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百姓求情

袁剛正見慕容智一臉悲哀之色,忽想起石邊雲曾說慕容智不懂變通的話來,心道以今日之事看來,並非如此,慕容智並非看不清天下大勢,只是放不下心中那個‘忠’字。忽聽慕容智繼續說道:“慕容智一生,以“忠”字立身,有人卻說本將軍不懂變通,乃是愚忠,袁宮主以爲如何?”

袁剛正沒想到自己剛想到這一層,慕容智便問到了,說道:“慕容將軍以“忠”字立身,所作所爲讓人佩服。至於有人說將軍愚忠,恕袁某直言,話也不假。將軍想想,自唐亡以來,軍閥割據,列國混戰,互相征伐,遭苦遭難的是誰?青州子民在周世宗時安居樂業,其樂融融。如今趙氏爲帝,只是國號變了,其他一切未變,若將軍不反,他們還會像以前一樣,豈能像現在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只是慕容將軍爲了自己一個“忠”子,卻害了全城百姓,豈不是愚忠?”

慕容智聽罷,沉默不語,袁剛正見此,繼續說道:“將軍盡忠也要分清忠的意義。忠於先王固然不錯,但卻不能不忠於百姓,將軍不閉北門,令城中百姓自行出入,愛民之心可見一般。但百姓卻不助將軍,可見百姓不認可將軍所作所爲。如今華夏雖然戰亂不斷,但這只不過是中華內戰,不是外敵入侵,以後不管是趙氏、李氏還是孟氏哪一家統一華夏,他們依舊是華夏子民。如今宋主趙氏雄起,統一天下,亦是大勢所趨。將軍所爲,袁某看來不過是螳臂擋車而已。”

慕容智聽罷,說道:“袁宮主今日前來,莫非是要勸說本將軍投降於宋了?”

袁剛正道:“非也,將軍忠於舊主,袁某豈能勸說將軍做出違背心意之事?袁某是見城中軍民傷亡慘重,再戰下去,青州守軍便會全軍覆沒,青州城便會毀於一旦,將軍可忍心見此慘景?歷史洪流不可逆轉,將軍當三思啊。”

慕容智聽罷,閉目不語,半響說道:“大勢已去,該怎麼做,袁宮主教我,但本將絕不投降趙匡胤,亦絕不會投降他國。”

袁剛正道:“將軍忠義,袁某佩服。將軍何不學陶朱公放浪於江湖?先生可獻上城池,保青州軍民安全,而後帶領妻兒隱匿江湖,莫在過問世上之事了。此舉保全了將軍忠義之名,亦不違背將軍心意,將軍以爲如何?”

慕容智道:“隱匿於江湖,談何容易,趙匡胤恨我入骨,豈能容我一家活在世上?”

袁剛正道:“將軍無憂,隱匿之事便有我玉宮門安排,可保將軍一家安全。”

慕容智道:“青州還有萬餘將士,都是忠於舊主的,一時之間豈肯歸附於宋?若不假勸說,一旦宣佈降宋必引起譁變,到時本將也彈壓不住,這如何是好?”

袁剛正道:“將軍無憂,袁某獻上一策,先敗宋軍,宋軍必退,將軍也有一兩天時間的功夫勸說部將了。”

慕容智眼睛一亮,說道:“袁宮主有退兵之策?”

袁剛正道:“只是一時之策,只是讓宋軍暫緩攻城幾天,待宋軍緩過勁來,亦是青州城破之時,袁某也無能爲力了。”

慕容智臉上不禁露出悲哀之情。說道:“請袁宮主賜教便是。”

袁剛正道:“此策其實很簡單,將軍之前亦用過,那就是再燒宋軍糧草。”

慕容智聞言一驚,說道:“不可,袁宮主不知,上次宋軍糧草被燒一半,宋軍震怒。此時亦是萬分戒備,重兵把守,我們前去是佔不到任何便宜的。”

袁剛正道:“石邊雲被稱作常勝將軍,深諳兵法,他料知將軍必做此想,不敢前去再次燒糧,將軍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必有收穫。”

慕容智思慮片刻,說道:“如今青州打是打不過,守也守不住,看來也只有如此了,本將便去安排。”

袁剛正道:“袁某祝將軍馬到成功。”

慕容智將副將韓重安招進,安排了機宜,韓重安聽到要再次偷襲宋軍糧草,本想勸說,卻被慕容智制止,說道:“兵不厭詐,如今也只有此策能退敵了,你此次前去,一旦發現宋軍戒備森嚴,不可妄動,率軍撤回便是。”韓重安領命而去。

待韓重安走遠,慕容智起身相拜,袁剛正一驚,說道:“將軍這是爲何?”

