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揖別豈是爲私利

“妙真妹子,你答應他什麼了?”李全聽得莫明其妙。

“因爲此次來的船不夠的緣故,只得分批將義軍送去。”趙子曰笑道:“軍中可有曾經做過工匠的?做過工匠的與少年孩童可先送過去。”

“爲何如此?”劉全不解地皺起了眉,將少年孩童先帶走,那是應有之意,但此時工匠地位不高,趙子曰將之放在與少年孩童相等的地位,卻讓人有些不解了。

“淡水百廢待興,要安置這許多人,先得準備好大夥的住處生計才成。如今淡水的糧食盡數是自陸上運去的,我家主人造的海船,爲送糧食已經是忙得轉個不停,故此無力再送器具,唯有就地取材了。”趙子曰不慌不忙地向着劉全扳手指頭:“若是有了木匠,諸位的牀啊桌椅什麼的,便可以在流求自造了。若是有陶匠,碗碟杯盞之類便可以在流求自造了……只要是工匠,總能派上有場,我家主人說了,如今在流求,一個工匠勝過一堆書生呢!”

義軍將士,十之八九都出身貧困,一面欽佩書生識文斷句,另一面又免不了嫉妒這些文人,聽得趙子曰如此嘲笑書生,都鬨笑起來,便是李全也摸着自己的頭,連連稱是。

但他立刻便反應過來:“誰說要搬到那什麼流求淡水去了?”

趙子曰帶笑看着楊妙真,自從說出那句話後,楊妙真便咬着脣,一直在發呆。李全見她這副模樣,心中更是不安,追問道:“妙真妹子。妙真妹子!”

“卻不知這位好漢是四娘子何人?”趙子曰慢悠悠地問道。

“俺是紅襖軍元帥!”李全愣了一下。

“原來不是四娘子兄長。”趙子曰的回覆讓李全更加莫明其妙。

楊妙真卻知道,這話是說與她聽的,她既是應了趙子曰的條件,那麼便是趙家之人,李全與她並非親族,“妙真妹子”這般親熱的稱呼就不能叫了。

她恨恨地瞪了趙子曰一眼,將心中羞惱拋開,重新振作起精神來:“李全大哥。退至淡水是俺的主意,如今因着胡人南下地緣故,韃子無力顧及義軍,待胡人搶擄走了,韃子大軍必定復至,那時咱們當如何是好?”

“你我兩家合力,與韃子大軍一戰,未必便不能勝他!”李全道。

“海州城小人少,即便是勝了。義軍也會損失慘重。況且咱們內無糧草外無援兵,韃子只需困住海州,餓也可以餓死咱們。李全大哥,義軍上下投靠咱們,不過是因爲韃子皇帝無道,官吏貪殘,胡人擄掠殺戮,想要隨着我們求條生路罷了,俺是女子,沒有那麼多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只想着這些義軍既是將性命交與俺,那俺便得替他們着想!”

她這話說得極樸實,卻擲地有聲,趙子曰聽了也不禁暗暗欽佩。李全卻如同一桶涼水當頭衝下一般,怔怔的半晌沒有言語。

此時此刻。他才明白,他心中所想的,與楊妙真心中所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情。

“當初你兄長何等英雄,你卻……你卻……”好一會兒,李全指着楊妙真,想待要罵。卻又咽了回去,嘆息着道:“四娘子,你不想再戰,也應南投大宋,何必聽着這土財主的誆騙,去那化外蠻荒之地!”

“俺去過大宋,大宋雖說比起咱們這太平繁華。可那是富人們太平繁華。咱們義軍般苦哈哈的窮苦人家,不過是比咱們這多口飯吃罷了。”楊妙真搖了搖頭。突地苦笑道:“況且,李全大哥,你想去投大宋,也不是爲着這義軍弟兄們的活路,那日你說得極明白,是爲了自家忠義之名富貴之身……李全大哥,若不是這一句話,或者俺便應允了你,可是這句話、這句話卻讓俺覺得對不住那爲了護着俺而死去地竇博兄弟!”

