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

蓋朱城。

這是西夏和大宋邊界的一座軍事重鎮,又名卓囉城,是西夏卓囉和南軍司的駐地。

可今天情形不同了,往日高高飄揚在城頭的狼旗已經不見,取代它的是一個大大的紅色“宋”字大旗,和旁邊一個稍微小一點的“大宋西北征討呂”的字樣的旗幟。

在原來卓囉和南軍司的總督府大堂,呂惠卿和他手下的一幫將領正在商討佔領卓囉和南軍司的善後以及後續作戰方案。

這幫大宋廂軍的精英份子們正在討論得不亦樂乎,反正只要有仗好打,他們可不管怎麼打,那是呂惠卿傷腦筋的事情。如今既然已經佔領了卓囉和南軍司,有些人便建議向東再下一城,向西夏的西壽保泰軍司進擊。

也有人說是從通川堡、民和城一帶進軍湟州,以便儘快和高光遠的另一支部隊勝利會師。還有人則認爲最好是回師蘭州,和常理會師之後再行計策,畢竟現在他們已經達到了最初的戰略目標,攻佔蘭州的勝利實現。

呂惠卿靜靜地看着他們,仔細聆聽了他們的討論。作爲一軍之帥,中軍之首,他必須爲全軍事情考慮。單從軍事的角度來說,這次是大宋的又一次軍事大捷,然而要如何讓宋軍保持這個戰略優勢,並最大可能的保住這次的勝利果實,卻令他頗費思量。

大家在鬧哄哄之時,呂惠卿的副將張和見大帥正在沉思,而且也沒有說一句話,知道大帥可能會有其它的想法,不由向其它人連連使眼色,讓他們靜下來。

大家見狀,也就慢慢地不再鬧哄哄的討論,皆把目光看向呂惠卿,看他們的大帥有什麼安排?

呂惠卿聽到他們漸漸地停下話頭之後,示意地把雙手往下一壓,其它幾個還在小聲說話的人均不再議論,大家危襟正坐的等待大帥對下一步戰事的佈置。

“諸位,本帥剛纔聽了你們的討論,覺得很好。秦方亮,你說我們應該給西夏党項人往死裡打,打到他們的西壽保泰軍司去,你用什麼來打?”

秦方亮囁囁嚅嚅地道:“大帥,我……”

“爲將之道,不能只是一味的魯莽鬥狠,你帶了這麼多年的兵,難道連一些簡單的常識都沒有嗎?你知道西壽保泰軍司總督的情況嗎?你知道他們的軍力部署嗎?你們之中有誰知道西壽保泰軍司的地形地勢,要如何行軍?”

呂惠卿一連串的向秦方亮和其它諸將發問。

大家見呂帥現在的情形,就是知道西壽保泰軍司的情形,也沒有人敢回答啊。

秦方亮不由低下頭來,向呂惠卿道:“大帥,是末將魯莽,一時口不擇言,請大帥處置。”

呂惠卿笑了笑,向秦方亮道:“本帥也不是說你一個人,是要你們記住,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古之人不我欺也。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你們不是不懂,而是現在讓勝利衝昏了頭腦。”

說到這裡,呂惠卿提高聲音,向堂中諸將道:“要知道你們可是廂軍中的鐵軍啊,全大宋的廂軍都在看着你們,盼你們爲他們爭一口氣,這樣魯魯莽莽的,能成什麼氣候?就說今天的事吧,說句老實的話,本帥又何嘗不想一舉拿下西壽保泰軍司呢,可後續的行動卻要在後方坐鎮的將帥明瞭我們的作戰方案,要他們給予配合才能一擊成功,要是你們之中有哪個能夠獨當一面代替本帥帶領這支鐵軍,由本帥在後方的話,計策是絕對可行,現在嘛……”

呂惠卿說到這裡,把話音一頓。

會州廂軍的諸將對呂惠卿的語言習慣可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聽到這裡,知道呂帥已經有了腹案,接着要向大家宣佈了,各自站了起來道:“請大帥明示。”

“諸將聽令。從今天開始,會州廂軍全部開始進行下一戰的準備,三天之後出發,劉日河和秦方亮領五千人的前鋒改爲後隊,南下支援在蘭州的常理,餘下的兩萬部隊隨本帥出通川堡,進擊湟州。”

“得令。”秦方亮和劉日河齊聲道。

“你們小心行軍,如若常理已經攻下了蘭州,你們兵合一處,給本帥守好蘭州便是大功一件,要是還沒有攻下,限你們三天之內強行拿下,不然可別怪本帥到時不講情面。”

樂從榮小聲的道:“大帥啊,怎麼是三天後纔出發,那在這三天中我們幹什麼呢?”

呂惠卿哈哈一笑:“老樂啊,你知道我爲什麼不留下一兵一卒在卓囉城嗎,要知道這是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啊?”

其它人聽到這裡,也不禁問道:“是啊,大帥,我們這一走,讓西夏党項人回來,那我們這一仗不是白打了嗎?”

呂惠卿正色道:“這就是我們在三天內的任務,要知道這勝利來之不易,要保住我們的勝利果實又不用一兵一卒,那就是……”

呂惠卿頓了一頓之後似乎是咬牙切齒地道:“殺、擄、燒。”

諸將一驚,呂瘋子的手段他們可是見識得多了,每一次的對夏戰爭,打勝之後他的名言就是殺,前一陣子在蘭州城下的血流成河還記憶猶新,呂帥似乎是和党項人有什麼三江四海之仇一樣,每次都要殺得他們膽戰心驚。

見諸將都不作聲,呂惠卿道:“三天之內,我們四面出擊,凡是見有西夏的逃兵一律斬殺,見有可用物資能拿走的即擄來,拿不走的就燒了它,要把卓囉和南軍司殺光擄光燒光。”

張和一聽之下,大吃一驚,連忙向呂惠卿道:“大帥,你要三思啊,要是這樣的話,不出幾天朝中肯定會有羣情洶洶,恐怕皇上一怒之下又要下你的職了,前車之鑑啊,莫非大帥忘了幾年前的每一仗你立下的軍功都給你這樣拉下去的嗎?大帥啊,就算你不爲你自己考慮,也要爲會州廂軍的一幫子將領想一想啊,現在剛剛跟着大帥有所奔頭,要是皇上怪罪下來,恐怕會連累大家白忙一場,不是每一次都會有種將軍來保的,大帥三思啊。”

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八十九章 河東舊事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八章 計算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