慕容智道:“有一事相求於宮主,請宮主務必答應。”

袁剛正道:“將軍起來說話便是。”

慕容智站起來,說道:“慕容智一生戎馬,征戰南北,死後了無牽掛,但只有一事,卻是放不下心來。”

袁剛正道:“將軍可是不放心慕容夫人?”

慕容智道:“不錯,內人皇甫靜,祖上原是我慕容一族的大將。夫人十九歲便嫁於我,如今已是十五年了。陳橋驛兵變時,父親大人不肯歸順趙匡胤,被斬於馬下,當時夫人身懷六甲,聞此噩耗,流產了。後趙匡胤登基爲帝,屢次修書招降於本將,本將都不爲所動,如今本將已三十五歲了,還未有子嗣。夫人深明大義,那次流產後,爲了爲慕容家早日有後,身體還未康元,又懷了身孕,如今十月之期早已過去,卻不見生產。本將心想,慕容家肯定是做了什麼錯事,才引得上天對我慕容家如此懲罰。”

袁剛正見慕容智滿眼含淚,安慰道:“將軍無憂,前些時日,袁某在皇普大哥府上曾與夫人見過一面,夫人肚中胎兒安全無虞,想必是時候還未到,時候到了自熱會生下來的。”

慕容智道:“袁宮主身爲玉宮門宮主,神通廣大,若是慕容戰死,我妻兒以及我那未出世的孩子,還請袁宮主多加照顧一番,爲慕容家留下最後一點血脈。”

袁剛正道:“袁某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另外夫人吉人自有天相,不會有事的。”

忽然親衛田七雄神色慌張,進來說道:“將軍,不好了,百姓將將軍府圍了。”

慕容智一驚,猛的從椅子上站起來,問道:“百姓爲何要圍將軍府?”

田七雄道:“屬下不知道,都嚷着要見將軍。”

慕容智道:“知道了,你且退下,就說本將軍一會便到。”田七雄應聲而去。

慕容智心有所慮,轉身對袁剛正道:“本將軍出去看看,袁宮主在此用茶便是。”

袁剛正道:“百姓圍官府,想必是有什麼事要上陳,袁某不便在此坐了,便和將軍一同出去看看。”

慕容智、袁剛正並肩走出將軍府,突然見前方立着黑壓壓一片百姓,被將軍府幾十名親兵隔斷在門外。見慕容智過來,紛紛下跪。慕容智見此景大驚,令親兵散開,快步走到百姓面前,見跪在最前面是一位老者,老態龍鍾,頭髮、鬍鬚皆白,慕容智認得,正是青州城輩分最大的劉渡。慕容智上去攙扶劉渡,那老人卻跪着不肯起來。

慕容智無奈,大聲說道:“鄉親們,你們這是何意啊?快快起來,慕容智當不起大家一跪啊。”

百姓們一片安靜,很多人眼角帶淚。只聽劉渡用顫悠悠的聲音說道:“請慕容大人救全城百姓一命啊。”

慕容智不理解其意,問道:“這是從何說起啊?”

劉渡道:“慕容將軍,咱這青州城被大宋大軍包圍已經十日了,如今城破只在旦夕之間。老朽聽說了,大宋的皇帝給將軍下了勸降書了,如果降了,我們百姓們還能活命,如果不降,在城破之後他們就要殺光我們。”

慕容智聞聽劉渡之言一驚,說道:“本將軍並未得到任何勸降書,老人家何以得知?”

劉渡聽罷,顫巍巍的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來,說道:“昨夜,很多百姓都收到了勸降書,將軍請過目。”

慕容智將書信接過,打開看來,見果然是勸降書一封,怒道:“昨夜守城的將軍何在?”

一副將走上前來,跪拜道:“末將李安在。”

慕容智道:“昨夜宋軍間諜在城中大肆散佈勸降書,你可知曉?”