“什麼?”李全沒料到自己當初用來說服楊妙真的話語,卻成了敗事之根源。他愣了愣,接着勃然大怒:“你一介婦人女子,知道什麼東西,俺懶得與你理會,劉老叔,你且說說當如何吧!”

劉全悶悶地皺着眉,他心裡是贊成楊妙真的,但他年紀大思慮得更加周全,李全如今已經是惱羞成怒,若是直接說贊同楊妙真,只怕這支紅襖軍立刻要散夥。鬱樟山莊派來的船最多也就能載走兩千人,若是散夥的話,韃子乘機攻來,後果不堪設想。

“李元帥莫怒,四娘子也莫急。”劉全慢吞吞地說道:“我瞧此事,不急在一日兩日。”

趙子曰在旁笑着點了點頭,看得李全心中更是惱怒,他指着趙子曰喝道:“你這刁奴,俺們在商議軍機大事,也是你能聽得的,還不快滾!”

“我原本有一計可解四娘子、李……李鐵槍是吧?”趙子曰說話時舌頭打着卷兒,彷彿真的記不起李全的稱呼:“兩全其美的計策,既是你不愛聽,那我便不說了。”

劉全卻攔住他,陪笑道:“管家何必如此,且說來聽聽。”

“這也簡單,我家海船再大,也一次載不走這許多義軍,按我家主人之意,先將軍中工匠、孩童少年帶走,四娘子跟着過去,也親眼看看將來諸位安居之處是否合適,劉老前輩與這位李元帥則在這海州。如此進可攻城拓地,退也有一處安身,豈不兩全齊美?”

他這計策卻是討巧了,但聽得李全與楊妙真都是動了心,象他們這般僵持,最後必然是撕破面皮,壞了義軍和氣,倒不如暫且將這事放下,兩人無須完全一致。

特別是李全,被楊妙真那般說辭弄得對她心灰意冷了,這義軍中衝着楊妙真地旗幟來的佔了六成,若是兩家真撕破面皮。他的雄心壯志便都化爲烏有。相反若是能按着趙子曰所說暫且維持,楊妙真帶走的不過是些工匠少年,並不會如何削弱義軍戰力,相反倒少了食糧上的耗損,實在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楊妙真與這些人去了流求,來回之間少說也得兩個月,留下地劉全年老德衰,怎能與自家爭這義軍首領之位。用不着年餘,這紅襖軍便盡數姓李,誰還願跟着楊妙真去海外?

想到此處,李全哼了一聲道:“四娘子之意呢?”

楊妙真深深吸了口氣,讓自己的心平復起來,她原本以爲李全乃當世英雄,但去了江南一趟,在趙與莒身邊呆了段時日之後,便覺得李全目光短淺了些。再加上李全那日言語。更是讓楊妙真看透了他,他心中念念不忘的,只有自家的名聲富貴罷了。

至於鬱樟山莊的那位少莊主,楊妙真雖說談不上什麼好感,可畢竟是有求於人。趙子曰今日這番話……誰知是不是那小子授意說地,他看着自己的眼神,不總是那麼讓人身上發毛麼?可若是站在他那邊想想,趙子曰的方法,還真是唯一地解決之途。

楊妙真卻不知道,趙子曰跟着趙與莒。在看人方面有着十足的長進,她是何等人物、對待事情會做出何等反應,幾乎都在趙子曰意料之中。而且,趙子曰只不過是一個管家罷了,若是真地觸怒楊妙真。致使相反結果,那最多不過嚴懲自己,以平息楊妙真之怒,而不致於誤了趙與莒的大計。

“便如此辦吧!”她抿着嘴,再次瞪了趙子曰一眼。

趙子曰懸着的心放了下來,能達到這個結果,那是再好不過的了。之所以非要將楊妙真拉到大郎身邊。他有他的考慮,一來大郎年紀漸長,在外跑動的時日漸多,靠着秦大石一人,總有維護不周的時候,在外請武師,哪有楊妙真這般高明。更何況大郎有些事情是不願爲外人所知地。須得忠心纔好。其二纔是他對楊妙真所說,需要她來穩定義軍之心。

