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

剛開始的時候李清臣不明白,以爲皇上是對韓家恩寵有加,連韓忠彥開始也受寵若驚,後來漸漸大家都看出了點什麼,只不過是不願提起罷了。

後來經過了幾次朝會之後,李清臣與韓忠彥終於明白了,皇上是在架空御史臺的權力。

御史臺是中國古代全國最高監察機關。西漢時稱之爲“御史府”或“御史大夫寺”,東漢光武帝時改稱“御史臺”。唐宋兩代御史臺以御史大夫爲長官,御史中丞爲次官,下設臺院、殿院、察院。臺院設侍御史若干人,負責糾彈中央百官,並負責參與大理寺的審判活動和審理皇帝交付的案件。殿院設中侍御史若干人,負責糾彈百官在宮殿中違法失禮之事,並巡視糾察京城及朝會、丞相等。察院設監察御史若干人,主要負責監察地方官吏。宋沿襲唐制,繼續稱御史臺。只是職責變了味,從糾彈百官變爲專糾左右二相,只要二相中有一個什麼行差踏錯,御史臺便會窮追猛打。

而現在是曾布已罷相,李清臣與韓忠彥卻是一貫來的利益聯盟,況且還是至親,所以不願彈劾也不會彈劾,御史臺便成爲了皇上的一個擺設。

這樣的話,李清臣當然是不敢在趙佶面前說出來,只好謹慎地道:“皇上聖明,臣自當盡忠職守,不負聖恩。”

我冷冷地“啍”了一聲,扭頭向衆位內閣大臣道:“朕知道各位卿家都是忠君體國的老臣,只是……”我威嚴的掃了李清臣一眼:“李卿家啊,這御史臺你不會說你不知道是用來幹什麼的?”

書房內一陣靜謐,諸大臣不知皇上心中轉的是什麼心思,卻也不敢冒然作答。

我知道這幾十年來的倒相風波已經讓他們忘記宋初太祖太宗設立御史臺的目的了,哼,監察百官卻成了監察丞相,而且還與門下與中書的侍郎們一起胡亂摻和,行使封駁權。

我語氣漸轉嚴肅,冷冷的道:“李清臣啊李清臣,你也太讓朕失望了,御史臺是讓你替朕監察京城百官,巡視京中事宜和和糾彈監察地方各級官吏,朕問你,你的侍御史、中侍御史、監察御史哪裡去了?要不是今天朕微服出巡,還不知道京官家奴竟然可以隨意踐踏和**地方來的舉子。還什麼盡忠職守,不負聖恩?哼。”

李清臣聽着皇上越來越嚴厲的聲音,心中不由得一陣發慌,額頭上沁出一滴滴的汗珠,皇上要整治御史臺,敢情是要拿自己這個御史大夫開刀了。

“臣惶恐,請陛下治臣御下不嚴之罪職。”

其它衆臣均不由跪了下來,紛紛爲李清臣求情。不過因爲還不知道這皇上的葫蘆裡到底是賣的什麼藥,一時也不敢說什麼。

我冷眼地瞧着一衆臣工,並不發話。

還是韓忠彥畢竟是在宦海中沉浮得久了,知道我是要對御史臺動真格的,卻摸不清我的用意,見衆人不作聲,只好模棱兩可的說:“陛下是認爲將御史臺……”

說到這裡,韓忠彥語音一頓,望着我,作欲言又止狀。

我知道再不說話,我的各位內閣大臣就不知道下文該會往哪兒說,這時應把我的意圖說出來了。

“李清臣。”

“微臣在。”李清臣在一旁顫悠悠的答道。

我把語氣放緩,感嘆地道:“朕不是爲難你,朕也知道這幾十年來御史臺是如何運作的,但是,朕不甘心啊,好好的一個御史臺,給你們糟蹋成什麼模樣了,侍御史、中侍御史、監察御史,他們哪還知道他們肩負的是什麼職責?”

“朕決定。”說到這裡,我威嚴地望向衆臣工,一字一頓的道:“從明天開始,解散御史臺。”

要是放在往日,趙佶的一番話可能會引來衆大臣的其它諫議,但從御史臺的放縱職責和剛纔皇上的態度來看,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大家心知肚明,靜待皇上的下文。

李清臣偷偷瞧了一眼皇上,見趙佶臉色已不象剛纔那樣的一臉怒容了,心中才定了下來。

我望着一衆大臣,見他們在不斷的變幻着臉色,知道這幫傢伙在假裝聰明,他們不過是知道整治御史臺是肯定的了,至於如何善後,那是我這個皇上的事情。

“御史臺原察院改爲監察院,屬下監察御史,職責不變,主要負責監察地方各道的官吏,並在各地設立分院,由原御史大夫李清臣領監察院院長一職。各地分院直屬於監察院直接管理,地方各級部門不得插手和干涉。”

“御史臺原臺院和殿院改爲都察院,屬下的侍御史中侍御史,職責不變,負責糾彈中央百官,並負責參與大理寺的審判活動和審理皇帝交付的案件,巡視糾察京城及朝會。由五城兵馬指揮使宗澤兼任都察院院長一職,准予朝會。”

原來宗澤在任登州通判時是從六品,後來任五城兵馬指揮使時是以剛升的正六品領銜,依照大宋慣例,在京官員要五品以上方可參加朝會。如今趙佶任命宗澤爲都察院院長並准予朝會,是提升了他的兩個級別,是一種極大的恩寵了。

而衆臣也知道,都察院院長一職要負責糾彈中央百官,並負責參與大理寺的審判活動和審理皇帝交付的案件,巡視糾察京城及朝會。除了五城兵馬指揮使可以勝任這得罪人的一職之外,還沒有什麼人敢於直接坐上這個位置。

“都察院院長和監察院院長二職不再向內閣負責,凡事直接向朕稟報,由朕親自主領。”

我的一番任命,讓大家不由一陣目瞪口呆。

“諸卿家可有什麼異議?”

“皇上英明,臣等沒有異議。”

“好,要是沒有異議的話,明天你們內閣認真擬出一個摺子來,將今天都察院和監察院的設想再完善完善。”

“李清臣、宗澤。”

“微臣在。”

“關於蔡王府家奴傷害沈姓舉子一案,你們要好生辦好,這是你御史臺最後一次辦案,也是考驗你們能力的時候,好好幹。明天朝會時你們要給朕一個結果,記住,朕要的是結果。”

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