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北顧下

十一、北顧(下)

金國大安三年,大宋嘉定四年,夏五月。金國恆州(今內蒙古正藍旗東)、昌州(今內蒙古太僕寺旗九連城)、撫州(今河北張北)北的一帶,無數的格兒(注2)如同朵朵白雲,旌旗幾乎要遮住藍天,而各式各樣的武器甲冑上閃爍着的寒光,更比陽光還要刺眼。

在這漫無邊際的大軍之中,一個大漢最爲尊貴,凡他所到之處,無論是多強壯的勇士,都如同綿羊般溫順,他目光觸及的地方,彷彿隨時會燃燒起火焰。

他便是一代天驕,鐵木真。

時年四十九歲(實歲而非虛歲)的鐵木真,正進入他一生中最爲光輝的時期。這個時候的他,彷彿就是一頭雄獅,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如果不是將之發泄在那些搶掠來的女子身上,那麼就是將之發泄在他的仇敵身上。

他的身材即使在蒙古人當中也算是高大的,額頭寬闊而富有光澤,不象是年近半百的老人。他的面龐豐滿,充足的肉類與奶類食物,使得他面色紅潤,一雙類似於貓的眼睛閃閃發光,敏銳、智慧並且野心勃勃。他的鬍鬚不是很濃密,但長度超過了脖子,幾乎垂到了胸前,顏色隨着時間的流逝,從烏黑變成了花白。(注3)

他滿意地看着各帳勇士,而勇士也以歡呼迴應他的目光。

這次南征,他準備已久,召集的勇士足有十五萬之多,加上輔兵,數目超過了三十萬,以至於留守大營的兵力只有區區二千。老於用兵如鐵木真者,自然明白這雖是徵金的第一戰,卻也是決定國運的一戰。

首戰便是決戰,鐵木真心中卻感不到緊張——原因無它,對於冒似龐然大物的大金國,他已經深知虛實。

當如今的大金天子還只是衛王的時候,曾經作爲大金國的特使去過淨州(應是今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接受蒙古諸部的進貢。這位衛王永濟雖然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卻懦弱無能,鐵木真略一試探便知道了他的底細,心中老大地瞧不起,便“見永濟不爲禮”,即不肯以屬國臣下的身份對衛王永濟行大禮。到了三年之前,永濟成爲新的大金天子,命使者到蒙古下詔書,鐵木真問新君是誰,在得知登上大金天子寶座的竟然就是被他所瞧不起的衛王永濟之後,他當着使者的面向南方吐口水,並出言不遜地挑釁道:“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爲之耶,何以拜爲!”說完之後,他便乘馬揚長而去。

回憶起這段往事,鐵木真兩邊嘴角微微下彎,形成一道弧。

“成吉思汗,兒郎們士氣正旺,迫不及待要與金人決戰了!”

陪同在他身邊的是耶律阿海,這是個契丹人,原本出仕於大金,曾被大金委派作爲特使出使蒙古克烈部的大汗王罕,也就是鐵木真的義父,並在那時結識了鐵木真。因爲欽佩鐵木真的才志,他與弟弟耶律禿花便背金投蒙,爲鐵木真效力,並多次向鐵木真建言南侵。因爲他熟悉大金虛實,精通多種語言,又擅長交涉,故此鐵木真這次南征時委任他爲先鋒。

“阿海,你與田鎮海多次勸我伐金,今日必叫你遂意。”鐵木真哈哈大笑着說道。

“不是叫我遂意,而是叫大汗遂意,真正擁有四海。”耶律阿海也笑道,心中卻頗有些不以爲然。

那個田鎮海雖然用的是個漢名,實際上卻是個唯利是圖的畏兀爾商人,就象所有投靠鐵木真的畏兀爾商人一樣,貪婪、兇殘還有目光短淺。耶律阿海自詡爲國士,對於田鎮海其實是瞧不太起的。但是鐵木真所統一的蒙古諸部大都是些粗豪的牧民,要挑選力敵百人的勇士輕而易舉,要挑出兩個能算數懂民務的文官卻難上加難,不得已之下,這些粗鄙而卑賤的商人也得到了重要,成爲鐵木真的左膀右臂。

他們最擅長的並非生意買賣,而是搶掠打劫。

“大汗,金國人驅使七十五萬人,在邊境上築起長城,這些膽怯的懦夫,象個烏龜一樣縮在長城的後面。”哲別說道:“我們雖然有汪古部的引導,繞過了長城,但金國人畢竟衆多,就是站在那裡給我們砍,要砍光他們的頭顱,也會累垮我們的勇士,我們不能大意,讓到手的兔子又鑽回洞裡。”

哲別之勇猛,在鐵木真的大帳下是出了名的,他說出這番話來,沒有人會以爲他是膽怯。鐵木真也讚許地點了點頭:“蒼鷹因爲大意而被羊羔逃脫,小心謹慎一萬次也不打緊,粗心大意一次就過多。”

他看了看身邊,一個緊抿着脣的首領吸引了他的注意,他揚了揚鞭問道:“安答忽答,你熟悉金國虛實,告訴我應該怎麼去做?”

