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九、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這幾年,苗仲先在徐州,小日子過得很不錯。

除了最初時小段時間起了些矛盾之外,後來苗仲先唯周銓馬首是瞻,無論是在棉花種植推廣上,還是在流民遷入徐州上,他都全力配合,可以說,這貪官一但做起實事來,看在錢的份上,比起清官還能幹。

“大事不好啊,制置,這半年來,進入徐州的流民越來越多,我着人計算過,如今徐州下置各縣,除了利國監之外,尚有流民八萬餘人。下官看到這數字便知道情形不對,再着人去鄰近各州打聽,發覺京東兩路各州,隱隱已有流民蜂起之勢,除了海州之外,幾乎鄰近各州失地的百姓,都有意來徐……制置,這可不是前兩年來的那幾萬人,以下官估算,總數當在三至五十萬人,甚至更多……萬一有不法之徒,居中高呼,必生大亂!”

苗仲先說到這,臉色有些發苦,看了周銓一眼:“制置,有老大人在此,平亂不難,但如今局面大好,給這羣亂民壞了,下官可是吃罪不起啊。”

這廝是真慌了。

這幾年間,流入徐州的流民太多了,每年都有數萬。這些人大多數被利國監和彭城所吸納,直接間接爲狄丘的工業發展服務。在攤丁入畝之後,人口增加並不意味着要多收賦稅,因此苗仲先對此只能說是給予方便,卻並不是很熱衷。

如今有更多的流民要涌來,而且他派出的人探明,這些流民背後,隱約似乎有梁山寨在使力氣,苗仲先當真慌了。

在他看來,如今徐州的局面大好,他只要能再任一任,便能給自己攢下一座銀山來,再要那麼多閒雜人手做幹什麼!

“你怕什麼,來多少人,我收多少人,你只管接住,莫讓他們飢凍而死就行!還是老規矩,來的人,先放在徐州,待我分別選用,你安排好食宿,錢糧不足,來狄丘支取就是!”

“制置,小爺,那是三五十萬,而且百姓心思我再清楚不過,一人爲首,衆必從之,來得三五十萬,跟着可能就來百萬,如今兩路的情形,小爺你比我清楚,咱們維持住如今局面,再賺個幾年安穩錢有何不好,小爺你何必如此勇猛精進?”苗仲先一急之下,把自己心裡話都說出來了。

周銓盯着他好一會兒,然後慢慢一笑:“若你不願意做,我換個人做就是。”

Www_ тTk an_ ¢O

這一下,苗仲先險些哭了出來。

他哪裡不願意做,他願意做得緊!

且不說在這裡,什麼玻璃燈、座鐘之類的新先物什總有人先給他送來,就說這兩年,他在徐州各項爲狄丘配套的產業中收得乾股,每年給他的收入,就在兩萬貫以上!

換哪個地方去當官,能一年賺兩萬貫錢——不,應該說是兩萬貫銀圓,如今銀圓在中大額交易上,可比銅錢受歡迎得多。而徐州境內,所有官吏俸祿,全部是以銀圓發放,因爲所有礦山、場坊交稅,也都是以銀圓支付。

“小爺,小爺,非是下官不願意做,實在是難做,小爺不給下官一個底,下官不知如何去做啊!”苗仲先泫然欲泣,老男人用一種幽怨的目光看着周銓。

周銓垂着眼瞼,微微思考了片刻。

如果真想換人,現在確實是個機會。但是周銓夾袋裡人才缺少,能象苗仲先這般,死要錢不顧臉的,還真不多。

這廝貪財,但能力是有的。大量流民涌入徐州,準備和安撫工作,他做得還是非常漂亮。

“他們在這你只是打個轉兒,轉身就會去海州,你做好轉運事宜即可。”周銓道。

“海州?那邊這兩年收容的人手,不比我這少多少吧?”

