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興刀兵

楊霖輕笑一聲,守着妙貞,這種事怎麼好意思答應下來,就算要幹也得偷偷自己做。

而且最重要的是,小劉貴妃可是劉清水的親姐姐,那是自己的生死弟兄,摯交好友,不能用這種手段的,除非是精密策劃之後。

眼下即將南征,哪有這個時間,楊霖輕擁着懷裡的美人,腦子裡依舊是交趾的大事。

交趾是個好地方,對維護漢家王朝在中南半島的統治、控制南海以及維護海外朝貢體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後世的明朝還曾在交趾雲屯設立市舶提舉司管理西南諸國朝貢和貿易事物,要是能拿下來,對整個帝國的運作都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交趾打下來,向來是不難的,難得是如何治理。

交趾自秦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的領土,之後一千多年大部分時間都歸屬漢家王朝。直到五代時期,交趾被南漢佔據,到939年,吳權割據交趾自立,但未立國號,史稱吳朝。

三十年後,丁部領掃平交趾境內各個勢力,建制稱帝,定國號建立國號大瞿越,史稱丁朝,此爲交趾脫離中國之始。

後世的永樂帝,就曾經在這裡吃過虧,強行收回交趾勢必會引起他們的反抗。永樂大帝設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交趾省。到明宣宗的時候,這些人便殺了漢人官吏,悍然復國。

這些猴子一樣的人一旦鑽入瘴遍佈,毒蟲肆虐的雨林,不知道要耗費多少的將士性命。

段妙貞擡眼一看,楊霖目光渙散,心中一緊,貼在他的胸膛上,道:“霖郎,你是不是不想出徵啊,要不然你跟官家懇求番,讓他派別的人去吧。大宋能打仗的將軍這麼多,那高柄不就很厲害麼,上次剿匪回汴梁,那麼威風,百姓們都交口稱讚呢。”

楊霖嘴角一笑,摩挲着玉人雪頰,活像撫摸一隻饜足的小貓。段妙貞無比享受,靜好的面容上笑意淺淺,紅暈淡淡,好似醉了一般。

翌日清晨,少在楊霖上表,交趾李朝皇子弒父自立,大宋身爲宗主國,必須興兵討伐。

天子很快准奏,着門下省出伐李檄文,通政司蔡京捉筆,慷慨寫就,下發邸報,傳遍天下。

檄文曰:

交趾郡王李乾德慕義向風,率先職貢。嘉其恭順,頒賜鴻恩,封其爲王,長有其土,子孫世襲,與國鹹休。

王子李陽煥,久畜虎狼之心,竟爲弒父之舉,殺其生父,戕其闔宗,覃被陪臣,茶毒生民,雞犬弗寧,怨聲載路,狐疑狙狡,鼠黠狼貪。

幸成奸譎之謀,輒逞跳梁之念,全無忌憚,無有不爲。欺聖欺天,無倫無理,僭國號曰大李,竊紀年爲天順。非惟恣橫於偏方,實欲抗衡於中國。覬覦大理,窺視廣西。據思明之數州,侵陵遠之七寨,擄我漢女,以備髡鉗,掠我漢民,以蹈湯火。

未幾蘭英王后奔竄來京,訴陳其事。特遣使臣,曉以禍福,啓其自新之路,開其向善之門,諄切再三,俾其改悟。益見賊子李陽煥冥頑狠愎,爲禍更甚,今已忍無可忍矣。

使我上皇有沖天之怒,將士抱蕩滅之心,興問罪之師,舉九伐之典,用除殘暴,以解倒懸。

乃命檢校司空少宰楊霖等率偏師帶甲十萬討之,東南各省悉聽調遣,臨陣來敵者,殺無赦。

檄文一出,地方上很多人都怨聲載道,大宋這幾年兵戈不斷,有窮兵黷武的勢頭。

雖然每次都有不俗戰績,但是地方上已經疲憊不堪,尤其是江南。

很快朝廷的第二個邸報,由通政司發出,這次南征不動地方已一兵一卒,只用大理人馬和京營新軍。

而且不從江南加徵一絲捐稅,而由藩屬國供給,朝廷補缺。

如此一來,風向大變,人人都拍掌期待,等着大宋將士再傳捷報。

汴梁馬前街,往來的馬車不斷,行人摩肩擦踵。

袖樓中,也是人來人往,忙碌不堪。

商會會長王運,舉着一本詔令,好似捧着什麼稀世珍寶,面色紅潤地大聲道:“以往朝廷出兵,都是先號令地方上收購糧食、再裝車南運、然後河運、江運,海運,要經過多個衙門、多層手續,不但耗時費力,而且成本極高。如今全部競標包給我們商戶,咱們有現成的商號、商鋪可以收購,還有車運水運行甚至有自已地碼頭、倉庫,比朝廷購運要節省至少一成半的銀子,而且速度要快半個月以上。

咱們每船糧食比朝廷能早到半個月這一條,把省下地那一成半銀子全賺了咱也不虧心,早半個月解決多少問題?少死多少人?路上少耗半個月。人工運費又得省多少?朝廷只會嘉獎我等,斷然不會有所索取。如今的朝廷對我們如何,相信大家心中有數,無須擔心!若是有不結款的,我們袖樓願意出資!”