李安道:“昨夜末將在城頭守夜,一夜未曾閤眼,未見任何人上的城來。”

慕容智道:“城中混入了宋軍間諜,速去查明。”李安領命而去。

慕容智回頭見劉渡等衆百姓還跪在地上,說道:“快些起來吧。”

劉渡跪地道:“聽將軍聽我們一言。我們作爲青州的子民們,按理說應該與青州共存亡,只是這些年來,做爲大周的子民,沒有了以前的苛捐雜稅徭役壓,我等窮苦百姓都攢了些家產,過上了不捱餓的日子。可如今一戰,我們辛辛苦苦攢下的家產就要付之東流了。”

袁剛正見此,默道:“百姓不願離開,是捨不得辛辛苦苦攢下的家業,一旦離開,一切化爲烏有了,百姓不願戰,青州看來真的要歸宋了。”

只聽劉渡繼續說道:“可如今,大周變成了大宋,老朽聽說,大周故地還是一切如故,還是世宗時期的舊策,並未因爲國名變而變。老朽聽說那大宋的新皇帝,勤儉節約,愛民如子,這樣一位好皇帝,能使我們我們過上安靜太平日子,我們願意開城迎接,如果將軍覺着我們背叛了青州,請將軍殺了我們,如果覺着我們說的有理,請將軍成全。”只聽後面百姓們齊聲道:“請將軍成全我們。”

慕容智聽完劉渡這一習話,早已淚如雨下。慕容智知道自己天數已盡,民心以失。更知道天下分離已久,民心思統,民意不可違。慕容智扶起劉渡,說道:“鄉親們,快快起來吧,我知道你們的心意,三天之後,是戰是降,本將軍肯定給你們一個說法。”

百姓見慕容智許諾,這才各自散去。袁剛正走到慕容智跟前,說道:“民意如此,將軍勿在憂慮了,袁某告辭了。”說完大踏步而去。

慕容智回到將軍府,遠遠就看見夫人皇普靜站在門口。皇普靜看見慕容智獨自走了回來,面色憔悴,上前打量一番道:“夫君,你這是怎麼了,怎麼一個人回來了?剛纔聽說有一羣百姓嚷着要見你,不知爲了什麼事?”

慕容智道:“真是一言難盡啊,進屋再說。”

走到屋中,慕容智轉過身來,看着皇普靜。皇普靜沒被慕容智這樣看過,面色微紅。許久慕容智道:“夫人,青州城是保不住了,城破之後不知夫人怎麼做?”

皇普靜跟了慕容智十幾年了,早已是心如堅鐵,也知道慕容智的爲人,說道:“倘若夫君戰死,臣妾便自刎,絕不苟生。倘若夫君被俘,臣妾也會自刎,絕不受宋朝軍隊侮辱,以全名節。”

慕容智道:“若是我投降呢?”

皇普靜一怔,看着慕容智道:“臣妾只有一死,來保全我們家的名聲。”

慕容智大笑道:“我慕容智娶了夫人,此生足矣。”

笑罷,慕容智深情的看着皇普靜的肚子,問道:“可有感覺?”

皇普靜道:“這兩天微微感覺肚中有些疼痛,想必是快要生了。”

慕容智聽罷,心中大喜,說道:“夫人所懷乃是我慕容家最後的希望了,還是那句話,夫人還是離開青州吧,留在這裡,我實在是放心不下。”

皇普靜道:“夫君勿勸了,夫君在哪,我便在哪,絕不獨自離開。”

慕容智心中感激,說道:“夫人之義,慕容智感激不盡,只是孩子尚未出世,青州戰事再起,我恐怕不能照顧全你了,你若有什麼閃失,如何是好?你不如和福伯暫且到鄉下一避,安靜的生下我們的骨肉,待我安排好青州後事,便到鄉下去找你們,請夫人聽我的話,勿在推辭。”

皇普靜不肯離去,但轉念一想若是還呆在青州城,一旦城破必是家破人亡之時,自己肚中骨肉也不能保全。但是一旦自己離開,豈不是不能和夫君死在一塊了。慕容智早看出了皇普靜的想法,說道:“爲了肚中的孩子,夫人一定不要再有死的念頭,讓咱們的孩子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

皇普靜早已淚如雨下,說道:“爲了肚中孩兒,妾願到鄉下一避。臨行前請夫君爲即將出世的孩兒取一個姓名吧。”

慕容智思忖片刻,說道:“若是生的男孩,就叫慕容守城吧,以不忘他爹爹守青州之事。若是女孩,就叫慕容飛雁,希望她以後能像大雁一樣高飛,自由自在。”

皇普靜聽罷,點點頭,看着自己的肚子說道:“聽見了麼孩兒?你有名字了。”

慕容智叫來自己親衛田七雄。田七雄十二歲便到了慕容智身邊,伺候茶水,年紀稍大後便又做了慕容智貼身親衛,慕容智一直待其如兒一般看待。田七雄進來,恭恭敬敬站在一邊,只聽慕容智問道:“七雄,你跟隨本將軍幾年了?”