被他稱爲“安答忽答”的人是汪古部主阿刺兀思,他原本替金國鎮守長城一線抵禦北方的部族,但早在幾年前便暗中投靠了鐵木真,爲了籠絡他,鐵木真將自己第三個女兒阿刺合別姬嫁給了他的兒子爲妻。故此,在鐵木真大軍抵達時,他不但將自己的防地拱手相讓,使得大金失去了長城天險,而且還竭盡全力爲蒙古大軍籌措物資,掠奪金國邊境的牛羊供給鐵木真。

“成吉思汗,金國人懦弱無能,他們只知道修築堡壘壕塹,雖然大汗拒絕了他們的求和,他們仍然不思攻擊。金主派來的獨吉千家奴、完顏承裕都是無能之輩,只要我們的大軍一至,他們必然土崩瓦解。”阿刺兀思說道:“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金國人,而是這炎熱的天氣,大軍從漠北趕來,那裡即使是夏天也要穿着毛皮,可到了這裡,連牛羊都熱得不願吃草。偉大的成吉思汗,請將大軍停留在我的牧場之上,等到涼爽的秋天來臨,再去攻打金國也不遲。”

阿刺兀思的話語很誠肯,他說話的聲音不大,但鐵木真卻聽清了每一個字。他環視身邊的將領,雖然還有人意欲說話求戰,卻都被他的目光所阻止。

他的目光很明確地表示,阿刺兀思的建議便是他的決定,他已經下了決心,任何人的反對都只會引起他的不快。

在先後殺死自己的義父王罕和義兄札木合之後,鐵木真已經日漸多疑,他的權勢一天天增大,他的疑心也一天天增多,以前敢於同他爭執的部下將領,現在都學會了閉緊自己的嘴巴。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麼我們就在安答忽答的牧場上避暑。”鐵木真很滿意部下將領的肅靜,他搖晃着馬鞭:“中原有的是子女金帛,等到秋天收穫之後,我們能夠得到更多!”

他縱目南望,那裡在他的視線之外,是廣闊而富饒的中原大地。

注1:金人此時已以中原正統自居,故稱蒙古人爲胡人,金人史肅在《哀王旦》詩中說:八月風高胡馬壯,胡兒彎弓向南望。

注2:即蒙古包的蒙語。

注3:對鐵木真相貌的描寫參照了故宮館藏的《元帝象冊》、南宋使臣趙珙和伊斯蘭史家留下的記錄。

八十五今日南冠做楚囚二三四此困無計可消除三三五豈曰無衣一零九三軍一時變顏色二十三大年下二五六觥籌交錯國宴香四十四江南製造局四十弔唁上三零一有感一八一疾風板蕩嗟榮辱一九九老虜惶恐臨天誅二零四千裡救災急先鋒一三四漢衰曹瞞學霍光一一三忽有云帆登新港二四零張馳有度天子政二零七隻因多情賜金鞭二零六財迷心竅膽包天一一七忽聞海上有仙山二二五山外有山計中計二三二慷慨取義沈六娘四十一夜盜下三四零集風雷一零六漁陽鼓動徒有聲十相識上二零一舌戰敵帝苦相逼第四十三章二八四煉其魂兮喪其膽八十九浮生半日難得閒三十六結納上三三零潑皮二九一里語村言隔簾聽三二四女色八十七呦呦鹿鳴食野蘋二二四困獸被圍嵩之死二零九結草收網捕死魚二零九結草收網捕死魚十二愈勇下八十三心中忐忑費思量七十四塞上忽聞金鼓響一九零十里寒光映血衣二九九多年離家老大回二八七天下板蕩忠臣死六十九何懼海賊登懸山二八九汴梁暮春春如歌二九九多年離家老大回二四六雖是親侄猶相疑二九一里語村言隔簾聽一零七慷慨赴死豈懼難二二六名動遠蕃光明王二一四國勢維新孰執掌一二九南海又聞風波起一八五窮圖現匕摧頑虜一二一雖爲虛驚亦悵惶二謫仙下二一零浪花平後餘微瀾三二七鳳歌笑孔丘第三十五章一五九虎賁卻月濟柔剛三二一生當其時七十三爲汝癡情爲汝真九頑童下八十六寤寐思服轉反側三三九制度一一七忽聞海上有仙山一三零以夷致夷有何妨三零零鄉音未改心已衰一九七赤血報國嘉忠勇九十九此去應是千層浪二四一猶豫不決名臣心一五三富貴豈可忘舊賢第四十一章二七八溫補羊肉定四策二二一烏合之衆豈成事二三一五步一計似臥龍八十七呦呦鹿鳴食野蘋一二九南海又聞風波起三四五分化十四繼昌隆上一五四金銀過市何招遙三三一天理公道人心八十三心中忐忑費思量一五六奇折廣開天下財三四三慷慨赴死易一二一雖爲虛驚亦悵惶四孤兒下二六三凡路所至皆吾土十六盜賊下三二三常選二四三逐鹿羣英正年少一零一忠不畏死陳少陽二一八驚聞妖氛起華亭一二六豈意周公害成王六立威上二一五維新正道多坎坷二六三凡路所至皆吾土三十八懸山下二二七諸是使至朝萬邦三一五登陸五十九萬丈高臺起壘土五十五白刃短兵不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