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七諸是使至朝萬邦

趙與莒抱着女兒,眉開眼笑地對孟希聲道:“審言來看看,朕的女兒,你瞧她是象我還是象阿妤”

孟希聲從來沒有見過趙與莒這般模樣,在他印象中,自己的這位主人、大宋的皇帝,一向是冷竣嚴肅而穩重的,但如今,他與其餘初爲人父的毛頭小夥沒有任何兩樣。

“臣覺得,眼睛象是陛下,鼻子和嘴卻象德妃。”孟希聲道。

“什麼德妃,自家人,你們還是老模樣叫她們,這樣聽着親切。”趙與莒有些不滿地道:“四娘子就是四娘子,阿妤就是阿妤。”

孟希聲笑笑不語。

逗弄了一會兒女兒,還是韓妤來將她抱走,趙與莒才戀戀不捨地放開。他轉過身來再看着孟希聲時,神情便轉爲肅然了:“那個傑肯斯凱說他是大食特使可有何證據?”

“臣看到他的文,但是文可以造假。”孟希聲搖了搖頭:“只不過聽他說話,臣以爲特使之事不是造假。”

趙與莒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孟希聲便又道:“臣知道他是炎黃元年二月自大食奉命出使的,當時蒙酋尚未攻我大宋,他一路海上艱難,折騰了近一年纔到泉州,在泉州與臣相遇,這才得知蒙酋已死的消息。他說是奉命來聯絡大宋,夾攻蒙胡,此事應當不是虛言。”

對於趙與莒而言,蒙胡始終是一個放不下的心壘。原本他以爲,在臺莊大捷之後,蒙胡實力受到重挫,鐵木真死後的內訌更會削弱蒙胡。用不了多久,蒙胡便會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再也無法對大宋構成威脅。

然而,炎黃元年十二月,自金國輾轉來的消息還是讓他失望了。確實,鐵木真的敗亡讓蒙胡措手不及,鐵木真諸子爭權,在大草原上劍拔弩張,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原本被蒙胡控制地各地紛紛叛亂。反而讓鐵木真諸子再度團結起來,達成了瓜分遺產各自發展的協議。

實力最強的三子窩闊臺負責經營西域、西夏和金國西部、大宋,實力次之的幼子拖雷負責攻掠金國東部、大宋、高麗,實力第三的次子察合臺得到花剌子模以南的天竺之地,同時負責攻取阿拔斯大食,而長子朮赤實力最弱。又不是鐵木真親生,故此只得到吉利吉思及謙河(葉尼塞河上游)西至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之間的森林,這也是他自家打下、並由鐵木真親賜的土地。

蒙胡故地。則由鐵木真唯一地女兒阿剌海別監國。負責協調諸兄弟事務。

故此。鐵木真雖然身死。可西夏還是爲窩闊臺連綿不絕地攻伐所困擾。不得不向金國、大宋分別求救。金國是有心無力。大宋則支援了糧草軍械----自然也有條件。便是由夏國出兵掃除吐蕃東邊諸部。打通宋國至西夏地糧道。而奪得地土地歸宋國所有。

金國收復了晉、陝。與拖雷在大同府附近進行激烈地交戰。因爲忠義軍奪了大名府地緣故。金國並未向河北擴展。

出乎大宋衆臣意料。鐵木真之死並未讓李全在蒙胡處失寵。相反。他和史天澤二人被託雷委以重任。史天澤統轄河北北部和山西部分地方。以漢法治漢地。被封爲“燕王”。與彭義斌忠義軍隔河對峙。互有攻守。而李全則被封爲“遼國公”。領兵攻掠遼東。同樣也以漢制治金遼故地。不斷建立地方政權。同時搶掠讀人爲他們效力。

接受漢化地孛魯則被任命爲平章天下事。駐守於燕京。經營內外諸事。而且準備在燕京廢墟東北處再建一座新城。作爲拖雷地都城。

趙與莒沉吟了會兒。然後對孟希聲道:“審言。你將那個傑肯斯凱安置好來。過些時日朕再見他。先晾他一晾。咱們不急。”

