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四、從狂妄到衆望所歸

狂妄!

譙定心中暗想,實學這口氣太大了,他們所求者,竟然是正統之位。

什麼是正統,豈不是說儒家各派,甚至道、釋、法、墨,諸子百家,都只是實學的支流?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譙定絕對不允許儒學成爲別人的附庸,雖然這些年來,儒學利用其正統地位,一直在不斷地將道家、法家的精髓也收納進來。

且看這些實學諸人究竟在做什麼!

然後他看到實學那邊,一樣樣東西被擺了出來,放在了衆人面前的臺桌之上。

每放上一樣,於湯臣就會介紹:“此爲銅絲,此爲皮帶,此爲搖柄,此爲磁鐵……”

他一邊說,一邊就有實學青年將這些東西組裝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這玩意終於裝好了,於湯臣向一個年輕力壯的實學青年點了點頭。

這青年笑了一下:“諸位可別嚇着啊。”

他一邊說,一邊來到組裝好的裝置邊,然後抓住搖柄,開始地轉動起來。

隨着他的轉動,這裝置發出難聽的聲音,不過還算牢固,不會散架。

然後,衆人面前驚駭的一幕發生了。

在桌檯面上放着的被稱爲“燈珠”的玻璃球,開始閃動着暗色的光,隨着那青年搖得越來越用力,這光也越來越強!

“這……這……”

在場衆人,除了實學這邊似乎習以爲常外,別人都是驚得目瞪口呆。

這種奇妙的變化,實在讓他們視如神術,譙定甚至已經在那裡喃喃“怪力亂神”。

“這並非怪力亂神,只不過是實學研究中發現的一件有趣之事罷了。”於湯臣傲然道:“諸位當中,誰能給個明白解釋,讓老夫心服口服,老夫便去說服濟王,奉之爲國師,以其所學爲國教!”

雖然此前很多人不知道這個老頭兒是誰,但是經過數日辯論,大夥對他的身份已經不再陌生。他是周銓最看重的人物之一,爲支持他研究,周銓花費的錢可以說成百萬!

有周銓提出的電磁理論,再加上充足的資金和人力支持,周銓時不時親臨指點,對電磁的研究,雖然還沒有什麼大的突破,但一個手搖式發電裝置還沒有問題。

至於那珠燈燈芯,以現在的技術,當然還不能用鎢,可是周銓是知道愛迪生的發明故事的,他直接用了碳化之後的毛竹絲,真正困難之處,還是抽盡玻璃珠中的空氣。

“此奇技淫巧是也,除了惑亂人心,別無用處,聖人不恥之事!”眼見一片寂靜,洛學這邊,有人起身勉強應道。

“笑話,你知道你們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嗎,就是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明白的、暫時看不到用途的東西,都貶得一無是處!”那實學的青年聞言冷笑了一聲:“除了惑亂人心別無用處?你這個蠢貨,若是這盞燈能夠更亮一些,到夜裡諸位看書寫字,何懼傷眼?”

“工廠夜間可以繼續開工!”

“道路有照明,人們夜裡行路不愁了!”

實學這邊,一個接着一個,將電可能的用途說了出來。而儒家諸派,則面色忽紅忽白,良久纔有一人道:“便是如此,莫非爲每一盞燈都派一人前去搖麼?”

見他們關注的還是爲這項技藝挑岔子,而不是電燈的原理本身,於湯臣嘆了口氣,然後坐了下去。

於湯臣身後,又一人站了起來,他是跟隨於湯臣而來的少數中年人之一。

“在下倪樸,曾聽得一句話,說‘凡眼前無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熱,水之所以寒,至於君臣父子間,皆是理’。眼前此事,亦含道理,諸君子不究其理,已失格物致知之心矣!”

此人一開口,洛學諸子就面色發窘,一個個羞愧難當。

因爲他所引用的那句話,正是二程中程頤所言!