“蘇太守比你能幹,這兩年收容的人,比起徐州還要多出萬餘人。”周銓哼了一聲。

蘇邁爲人樸實,只要能說服他,他就會盡力去做事。比起苗仲先,他機變有所不足,但勤勉猶有過之。海州如今發展的速度,勝過彭城,僅亞於狄丘,多虧了此人功勞。

海州的幾大產業,一是棉紡織,二是曬鹽,三是造船,四是玻璃製造,五是食品加工,六是漁業,七則是海洋航運,這些都是需要大量人手的勞力密集產業。故此這幾年,海州也收納了不少工人,僅造船業,海州如今從業者的人數就多達六千以上,正是這許多人,才讓海州船場的海船以平均十日一艘的速度在下水。

這可不是河溝裡的小船,而是能出得遠洋的大船,小的也可載五百石,大的足有萬石!

如今從高麗、濟州來海州的最重要貨物之一,就是造船的大木料,而且海州船場已經在摸索使用鋼鐵充當龍骨的造船之法。

“他再比下官能幹,也收容不得這幾十萬人!”苗仲先這下子真急了。

“誰說收容在此,在海州也只是暫留,接下來就是去流求。”

“流求……那似乎不是大宋之土啊……”苗仲先喃喃地道。

“自古以來,就是華夏之地,你沒聽說過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銓哼了一聲:“幾十萬人不可能一齊來,還不是零零散散幾日幾百明日幾百,你們接好人,在自己手中莫出問題即可,出了海就與你們無關了!”

苗仲先只能應是,然後離去。旁邊的岳飛聽得他們二人的對話,眼睛有些發直,愣愣地看着周銓:“數十萬人的身家性命,哥哥就如此決斷,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周銓微微嘆了口氣:“你這一路行來,自己也看到了,這些百姓若沒有一個營生,就只能餓死,但徐州與海州已經到了極限,總得給他們尋個出路。別人不管,我得管。”

“別人不管,我得管。”

這七字周銓說出來,是真心實意,讓岳飛不禁默然。

恩師懷疑周銓會走上歧途,可僅這一句話,便可敵過恩師的千般懷疑了。

想到這,岳飛又問:“哥哥如何管法?”

“賢弟可知發生此等事情的根源在何處麼?”

“哥哥不是說過,因爲你一力暢導工業,帶得農業從分散的小農田,向集中的大農莊發展,故此使得原本的小農失地麼?”

“那是根源,但最重要的根源還是人多地少。若是有足夠之地,何愁百姓無田可耕?你知道我大宋如今有多少人口麼,攤丁入畝之後,隱戶由明轉戶,在冊人口大增,我大宋如今有戶二千零八十八萬,人口一萬萬一千二百七十五萬!這許多人口,而百五十年前,大宋纔多少人?六百五十萬戶、三千餘萬人罷了!”

“百五十年,人口長了近四倍,耕地卻未長數倍,鵬舉,你說,多出的這些人口怎麼辦?”

岳飛哪裡知道多出來的人口怎麼辦,他出生成長在湯陰,隨周侗在中原遊歷,所到之處,皆是人口繁茂之所。

“雖然廣南、荊湖還有江西,尚有土地可供開墾,但這些地方又能容納多少人?人口只會越來越多,鵬舉,你知道我在京師做的最得意之事是什麼麼?”

周銓話鋒一轉,岳飛有些跟不上:“兄長請說。”

“是請了御醫中的婦科、兒科聖手,加上新門瓦子邊上的助產朱婆婆等著名穩婆,研製出了一系列婦人生產器械和穩婆操作規則。如今試行一年,原本婦人產子,乃是過鬼門關,十個中要死一兩個,如今母嬰死亡大降,百人中也只死數人……鵬舉,此事你知道有何等意義麼?”

“自是兄長至善之舉!”岳飛還從未聽到此事,但想來周銓不會騙他。

“意味着人口增長更多,甚至數倍於前,此前一百五十年,我大宋人口增長四倍,今後可能只要一百年,甚至五十年,人口就增長三四倍!人與耕地之爭,必然會越來越激烈。加之田地兼併,乃是必然,越來越多的人口,越來越少的耕地,除去饑饉戰亂,你想得到其餘方法來解決此難題麼?”

岳飛悚然驚道:“不是黃巾,便是黃巢!”