孟希聲會意地點頭。

大宋炎黃二年三月十日,因爲高麗、倭國來使地緣故,大宋朝堂召開了朝會,一套繁文冗禮之後,高國使者崔明博與倭國使者北條氏義被引入朝堂之中。對於這兩個國家來說,大宋是個龐然大物,在兩年前,他們還只是羨慕大宋的文章風流,如今對大宋的國力,更是心驚敬畏。故此二人入朝之後,都不敢失禮,恭恭敬敬地拜倒,三跪九叩之後,得了發話,纔敢起身。

“高麗、倭國,盡是大宋屬國,爾二人此次來朝,是有何事?”

趙與莒一開口,先將高麗與倭國的地位確定了,它們與大宋比,只是藩屬。兩國使者對此不但毫無異議,反而滿心歡喜:中華上國對於屬國向來慷慨大方,這位年輕的天子如此稱呼兩國,想必他們此行目的能達到了。

“上國天子!”

“大宋陛下!”

崔明博與北條氏義同時說話,然後互相瞪了一眼,若不是在大宋朝堂上,兩人只怕就要爲這先說話的權力撕打起來。

“倭國遠道而來,令倭國使者先說。”趙與莒不緊不慢地道。

北條氏義自覺佔了高麗上風,不過他被派到大宋而來,自是精通宋話,又是博學多智之士,倒還沒有淺薄得當着大宋君臣之面去嘲笑高麗使者的地步。故此他恭敬地再度拜倒,膝行向前道:“下國使臣奉鄙國皇帝……”

“且住!”

他的皇帝二字纔出,鄭清之斷然喝道。

北條氏義見他列班靠前,知道是宋國重臣,驚愕地拜倒道:“可是下國小臣言語有誤?若是如此,還請上國恕罪。”

“天無二日地無二君,既以大宋爲宗主,那貴國之尊便不可稱天子、稱皇帝、稱至尊、稱聖人。”鄭清之淡淡地道:“以往之時,我大宋不與爾等計較。如今到得大宋朝堂之上,卻還敢僭稱皇帝,莫非以爲我大宋無誅殘除逆之兵麼?”

北條氏義滿面通紅,連聲應是。

“況且我聽聞倭國朝政頗爲紊亂,雖有蕃主,卻無大權,權力盡在幕府之手,可有此事?”

這年餘來,《大宋時代週刊》中對於大宋周邊國家風土人情、政局歷史都有所介紹,趙與莒曾經批評朝中宰執、重臣。眼睛只拘泥於大宋國土之內,故此衆臣如今都對他國消息頗爲關注。聽聞倭國、高麗使者來,身爲禮部尚的鄭清之更是做足了功夫,言語之間,都是隱藏鋒芒。

北條氏義伏首道:“雖是……”

不等他說完,鄭清之又打斷道:“我又聽聞。源氏爲倭國幕府建者,其妻北條氏亂政,擅殺嫡子,滅絕源氏血統,故此幕府之權,又淪入北條氏手中---倭國使者,你名北條氏義,莫非便是這僭亂之族遣來地使者?”

北條氏義目瞪口呆,全然沒有想到這數十年來倭國政局大事,大宋之臣竟然一清二楚。他喃喃半晌。不知該如何答話是好。

“倭國蕃主未遣使者,幕府未遣使者,北條氏僭亂之族。竟然膽敢派遣使者前來,詐稱倭國國使,矇蔽我大宋君臣,實屬大逆不道。陛下,當舉王道之劍,討之以不仁無禮之罪!”鄭清之出班拜倒道:“至於這假冒之使。當斬之以懾諸藩!”

聽得說要斬自己,北條氏義不敢再發抖不語,卻是膝行叩首:“上國天子,上國天子,且容臣一言相稟!”

趙與莒面色沉靜,無喜無怒,只是淡淡地盯着北條氏義,沒有理睬他。鄭清之會意,起身喝斥道:“你還有何狡辯?”

“上國有言。淮南生桔。淮北生枳,又有諺雲:十里不同俗。”北條氏義哀聲道:“倭國。海外小國,風俗與大宋向來不同,正爲淮北之枳,豈爲罪乎?”