“此等機遇,可謂是亙古未有,足見朝廷對我等的愛惜之心。這次楊少宰南征交趾,我們商會一定要做好自己分內之事,爲少宰盡一份微薄之力,不然如何對得起這袖樓商會。”

“朝廷打仗,需要大量馬匹、營帳、衣甲、兵器、弓矢和藥材。我預計馬上這些物資,也要走這條路,到時候機會多多,人人有份。”

底下的豪商,其實是江南豪門失勢的最大受益者,空出來的巨大市場空白,誰能快速填上,誰就將飛黃騰達。商會的人正在積極提高自己的存在感,想有番作爲,只要稍有一點利潤,便有人接下這些訂單,而且還可以保證一定會送到。

朝廷的政策日新月異,所有的商戶都是最關心邸報的,稍有風吹草動,就夠他們緊張半天的。

如今直接傳了一道命令進商會,就像是在滾開的油鍋裡滴入水,頓時炸了鍋。

這些富甲一方的商戶,扯着嗓子高呼,都希望多攬一些訂單在自己身上。

王運心懷激盪,看着偌大的袖樓,覺得賺再多的銀子,也沒有這般的痛快酣暢。

第三百三十一章 醫道邁出一大步第一百九十七章 義母十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簡單的鄭太后第二百八十三章 楊氏新學初顯露第五百九十一章 共享天倫樂融融 再憶舊事氣豪雄第四十五章 培植班底第十七章 捷徑第六百五十五章 圍獵宗翰第六百一十三章 赤陽祖師,駕臨洛陽第七百四十七章 禪位詔書第六百四十章 國比天地重,也比鴻毛輕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言定宰相第一百三十三章 夜攻杭城第六十六章 懼意濃時怒無邊(給凝珠漫水加更)第二百五十一章 菟絲花傍大楊樹第六百零四章 構陷第二百一十七章 偷渡陰平是險計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五百四十七章 男兒有仇,九世必報第三十一章 清水兄教訓的對第六百三十六章 還有心思吃飯?第六百四十四章 佈防景州第五百五十二章 授勳和軍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弄點錢花第四十六章 疊石爲山第三百八十八章 燕趙千秋英雄氣第六百四十七章 誰是獵物第五百三十二章 士子書生到勞動中去第一百一十四章 風流天子丹青手第七十三章 嘴甜膽大臉皮厚第三百三十一章 醫道邁出一大步第二百九十三章 赤陽星象墮北城第六百五十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八十三章 曾因國難披金甲第四百三十六章 悍將提點夢中人第三百八十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四百四十三章 撩亂提刀到汴梁第四百三十四章 萬般算計都成空第五章 我和姦臣共飲宴第一百一十五章 罵人是一門藝術第一百四十六章 蔡氏之殤第一百一十五章 罵人是一門藝術第二百四十二章 恨意滔天第二章 奸臣之首第一百六十二章 枕邊風吹起來第二百七十章 策勳歸來猶遺憾第三百四十二章 邪風初現第六百九十八章 方帥出征第二百零五章 鹽王之威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七百零六章 徵西軍合縱連橫,復遼城四面出擊第七百四十九章 國士蔡京第三百五十三章 宋使當爲大遼先第四百零二章 春風送我回汴梁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務正業第四百七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四十九章 大宋物流寡頭第三百九十九章 不招人妒是庸才第二百一十二章 隻身求救赴敵營第三百六十八章 翻雲覆雨時,敵友莫可辨第七百零三章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英雄第四百四十四章 我來宵小盡伏誅第二十六章 一巴掌打碎心結第四十八章 帶惡人楊霖第四百零五章 赤陽真人信徒多第四百九十章 弒父小兒第一百四十一章 混子到位第一百四十九章 江南明王第六百三十章 天下豪雄第一百五十六章 汴梁一起殘忍兇殺案的背後,隱藏着怎樣的秘密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賁十萬到汴梁第六百六十五章 少宰高明第三百零四章 赤陽真人招魂術第七百三十八章 通高麗第三百二十三章 奸流契丹第十九章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第四十章 一日看盡汴梁花第六十一章 代天巡狩(爲我還有個地瓜三更)第六章 順藤摸瓜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一百三十章 不幸言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百年屈辱結宿仇第二百九十六章 戰場白骨纏草根第三百九十四章 遍地花團錦繡時第七百二十八章 勝敗第四百九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七十七章 新政試演第二十章 殢酒爲花軟揚州第四百九十二章 邊民之痛第四百二十五章 英雄所見大略同第三百一十一章 誰人青眼識國將第七百五十章 改朝換代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禮拜君子楊第五十三章 十年藏拙楊鹽王第六百五十一章 生死相搏第七百三十五章 不接受第一百五十七章 秦檜的岳父一家第四百七十七章 新政試演第二百三十八章 計謀不分貴與賤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有陰毒計,嘴上甜如蜜