他這段時間裡看了不少書,雖然少年心性,還只是觀其大略,但確實看進去了。因此當週銓一講述人口激增之後的巨大隱患,他就想到了黃巾與黃巢兩次起義。

這兩次起義之後,都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人口在戰亂中減少了,問題自然消除了。只不過,這解決問題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過慘重。

“故此,若不想我華夏百姓死,就只能對外開疆拓土,我造海船,辦商會,聚財富,皆爲此事。我如今在海外,一是濟州,你也去見過了,相當於咱們大宋本土一州之地,足以容納二三十萬人。二是流求,此乃海外一大島,近乎我大宋一路,幅員廣闊,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可居千萬人而無饑饉之憂!在流求之東,之南,千里石塘萬里長沙之外,猶有大於流求數倍之島,如今尚屬無主之地……鵬舉,此天賜我華夏百姓生息之基業也,如今不取,日後必悔之不及,且易成強敵之棋,爲華夏之患!”

“盡取這些地方,逐其土種,移我漢民,三五十載之後,便成我土矣。我方纔說了,總得給我華夏百姓尋個生路,別人不管,我來管,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哪怕爲此舉起屠刀,殺得東海盡赤南洋流丹,也是在所不惜!”

聽得這裡,岳飛覺得,自己的頭髮幾乎都豎了起來!他再無猶豫,揚聲道:“哥哥,我願助你,做一番事業!”

四五四、有女懷春二九、名動天子四七二、無麪人四七九、宋欲步遼後塵乎?一八九、是兒當真可畏四三八、孽子八一、耶律章奴二五一、蜀國公主的男人一三一、太守的爲難二四二、呃呃呃?一九九、脣語四四九、怨軍三九七、裝瘋三四三、史上最霸道海上秩序四五二、不願爲帝,願爲富家翁一、香車系在誰家樹(1)五六九、莫須有三、香車系在誰家樹(3)四七四、童貫再敗二四八、大食商人三五一、沒有反意四七、小短命鬼五三三、試戰二二六、仙術妙法四一零、風雨飄搖四五八、爲金國效力的漢人二九五、身不由己四九三、伏擊與反伏擊四二四、失控八三、不准你走四八一、抄誰的家******、你就不能再努力一點?一三二、雷擊案三一六、天皇陛下要叛國嗎二四二、呃呃呃?三七六、梁紅玉五九一、新百家爭鳴四四三、周銓有妖法一零六、會合三九七、裝瘋一九四、滾來滾去,然後又滾來滾去第540章 五四零、地圖開疆五九零、儒學爲體、實學爲用三九五、苦根藤上結苦瓜六零七、虞允文的才能五五、夜殺二七九、零用錢一六一、小事六零一、從天而降二零零、三重四二、三個條件二六一、我要娶!我要嫁!三七八、所有人都是勝利者一二四、你姓趙?三八一、掀桌子放大殺器一九三、外交無小事第554章 五五四、內教化而外王霸五、香車系在誰家樹(5)六零六、親眼所見五九四、從狂妄到衆望所歸一八七、堵門五六五、都會反你二七二、陛下大喜五五五、逃無可逃六二五、周銓教子四五八、爲金國效力的漢人二八、蔡家子弟一六零、許久未見那小郎一六七、文豪父親帶來的壓力一零七、郎兮郎兮勿相忘二七三、你怎麼在這?七三、黯然傷神李邦彥九零、就是不喜歡一四零、狄丘晨驚二八零、一日賭豪三四四、欲抱大腿而不得四七四、童貫再敗六一、奸與能五八六、靈堂之變三三二、東海龍王神八零、細作間諜七四、糖人兒五六六、供述三九一、點火一五六、一起上五二七、孤忠之臣四六五、傾向四一三、國勢三五七、吾道不孤,則事必濟矣四二七、歸罪二九、名動天子第553章 五五三、望風而逃五六二、鄧艾故道四二五、敗訊六零二、人才一五七、天怒四四五、開誠佈公一三一、太守的爲難五八五、沒有想到二一六、負心浪子李邦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