鄭清之冷笑了一聲:“大宋天子,應天命而生,替天行道,豈問淮南淮北?仁禮之道,聖人之言,豈容爾小國狡辯可改之!”

“鄭卿,且讓他說完吧。”見給倭國的下馬威已經夠了,趙與莒淡淡地道。

鄭清之行禮回班,北條氏義汗流浹背,這才微微鬆了口氣。他叩首道:“下國正因不知仁禮,故此遣小使前來,請大宋開恩,允下國派遣宋使以學上國仁禮之道。”

趙與莒眼睛微微眯了一下,然後淡淡笑道:“據說貴國以漢字爲母體,自創平假名片假名,此事可有之?”

“有,上國天子聖聰之下無所不知,連下國陋文竟然都知曉,下國小使不勝惶恐!”北條氏義道。

“仁禮之道,在孔子之言,孔子之言,載於倉頡之字,貴國擅改漢字,焉知不會擅改仁禮之道!”趙與莒搖頭道:“此事不準。”

“咦?”北條氏義心中微咦了一聲,腦子轉了轉,悄悄擡起眼來看向趙與莒,卻見趙與莒偏過臉去,對着方纔訓斥他的大臣說道:“令倭國使者退下,讓高麗使者說話。”

北條氏義這時明白過來,這位訓斥他地官員,想來是禮部主官了。這次來使,禮部出面招待他們的,只是侍郎,主官禮部尚卻始終不曾露面,應當就是這人。

他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怕殿上失儀,只能跪拜退下。高麗使者崔明博這時上前拜倒,同樣是三跪九叩之後,諂語道:“下國國主聞說上國天子得有良相,故此遣小臣來賀,下國國主查閱族譜,貴國崔相公原是我高麗崔氏一脈,唐時遷至貴國,故此遣小使來請其認祖歸宗……”

“住口!”

崔與之向來是好脾氣的,聽得這話語卻還是忍不住怒了起來,他暴跳如雷,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戟指着高麗使者:“本相世代爲華夏之人,何時是你高麗後裔?”

“下國立國者箕子,原也是華夏一脈。”崔明博面不改色:“崔相公若論輩份排行,當是小使曾祖父,朝堂之上,小使不敢敘私誼……”

滿朝文武再也忍不住,都發出竊竊的笑聲,笑聲最大的,倒是趙與莒。

“崔卿,你竟然有這般年紀的曾孫……”趙與莒一邊笑一邊搖頭。

“高麗使者辱臣太甚,陛下須得爲臣出氣!”崔與之發覺高麗使者麪皮之厚堪比臨安城牆,自知與他爭這閒氣純是自找無趣,便將事情又推到趙與莒頭上:“小國使者,朝堂之上廷辱大國宰相,陛下,失地是你的面子!”

平時私下的時候,崔與之有時會和趙與莒這般打趣,也算是君臣相得忘年之誼,但這般大朝會上他如此無賴,卻還是第一回,這也分明是不將高麗使臣當作一回事了。不僅是也,被高麗使臣這般一鬧,就連那些拘謹守禮的御史臺諫,也懶得去與他追究了。

“行行,朕定替你出氣。”趙與莒搖着頭,然後向鄭清之示意:“鄭卿,問他來大宋真正用意。”

鄭清之再度出班,皺着眉道:“我四明鄭氏,世代所居皆於四明,不是你高麗後裔,先得與你說清楚了。”

滿朝燦然。

“高麗使臣來此,究竟是何用意,還是速速說出,莫要耽擱我大宋朝議!”

