揚州瞬間就陷入了地獄之中。

“大帥,看來我們必須要突圍了。我們要是繼續在這裡待下去,那等待我們的就只剩下餓死了,戰士們應該在戰場上廝殺,不應該被餓死的。”姜才滿臉憂色的站在李庭芝的身後,一字一句的說着。

姜才亳州人,少年時便已善戰聞名,史書中說他“才知兵,善騎射,撫士卒有恩,至臨陣,軍律凜凜”可惜他是北歸之人,所以一直都得不到重用,也是一直到張世傑得到重用之後才終於嶄露頭角,而李庭芝由於有了張貴兄弟的往事,對於這些人一向都是禮遇有加,所以姜才也心甘情願供他驅策,這兩個人可以說構成了一個非常出色的組合。

“城中糧食不多了,看來你說得對,我們必須要突圍了。”李庭芝的話音沉重,每說一個字彷彿都有千斤重擔壓在他的背上似的,那是因爲他的背上長了一個瘤子,現在別說打仗了,就是坐着都痛的要命。

“大帥,您的後背”姜才也看出了李庭芝的不舒服,當即開口詢問。

李庭芝一擺手“無大礙,只是最近火氣甚大,這個時候我們自保都成困難,哪裡還能有精力去管臨安,可是朝廷偏偏三番五次下嚴令我們必須回援,看來這一次就是我們弟兄的最後一戰了。”

第186章 震盪(上)第203章 水軍(上)第103章 新式武器第三十九章 覆滅(二)第八十四章 張貴的算計第115章 海戰(四)第五十四章 又一個麻煩第119章 密謀(上)第102章 冷雨夜(一)第七十六章 漕幫(三)第六十七章 大勝第四十四章 光明之路第九章 彼此算計第八十三章 手段(上)第156章 元人的勇氣(中)第二十二章 戰房縣(二)第130章 扮豬吃老虎第五十四章 夜襲(中)第二十一章 戰房縣(一)第五十八章 水軍第十三章 我們來了第五十三章 夜襲(上)第四十章 狂妄(下)第129章 死戰(一)第七十六章 動手(三)第113章 今天就是今天了(三)第175章 朝廷的安排第三十八章 運氣(上)第二十三章 戰房縣(三)第186章 連環局(三)第六十九章 豬隊友(下)第十三章 目標龍尾洲(一)第191章 阿術的決心第133章 死戰(五)第130章 扮豬吃老虎第136章 鬧事第153章 突圍(四)第120章 撤退第九十章 一戰成名(三)第七十四章 動手(一)第150章 突圍(一)第170章 新市場第二十九章 戰房縣(九)第九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九十章 過年好第三十章 有點無奈第170章 新市場第103章 新式武器第194章 炮灰第四十五章 計劃(上)第三十三章 攻破水寨(一)第131章 混亂的局面(下)第二十五章 戰房縣(五)第九十二章 最終談話(上)第一章 祭天第六十章 攻防戰(二)第124章 臨安(下)第204章 改變策略第二十三章 立功心切(上)第184章 時代序幕第八十二章 真實實力第八十七章 鬥(下)第173章 張弘範的機會(下)第八十五章 驅逐韃虜第三章 首要問題(下)第八十八章 熱血男兒(上)第七十六章 關鍵一擊(一)第四十七章 不準害怕第201章 沒有結尾的偷襲(上)第134章 臨安的二韃子引子第七十八章 未來規劃第160章 雪恨(上)第十七章 商議第178章 婚禮準備第163章 西域軍團(中)第四十六章 大哥(三)第115章 鞭笞第四十九章 該爆炸了第三十五章 困境第169章 無人之地(下)第七十章 決定第194章 江鑄現身第八十九章 熱血男兒(下)第四十三章 是時候了第104章 沒良心炮(發重了,不要重複訂閱)第172章 張弘範的機會(上)第三十五章 攻破水寨(三)第九十九章 喚醒更多的人第四十章 狂妄(下)第四十一章 天變(二)第七十七章 進城(二)第116章 雪恥第174章 迷惑第二十六章 倭國有變(中)第155章 突圍(六)第二十五章 戰房縣(五)第101章 信心(求收藏)第117章 今天就是今天了(七)第十八章 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