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

李一功的人馬悄無聲息地到達北門的時候,可不巧得很,梁國榮剛好從北門外一相好的家中回來,帶着有六百多的兵士。

當梁國榮的人馬到達北門時,李一功已經在周圍安下營寨,梁國榮一到北門,就發現情況十分不妙,見李澤擅開城門,不由大怒,萬一宋軍人馬來攻,他的六百多人馬必然潰於北門之外。於是他趕緊讓親衛希望迅速進入城內,城裡聽說樑大人的已經回到,就打開城門,先將梁國榮和他的親信幕僚以及親軍放進去,然後再讓他的大隊人馬入城。

正在這時,由李一功率領的先頭部隊一部分人馬剛好來到北門,看見西夏軍正在進城,認爲這是大好時機,便隨在他們後面,向城內擁去。本來西夏兵見宋軍來了,更急着要進城逃命,不願作戰;宋軍想混進城去,也不同西夏兵作戰,雙方都爭先恐後地往城內擁去。

鎮守北門的西夏副將領是個十分機警的人,他發現擠進城的,既有梁國榮的西夏軍,也有宋軍,不等李澤下令,便立即將城門關閉,而且用石頭頂了起來;還怕頂不牢,又將事先預備好的沙包也垛在門內。他自己立在城頭,指揮兵士向下射箭,投擲磚石。

這時進入通會城的已有幾百西夏官軍,還有幾百宋軍,城外的西夏兵都拼命向城上呼喊,要他們打開城門。城內的那將領不理,繼續命人向下射箭、扔磚頭和石頭。城外面的西夏官兵,看到這種情況,立刻崩潰,各自逃命。李一功的人馬也開始動手,有的西夏官兵被殺死,有的跪下投降,只有少數逃脫。梁國榮的六百軍士,只有約二百人進人城中,其餘的沒有經過什麼戰鬥,就被宋軍輕易地被消滅了。

李一功將城外的西夏官兵消滅以後,就專心指揮將士攻城。他的人馬有幾百人衝進了城內,一部分人不斷地向城上放箭;一部分人擡來了雲梯,靠在城牆上。有幾十個人登上了城牆,直向城內奔去,眼看就要奪得北門。北門的副將手持鑌鐵棍,幾棍子打下去幾名宋軍。別的西夏軍士一擁而上,宋軍被打退回來,有的被打下城去,受了重傷;有的摔死;也有的被殺死在城上。奪門的戰鬥很短促,但十分激烈,城頭的西夏官兵也死傷不少。

在宋軍被打退之後一會兒,通會關巡撫李關明也來到了北門。他吩咐守城西夏官兵擡着沙包,從城門上邊向下投去。一個一個沙包將城門堵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宋軍只好退到城外。李關明又命人點着火油和柴草,從城門上投下城外。霎時間,城外又是火光,又是黑煙,加上弩箭齊下,磚石橫飛,未及退出的宋軍就一批一批地死在城裡邊。

李一功看見北門攻不進去,又損失了一些弟兄,連連頓足。這時,种師中帶着親兵飛馬趕到,看見這種情形,命令李一功停止進攻。他見李一功一臉懊惱,便笑着對他說:“梁國榮的六百多人馬都差不多被你消滅了,你不過損失了幾十人,有什麼好生氣的?何況今天本來沒有讓你進攻北城,只是碰上偶然機緣,你想混進城去。既然這機緣沒有用上,也就算了,還是準備一二日內攻城要緊。看來城中防守很嚴,苦戰還在後邊,你趕快休息去吧!”

通會關是靠山而建,南、北、東三個方向各建有一個城門,西邊靠山,在山後有一個出口,是通往河州的必經之路,自古以來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險關。

這是一場攻堅戰,就看宋軍有沒有本事了。

約摸四更過後,陣陣寒風像刀子一樣刺痛了將士們的臉孔。天上堆着濃雲,好像要下雪的樣子。但偶爾移動的雲塊也出現破縫,乍然露出來幾點寒星,不久隱去。夜色昏暗。城頭上有很多火把和燈籠,因爲城牆看不見,那望不盡的燈籠、火把就像是懸在空中。

這時,在凌晨的曦光下,有一千多宋軍,分爲兩支,一支由李一功率領,等候在南門的城壕外面,一支由高德率領,等候在北門的城壕外面。他們帶着錘子、鐵釺,肅立不動。儘管風冷如刀,他們卻忘了嚴寒,心情振奮而緊張,等待着約定的動手信號。過了一陣,只見遠處射出一支火箭,這兩支人馬同時飛奔,過了城壕,隨即把揹負的門板舉起來,遮住頭頂,迅速向城根跑去。到了城根,他們先用鐵錘將鐵釺子打進磚縫,將每一塊磚的上下左右都打遍,然後再用鐵釺子往外撬。磚與磚幾百年互相擠壓,當年修築時又用石灰抹縫,結的石頭一般,十分難掘。

他們剛剛開始掘城,城上的西夏軍兵就拼命往下扔磚頭和石頭。磚、石有的落在門板上,有的直接落在人身上和頭上,登時傷了許多人,與此同時,城上還拋下了沸油和火把。

爲了掩護掘城的部隊,另有上萬名宋軍將士站在城壕邊上,向城頭猛烈射箭。城上西夏官兵不斷地中流矢死傷,使他們藏在城垛裡邊,不敢探出頭來,所以他們拋擲的磚、石、沸油、火把多數不很準確。他們也向城外射箭,但因爲很難從城垛之間露出頭來,只能從箭眼裡邊往外射,而在昏暗之中又看不清目標,射高射低,全無把握。城下的宋軍仰望城上,雖然也比較朦朧,可是城頭的燈籠、火把,給了他們很大方便。在射箭的同時,雙方都大聲吶喊、城上城下,喊殺震天。

掘城的宋軍分成很多小隊,每個小隊大約二十人左右,負責掘一個洞。另外還有許多後備的小隊埋伏在干城壕中,準備隨時接替那些死傷的弟兄,並把死傷的弟兄儘可能拖回城壕外邊。有的傷號剛拖出幾丈遠,就被城上的箭射死了。但是,不管城上的箭、磚、石和火把沸油多麼猛烈,不管死傷多重,掘城的工作都不停止。

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