他如此行爲。倒不能完全算是自作主張,趙與莒讓他來時,原本就特意跟他說了,允許他便宜行事。

至於是否會被楊妙真記恨,趙子曰並未放在心上。

紅襖軍高層既然達成一致,立刻開始動員起來,軍中的工匠,除了鐵匠之外,盡數被找了出來,聞知要遠渡海外,其中倒有大半不情願,不過得知是楊妙真帶他們去,都改了主意。

“跟着姑姑,便是與韃子拼命俺們也不怕,何況是渡海,咱們誰沒渡過海?”

有人在工匠中如此鼓動道,這話倒未說錯,在紅襖軍最困難之時,包括李全在內,幾乎所有的將士都曾被趕入大海,不得不躲到小島上避風頭。

至於少年孩童,數量倒是出乎意料,幾乎所有家中有少年孩童在義軍中的將士,都想方設法要將自家小子送來,他們自己寧願留着與韃子決死,也希望自家孩兒有條生路。就連李全,也託劉全將自家侄兒李銳交給楊妙真,好爲早死的兄長留條根。雖然二人如今近乎反目,但他對楊妙真人品還是信得過的。

到得三日之後,算出來的各類工匠與孩童少年,共有兩千七百人之多,這完全出乎趙子曰料想,一趟是運不走地,便只有分作兩部了。事實上這裡有李全討巧之處,他將忠於楊安兒、楊妙真姐妹地義軍,也安個工匠之名送了來。

對着義軍,他們都統一言辭,不說是爲了尋退路,而說是將這些戰鬥力較弱的老少安置好,準備與金人決一死戰。義軍並不知流求位於何處,只知道這是海外地一座島,至於這島有多大,能否容納全體義軍,他們是一無所知。故此,雖說抽出兩千七百餘人,義軍的士氣非但未因此而下降,反倒隱隱有所提升。

這也與李全努力有關,既然絕了娶楊妙真統合義軍的心思,他便開始用些手段,將自己親信派出去,拉攏義軍各部首領,此時他們奪來海州還未多久,各種物資都極爲充足,故此大酒大肉金銀財帛發了下去,義軍各部首領無不對李全交口稱讚了。

冷冷看着這一幕,楊妙真與劉全卻不曾阻止,他們已經無心與李全爭權,能將自家兄弟安全帶到流求,那便足夠了。

大宋嘉定九年冬十二月二十八日,年關在即,可一千五百名義軍工匠、孩童淚別親友,乘上了六艘海船。藉着西北風,船很快便駛出了劉全的視線,他一個人留在碼頭上,向遠處空曠的海天之間眺望,許久也不曾離開。

李全並未來送,他藉口要防着金軍偷襲,已經出了海州城,避開了這一時刻。

楊妙真站在船尾,同樣望着海州城,望着城頭那迎風飄揚地紅襖軍旗幟,直到看不見了,這才抹掉淚水回過頭來。

迎面看到的卻是她極討厭的趙子曰的臉,她有些後悔,自家上船時沒有注意,竟然與這個討厭的傢伙都在致遠號上。

“四娘子,如今順風,到懸島只需四五日。”趙子曰彷彿沒有看到她的白眼:“我家主人當在懸島恭候,這一路之上如何行止,還請四娘子示下。”

“你……”楊妙真氣得渾身發顫,但現在她多少也曉得些這個管家的脾氣,只得自己越是生氣,他只會越發得意,因此只說了一個字便止口不提。趙子曰這番話,簡直就是將她當主母來請示了,分明又是在提醒她,莫要忘了自家地許諾。

“四娘子,若是你到了流求,便知道我爲何會如此……”趙子曰笑了笑,他沒打算繼續爲自己辯護,轉而又想起趙與莒來,若是大郎得知自己擅自爲他納了楊妙真,還不知會如何處置他呢。

“俺如何不知道你爲何會如此,不過是忠心爲主罷了。”出乎他意料,楊妙真卻開口答話了。又瞪了他一眼,楊妙真接着道:“你這廝是真小人,故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當俺是那種沒有擔當的人物!”