而格物致知之說,更是出自《大學》,二程對《大學》甚爲推崇,認爲這是孔氏之遺書、初學人德之門。

那倪樸敢爲此語,譙定已經非常清楚周銓的野心了,他果然不只是想要立新說,而是要將包括儒家在內的諸多學說盡皆兼併,使之進入實學之中。

倪樸接着又道:“我又曾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八目,諸君尚不能格物,亦無法致知,何來誠意正心,談甚修身齊家,遑論治國平天下?”

雖然倪樸說的有些文縐縐的,聽到普通人耳中覺得他似乎很委婉,可是聽到儒家各派耳中,那就是赤祼祼地打臉了。

儒家個人價值的最高目標就是平天下,倪樸這句話,其實便是諷刺他們,連起步階段的格物致知都做不到,卻在那裡奢談治國平天下。

他們還不能說這些風馬牛不相及,因爲這所謂的八目,可以說是整個儒家思想的骨架,失去了它,儒家就失去了支撐體系,變得肢離破碎。

只不過此前的儒家學者,出於從政當官的目的,更注重修身、齊家以後的內容,現在倪樸將格物致知這兩大基礎拿出來強調,讓他們欲辯無言。

若給這些儒家學者們充足的時間,他們或許還能洋洋灑灑寫出一大堆文章來辯駁,可是先有手搖式發電裝置在前,又有倪樸這精於儒學之人在後,這一套組合拳,將他們弄得頭昏眼花,支撐不住了。

“看來,這次國是論戰,到此可以結束了。”

見各家遲遲無言,正在現場的白先鋒嘆了口氣。舊文人出身,讓他其實對儒家很有好感,也希望能夠在未來的學術界裡,爲儒家多保留一點地位。

可現在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儒家能夠解釋手搖式發電裝置爲何可以讓珠燈發光。

“君上這個提議,真是神奇,而且聽聞於老先生正在研究如何令此物真正實用……”白先鋒心中暗想。

與原本歷史上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靠個人的天才閃爍、單打獨鬥有很大區別,周銓明白科技的發展趨勢,因此他在推動華夏科技革命上,可以組織最多最淵博的學者與最強大的物力財力進行攻關。發明家們根本不需要考慮人力和錢的問題,只要有了一個新點子,立刻就可以投入試驗,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新技術、新發明的出現速度。

而這種不同現在已經開花,在不久之後還會結果。

“那又如何,那也不能證明實學就比聖教高明,除非你們實學能解釋這……這奇物!”新學中一個學者叫道。

“實學自然能解。”倪樸道:“此光即天上雷電之光。”

“這不可能!”

“雷霆之威,怎麼會只有這一點?”

一片喧譁聲裡,白先鋒嘴角微微撇了下來。

“陰陽交感,乃生雷電。”倪樸道:“磁亦有陰陽……”

他滔滔不絕,以陰陽之說來解釋正電負電現象,這些學者們倒也聽得明白,特別是用絲綢磨擦過的玻璃棒吸起紙屑之例爲證,各派學者更是啞口無言,無法再度置疑。

足足有一個多小時,都是實學諸子在說,這場論戰,幾乎變成了實學的研究成果發佈會。而且只要提出一個理論,必然有實驗驗證,再將之與“格物致知”結合起來,讓衆人不得不服。

“諸位若是沒有別的問題,那麼我們先告退了,恕句直言,若不是君上要求,我們原本不會浪費這麼多時間與諸位進行口舌之爭。”良久之後,見無人再提問,實學這邊,又有一人起身說道。

話語裡有些不耐煩,還有些狂妄,可是沒有人敢說,實學沒有這個資格。

“且等一等!”

就在這時,譙定起身了,他沉吸了口氣,想到侯仲良的遺言,蒼老的臉上皺紋輕輕顫抖起來。

“還有何事?”

“此次國是論戰,我們輸了……這並非聖人之言、道德文章輸了,只是我們這些人才疏學淺罷了。”他緩緩說道,在他身後,有儒學的年輕學子失聲哭了出來。

見他還嘴硬,白先鋒都有些不耐了。

“不過,輸就是輸了,我等坐守書齋,不知天下之變,物理之窮,乃有此敗……從此以後,我等不能再固守書齋,也當行萬里路,睜眼看天下。故此,老朽與諸位聖賢門徒,有一請求,請濟王許我等……隨軍遠征,在軍前效力,證明我等並非閉館空談之輩!”