田七雄聽罷,堅定的說道:“七年。”

慕容智道:“七年了,你由一個孩子長成了大人,我甚欣慰。”

田七雄道:“多謝將軍栽培,要不然也沒有七雄的今天。”

慕容智點點頭,問道:“七雄,若是本將軍被俘、戰死你會怎麼做?”

田七雄語氣堅定,說道:“七雄誓不做俘虜,願陪將軍一死。”

慕容智看着田七雄,眼放異彩,說道:“有骨氣,我一直以爲你才十九歲,還是一個孩童,今天你能說出這番話來,足見你已經長大。一些事,本將軍便可安心交代於你了。”

田七雄道:“凡是將軍交代的事,七雄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做到,請將軍明示。”

慕容智滿意的點點頭,說道:“夫人即將臨產,你去鄉下爲夫人找一處偏僻安靜之所來,讓夫人好好生下慕容家的後代,你便是大恩於慕容家了。以後你不必當我的親衛了,專心致志保護夫人的安全,你可能做到?”

田七雄一愣,隨即明白慕容智之意,說道:“七雄願意以死保衛夫人及少主子,若有食言,天打雷劈。”

皇普靜聽到田七雄發了毒誓,微微嗔道:“你的忠義我們是知曉的,何必發如此的毒誓。”

慕容智心下滿意,說道:“七雄對我忠心耿耿,有七雄保衛夫人,我心可放在肚子裡了。”轉頭又交代了田七雄幾句,田七雄領命而去了。

慕容智又叫來府上管家劉福,這劉福五十多歲,年輕時是個廚子,跟了慕容智十幾年,如今做了管家,對慕容一家一直忠心耿耿。只見劉福進來,慕容智拜道:“福伯,我有一事相求。”

福伯一驚,忙將慕容智扶起,說道:“將軍可不能如此,這樣折煞老夫了。”

慕容智雖將讓其去鄉下照顧夫人之事說了,劉福聽罷,滿臉激動,說道:“請將軍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夫人的。”

慕容智又安排了幾個貼身丫鬟,這才放下心來。皇普靜見其安排的甚是詳細,心中感激。二人又談了一番,慕容夫人只覺肚中難受,慕容智命人將其扶了下去,又請來了郎中,確定無事,才放下心來。回頭見天色已晚,心道韓重安應該已經出發了,不知戰況如何?

三十五、放驢緝盜十八、宋營面聖三十五、放驢緝盜二十三、青州歸宋十六、邊雲罷兵四十六、涼亭夜談四十五、蓮花落歌十三、不爛之舌五、卜佔一卦三十二、禍從天降四十六、涼亭夜談十五、百姓求情四十三、後會有期三十六、一劍五命二十七、英雄豪氣十七、龍顏震怒三十七、拜別農家十四、宮主獻策十九、後事安排十九、後事安排十五、百姓求情三十二、禍從天降二十一、青州獻城三十、守城谷底四十五、蓮花落歌四十一、初沾武學四十六、涼亭夜談四十二、演劍遇友三十二、禍從天降六、一封戰書四十七、西上玉宮四十七、西上玉宮四十四、初進青州十七、龍顏震怒二、玉衡弟子二十三、青州歸宋三十六、一劍五命三十七、拜別農家十五、百姓求情九、當年恩怨三十三、忠僕身亡十六、邊雲罷兵十、天瘋絕學十三、不爛之舌二十七、英雄豪氣四十七、西上玉宮三十七、拜別農家三十八、神丐探秘三十、守城谷底四十六、涼亭夜談十九、後事安排十七、龍顏震怒二、玉衡弟子二十三、青州歸宋二十七、英雄豪氣四、街上逞威二十七、英雄豪氣三十五、放驢緝盜四十六、涼亭夜談三十三、忠僕身亡三十三、忠僕身亡十五、百姓求情二十七、英雄豪氣三十一、歪心戀主十八、宋營面聖二十三、青州歸宋三十七、拜別農家二十七、英雄豪氣二十三、青州歸宋二、玉衡弟子四十一、初沾武學三十七、拜別農家十七、龍顏震怒三十七、拜別農家二十三、青州歸宋十七、龍顏震怒二十六、墜落山谷四十五、蓮花落歌六、一封戰書十九、後事安排三十四、落難農家三十三、忠僕身亡四十二、演劍遇友三十一、歪心戀主四十七、西上玉宮三十八、神丐探秘十九、後事安排五、卜佔一卦二十七、英雄豪氣四十二、演劍遇友四十五、蓮花落歌四、街上逞威四十二、演劍遇友四十六、涼亭夜談十七、龍顏震怒四十、回探生母十七、龍顏震怒三十四、落難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