崔明博連連叩首稱是,將自己出使地真實用意說了出來,他來此一則是爲拖雷親自領兵攻掠高麗之事想要聯絡大宋尋求大宋相助,二來則也是爲遣宋使之事,宋國強盛之勢,已經隨着兩國商貿往來而傳到高麗,臺莊大捷的消息他們也得知了,特別是在耽羅之戰中,高麗人嘗過火炮的滋味,他們來宋國,嘴上說是要學孔孟之道,實際上與倭國一般,都是衝着火炮而來。

其三他還想從宋國手中討走耽羅,但是見了方纔倭國使者被訓斥的模樣,這話崔明博便不敢開口。

“此二事雖爲二事,實爲一事。”鄭清之聽完之後冷笑道:“高麗先臣伏於金國,後納貢於蒙胡,雖號稱大宋屬國,實爲大逆不道之叛國,天子不明詔討伐,已是出於仁德之心,還有臉面來尋我大宋相助?”

“國小力弱,不得不如此耳。”崔明博哀聲道。

“貴國不是有什麼神機箭麼,據聞此物極是厲害,何不用之應敵?”鄭清之已經領會趙與莒之意,搖頭道:“大宋藩國,自可得到大宋之助,貴國爲金國屬國,我大宋與金有兄弟之盟,不可奪之,還是回去吧。”

崔明博看了看趙與莒,發覺趙與莒默不作聲,顯然認可了鄭清之的處置,他還待說話,卻被兩個殿前司侍衛夾起,直接扔出了大殿。

一零六漁陽鼓動徒有聲五十二莫道巾幗遜鬚眉一零六漁陽鼓動徒有聲一八三可汗偵騎過京東二一三羣英會中羣英鬧五家規上十九算帳下二九六朱紫滿朝換冠冕一五八迂人尚可欺之方一零二深謀遠慮有晉卿二一零浪花平後餘微瀾十二愈勇上一八七勞餘復見寶船沉三十七親人下一二六豈意周公害成王三四七財帛動人心三五三大轉折一九四捷報飛作滿城喜九十九此去應是千層浪七十五海外喜傳豐收音二二八繼亡復絕責不義二六四孰爲鷸蚌孰漁翁一五八迂人尚可欺之方二二九近蕃直轄羈縻策一八五窮圖現匕摧頑虜一八四伏羅織網捕狡雀三六四西方三王二一零浪花平後餘微瀾第三十六章二零四千裡救災急先鋒二零五順水推舟引洞蛇三二四女色二七零砍不完之韃虜頭五十二莫道巾幗遜鬚眉九十七驚蟄雷響動九淵二九五羅裙紛舞現白刃第四十三章四十七孽風凌島島欲摧七十九今日小鬼見閻王十七冬至上二四四黃金萬兩火車響九十九何故西窗起惡言二七八溫補羊肉定四策六十六隔牆常須防有耳一十八志向下二一三羣英會中羣英鬧二零九結草收網捕死魚一零九三軍一時變顏色三六三大勢所趨八十二釜底抽薪翻巨浪二九三和光同塵聽道途一七二臣意彷徨聽聖斷一九四捷報飛作滿城喜一七四休令豎儒壞天機第四十二章一八零爲民生利方至尊二六九流不盡之兄弟血一十五事端上一九九老虜惶恐臨天誅二零九結草收網捕死魚第三十五章一七五抱劍營中懷抱劍第四十三章三三一天理公道人心三二二罪人二零八早藏伏兵待良機九十六卿乃佳人總多情二七四英雄所生非其時二三三人心不足大食商一五三富貴豈可忘舊賢二五一夜中暗隱雷霆手一百炮作霹靂狡兔驚一七八振臂三呼發聾聵一六四後宮佳麗三十六三三三當罰則罰三十巧匠下三一四嫁衣一七四休令豎儒壞天機三零五咆哮一一六怎如猛虎嘯山崗一一零險象環生終獲勝二零零煌煌大宋何多士六十四誰道仙山無處覓二零二佯醉日新疾誇富三一九大宋龍騎兵在此二一六豈唯小人壞國事二十四一年之計上一一九瀚海洶洶涌暗潮二六五戰雲漸聚事已預二九五羅裙紛舞現白刃六十五好風三二零鄉老勳議二六三凡路所至皆吾土八十五今日南冠做楚囚六十三俯仰常懷仁義心二九二國勢飄搖雨打萍一九八晚花殷勤相謝問二一六豈唯小人壞國事二八三丈夫偉岸如神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