說完之後,譙定雙手抱攏,向白先鋒一揖及地:“還請白尚書轉告……陛下!”

此前他們也與白先鋒見禮,可是隻呼之白先生,稱周銓也是濟王殿下,此時不但大禮相參,稱白先鋒也是官職尚書,而對周銓,更是直接以“陛下”相稱,其中含義,不言自明!

“我等也願爲陛下遠征效力!”

其餘儒學諸派,還有那些僧人道士,此時也紛紛行禮,揚聲高呼。

他們很清楚,這就是表態的時候了,即使不能象洛學那樣主動去軍前參與燃燒遠征,也一定要表明支持周銓登基稱帝的態度。

“還請周公登基爲帝!”又有人叫道。

“請周公登基爲帝!”

呼聲連片響起,最初是新學那邊有人喊,然後洛學這邊,還有那些僧道們,幾乎所有人都這樣喊了起來。喊聲從求是宮之內,傳到了建築之外,圍在求是宮前廣場上看熱鬧的人們,雖然不明所以,但也都興高采烈地呼了起來。

衆望所歸!

一三零、龍川別院四四三、周銓有妖法六一四、君臣之間三九二、此患不可不除六五、熬上一熬六零四、明君五二六、周銓所欲第546章 五四六、大食教的傳統四七八、好,好二四七、大相國寺(感謝早起的烏被蟲吃打賞加更)一八九、是兒當真可畏三六二、大師級選手的神補刀五零一、勾結四三六、趙家人二七六、又一位公主?二一、大小和尚各幾人三七七、牆倒衆人推一一八、挖根子一五二、蛻變一二四、你姓趙?二八三、高衙內的抉擇四三一、第二把火五九四、從狂妄到衆望所歸四七一、兀朮的毒計五八一、破綻百出的行刺計劃一六七、文豪父親帶來的壓力一五八、快哉快哉五零六、活捉阿骨打一一零、就要大禍臨頭了五二零、血雨腥風前夕三九九、海州知州四三六、趙家人四五八、爲金國效力的漢人四七二、無麪人三八零、真正的死敵二八零、一日賭豪十一、街頭戲鼓,不是歌聲(4)五五、夜殺五六九、莫須有一九九、脣語三一五、濟州賊?七四、糖人兒五八、城外田莊三五八、勢成騎虎二九四、借刀殺人與順水推舟一六一、小事五九九、華夏帝國皇長子六二八、戰爭買賣四八七、耐心一六一、小事五六四、勸進四、香車系在誰家樹(4)六二、存中還真四五四、有女懷春一二六、意四一五、提醒三一一、名爲周銓的陰影三零四、拐走岳飛五三四、比北風更冷四二二、魚水之歡三六一、業餘選手對職業選手二七六、又一位公主?一三二、雷擊案三五二、色膽包天四二四、失控五八四、自己爭來的權力才屬於自己第553章 五五三、望風而逃三八九、雷電三八、“妹子”王啓年一五六、一起上四五二、不願爲帝,願爲富家翁一七七、這可是周銓啊四四五、開誠佈公三四、死心塌地三六、別有用心三八二、這還有王法麼八八、你有錢嗎四二九、禍國殃民五一一、兩個戰場二零三、東海商會駐濟州總督府(感謝刺劍飄紅打賞加更!)六零四、明君四六、五百萬錢三人頭八四、拱白菜的野豬五零四、城亂二二七、漫山土雞五九四、從狂妄到衆望所歸四五三、無用功三三三、皮鞭、小刀、蠟燭和口供五七五、華夏帝國第一次御前圓桌會議九五、突降危機三九二、此患不可不除六二零、一本正經七九、世叔三四二、你們爲什麼投降三九六、浸豬籠二六五、他們在等那個叫周銓的宋人一五四、人生在世,總得做蠢事四零七、敢言退者,當如此物第553章 五五三、望風而逃九九、亂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