“不過是以防萬一……”趙子曰沒曾料想楊妙真竟然爽直如此,再次苦笑起來。

“俺豈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物!”楊妙真仍是恨恨地說道。

“我信得過四娘子,卻信不過義軍中其餘人。”趙子曰看了看四周,見沒有人在旁,低聲說道:“便是四娘子自家,能說義軍中人人皆可信麼?”

楊妙真還待強辯,趙子曰卻擺了擺手:“四娘子,我只說一事你便明白,上船時我問了,此次隨船的六百多工匠裡,卻沒有一個鐵匠。四娘子,你說這是何故?”

楊妙真頓時啞口無言,李全扣着鐵匠不放,不過是因爲鐵匠能打製兵刃,要留下來供義軍之用,說到底還是爲了他的私心。

“人人皆有私心,我家主人曾對我說過,世人之中聖人少而凡人多,凡人皆有私心貪慾。我以爲,要防這私心貪慾化爲禍端,便不得不使用非常手段,得罪之處,還請四娘子見諒。”趙子曰又道。

楊妙真半晌不語,只是在趙子曰離去時才冷不丁地說道:“既是凡人皆有私心貪慾,那你呢,你便沒有私心貪慾麼?”

趙子曰停步回首,微微一笑:“我自然也是有的。”

二十五孔明燈下三四一君子死而冠不免五十一收拾寶劍看紅妝三一八龍騎兵三十七親人下三十巧匠下二四零張馳有度天子政第三十八章三三八馮雁亭一零六漁陽鼓動徒有聲五十九萬丈高臺起壘土二五六觥籌交錯國宴香二七三將軍烈火護堅城二三五壯士志在開疆土一四七翻雲覆雨愧狂儒一零四專諸藏劍豈知謬三一九大宋龍騎兵在此二零二佯醉日新疾誇富一七三國事不密釀大禍一二二臨安細話逢故交一八三可汗偵騎過京東一七七妾在深宮亦驚魂三五九官員進修制三一五登陸二十胡福郎下三二八失而復得二十六拜師下一八九狡胡兇蠻吾砥柱五十二莫道巾幗遜鬚眉四十一夜盜下三六三大勢所趨二十五孔明燈上一十五事端下七十四塞上忽聞金鼓響十九算帳下二十胡福郎下二十三大年下一一五恰是潛龍臥大淵一三四漢衰曹瞞學霍光一二三飛來橫財須思量一九四捷報飛作滿城喜二零八早藏伏兵待良機第三十七章三十八懸山下一八三可汗偵騎過京東三四二當與不當二零三挾威宜行練新軍三四一君子死而冠不免二十九巧取下四十二餘波下二十胡福郎上一五七天子壯麗以重威三十七親人上一四二忽如一夜春風來第四十一章一六五徐州雖治尚遺患三六五時代一八八朕判虜死孰執劍一六九前驅豹狼後來虎三零四武人一六六淮北有意來金使五十六艾殺蓬蒿來此土七機械上二三二慷慨取義沈六娘八十二釜底抽薪翻巨浪二四三逐鹿羣英正年少二十胡福郎下八十八知音一曲能傾蓋一十五事端下一三一巧計可使狼變羊二十一積善上一八二單于戰火起河朔三一四嫁衣六十九何懼海賊登懸山一七三國事不密釀大禍五十拂淨征衣問疆外二零零煌煌大宋何多士二三六天子定策掌兵符二八九汴梁暮春春如歌三十一春好下十一北顧下一零一忠不畏死陳少陽二三八仁心妙手驚杏林五家規上一八五窮圖現匕摧頑虜二零九結草收網捕死魚一三四漢衰曹瞞學霍光一二三飛來橫財須思量第三十七章三三六一牆之隔一四二忽如一夜春風來六十人情練達皆學問第四十四章一六八學士立名博雅樓二六五戰雲漸聚事已預二四五溫情鄉里聞獻捷第三十八章二六三凡路所至皆吾土第三十五章一八二單于戰火起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